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第一中学数学向量资料理pdf_第1页
天津第一中学数学向量资料理pdf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数学(理) 第一学期 新课预习 第十五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 1 / 1212 第一学期 第十五周第一学期 第十五周 课程内容 向量的概念及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线段的定比分点 2014-2015 学年 高三数学(理) 第一学期 新课预习 第十五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 3 / 1212 1、准备知识要点: 向量的概念及表示、向量运算的公式、向量的数量积的相关知识、线段的定比分点相 关知识 2、本阶段知识要点: 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及表示;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的概念及运算公式;掌握平面向量 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及运算公式;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 向量的概念及运算 向量的概念及运算 1向量的有关概念 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向量的长度(模)向量的大小 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并且规定零向量与任何向量 均平行。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2向量运算 (1)加法运算 加法法则(如图所示);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设 a a=(x1,y1),b b=(x2,y2),则 a a+b b=(x1+x2,y1+y2) (2)减法运算 减法法则(如图所示):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设 a a=(x1,y1),b b=(x2,y2),则 a-ba-b=(x1-x2,y1-y2)。设 A、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 y1),(x2,y2),则 AB=(x2-x1,y2-y1)。 (3)实数与向量的积 定义:a a,其中0 时,a a 与 a a 同向,|a a|=|a a|;当0 时,a a 与 a a 反方向, |a a|=|a a| 0a a=0 0,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设 a a=(x,y),则a a=(x,y)=(x,y) 3向量的几何运算和坐标运算 高三数学(理) 第一学期 新课预习 第十五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4 4 / 1212 向量的几何运算是向量知识的基础。本类题是向量加减法、数乘的运算定义和运算法 则的基本练习,以向量运算图或向量运算式给出,并通过图解或解来完成,设问形式有求 解、作图、化简、证明等,解题方法比较直接。 向量的坐标运算包括直接利用坐标法运算法则计算向量的和、差、数乘积。 例如 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1,= ABa a= BC,b b= AC,c c,求作以下各向 量,并求它们的模。 (1)a+b+ca+b+c;(2)a-b+ca-b+c;(3)c-a-bc-a-b。 分析 根据正方形性质及向量的和与差的定义作图并求模。 解 如图,(1)延长 AC 到 E,使| = ACCE, 则 a+b+ca+b+c +=ACBCAB =+=AECEAC |a+b+ca+b+c|=| AE|=22 (2)作 = ACBF 则 a-b+ca-b+c= =+=+=+DFBFDBBFADABACBCAB |a-b+ca-b+c|=| DF=2 (3)c-a-bc-a-b= BCABAC = BCBC0 0 |c-a-bc-a-b|=|0 0|=0 4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a ab ba a=b b 设 a a=(x1,y1),b b=(x2,y2),则 a ab bx1y2-x2y1=0 例如 试证:起点相同的三个向量 a a、b b、3a a-2b b 的终点在一条直线上,(a ab b) 证明 如图所示,设= OAa a,= OBb b,= OC3a a-2b b =OAOCACQ =(3a a-2b b)-a a 2(a a-b b) = OAOBABb-ab-a =ACABAC,2、 AB共线 又 AC、 AB有公共起点 A,A、B、C 在同一直线上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1平面向量的数理积 几何表示 定义:abab=|a a|b b|cos(a a0 0,b b0 0,0 o 180 o )0 0a a=0 高三数学(理) 第一学期 新课预习 第十五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5 5 / 1212 坐标表示 a ab b=x1x2+y1y2 运算律 a ab b=baba (a a)b b=a a(b b) (a a+b b)c c=a ac c+b bc c 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 几何表示 (1)|a a|=aa aa = 2 |cos|aaaaaa= (2)cos= |ba ba ba ba (3)|a ab b|a a|b b| 坐标表示 (1)|a a|= 2 1 2 1 yx + (2)cos= 2 2 2 2 2 1 2 1 2121 yxyx yyxx + + (3)|x1x2+y1y2| 2 2 2 2 2 1 2 1 yxyx+ 3两个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a ab ba ab b=0(a a、b b 均为非零向量)设 a a=(x1,y1),b b=(x2,y2),则 a a b bx1x2+y1y2=0 例如已知|a a|=2,|b b|=3,a a 与 b b 的夹角为为 3 ,c c=5a a+3b b,d d=3a a+kb b,当实数 k 为何值 时, (1)c c 与 d d 平行; (2)c c 与 d d 垂直 解(1)要使 c cd d,则 3 5 = k 3 ,k= 5 9 k= 5 9 时,c c 与 d d 平行。 (2)要使 c cd d,则 c cd d=0 即(5a a+3b b)(3a a+kb b)=0 15a a2+(9+5k)a ab b+3kb b2=0 154+(9+5k)23cos 3 +3k9=0 k=- 14 29 k=- 14 29 时,c c 与 d d 垂直。 4与模相关的常用的等式和不等式 |a a|2=a aa a 或|a a|=aa aa |a ab b|a a|b b| 高三数学(理) 第一学期 新课预习 第十五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6 6 / 1212 |a a|2-|b b|2=(a+ba+b)(a-ba-b) |a amb b|=cos|2 22 babababa+m(为 a a、b b 夹角) |a a|-|b b|a ab b|a a|+|b b| 特别是|a a|2=a a2及其变式应用最为广泛 例如已知|a a|=2,|b b|=3,a a 与 b b 的夹角为 120 o ,求: (1)a ab b(2)a a2-b b2(3)(2a a-b b)(a a+3b b)(4)|a a+b b| 解(1)a ab b=|a a|b b|cos =23cos120 o =-3 (2)a a2-b b2=|a a|2-|b b|2=4-9=-5 (3)(2a a-b b)(a a+3b b)=2a a2+5a ab b-3b b2 =8-15-27=-34 (4)|a a+b b|= 22 |cos|2|bbaabbaa+ =7964=+ 线段的定比分点 线段的定比分点 1线段的定比分点及平移的基础知识 (1)线段的定比分点 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 + = + + = 1 1 21 21 yy y xx x P1(x1,y1),P2(x2,y2),P(x,y),PP 1 = 2 PP 中点坐标公式: + = + = 2 2 21 21 yy y xx x 三角形重心坐标公式: 设ABC 的三个顶点为 A(x1,y1),B(x2,y2),C(x3,y3),则重心 G(x,y)的坐标为: 33 321321 yyy y xxx x + = + = 2理解定比分点及比值的含义 (1)若 P 是 21P P的定比分点,则 P 分 21P P的比值= 2 1 PP PP 。其比值为数量 P1P 与数 量 PP2的比,而不是长度之比。 (2)注意比值= 2 1 PP PP 特定位置字母的含义,P1为起点,P 为分点,P2为终点。若 1= PP PP 1 12 ,则1为 P1分 PP2所成的比。 高三数学(理) 第一学期 新课预习 第十五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7 7 / 1212 如有 AQ AP =-2,不能认为 A 分 PQ的比值为 2,而需转化为 AQ PA =-2,这时可认为 A 分 PQ的比值为-2。 (3)如果点 P 在线段 21P P上,点 P 叫做 21P P的内分点,此时,总有0;如果 P 和 P1重合,此时=0;如果点 P 在线段 P1P2或 P2P1的延长线上,点 P 叫做 12P P的外分 点,此时,总有0(-1);若 P 与 P2重合,此时不存在。 3定比分点公式将初、高中的知识及高中的平面向量同解析几何紧密相联 例如ABC 中,A(4,1)、B(7,5)、C(-4,7),求A 平分线 AT 的长。 分析如图所示,要求 AT 之长,需要求出点 T 的坐标,于是得解法如下: 解为了求A 平分线与 BC 交点 T 的坐标(x1,y1),必须利用角平分线性质: |AC|:|AB|=|CT|:|TB|,而|AC|=10,|AB|=5,所以 =2= AB AC TB CT 3 210 ) 3 17 1 () 3 10 4(| 3 17 21 527 , 3 10 21 724 22 11 =+= = + + = + + = AT yx 向量的概念及运算 例 1 向量的概念及运算 例 1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 (1)向量 AB与 CD是共线向量,则 A、B、C、D 必在同一直线上; (2)向量 a a 与向量 b b 平行,则 a 与 b 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3)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是 AB= DC; (4)如果非零向量 a a 与 b b 的方向相同或相反,那么 a a+b b 的方向必与 a a、b b 之一的方向相 同; (5)ABC 中,必有 AB+ BC+ CA=0 0; (6)已知,R,则(+)a a 与 a a 共线。 解(1) AB CD,直线 AB 和 CD 可以共线,也可以平行,故不正确。 (2)若其中一个是零向量,则其方向不确定,故不正确。 (3)若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则 AB/CD,所以 AB= DC;若四边形 ABCD 中 AB= DC,则 AB/CD。所以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判断正确。 (4)若 a a+b b=0 0 时,命题不成立,故不正确。 (5)正确 高三数学(理) 第一学期 新课预习 第十五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8 8 / 1212 (6)由实数与向量的积,可知正确。 例 2例 2已知点 A(2,3)、B(5,4)、C(7,10)若 AP= AB+ AC(R),试 求为何值时,点 P 在第三象限内? 解设点 P 的坐标为(x,y)则 AP=(x,y)-(2,3)=(x-2,y-3) AB+ AC=(5,4)-(2,3)+ (7,10)-(2,3) =(3,1)+ (5,7) =(3,1)+(5,7) =(3+5,1+7) AP= AB+ AC (x-2,y-3)=(3+5,1+7) += += += += 74 55 713 532 y x y x 若点 P 在第三象限内,则 + + 55 0 47 0 1 1 4 7 即当-1 时,点 P 在第三象限内 例 3例 3已知 A(1,-2),B(2,1),C(3,2)和 D(-2,3)。试以 AB, AC为一组基底为表示 AD+ BD+ CD 分析把所求向量表示为 m AB+n AC的形式,用待定系数法求 m 和 n。 解 AB=(2-1,1+2)=(1,3), AC=(3-1,2+2)=(2,4), AD=(-3,5), BD=(-4,2), CD=(-5,1) AD+ BD+ CD=(-3-4-5,5+2+1)=(-12,8) 令(-12,8)=m AB+n AC 则有 m(1,3)+n(2,4)=(-12,8) 即(m+2n,3m+4n)=(12,8) 比较两向量的坐标, 得 =+ =+ 843 122 nm nm 解之得 m=32,n=-22 AD+ BD+ CD=32 AB-22 AC 例 4例 4已知:线段 AB 和点 O,求证: 若 AP=t AB(tR),则 OP=(1-t) OA+t OB 分析解本题时要注意到无论向量 OA和 OB是否共线,加法的三角形法则都适用。 高三数学(理) 第一学期 新课预习 第十五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9 9 / 1212 解如图所示, AP=t AB OP= OA+ AP= OA+ t AB = OA+t( OB- OA)= OA+t OB-t OA =(1-t) OA+t OB 例 5例 5平面内给定三个向量 a a=(3,2),b b=(-1,2),c c=(4,1),回答下列问题: (1)若(a a+kc c)(2b b-a a),求实数 k; (2)设 d d=(x,y)满足(d d-c c) (a a+b b)且|d d-c c|=1,求 d d 解(a a+kc c) (2b b-a a), 又 a a+kc c=(3+4k,2+k),2b b-a a=(-5,2) 2(3+4k)-(-5)(2+k)-0 k= 13 16 (2)d d-c c=(x-4,y-1),a+b=(2,4) 又(d d-c c) (a a+b b)且|d d-c c|=1 =+ = 1) 1()4( 0) 1(2)4(4 22 yx yx 解之得 = = += += 5 52 1 5 5 4 5 52 1 5 5 4 y x y x 或 d d=( 5 525 , 5 520+ ) 或 d d=( 5 525 , 5 520 )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例 1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例 1已知 a a=(2,3),b b=(-1,-2),c c=(2,1),试求:a a(b bc c)和(a ab b)c c 的值。 解因 a a(b bc c)=(b bc c)a a =(-1)2+(-2)1a a =-4(2,3) =(-8,-12) 同理(a ab b)c c=(-16,-8) 点评此例说明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 例 2例 2已知 a a=(1,1),b b=(0,-2),当 k 为何值时,ka a-b b 与 a a+b b 的夹角为 120 o 分析根据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公式直接求解。 解a a=(1,1),b b=(0,-2) ka a-b b=(k,k+2),a a+b b=(1,-1) 高三数学(理) 第一学期 新课预习 第十五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010 / 1212 要使 ka a-b b 与 a a+b b 夹角为 120 o 则 cos120 o = 2222 ) 1(1)2( ) 1()2(1 + + kk kk 即 1) 1( 1 2 1 2 + = k k=-13 当 k=-13时,ka-b 与 a+b 夹解为 120 o 例 3例 3在ABC 中, AB=(2,3), AC=(1,k),且ABC 的一个内角为直角,求 k 的值。 解(1)当A=90 o 时, AB AC=0 21+3k=0,k= 3 2 (2)当B=90 o 时, BC= AC- AB=(1-2,k-3)=(-1,k-3) AB BC=0 2(-1)+3(k-3)=0 k= 3 11 (3)当C=90 o 时, AC BC=0 -1+k(k-3)=0 k2-3k-1=0 k 2 133 = k 的取值为 2 133 3 11 3 2 或或 点评三角形一内角为直角,不能确定谁为直角,因此,需分三种情况分别来解。在求解 的过程中,要弄清直角应为哪两个向量的夹角,然后再求这两向量的坐标。 例 4例 4已知 a a、b b 是两个非零向量,当 a a+tb b(tR)的模取最小值时,(1)求 t 的值; (2)求证:b b(a a+tb b) 分析利用|a a+tb b|2=(a a+tb b)2进行转换,进而得到关于 t 的函数式,要证 b b(a a+tb b),只 要证 b b(a a+tb b)=0 解(1)设 a a 与 b b 的夹角为,则 |a a+tb b|2=(a a+tb b)2=|a a|2+t2|b b|2+2ta ab b =|a a|2+t2|b b|2+2t|a a|b b|cos =|b b|2(t+ | | b a b a cos)2+|a a|2sin 高三数学(理) 第一学期 新课预习 第十五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111 / 1212 当 t=- | | b a b a cos=- 2 |b ba b ba 时 |a a+tb b|有最小值 (2)b b(a a+tb b)=a ab b+b bb b(- | | b a b a cos) =a ab b-a ab b=0 b b(a a+tb b) 线段的定比分点 例 1 线段的定比分点 例 1在ABC 中,已知顶点 A 的坐标为(3,1),AB 的中点为 D(2,4),ABC 的重心为 G(3,4),求顶点 B、C 的坐标 解设 B 点坐标为(x1,y1),因为 D 为 AB 中点 = + = + 4 2 1 2 2 3 1 1 y x = = 7 1 1 1 y x B 点坐标为(1,7) 设 C(x2,y2),由题可得 = = = + = + 4 5 4 3 71 3 3 13 2 2 2 2 y x y x C 点坐标为(5,4) 例 2例 2已知 P1(2,1),P2(4,-3),求出下列情况下,点 P 分有向线段 21P P所成的比及 P 点 的坐标: (1)点 P 在 P1P2上,且 4 1 | 21P P|=| PP 1 |; (2)点 P 在 P1P2的延长线上,| PP1|=3| 21P P| (3)点在 P2P1的延长线上,| PP2|=3| 21P P| 解(1) PP1= 3 1 2 PP,= 3 1 由定比分点公式得 高三数学(理) 第一学期 新课预习 第十五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212 / 1212 = + + = = + + = 0 3 1 1 )3( 3 1 1 2 5 3 1 1 4 3 1 2 y x 即 P 点坐标为(0 , 2 5 ) (2) PP1= 2 3 2 PP,= 2 3 代入公式,得 P 点坐标为(8,-11) (3) PP1= 3 2 2 PP= 3 2 代入公式,得 P 点坐标为(-2,9) 例 3例 3学科内综合已知点 A(2,-1),B(5,3)。若直线l:kx-y+1=0 与线段 AB 相 交,求 k 的取值范围。 解由于直线l:kx-y+1=0 是表示过定点(0,1)的直线系,设交点为 P。 设 P 内分线段 AB 的比为,则有0,且点 P) 1 31 , 1 52 ( + + + + ,利用 P 点在直线l 上,有:k) 1 31 () 1 52 ( + + + + +1=0 关于化简,得(5k-2)=-(2k+2) 因 P 与 B 点不能重合,所以 5k-20 从= 25 22 + k k 0,得-1k 5 2 当直线l恰好过 A(2,-1)或 B(5,3)时,k=-1 或 5 2 所以-1k 5 2 点评注意运用定比分点坐标公式更深层次的内涵,既 P 点内分线段 AB0 若用下述结论,对解此类题更为简便:已知 A(x1,y1),B(x2,y2),l:Ax+By+C=0,过 A、B 的直线与l交于点 P,则点 P 分 AB的比 CByAx CByAx + + = 22 11 高三数学(理) 第一学期 巩固练习 第十五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 / 11 向量的概念及运算向量的概念及运算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单位向量都相等 (B)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不相等 (C)平行向量不一定是共线向量 (D)模为 0 是一个向量方向不确定的充要条件. 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1)|a|b|ab| a与b同向共线 (2)|a|b|ab| a与b反向共线 (3)|ab|ab| a与b有相等的模 (4)|a|b|ab| a与b同向共线 (A)0 (B)1 (C)2 (D)3 3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1)ba/存在唯一的实数,使ba= (2)ba/存在不全为 0 的实数 21 ,使得0 21 =+ba (3)00 2121 =+则若不共线与baba (4)0 2121 =+baba使不存在实数不共线与 (A) (1)与(4) (B) (2)与(3) (C) (1)与(3) (D) (2)与(4) 4如果 21,e e是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那么( ) (A)若实数 21 ,使0 2211 =+ee,则0 21 = (B)空间任一向量a,可以表示为 2211 eea+=这里 21 ,是实数 (C)对实数 21 , 2211 ee+不一定在平面内 (D)对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使 2211 eea+=的实数 21 ,有无数对 5如果AB=a a,CD=b b,那么 a a=b b 是四点 A、B、C、D 构成平行四边形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非充非要条件 6已知 a a=(-1,3),b b=(x,-1),且 a ab b,则 x 等于( ) A3 B 3 1 C-3 D- 3 1 7e e1、e e2不共线,当 k=_时,a a=ke e1+e e2与 b b=e e1+ke e2共线。 8e e1=(1,0),e e2=(1,2),以 e e1、e e2为基底,可将 a a=(3,-2)表示为 a a=_。 9已知 A(-2,4),B(3,-1),C(-3,-4)且CACM3=,CBCN2=,求 M、 N 的坐标和MN。 高三数学(理) 第一学期 巩固练习 第十五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4 / 11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10已知)sin,(cos),sin,(cos=ba,则( ) (A) ba (B)ba/ (C))()(baba+ (D)ba与夹角为+ 11已知),2, 1(),4 , 2(),3 , 2(=cba 则ab_, (ab)(ab)_,a(bc)_, (ab)2_,(ab)c_,a(bc)_ 12已知|a|3,b(1,2),|c5,若a/b,则a_, 若cb,则c_ 13已知|a a|=3,|b b|=2,a a 与 b b 的夹角为 300,则|a a+b b|等于( )。 A23 B13 C5 D3 14已知ABC 的顶点坐标为 A(1,1),B(4,1),C(4,5),则 cosA 的值为 ( ) A 5 3 B 5 4 C 5 1 D 5 2 15已知 a a=(3,4),且 a ab b=10,则向量 b b 在 a a 方向上的投影是_。 16已知向量 a a=(2,x),b b=(3,4)且 a a、b b 的夹角为钝角,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_。 17已知|a a|=1,|b b|=2,当且仅当 k 为何值时,向量 a a+kb b 与 a a-kb b 互相垂直。 18设nm和是两个单位向量,其夹角是 60,试求向量nmbnma232+=+=和的夹 角. 线段的定比分点线段的定比分点 19已知点 A 分有向线段BC的比为 2,则下述结论中错误的是( ) AB 分AC的比为 3 2 BA 分CB的比为-2 CC 分 AB的比为 3 1 DC 分3的比为BA 20已知ABC 的顶点 A(2,3)和重心 G(2,-1),则 BC 边上的中点坐标是( ) A(2,-3) B(2,-9) C(2,-5) D(2,0) 21已知平面内三点 A(1,0),B(5,6),P(3,4),且PBAP,则的值为( ) (A) 3 (B) 2 (C) 2 1 (D) 3 1 向量的概念及运算向量的概念及运算 1设平面内有四个互异的点 A,B,C,D,已知(DCDB )与(DADCDB2+)的 内积等于零,则ABC 的形状为( ) 高三数学(理) 第一学期 巩固练习 第十五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5 / 11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2把空间所有单位向量归结到共同的始点,那么这些向量的终点所构成的图形是( ) A一条线段 B一个圆面 C一个圆 D以上答案都不对 3若 G 为ABC 的重心,且各边中点分别为 D、E、F,则GFGEGD+=_。 4非零向量 a、b 满足|a a|=|b b|=|a a+b b|,则 a a 与 a a+b b 的夹角为_。 5设向量OA=(3,1),OB=(-1,2),向量OBOC ,OABC /,又 OAOD +=OC,求OD。 6如图所示,OADB 是以向量OA=a a,OB=b b 为边平行四边形,又 BM= 3 1 BC, CN= 3 1 CD,试用 a a,b b 表示MNONOM,。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7已知baba与,12| ,10|=的夹角 ,且)2( 7 1 )3( 14 1 1200 xybxya+= 则yx等于( ) (A)968 (B)968 (C)484 (D)以上皆非 8已知向量ba,的模分别为 4 和 10,且ba,所成的角为 120,则向量ba 2的模为 ( ) (A)221 (B)461 (C)261 (D)421 9若bababa,7|, 3|, 1|且=所成的角为,则为( ) (A) 6 (B) 4 (C) 3 2 (D) 3 10已知a(1,2),b(3,2),若(ka+b)(a3b)则 k _,若(ka+b)/(a3b),则 k_ 11如果由向量ACAB),3 , 2(=(1,k),确定的ABC 为直角三角形,则 k 的值为 _ 12设|a a|=3,|b b|=1,a a 与 b b 的夹角为 300,求 a a+b b 与 a a-b b 的夹角余弦。 13在三角形ABC 中,a a=AB,b b=BC,c c=CA,且|a a|=3,|b b|=2,|c c|=4, 求 a ab b+b bc c+c ca a 的值。 14以原点 O 和 A(5,2)为两个顶点作等腰直角OAB,使B=900,求点 B 和向量 AB的坐标。 高三数学(理) 第一学期 巩固练习 第十五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6 / 11 15已知向量 a a、b b、c c 两两所成的角相等,且不共线,|a a|=1,|b b|=2,|c c|=3,求向量 a a+b b+c c 的长度及向量 a a、b b、c c 的夹角。 线段的定比分点 线段的定比分点 16若直线 l:x+3y-6=0 与过点 A(-3,2)和 B(6,1)的直线交于点 P,则点 P 分AB的比为 。 17已知 O(1,1),A(2,3),B(8,-3),且 C、D 为AB的三等分点,试求OC、OD的坐标。 1在ABCD?中,,3ABa ADb ANNC= uuu rr uuurr uuuruuur ,M 为 BC 的中点,则MN = uuuu r _。 (用a b r r 、表示) 2已知向量a r 与b r 的夹角为120o,3,13,aab=+= rrr 则b r 等于 (A)5 (B)4 (C)3 (D)1 3已知非零向量a、b,若a2b与a2b互相垂直,则= b a A. 4 1 B. 4 C. 2 1 D. 2 4已知向量),2 , 1 (), 2(=bta r r 若 1 tt =时,a r b r ; 2 tt =时,ba r r ,则 A1, 4 21 =tt B. 1, 4 21 =tt C. 1, 4 21 =tt D. 1, 4 21 =tt 5已知向量(1 sin )a= r ,(1 cos )b= r ,则ab rr 的最大值为 6 ABC的三内角AB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bc, ,设向量p()=+ ,acb, q()=,baca若pq,则角C的大小为( ) 6 3 2 2 3 7已知abc, ,为ABC的三个内角ABC, ,的对边,向量 ( 31)(cossin)AA=, ,mn若mn,且coscossinaBbAcC+=,则角 AB,的大小分别为( ) A 6 3 , B 2 36 , C 3 6 , D 3 3 , 8已知平面向量(12)=,a,( 2)m= ,b,且ab,则23ab+=( ) A( 510), B( 48), C( 36), D ( 24), 9设=+= cbacba)2(),2 , 3(),4 , 3(2, 1 (则),( ) A.( 15,12) B.0 C.-3 D.-11 10在ABC中,AB=3,AC=2,BC=10,则ABAC= uuu r uuur ( ) A 2 3 B 3 2 C 3 2 D 2 3 高三数学(理) 第一学期 巩固练习 第十五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7 / 11 11已知平面向量),(, ) 1 ,( 2 xxbxa= ,则向量 + ba A平行于 x 轴 B平行于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 C平行于 y 轴 D平行于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 12已知)0 , 1(),2 , 3(= ba,向量 + ba与 ba2垂直,则实数的值为 (A) 1 7 (B) 1 7 (C) 1 6 (D) 1 6 13.若等边ABC的边长为2 3,平面内一点M满足 12 63 CMCBCA=+ uuuu ruuu ruuu r ,则 MA MB= uuur uuur _ 14、若平面向量,满足|=1,|1,且以向量,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1 2 ,则与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 15、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 必会基础题答案: 向量的概念及运算 必会基础题答案: 向量的概念及运算 1. D 2. C 3. B 4. A 5B 6B 71 84e e1 1-e e2 2 9),24, 3()8 , 1 (33) 3 , 6(),8 , 1 (),4, 3(),1, 3(),4 , 2(=CACMCBCACBAQ = = =+ =+ += 20 0 244 33 )4, 3(),(). 6 , 12() 3 , 6(22 y x y x yxCMyxMCBCN得因此则设 )18, 9()202 , 09(),2 , 9().20, 0(=MNNM同理可得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10. C 118,7,0,49,(8,16),(12,18) 12(5 5 6 5 5 3 ,),(2,1)or(2,1) 13B 14A 高三数学(理) 第一学期 巩固练习 第十五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8 / 11 152 16(-,- 2 3 ) 17 2 1 18解:解: 2 1 60cos| 0 =nmnm 2 1 4144|4|2| 2222 +=+=+=nmnmnma7 2 1 124912|4|9|23| 2222 +=+=+=nmnmnmb7 22 |234|6)23()2(nnmnmmnmnmba+=+= 6 2 7 2 2 1 设的夹角为与ba, 则 cos 2 1 7 2 7 | = = = ba ba =120 线段的定比分点线段的定比分点 19B 20A 21B 提高拓展题答案: 向量的概念及运算 提高拓展题答案: 向量的概念及运算 1B 2D 30 0 4 3 5由题设OABC /,所以OAkBC =(k0,kR),其中 k 为待定系数,又设OC= (x,y),再利用OBOA,及OC与OB的垂直关系为确定 k,x 与 y 的 B 值,就能得出 OD,如图所示,因为OABC /,所以OAkBC =(3k, k)(k0 且 kR),设 OC=(x,y),则由OBOC ,所以OBOC =0,即-x+2y=0,因为 OBOCBC=(x+1,y-2),从而有 x+1=3k x=3k-1 y-2=k y =k+2 将、代入,得-3k+1+2k+4=0,k=5 -x+2y=0 -x+2y=0 再代入、得:x=14,y=7,即OC=(14,7)。 A B C D 高三数学(理) 第一学期 巩固练习 第十五周 天津市立思辰网络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9 / 11 所以OD=OC-OA=(14,7)-(3,1)=(11,6) 3 1 , 6 5 6 1 )( 6 1 6 1 )( 6 1 3 1 .6=+=+=CNbaBMOBOMbaBAOBOABCBM baOMONMNbaODODODCNOCONODCD 6 1 2 1 ),( 3 2 3 2 6 1 2 1 6 1 =+=+=+=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7B 8C 9D 1019, 3 1 11 2 133 3 11 3 2 , 127 7 2 13- 2 29 14设 B(x,y),则OB=(x,y),AB=(x-5,y-2),ABOB x(x-5)+y(y- 2)=0,即 x2+y2-5x-2y=0 又|OB|=|AB| x2+y2=(x-5)2+(y-2)2,即 10 x+4y=29 , 解,得 x1= 2 7 , 或 x2= 2 3 , B 点坐标为( 2 3 , 2 7 )或( 2 7 , 2 3 )。 y1=- 2 3 y2= 2 7 故) 2 7 , 2 3 (=AB或AB=( 2 3 , 2 7 ) 15|a a+b b+c c|=3;a a 与 a a+b b+c c 的夹角为 1500,b b 与 a a+b b+c c 的夹解为 900,c c 与 a a+b b+c c 的夹角为 300 线段的定比分点线段的定比分点 161 17)2, 5(),0 , 3(=ODOC 链接高考题答案: 链接高考题答案: 1 解:343A =3()ANNCANCab=+ uuuruuuruuuruuurrr 由得, 1 2 AMab=+ uuuu rrr , 高三数学(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