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6140车床拨叉[831006] 加工工艺及镗φ55孔夹具设计[版本2]【含CAD图纸、工序卡、说明书】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8236258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34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5-30
上传人:好资料QQ****51605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孙**(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30
积分
- 关 键 词:
-
831006
版本2
含CAD图纸、工序卡、说明书
CA6140车床拨叉[831006]
加工工艺及镗φ55孔夹具设计[版本2]【含CAD图纸、工序卡、说明书】
CA6140
车床
加工
工艺
55
夹具
- 资源描述:
-
购买设计请充值后下载,,资源目录下的文件所见即所得,都可以点开预览,,资料完整,充值下载可得到资源目录里的所有文件。。。【注】:dwg后缀为CAD图纸,doc,docx为WORD文档,原稿无水印,可编辑。。。带三维备注的都有三维源文件,由于部分三维子文件较多,店主做了压缩打包,都可以保证打开的,三维预览图都是店主用电脑打开后截图的,具体请见文件预览,有不明白之处,可咨询QQ:414951605
- 内容简介:
-
学生姓名任耀亮班级机教043指导教师田峰论文(设计)题目CA6140拨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目前已完成任务现已完成:1, 已查阅和本设计有关的必要资料2 完成开题报告3,完成零件图、毛坯图、夹具图设计、装配图等基本AutoCAD图形设计4,完成该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和各必要参数的计算等是否符合任务书要求进度:符合尚需完成的任务论文的整理和规范以及图形的修改能否按期完成论文(设计):能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存在问题1, 论文格式不够规范2, 查阅参考文献和资料参考不够3, 图形有部分问题拟采取的办法1, 要按照标准论文格式严格修改2, 阅读更多资料以使论文更加完善3, 抓紧时间认真仔细检查论文中的错误及不当之处及时修改指导教师签 字日期 年 月 日教学院长(系主任)意 见 签字: 年 月 日河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进展情况检查表Computer-Aided Process PlanningAccording to the Tool & Manufacturing Engineers Handbook, process planning is the systematic determination of the methods by which a product is to be manufactured economically and competitively. It essentially involves selection, calculation, and documentation. Processes, machines, tools, operations, and sequences must be selected. Such factors as feeds, speeds, tolerances, dimensions, and costs must be calculated. Finally, documents in the form of illustrated process sheets, operation sheets, and process routes must be prepared. Process planning is an intermediate stage between designing and manufacturing the product. But how well does it bridg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Most manufacturing engineers would agree that, if ten different planners were asked to develop a process plan for the same part, they would probably come up with ten different plans. Obviously, all these plans cannot reflect the most efficient manufacturing methods, and, in fact, there is no guarantee that any one of them will constitute the optimu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part.What may be even more disturbing is that a process plan developed for a part during a current manufacturing program may b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plan developed for the same or similar part during a previous manufacturing program and it may never be used again for the same or similar part. That represents a lot of wasted effort and produces a great many inconsistencies in routing, tooling, labor requirements, costing, and possibly even purchase requirements.Of course, process plans should not necessarily remain static. As lot sizes change and new technology, equipment, and processes become available,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manufacture a particular part also changes, and those changes should be reflected in current process plans released to the shop.A planner must manage and retrieve a great deal of data and many documents,including established standards,mach inability data,machine specifications,tooling inventories,stock availability,and existing process plansThis is primarily an informationhandling job,and the computer is an ideal companionThere is another advantage to using computers to help with process planningBecause the task involves many interrelated activities,determining the optimum plan requires many iterations. Since computers can readily perform vast numbers of comparisons,many more alternative plans can be explored than would be possible manuallyA third advantage in the use of computer-aided process planning is uniformity. Several specific benefits Can be expected from the adoption of computer-aided processplanning techniques:1Reduced clerical effort in preparation of instructions2Fewer calculation errors due to human error3. Fewer oversights in logic or instructions because of the prompting capability available with interactive computer programs4Immediate access to uptodate information from a central database5Consistent information,because every planner accesses the same database6. Faster response to changes requested by engineers of other operating departments7Automatic Use of the latest revision of a part drawing8. Moredetailed,moreuniform process-plan statements produced by wordprocessing techniques.9Moreeffective use of inventories of tools,gages,and fixtures and a concomitant reduction in the variety of those items.10. Better communication with shop personnel because plans can be more specifically tailored to a particular task and presented in unambiguous,proven language.11. Better information for production planning, including cutter-life, forecasting, materials-requirements planning, scheduling, and inventory control.Most important for CIM, computer-aided process planning produces machine-readable data instead of handwritten plans. Such data can readily be transferred to other systems within the C1M hierarchy for use in planning.There are basically two approaches to computer-aided process planning: variant and generative.In the variant approach, a set of standard process plans is established for all the parts families that have been identified through group technology. The standard plans are stored in computer memory and retrieved for new parts according to their family identification. Again, GT helps to place the new part in an appropriate family. The standard plan is then edited to suit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a particular job.In the generative approach, an attempt is made to synthesize each individual plan using appropriate algorithms that define the various technological decisions that must be made in the course of manufacturing. In a truly generative process-planning system, the sequence of operations, as well as all the manufacturing-process parameters, would be automatically established without reference to prior plans. In its ultimate realization, such an approach would be universally applicable: present any plan to the system, and the computer produces the optimum process plan.No such system exists, however. So called generative process-planning systems-and probably for the foreseeable future-are still specialized systems developed for a specific operation or a particular type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 logic is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past practice and basic technology.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根据工具与制造工程师手册,工艺过程是能够经济地和有竞争力地将产品制造出来的一整套方法。它主要由选择、计算和建立工艺文件组成。对加工方法、机床、刀具、工序和顺序必须进行选择。对于一些参数如进给量、速度、公差、尺寸和成本等应该进行计算。最后,应该制订带工序简图的工艺过程卡片,工序卡片和工艺路线等方面的工艺文件。工艺过程是产品设计和制造的中间环节。那么,它是如何将设计与制造联接起来的呢?大部分制造工程师都会同意这个看法,即如果10个不同的工艺人员编制同一个零件的工艺规程,他们很可能得出10种不同的方案。显然,并不是所有这些方案都能反映最适当的制造方法,而且,事实上也不能保证它们中的任何一个方案是由加工这个零件的最好的方法组成的。 在目前的制造过程中的一个更为混乱的事情是,对于一个零件来说,现在所编制的工艺规程可能与以前在制造过程中所编制的同一个零件或者相似零件的工艺规程相差很多,而且这个工艺规程可能再也不会应用于同一个零件或者相似零件。这说明很多工作成果都被浪费了,而且在工艺路线、工艺装备、对工人的要求和成本等方面都不一致,甚至对外购件的要求都不一样。当然工艺规程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产品批量的变化和新技术、新设备、新的加工方法的出现,加工制造某一特定零件最适当的方法也会发生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应该在车间目前使用的加工工艺规程中反映出来。工艺人员应该管理和检索大量的数据和很多文件,其中包括:已经建立了的标准、可加工性数据、机器的规格、工艺装备的清单、原材料库存量和一些目前正在应用的工艺文件。这主要是一些信息处理工作,而计算机是完成这项工作的一个理想助手。 在设计工艺过程时应用计算机还有一个优点。因为这项工作涉及到许多相互关联的事情,在确定最优的方案时,需要进行许多次迭代。由于计算机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大量的比较工作,它比人工所能够分析的可供选择的方案要多得多。 采用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的第三个优点是所设计的工艺过程具有一致性。 采用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可以获得以下几点好处:1.在准备工艺文件时,减少了书写工作量。2. 减少了在进行人工计算时所产生的错误。3. 由于交互式计算机程序的提示功能而减少了在逻辑和说明方面的疏漏4. 通过中央数据库可以直接利用最新的信息.5. 由于每一个工艺人员都利用相同的数据库,因此,可以保证信息的一致性。6. 对由其他业务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所提出的修改意见作出快速反应。7. 自动地利用最新版本的零件图纸。8. 采用文字处理技术,产生更详细、更一致的工艺文件。9. 更有效地利用库存的刀具、量具和夹具,减少这些物品的种类。10. 由于能够使工艺规程适合于某一项特定的工作,而且用清楚的、有理有据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可以与车间的人员进行更好的交流。11. 可以更好地获得编制生产计划所需的信息,其中包括:刀具寿命、预测、材料需求计划、进度和库存控制。 对计算机集成制造最为重要的是,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可以生成机器可以阅读的数据,而不是手写的规程。这种数据可以传递到计算机集成制造体系中的另一个系统中,用以进行工艺过程设计。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通常有两种类型:派生式和创成式。 在派生式中,对采用成组技术确定的一个零件族中的所有零件编制一套典型的加工工艺规程。这个典型工艺规程存贮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根据新零件的零件族编码进行检索。成组技术可以帮助把新零件归类于适当的零件族中。通过对典型工艺规程的编辑,可以满足特定工作的专门要求。 在创成式中,通过采用确定加工制造过程中各种工艺决策的适当算法,将各个单独的工艺规程综合起来。在一个真正的创成式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系统中,工序的排列和所有的制造过程参数都可以在不必参考以前的工艺规程的情况下自动生成。在它最终实现之后,这种方式将会是普遍适用的:将任何一个计划提交给这个系统,计算机都会产生最优的工艺规程。 然而,这种系统目前还不存在。所谓的创成式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系统大概在可以预料到的将来仍然是应用于一个特定的工序或者特定的加工过程的专用系统。其逻辑原理是以过去的经验与基本理论的组合为基础的。河南科技学院2009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英文翻译题目:Computer-Aided Process Planning学生姓名: 任耀亮所在院系: 机电学院所学专业: 机电技术教育学 号: 20040315008完成时间:2009 年5 月20日河南科技学院2009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CA6140拨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学生姓名: 任耀亮所在院系: 机电学院所学专业: 机电技术教育导师姓名: 田 峰完成时间:2009 年5 月20日摘 要本设计是车床拨叉零件的加工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从零件的结构外型分析,它的外型复杂,且不易加工,因此该零件选用铸造件。它的主要加工面是孔、拨叉叉口两端面和槽,在设计中采用先面后孔的原则,先以一个面加工出一个基准面,然后,再以该基准面加工相应的孔。在后面的工序中,均以该孔为定位基准,加工其他部位,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铣床、钻床和镗床。按要求设计了镗孔专用夹具,采用一面两销定位。由于该零件的尺寸不大,所需的夹紧力不大。因此,夹紧方式都采用手动夹紧,它的夹紧简单,机构的设计更为方便,满足夹紧要求。关键词: 拨叉,加工工艺,专用夹具,定位The plectrum parts processing and special fixture Designs to the lathe of CA 6140AbstractThis design is a lather plectrum parts processing and special fixture designs. Appearance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parts, it looks complicated and difficult process, the choice of casting parts. Its main processing side holes at both ends of fork surface and groove, used in the design after the first hole of the principle of surface, first with a surface of a base-level processing, and then base-level processing of the corresponding hole. Behind the processes, are the base of the hole for positioning, processing other parts of the body, in the whole process, namely the use of a milling machine, drilling and boring machine Required to design a special jig boring, using a two-pin position. Due to the size of the parts do not, the clamping force is not required. Therefore, the clamping means are manually clamping, clamping it simple, more convenient for the design of institution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clamping.Keywords:Fork,Processing, Technology, Dedicated fixture, PositioningII毕业设计题目:拨叉831006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姓名:任耀亮学号:20040315008班级:机教043导师:田峰欢迎各位老师指导!2009年5月22日,摘要,本设计是车床拨叉零件的加工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从零件的结构外型分析,它的外型复杂,且不易加工,因此该零件选用铸造件。它的主要加工面是孔、拨叉叉口两端面和槽,在设计中采用先面后孔的原则,先以一个面加工出一个基准面,然后,再以该基准面加工相应的孔。在后面的工序中,均以该孔为定位基准,加工其他部位,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铣床、钻床和镗床。按要求设计了镗孔专用夹具,采用一面两销定位。由于该零件的尺寸不大,所需的夹紧力不大。因此,夹紧方式都采用手动夹紧,它的夹紧简单,机构的设计更为方便,满足夹紧要求。关键词拨叉、加工工艺、专用夹具、定位,选题的目的意义,机械加工工艺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进行生产准备,计划调度、加工操作、生产安全、技术检测和健全劳动组织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加速产品更新,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保证。然而夹具又是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传统制造,还是现代制造系统,夹具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好的夹具设计可以提高产品劳动生产率,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降低生产成本等,还可以扩大机床的使用范围,从而使产品生产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信息化的要求,企业对夹具的设计及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在我国现阶段拨叉类零件的加工还没有达到现代自动化的加工水平。在批量的生产中,它的加工工艺还需要人工画线的方法来保证其精度,而对工件的装夹也是通过人工的方法进行的。因此,我国对拨叉类不规则零件的加工还处于效率低、加工成本高的阶段。国外已经把柔性制造系统作为开发新产品的有效手段,气动、液压等装备将其作为机械制造业的主要发展。为了适应这种生产模式,夹具技术正朝着高精、高效、模块、组合、通用、经济方向发展,零件的分析,(1)以孔为中心的一组表面。(2)以孔为中心的一组加工表面。这一组表面包括:孔的内表面及其两端面,孔截断部分平面。(3)零件的下底面。(4)圆柱面上的斜面。(5)零件下底面的槽的三个面。其中孔的两端面以及的槽两个侧面都与孔又一定的位置要求,分别为:孔的两端面与孔轴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1,槽的两侧面与孔轴线的垂直度误差为0.08mm。由以上分析可知,在选择各表面、孔及槽的加工方法时,要考虑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因此要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零件的加工可选择加工其中一组表面,然后借助于夹具加工其余表面。,工艺路线的设计及分析,工序方案一,工序方案二,方案比较,方案一工艺路线在工序三就将孔锯开,在后面的工序铣孔的两侧面的时候,工件的加工面可以减少不少的设,但是在后面的工序中进行的加工,特别是定位和孔的加工就有相当大的难度,如果用方案一进行孔的加工时,在上面的工序中已经锯断,只有进行半圆的加工。这样的加工在一般的机床上是不保证精度的,若想要保证精度只有在数控机床上,那样的话生产成本将提高了很多。方案二就解决了上述产生的问题,将的孔到了最后的时候才将其锯开,这样不仅保证了孔的精度,而且在后面工序中的加工也可以用的孔来作为定位基准。这样的加工可以在一般的机床上就可以进行加工了,不仅保证了精度,还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以上分析:方案二为合理、经济的加工工艺路线方案。,工艺路线确定之后,我们可以查手册计算出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多,详细可以参照论文,通过这些计算我们可以设计出零件的毛坯图,如下图:,镗孔夹具设计及分析,为了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在加工车床拨叉零件时,需要设计专用夹具。本设计主要设计加工55mm孔的夹具,由零件图可知:55mm孔的轴线与底孔有位置度要求,在对孔进行加工前,小头孔进行了粗、精加工。因此,选底孔为定位精基准(设计基准)来满足位置度公差要求。如下图所示,夹具方案的确定,设计专用夹具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的技术要求能够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经确定为大批生产的条件下,应该使所设计的专用夹具在加工过程中装夹方便,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因此,我设计了两个夹具方案以供选择,其方案如下:(1)夹具设计方案一在加工本工序之前,工件的大头孔两端面、小头孔及它的端面都均已经加工过。因此,我选择小头孔用长心轴定位,以大小头孔的左端面为定位面,并在大头孔的下方用一档销定位,以实现典型的一面两销定位。在大小头孔之间用一个移动压板压在连接板上,实现夹紧。并选用固定镗套作为刀具的导向装置。(2)夹具设计方案二在加工本工序之前,工件的大头孔两端面、小头孔及它的端面都均已经加工过。在小头孔用一长销定位,以小头孔的左端面作为定位面,在大头孔下方用一定位块作为档销以实现一面两销定位。在小头孔的心轴右端用一个带肩的螺母和开口垫圈作为压紧,在加工处用一辅助支撑以抵消加工时所产生的轴向力。,方案的比较分析,上述两个夹具方案的特点在于:它们都采用了典型的一面两销定位,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方案一是以两个平面同时作为一个定位面,采用移动压板作为夹紧机构。方案二是以定位环作为定位面,在心轴上加一个螺母进行了夹紧,在加工处用一螺钉作为辅助支撑。通过对它们的比较方案一以两个不同的平面同时作为定位面,如果那两个平面在加工的时候,出现了加工误差,则在以这两个面作为定位面进行孔的加工会出现受力不均的情况,使工件受较大的外力而变形。而方案二用一个定位环作为定位面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我选择方案二作为加工本工序的专用夹具。(如下图):,夹具方案,确定了工件的加紧方案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查阅机床夹具设计手册计算出切削力和夹紧力,选择合适的标准件以完成本工序夹具的设计,夹具体及装配图详见下图:,装配图,夹具体,总结,通过对拨叉831006零件加工工艺的编制和专用夹具的设计,对零件的加工过程和夹具设计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高。在这次的设计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如在编写加工工艺时,对所需加工面的先后顺序编排,零件的定位面的选择,采用什么方式定位,夹紧方式及夹紧力方向的确定等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零件的加工精度和劳动生产率,为使零件能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进行加工,而且方便快速,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的目的。通过不懈努力和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针对这些问题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最后,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确定了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并设计了镗mm孔的专用夹具。,致谢首先感谢老师对我毕业设计的精心指导,同时也感谢在座各位老师的关注,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希望各位老师能提出宝贵的意见。以达到本次设计的目的。谢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题目名称 CA6140拨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学生姓名任耀亮所学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班级043指导教师姓名田 峰所学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职称讲 师完成期限 2008年12 月22 日至 2009年 5 月31 日一、 论文(设计)主要内容及主要技术指标1.主要内容基于AutoCAD软件对CA6140拨叉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一些工序的专用夹具设计。CA6140拨叉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平面及孔。因此主要研究内容为基准的选择,加工工艺和零件主要部位的专用夹具的设计。2.技术指标(1)设计参数要符合实际生产要求;(2)生成图形要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二、 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1.毕业设计(论文)一份:有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正文后有15篇左右的参考文献,正文中要引用5篇以上文献,并注明文献出处。论文字数在6000字以上;2.有不少于2000汉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外文翻译资料;3.毕业设计总字数在10000字以上;4.程序清单;三、毕业论文(设计)进度安排1.2009年1月16日-1月20日,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寒假期间完成外文资料翻译和开题报告。2. 2009年2月16日-2月22日(第1周),审核开题报告和设计方案。4. 2009年2月23日-3月8日、4月13日-4月19日(第2-4、9周),毕业设计单元部分骨架和零件模型设计。5. 2009年4月20日-26日(第10周),毕业设计中期检查。6. 2009年4月27日-5月24日(第11-14周),装配模型的生成、工程图文件的建立和仿真的实现,撰写和整理毕业设计(论文)。7. 2009年5月25-6月7日(第15-16周)上交毕业论文,指导、评阅教师审查评阅论文,毕业设计答辩资格审查,学生修改整理论文。河南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名称 CA6140拨叉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学生姓名任耀亮院系机电学院学号20040315008导师姓名 田峰所学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职称讲师完成期限 2009年2 月25 日至 2009年 5 月25 日一、选题的目的意义机械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是我们在完成了大学的全部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运用,使我对专业知识、技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从事专业的工作打下基础。机械加工工艺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是企业进行生产准备,计划调度、加工操作、生产安全、技术检测和健全劳动组织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加速产品更新,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保证。然而夹具又是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传统制造,还是现代制造系统,夹具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好的夹具设计可以提高产品劳动生产率,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降低生产成本等,还可以扩大机床的使用范围,从而使产品生产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信息化的要求,企业对夹具的设计及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工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方面的技术资源,有计划地进行企业的技术改造,引导企业走依靠科技进步的道路,使制造技术、产品质量和水平以及经济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为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出口创汇、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导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时间驱动”为特征的市场竞争、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商品需求的多样化等使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像拨叉类不规则零件的加工就出现了重大问题,在现阶段拨叉类零件的加工还没有达到现代自动化的加工水平。在批量的生产中,它的加工工艺还需要人工画线的方法来保证其精度,而对工件的装夹也是通过人工的方法进行的。因此,我国对拨叉类不规则零件的加工还处于效率低、加工成本高的阶段。 随着机械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产品的品种和生产率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使多品种,中小批生产作为机械生产的主流,为了适应机械生产的这种发展趋势,必然对机床夹具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大批量生产正逐渐成为现代机械制造业新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要求加工机床和夹具装备具有更好的柔性,以缩短生产准备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所以,按手动夹紧的方法已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要求,而气动、液压夹紧等夹具正是适应这一生产模式的工装设备。它对缩短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周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为了适应这种生产模式,也把柔性制造系统作为开发新产品的有效手段,并将其作为机械制造业的主要发展。2.2发展趋势加工工艺作为制造技术的主要基础工艺,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在20世纪末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进入了以发展高速切削、开发新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提供成套技术为特征的发展新阶段。它是制造业中重要工业部门,如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能源工业、军事工业和新兴的模具工业、电子工业等部门主要的加工技术,也是这些工业部门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制造业发达的美、德、日等国家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夹具是机械加工不可缺少的部件,在机床技术向高速、高效、精密、复合、智能、环保方向发展的带动下,夹具技术正朝着高精、高效、模块、组合、通用、经济方向发展。1.高精 随着机床加工精度的提高,为了降低定位误差,提高加工精度对夹具的制造精度要求更高高精度夹具的定位孔距精度高达5m,夹具支承面的垂直度达到0.01mm/300mm,平行度高达0.01mm/500mm。德国demmeler(戴美乐)公司制造的4m长、2m宽的孔系列组合焊接夹具平台,其等高误差为0.03mm;精密平口钳的平行度和垂直度在5m以内;夹具重复安装的定位精度高达5m;瑞士EROWA柔性夹具的重复定位精度高达25m。机床夹具的精度已提高到微米级,世界知名的夹具制造公司都是精密机械制造企业。诚然,为了适应不同行业的需求和经济性,夹具有不同的型号,以及不同档次的精度标准供选择。2.高效 为了提高机床的生产效率,双面、四面和多件装夹的夹具产品越来越多。为了减少工件的安装时间,各种自动定心夹紧、精密平口钳、杠杆夹紧、凸轮夹紧、气动和液压夹紧等,快速夹紧功能部件不断地推陈出新。新型的电控永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