《捕蛇者说》练习题以及答案.doc_第1页
《捕蛇者说》练习题以及答案.doc_第2页
《捕蛇者说》练习题以及答案.doc_第3页
《捕蛇者说》练习题以及答案.doc_第4页
《捕蛇者说》练习题以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叫嚣( ) 2隳突( ) 3日蹙( ) 4谨食之( ) 5腊( )之以饵( ) 6募有能捕之者( )7貌若甚戚者( )8 熙熙而乐( ) 9孰知赋敛之毒( )10以俟夫观人风者( )11呼嘘毒疠( ) 12号呼而转徙( )13吾恂恂而起( )14视其缶( ) 15则弛然而卧( ) 16悍吏之来吾乡( ) 17鸡狗不得宁焉( )18哗然而骇者( )19当其租入( )20吾嗣为之十二年( )21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22几死者数矣(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1当其租入( ) 2貌若甚戚者( )3谨食之( )4吾嗣为之十二年( ) 5募有能捕之者( )6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7以俟夫观人风者( )8更若役( ) 9黑质而白章( )10曩与吾祖居者( )11积于今六十岁矣( ) 12殚其地之出( )13则弛然而卧( ) 14犯寒暑( )三区别下列多义词的不同含义。1.【已】可以已大风( ) 则久已病矣( )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2.【若】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 更若役( ) 貌若甚戚者( ) 若毒之乎( )3.【食】谨食之( )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4【焉】永之人争奔走焉。( ) 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时而献焉( )5【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而吾以捕蛇独存( ) 以尽吾齿。( ) 以啮人( )6【乎】若毒之乎( ) 叫嚣乎东西( )7【居】居十日( ) 曩与吾祖居者(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8【毒】若毒之乎( )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9. 【赋】岁赋其二( ) 复若赋( )10【而】黑质而白章( )得而腊之以为饵( ) 恂恂而起( )时而献焉( )11【之】悍吏之来吾乡(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君将哀而生之乎( ) 太医以王命聚之( ) 言之,貌若甚戚者( ) 若毒之乎( )12【是】吾祖死于是( )吾尝疑乎是(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 13【于】余将告于莅事者( ) 积于今六十岁矣( )吾祖死于是( ) 苛政猛于虎( )14【生】而乡邻之生日蹙( ) 君将哀而生之乎( )15.【夫】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夫大国难测也( ) 荷担者三夫( )16【其】当其租入( ) 专其利三世矣( ) 视其缶( )17【自】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一板已自布字( ) 其印自落( )18【为】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 故为之说( )19【疠】可以瘘疠( )呼嘘毒疠( )20【入】当其租入( )竭其庐之入( )21【岁】岁赋其二( )积于今六十岁矣( )22【观】今以蒋氏观之(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四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两个词,不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君有疾在腠里B殚其地之出 ;竭其庐之入C叫嚣乎东西 ;吾祖死于是五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2.君将哀而生之乎: 3.殚其地之出; 4.竭其庐之入: 5.岁赋其二: 6.乡邻之生日蹙: 7.时而献焉; 8以尽吾齿; 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可以已大风则久已病矣虽鸡狗不得宁焉汪然出涕 向吾不为斯役以尽吾齿 黑质而白章七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 )A非死则徙尔 B而乡邻之生日蹙C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八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以啮人,( )无御之者。九翻译句子。1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译文: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译文: 3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译文: 4君将哀而生之乎译文: 十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1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2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3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十一填空。1捕蛇者说的体裁是 选自 ,作者 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这八大家除了柳宗元,还有 、 、 、 、 、 、 。2文中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表明作者写作此文目的的句子是 。3“蒋氏”用对比的方法回答作者向他提出的问题,具体说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请用原文回答:(1) 回顾过去,六十年以来,乡邻的情况怎样,而蒋氏的情况怎样: (2 )从现在的情况看,乡邻们的情况怎样,而蒋氏的情况怎样: 4蒋氏悲痛的哭诉中,核心的一句话是什么?答: 5捕蛇者说的“吾尝疑乎是”一句中“是”字指代:_。6文中写作者曾经对一种社会现实表示怀疑,哪句话概括这一现实?答: 7文中写蒋氏的自述,采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蒋氏从各个角度将捕蛇的不幸和赋税带来的不幸加以对比:以他“捕蛇独存”和乡邻“ ”相对比;以他“ ”和乡邻的“鸡狗不得宁”相对比;以他和“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和乡邻“ ”相对比;以他的“ ”和乡邻的“先死”相对比,说明捕蛇的“幸运”。8作者面对蒋氏诉说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的语句是 ;作者发出慨叹,进而揭露赋敛毒害的语句是 。十二文章内容阅读理解。1从捕蛇者说全文看,第 段是描写和记叙,第 段是议论。其中第 段是蒋氏捕蛇的背景,为后文的展开做了铺垫。第 段叙述蒋氏三代捕蛇的苦难家史,为后面的议论打下了基础;而 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点出主题。2文章第一部分交代了 ,分三层来写。先交代 ,再写 ,最后写 。3课文开头第一句说:“永州之野产异蛇”,接着从三方面对这种蛇之“异”进行描述。请你指出这种蛇哪三方面“异”,并用原文具体说明。(6分)(1)蛇之 异: (2)蛇之 异: (3)蛇之 异: 4“永州之野产异蛇”中用“异”,不用“毒”,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A用“异”说明此蛇格外毒 B用“异”说明与其他蛇都不相同C用“异”暗中伏下一个“毒”字,但比“毒”的含义更丰富D用“异”说明蛇是永州特产5永洲之野这种蛇有巨毒,可是“永之人”却争着去捕捉这种蛇,其原因是( )A这种蛇对人和草木极有害。B 异蛇虽有毒,但可以用来治病。C捉到这种蛇可以抵他的税收。 D用这种蛇可以养家糊口。6在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异蛇之毒”? 7“永之人争奔走焉”的原因是什么?试分析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8怎样理解文中蒋氏“专其利”中的“利”? 9课文第四自然段文字所表达的蒋氏的思想感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悲愤难忍 B痛不欲生 C愤怒控诉 C哀而不伤10对“安敢毒耶”理解不当的是( )A 回应上文作者的提问(若毒之乎)。 B用反问句委婉表示捕蛇给自己带来了很多好处。C 这个问答出人意料,使一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带上“哀而不伤”的色调,蕴含更加深刻。D 暗示了不敢怨恨捕蛇一事,是因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11“余闻而愈悲”、“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两句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2作者由疑又到信,其中原因是( )A作者亲眼见到的事实 B 作者亲耳听到了许多事实C蒋氏的血泪控诉D 孔子的观点十分正确13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熙熙而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原因是什么? 14出自“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一句的成语是 ,多用来形容 。15读课文第四段句子“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这些句子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和 对比,对比是为了说明 (此空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16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答问题。(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蒋氏捕蛇十二年,“几死者数”可他不以为“病”,反以为“幸”,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心态?其中又蕴涵着他怎样的情感?) (2)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在常人看来,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何“甘”之有?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作者这样写,蕴涵着他怎样的情感?) 17蒋氏是否真的不怨恨捕蛇这件事?18柳宗元写蒋氏沉痛的诉说意义何在? 19文章中为什么要引用孔子的“苛政猛于虎”这句话?20本文的主旨是在说明“赋敛之毒有甚于蛇”,但文中的蒋氏却“弛然而卧”“退面食其土之有”“熙熙而乐”。你是如何理解蒋氏的“甘”和“乐”的呢?请结合课文加以说明。 21柳宗元是封建时代的一名官吏,为什么他能写出捕蛇者说这样揭露赋敛之毒甚于毒蛇的文章呢? 22捕蛇者说一文引孔子的话“苛政猛于虎也”作结,说明柳宗元和孔孟之道在政治思想上有何相通或相悖之处?23捕蛇者说文末“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句话反映了柳宗元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4文中的“虽鸡狗不得宁焉”和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同样是写鸡鸣狗叫,你觉得两者反映的现象有何不同?25蒋氏的一番哭诉,将乡邻与自己60年经历_,有力地揭示了_。26文末“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句表明写作意图的同时,还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观念?请从文中再找一依据证明自己的看法思想感情: 依据: 思想观念: 依据: 27本文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记述,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这一感情?(用自己的话表述) 28按通常写法,本文开头应写赋敛之毒,点名全文中心,现在一上来却先极言蛇之毒,这样布局用意何在? 29写作上最突出的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写了两方面对比:异蛇之毒与捕蛇之险;捕蛇者与交赋者。而后者的对比有表现在多个方面,具体是: 30根据下列描述,将“悍吏”来“吾乡”时鸡犬不宁的情景表述出来。300字左右。(可以增加适当的人物和情节,不得改变原旨。) 【参考答案】一、1、xio 2、hu 3、c 4、s 5、x r 6、m 7、q 8、x 9、sh 10、s 11、x 12、x 13、 xn 14、fu 15、ch 16、hn 17、nng 18、hi 19、dng 20、s 21、ji 22、shu二、1、抵2、忧伤3、小心4、继承5、招募6、枕垫7、等待,这里有希望的意思8、给官府出劳力9、质地10、从前11、一年一年累计起来12、尽13、松弛,这里指放心14、冒三、1、止,治愈已经已经 2、像你的好像你 3、动词,喂养动词,吃 4、语气词兼代词,指捕蛇这件事语气助词,了代词,它,指“蛇” 5、介词,靠 介词,相当于“因为”表示目的的连词,相当于“来”如果 6、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相当于,“在” 7、过,停居住处在 8、怨恨毒性 9、征收、敛取赋税 10、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 1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肋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代词,指蒋氏自己代词,指蛇代词,指蒋氐说这些话的情况代词,指捕蛇这件事 12、代词,指捕蛇这件事代词,代“苛政猛于虎”这句话指示代词,这种指示代词,这个,代“永州之野” 13、对,向到在比 14、生活使活15、代词,那些句首发语词,不译成年男子16、他的代指“以蛇抵租”这件事那17、自从在另外自己18、作,制成做,干为了19、恶疮疫病、疫气20、缴纳收入21、每年年22、看考察四、A五、1、腊:干肉,这里作动词,意思是指把蛇晾干 2、生:动词活用为使动,使 活3、出:动词活用为名词 4、动词活用为名词 5、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6、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7、时:名词作状语,到(规定献蛇的)时候 8、尽:形容词用为动词,过完六、1、古义:麻风病今义:自然界的风 2、古义:困苦不堪今义:生病 3、古义:即使今义:转折连词,虽然 4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5古义:从前 今义:方向。6、古义:年龄 今义:牙齿 7、古义:花纹 今义:文章七、D八、蛇、 蛇、 草木、蛇、人 。九、1、那么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是远不如恢复租赋遭受的不幸的。2、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那些死去的乡邻已经是要晚了,我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3、唉!谁知道租赋的祸害大大超过这种毒蛇之害的呢!4、您想哀怜我,让我能够活下去吗?十、对偶 对比、反问 排比十一、1、说 柳宗元集 柳宗元 韩愈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从“自吾氏三世居是乡”到“又安敢毒焉”选择句子4、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5、苛政猛于虎6、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7、“非死则徙” “吾蛇尚存”就能“弛然而卧” “旦旦有是哉” “晚死”8、余闻而愈悲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十二、1、1-4段 第5段 第1段 第4段 第5段。2、文章第一部分交代了捕蛇的缘由,分三层来写。先交代蛇奇异的外形,再写蛇异常的毒性,最后写蛇巨大的药用价值。3、重在写“毒蛇”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4、C。5、C。6、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7、争着去捕蛇,是为了免受苛征重赋之苦,一个“争”字反映出赋敛之毒比蛇还要厉害。与后文“苛政猛于虎”相呼应,暗示永州之人不堪为田赋所累,尽管像捕蛇这样危险的差事,也争着去做。8、所谓的“利”是用蒋氏祖父和父亲的生命以及自己的九死一生换来的,隐含着无限的辛酸和痛苦。9、C10D11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关心和同情之心,但自己又无力解决这现状,于是把解决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身上。12C13赋敛之毒有甚是蛇14鸡犬不宁 搅扰得很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15悍吏的凶狠致使鸡得安宁 捕蛇者的熙熙而乐或弛然而卧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6(1)反映了蒋氏在重赋压迫之下的一种反常心态。 他表面上庆幸自己精锐之逃过了重赋之劫难,其实却饱含着无限的凄苦之情。(2)蒋氏虽然“一岁之犯死者二”,但能得以不受悍吏逼租之苦,也算苦中有甘了。这种“存者且偷生”的感情,实际上包含着巨大的隐痛。 作者这样写,其中饱含着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厚同情。17答:对蒋氏来说,缴纳赋税是死路一条,捕蛇也是死,而相比之下,干捕蛇这件事还有存活的一线希望,所以走投无路的蒋氏只能别无选择地走捕蛇这条风险之路。蒋氏的内心对这种非人的生活怨恨之极,可是,迫于封建社会苛酷的赋税制度,蒋氏只能无奈。“熙熙而乐”也好,“又安敢毒耶?”也罢,这些都是一个可怜百姓无泪的笑。18答:揭露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表现当时广大贫苦农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19答:从内容上看,是作为立论根据,以此突出蒋氏遭遇的社会意义,说明“苛政”害民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从来如此;从文章形式上看,以此引出自己由“尝疑乎是”到“今犹信”的认识过程,使下文得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结论显得水到渠成。20答:结合蒋氏的血泪控诉可知蒋氏所谓有“乐“并非真正的乐,是相对于众乡邻的悲惨遭遇而言,是在沉重赋税重压下的特殊心理,“乐”中含悲。21这首先是因为唐代中期政治腐败,战争频仍,朝廷随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