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社区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系王冬2013年10月,前言城市社区研究之意义1、“社区”community:通常指一个地方社会单元,也可指某一特征人群,或某一种族人群。与家庭一样,社区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组织单位。2、产业革命引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城市社区研究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3、在我国目前经济与社会转型期及迅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新的社区发展问题应运而生。4、社区是城市中最重要和最普遍的场所,新时期城市规划的发展演变需要城市社区研究。,一、“社区”概念的溯源与辨析11社区的概念12社区的主要特征与构成13社区发展(以下主要指城市社区),11社区的概念111社区是一个社会学范畴的概念英国学者HS梅因1871年在东西方村落社区一书中首次使用“community”一词。而较有影响的理解是德国社会学家F腾尼斯1887年在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一书中的论述社区是基于亲族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社会联合。他认为“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代表了两种极端的社区组织类型。,112社区概念溯源1普遍定义:牛津高级现代英文词典对“社区”的解释是:同住于一地、一区域或一国家并可视为为一体的人群;由同一宗教、同一种族、同一职业或其他共同利益的人所构成的人群;共享、共有、共同、相同,如种族的、宗教的、利益相同的、共同参与的。在很多大词典中都有类似的定义,故可以将社区的一般定义归纳为:(1)指居住于某一特定地区的一群人及这些人生活的地区;(2)指一群具有共同经济利益或共同文化传统的人群;(3)指共同利益、共享价值观念,能够互相认同或共同参与事物等情况。,2、学术定义学术界对“社区”定义莫衷一是,主要问题为内涵相对准确而外延到现实则相对难以确定。如社会学词典中认为:社区一词在社会学上的主要用法是指空间或领域的社会组织单位。其次指一定地域内具有心理凝聚力或感情归属的人群的集合。如:社会学家伯纳德(GessieBernard)和桑德斯(IrwinT.Sanders)等对社区的定义:居住于法定地区边界内的人口;以地域为界的具有整合功能的社会体系;具有地方性的自治自决的行动单位。,在学术研究意义上,可将“社区”概念归纳为:地域的概念指社区为一定地理界限的人口集合;体系的概念指社区为相互关联的社会体系;行动的概念指社区为基层自治的行动单位。徐震(台湾社会学家)将社区概念基本分为三大类:结构(structure)的概念关注社区的地理、结构、空间等有形的因素;互动(interaction)的概念关注社区的心理、过程、互动等无形的因素;行动(action)的概念关注社区的社会、组织、行动等发展的因素。,113社区概念辨析1社区与社会:前者的社会关系为自愿,而后者的社会关系更为理性和带有契约性。2社区与居住区:前者更强调社会学意义上的人的关系、人群之间的互动、人的主观能动,而后者更多的是空间意义上的、物质形态的、对象的。(导致了住区规划的自上而下)。3社区与中国的行政社区:前者强调自愿与自治,后者更多地是一种管理体制,行政色彩较强。,12城市社区的主要特征与构成121城市社区的主要特征1高密度的异质生活单元聚居、人口数量、流动人口、城市社会分工社会差异2多元的社会关系及文化聚居、流动多元化,非人格化、程序化、效率和效能,理性化、功利化3复杂的社会组织结构规模、数量、内部结构的复杂;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教科文组织、卫生组织、福利组织等;功能专业化、组织结构科层化、次属群体(不同社会角色的非人格化交往),122社区的构成1社区的要素希莱里(G.A.Hillery)等人,1995年建构的社区四要素POET:人口(population)、组织(organization)、环境(environment)、技术(technology)何肇发在社区概论中有关广义社区的五要素:地域、人口、区位、结构、社会心理。赵民等在社区发展规划中有关城市居住社区的五项构成要素:地域、成员、共同意识、空间、组织结构。,2社区的结构在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中,结构表示社会系统的较为持久的特征。在结构功能主义者看来,结构可以理解成为社会关系及社会现象的某种“范型化”。社区外部结构:社区与外部区域范围中各类社会组织的相互关系。社区内部结构:社区成员结构(数量、分布、构成)、社区空间结构(用地、空间、建筑、设施)、社区文化结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地方语言等)、社区组织结构(垂直式、水平式)。,3社区的结构化变迁(1)空间结构化变迁道路交通变化、社区周边城市的变化、社区更新改造的变化(2)成员结构化变迁成员自然结构(年龄、性别等)、成员社会阶层、职业结构(3)组织结构化变迁政府组织、属地单位组织、街道群众组织(居民委员会)、地区党政组织(特质)三种变迁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互动的,变迁往往是三者整体的变迁。,4社区的领域从社会人文与空间角度分析,社区构成中可明显划分为公共领域(publicsphere)和私人领域(privatesphere)。社区发展规划应主要考虑公共领域范畴内的各类事物。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故社区事物中“可为”与“不可为”就非常重要。公共领域:有空间、意识、组织三个方面。,13社区发展131社区发展与社区发展工作1社会发展美国社会学家F法林顿1915年在社区发展:将小城镇建成更加适宜生活和经营的地方一书中,提出“社区发展”(CommunityDevelopment)的概念。FH舒耐特认为社区发展是一种以研究、训练、教育、规划、组织与行动,来达成社区目标的过程。TR巴顿认为社区发展是一种“与公众共同工作而不是替代他们工作”的方式。RL华伦认为社区发展是一种为加强社区内在联系而做的有计划的与持续的努力。总体看,社区发展强调是一个自我教化与组织的工作过程。,2社会发展工作将社区公共领域作为工作对象,通过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建设来解决社区中的社会问题。建构两个系统:水平系统、能力系统(水平系统:社区发展的状态表现和外部特征;能力系统:社区发展的驱动因素和潜在动力。)3社区发展的几种学说(1)过程说(2)方法说(3)社会运动说(4)工作方案说,社会发展的内容,132社会发展的内容,社会发展,物质环境,社区成员,共同意识,社会组织,物质环境与设施载体因子,社会发展的内容即是上述四个部分的协调共进协调发展,社会成员主体因子,共同意识及社区文化隐体因子,社区组织管理机制连体因子,二、城市社区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21社会学取向的社区理论研究22城市规划学取向的社区理论研究23城市社区研究的基本方法,21社会学取向的社区理论研究211研究取向(1)功能主义:认为所有行为都有功能作用,以此角度分析社会需求、社会行为、社会力量、社会结构;(2)生物进化理论:将生物进化思想引入社会理论,以分析动态社会发展过程;(3)冲突理论:主要研究社会不平等如何在不同社会力量间系统地产生冲突;(4)交换理论:将个人和集体行动者之间的社会过程视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交换;(5)互动理论:试图解释与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过程;(6)结构理论:认为人类社会及社会关系被潜在的范式所引导,因而要研究内在的结构;(7)批判理论:以批判、质疑的方式去看待人类世界的组织方式。,212相关理论1人类生态理论:20年代芝加哥学派,借助生物进化原理,最初研究为人们对环境和文化做出反应而组织起来的社区,后又逐渐运用生物进化原理进行当代经济社会中冲突、竞争、非人情化的研究。2社会体系理论:将社区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分析,考察系统内部各部分间的关系及系统与外部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功能结构主义理论思想。3社会互动理论:以社区居民的互动行为及其与家庭、宗教、政治、教育、经济等制度的关系为研究对象。4社区冲突理论:以1957年美国学者科尔曼的社区冲突一书为代表,通过研究地方社区内的各种冲突,来理解和揭示社区的变迁及其推动力量。5社区行动理论:注重研究社区的社会动态及其实际问题,与社区发展工作有较多渗透。,213国外重要相关学术思想1社会变迁对城市社区的影响(1)社区消失论以F腾尼斯、E迪尔凯姆、G齐美尔和M韦伯等古典社会学者为代表主要观点:不同于前工业社会的聚落社区,产业革命及城市化后的社区失去了家庭、朋友这样的首属关系,社会分异使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方面失去共同意识,社会认同感削弱,社区失去原有的存在基础。美国学者L沃思对城市化与社区运行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城市化是生活方式的变革过程,城市的本质是“异质化”,由此而建立的社区没有原来传统聚落认同和道德为基础的公共秩序,社会将产生“失范”。,(2)社区发现论和社区转变论60年代以来,对沃思理论进行批判,代表人物为HJ甘斯、CS费谢尔、M斯塔塞等。主要观点:通过研究发现,人类城市都存在有内聚性和认同感的“都市村庄”。邻里关系也并非如沃思所说是次属关系,而是“准首属关系”。因此,城市化不会使社区消失,城市化带来的是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和丰富多彩。因此,要有传统社区或礼俗社会向现代社区的转变,应重塑社区精神,培育社区意识。,2城市社区运行机制与过程(1)城市社区变迁的特点20年代美国芝加哥人类生态学学派为代表,代表人物RE帕克、EW伯吉斯、RD麦肯齐。主要观点:从城市社会空间组织角度入手理解城市社区变迁。以人类生态学研究人类对环境和文化做出反应而组织起来的空间关系及其支持关系。把城市社区理解成为在“生态”和“社会”过程中产生的自然、经济和文化特征的地域单元。社区的空间秩序是通过优势、隔离、非人情化竞争和演替过程中显现出来的。6070年代以后有新发展,如:分散化、内城衰落和中产阶级化等西方城市化进程对社区变迁产生的影响;从城市居民及家庭的居住区位变动角度来研究社区变迁的规律与特点等。伯吉斯的“同心圆带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从圆心到边缘分别为:1、CBD2、过渡带3、低级住宅区4、高级住宅区、轻工业区5、市郊居住区6、通勤区,(2)城市社区互动的环境因素与一般过程以G齐美尔、桑德斯为其代表人物。齐美尔在1905年就指出社会组织的本质可以从互动中得以发现。1982年美国学者桑德斯提出的社会互动模式是这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成果。桑德斯将社区视为特定地域范围内比较持久的社会互动系统,认为社区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社区内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互动将表现为合作、合并、竞争、同化、冲突、适应等各种形式,而社区正是在各种类型和形式的互动中运行的,桑德斯将社区运行的一般过程分解为10个环节。,3城市社区类型(1)内城的社区类型及其特征内城通常指同心圆带模式中紧邻中央商务区的过渡带;内城居住吸引力降低,大量有色人种和穷人涌入,功能混杂、人口稠密、环境退化。60年代城市更新后,这里出现中产阶级化,社会结构更加复杂。内城的4中社区类型:寄宿区:世界主义者、未婚者、无小孩者居住。高度异质性、高度流动性、匿名性、非人情化、表面化。种族区:有色人种大量居住。重亲属关系和首属集团、缺乏匿名性和次属性、与社区外城市设施联系弱。贫民窟(黑区):穷人、失业者、丧失就业能力者和移民大量居住。居民收入低微,住房拥挤、卫生教育设施差,社区内往往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并形成一种亚文化,吸毒、酗酒、犯罪的温床。灰区(greyarea):陷入困境者和地位下降者(原居住地受到入侵、因生命周期等因素导致地位下降),主体是依靠抚恤生活的退休老人。,(2)郊区的社区类型及其特征马勒(Muller)1981年根据郊区居民的社会经济特征和社会互动方式,把美国郊区分为4种类型:高收入社区:城市远郊、低密度、居民日常交往少,教堂、会所成为社区联系的场所和基础。中产阶层社区:城市郊区,排他性强,邻里接触少,社区内聚性难以形成。郊区世界主义者社区:各类知识分子和志愿者组成,居民来自于五湖四海,社区社团组织多,内聚性强。工人阶级社区或蓝领阶级社区:公共户外空间利用度高,社会互动性强,内聚性强。成员流动性小,社区居民联系密切,归属性强。总之,郊区社区差异性大,社区受经济收入影响而分化较大。也有相当的社会问题。,22城市规划学取向的社区理论研究221空想主义时期(19世纪)西方国家对城市居住社区的研究可追溯到法国空想主义者欧文(RobertOwen)1817年提出并实施的“新协和村”。1829年傅利叶(CharkesFourier)提出并开始实践基于公有制的、勾勒了新型居住空间的“共营村庄”。这是西方居住社区理论与实践的起源。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benezerHoward)在对近代英国城市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分散主义的思想原则,提出了新建城市的理想模式田园城市。1903年在伦敦附近的莱奇华斯(Letchworth)建立了第一个田园城市,1920年又建设了韦林(Welwyn)田园城市。虽田园城市未获成功。但改善生态环境,解决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将城乡结合起来作为整体研究等,设想了带有先驱性的城市模式和城市规划思想体系,是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启蒙。,222重技派时期(20世纪初)与分散主义相反,重技派倡导“集中主义”。1922年柯布西耶(LeCoebusier)发表明日的城市(TheCityofTomorrow),1933年发表阳光城(TheRadiantCity),提出发挥城市积聚效应,以摩天大楼换取城市大片绿地。服务功能齐全的单体建筑为基本的居住社区单元(马塞公寓1925年)。“现代城市”理论、扫除现有城市结构、代之以一种崭新的理性秩序。上述思想在二站后城市重建中得到体现,也酿成了后来城市发展的苦果。,223有机主义时期(20世纪2030年代)一种更为理性和折衷的理论;1918年芬兰建筑师沙里宁(ElielSaarinen)提出有机分散主义(OrganicDecentralization)思想;符合人类工作与交往、亲近自然、城乡优点并蓄的居住环境;城市是有机体、不能凝成一块,将城市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离开城市中心的地域上去。芒福德(LMumford)的地区城市规划理论,在城市居住社区建设中加强社会学研究,规划学与建筑学结合。20年代末佩里(CPerry)提出城市居住社区的“邻里单元”(NeighbourhoodUnit)模式,将社区交往关系用空间的方式明确下来,既是一个创新的设计观念、也是一项社会工程、能产生一种乡土观念,成为影响至今的居住社区规划原型。1933年斯泰因(CStein)提出街坊规划的人车分流的居住区交通体系,营造了宜人的社区空间。上述内容:探讨了建筑空间与人的团体性的关系。但只是“居住区规划”,还不是“居住社区规划”因为后者包括:自然计划、社会计划、人力计划。但奠定了以后居住社区物质空间规划的基础。,224社会生态主义时期(20世纪3040年代)20年代以后,在城市地理学中大量引进生态学、社会学的方法与规划学的空间分析思想。代表者为美国的芝加哥城市生态学派。代表人物帕克(EPark)、沃斯(LWith)。将生态学原理竞争、淘汰、演替、优劣用于城市研究,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城市空间结构。1925年,伯吉斯(WBurges)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同心圆模型;1936年,霍伊特(HHoyt)的扇形模型;1945年,哈里斯(DHarris)和乌尔曼(ELUllman)的多核心模型并称“城市空间结构的三大经典模型”,对城市居住社区空间分异作了重点描述,反映了西方城市居住社区空间地域演进的一般规律。系统地以因子生态分析法(FactorialEcologyAnalysis)取代社会区域分析法。将城市作为动态发展的社会有机体和整体环境进行研究的思想,有划时代意义。,225社会工程时期(20世纪5070年代)二战后,欧美国家基于城市重建、解决大城市问题的迫切需求;大规模的以空间疏解(郊区化、城市化)为特征的新城建设;经历了一、二、三代卫星城建设,社区理论有了极大的提高,具体的环境设计手法也有了很大提高。欧美国家的社区规划在自然计划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社会计划和人力计划,如:社区的成长与更新、社区情感、社区精神培育等。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城市更新成为主流。居住区规划日益偏重社会分析与内在社会机能的建构,重视居民和公众参与居住社区建设。城市居住社区被理解成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场所,其建设被看成是一项社会工程。在此期间,围绕居住问题的理论主要有环境行为学的研究,代表为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出的对居住社区整体地域概念的心理认知图式,建立了稳定性的社区物质环境设计基础,即城市意象五要素:路径(Paths)、界限(Edges)、范域(Districts)、枢纽(Nodes)、标志(Landmark)。,226全面建设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70年代以后,城市居住社区的建设与环境已成为世界性课题、可持续发展的课题,进入全面建设阶段。1976年,联合国在温哥华举行了有132个国家参加的“世界人居会议”,达成一项改进人居环境的综合性计划,包括6个主要方面的领域:人居政策与策略,人居规划,机构与管理,住房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服务,土地,公众参与。城市居住社区的建设参与主体已由个人、团体、政府拓展为超越国家的世界性组织。另一方面,城市居住社区已由单一的建设行为转向研究、资助、建设、协调合作的全面过程。,目前西方国家对城市居住社区的研究,大致在两个层面上进行:1城市中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研究社区的演替与更新。如70年代美国的“邻里复兴”(NeighbourhoodRevitalization)取代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就是把城市居住社区作为城市更新的基本单位。2将居住社区看作一个有机的系统,研究其内部的运行机制,如:社区整合、社区分化、社区成分变迁、社区发展等,宗旨在于充分利用社区人力、物力资源,培育社区成员的自治与互动精神,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23城市社区研究的基本方法231社区发展规划研究的方法1研究设计研究框架研究路线:问题的提出前期准备研究方法选择实施安排成果应用研究计划书2社区调查调查的特点调查准则的确定:目标确定纵横向度确定调查单元确定调查方法确定调查的方法及比较:访谈实地观察抽样问卷调查文献检索调查的设计:调查计划书调查提纲设计问卷内容设计调查的程序,232社区发展规划的分析方法1分析的目的确定2分析的层面与逻辑程序3单变项分析社区现象描述分析指标与参数主体:社区成员的特征隐体:社区意识与互动连体:社区组织管理载体:社区物质空间单变项分析小结4多变项分析深层次求证多变项聚类分析多变项相关性分析要素相关趋势及主线,233社区发展规划制定的方法1基本方法类型的确定2规划方案的阶段性及多方案比较3操作程序(1)初步交流(2)确定规划目标(3)研究设计并拟订工作计划(4)各方协调会议(5)实地调查(6)资料统计整理分析、形成社区调查报告(7)制定规划方案(8)方案评价(9)5、6阶段的循环,形成阶段成果(10)社区发展的持续追踪4公众参与5技术方法的发展(1)资料收集过程中的技术(2)资料处理过程中的技术,三、若干“城市问题”的认识与解析31“城市空间等级”问题32“城市违章”等问题33“城市社区主体性”问题,31“城市空间等级”问题1、政治、经济导致社会群体的分异,形成社会分层。2、在特定的地域、有同类的成员、具有共同意识、拥有特定的空间、有内在的组织结构3、与外部社会结构也发生着密切的联系,给社会带来影响4、社会阶层分异在中国城市发展的现阶段被“经济动力”进一步拉大。5、贵族高档社区、城中村“贫民窟”“藏污纳垢”、学生村、艺术家村、浙江村等6、造成社会混乱和社会不公平现象,社会等级空间等级,所谓“高尚社区”贵族社区,十九世纪巴黎工人在街头和酒馆的生活,武汉熊家嘴城中村学生村,城中村现象已经成为一种“落脚城市”,底层人们迁徙过程中的落脚地。这里不只是供人居住、工作、睡觉、吃饭、购物,而是具有社会最重要的过渡功能作用。这里的市容充满了临时拼凑的色彩,总是变化不休。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间住家和每一个工作场所,都不断联系着两个方向:一是它们与来源地乡村长久而紧密的关系,让乡村保持着一种“寄生”的繁荣;二是它们与既有城市有着深切的联系,目的在于让来自乡村的新进人口能够在主流城市的边缘站住脚跟,从而谋求把自己和下一代推向都市的核心,以求获得社会的接纳,成为世界的一部分。“落脚城市”不是一种暂时的异常现象,在中国的城市,这些扮演落脚城市角色的村庄虽然不受承认,但它们却已经成为城市生长、生活、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空间演变新老转换的螺蛳湾,变脸的顺城街,变脸的顺城街,资本、商业、市场、权利运作对空间产生根本的变化。,老的尚义街花市,于坚的尚义街六号那是热闹的年代,许多脸都在这里出现,今天你去城里问问,他们都大名鼎鼎。大家终于走散,剩下一片空地板,像一张空唱片再也不响,在别的地方,我们常常提到尚义街六号,说是很多年后的一天,孩子们要来参观。,曼哈顿的空间变迁,1609年曼哈顿:森林、峡谷、丘陵、湿地、盐沼、池塘、溪流,这一东西向称为“街”,南北向称为“道”的几何网络状态形成于1811年。这体现了人工对自然改造的力量。以第14街作为分界,以南为“下城”,以北为“中城”(14街59街),59街以北为“上城”。,下城,中城,上城,十九世纪:,商埠、码头、仓库、工厂,新移民、赤贫区,显贵地带、富人区、欧洲巴黎时尚情调,土生土长的本土住户,1928年的曼哈顿下城,下城,中城,上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不再令人却步,异军突起,贫民窟摇身一变成为世界金融之都,金融资本扫荡了老欧洲的智性优雅,土生土长的本土住户也逐渐变异为有色人种族街区,1980年的曼哈顿1995年的曼哈顿,9.11后的曼哈顿,下城,中城,上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从族群、肤色角度:,黄色调:亚洲移民街区,白色调:老纽约白种人,黑色调:非洲移民街区,1863年,“百老汇大街的经典时段”:早晨7:00:劳工、店员、工厂女工出行,开始一天的忙碌;上午9:00:商人、公司职员行色匆匆,奔向商埠;中午12:00下午3:00:窈窕淑女、时尚佳人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线性代数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卫生法学相关知识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签订采购合同”
- 2025汽车维修厂外包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关于深圳市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建设与设计委托合同
- 2025广东省员工福利与职业发展专项集体合同(官方范本)
- 智能健康管理App设计方案
- 2025年公路运输合同范本
- 托管老师安全协议书
- 2025-2030年中国迷迭香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及发展建议研究报告
- 2025年山东地区光明电力服务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工作人员保密教育线上培训必考题库附含参考答案
- 2025年合肥市公安局第一批招考聘用警务辅助人员591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纠四风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科目一考试题库含答案100题
-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课件
- 江苏省渔船安全隐患排查技能竞赛(海洋组)考试题及答案
- 计算与人工智能概论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湖南大学
- 【MOOC】太极功夫-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医院培训课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