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说明书)-板式精馏塔_第1页
毕业设计(说明书)-板式精馏塔_第2页
毕业设计(说明书)-板式精馏塔_第3页
毕业设计(说明书)-板式精馏塔_第4页
毕业设计(说明书)-板式精馏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1 绪论 .1 2 工艺计算 .2 2.1 物料衡算.2 2.1.1 塔顶产品量.2 2.1.2 塔底、塔顶流量的组成 .2 2.2 确定塔温.3 2.2.1 塔釜温度的确定.3 2.2.2 塔顶温度的确定.4 2.2.3 进料温度.4 2.3 塔板数的计算.5 2.3.1 确定最小回流比.5 2.3.2 确定最小理论板数.6 2.3.4 实际塔板数.6 2.3.4 确定进料板位置.7 2.4 塔径计算.7 2.4.1 精馏段塔径.7 2.4.2 提馏段塔径.11 2.5 塔内物件的工艺尺寸.11 2.6 流体力学验算.13 2.6.1 气体流过塔板的压降.13 2.6.2 液泛校核 .14 2.6.3 雾沫夹夹带情况.14 2.7 安全操作范围和操作线.15 2.7.1 精馏段.15 2.7.2 提馏段.16 2.8 附属设备的选择.17 2.8.1 全凝器的选择.17 2.8.2 再沸器的选择.18 2.8.4 回流泵的选择.18 2.9 管径设计.18 3 强度及稳定性计算.20 3.1 圆筒和封头的厚度和强度计算.20 3.2 载荷的计算.20 3.2.1 质量载荷的计算: .20 3.2.2 塔的自振周期.23 3.2.3 地震载荷及地震弯矩的计算.23 3.2.4 风载荷和风弯矩计算:.25 3.2.5 最大弯矩.27 3.3 应力校核.28 3.3.1 圆筒应力校核: .28 3.3.2 裙座壳轴向应力校核:.29 3.4 基础环结构设计及校核.31 3.4.1 基础环 .31 3.4.2 地脚螺栓计算:.31 3.4.3 肋板计算:.32 3.4.4 盖板计算:.33 3.5 补强计算.33 3.5.1 塔顶蒸汽出孔.33 3.5.2 人孔的补强计算 .34 4 吊柱的强度计算 .38 4.1 设计载荷.38 4.2 曲杆部分的校核.38 4.3 柱的校核.39 结论.41 致谢.42 参考文献.43 1 绪论 塔设备是化工、石油等工业中广泛使用的重要生产设备。塔设备的基本功能在于 提供气、液两相以充分接触的机会,使质、热两种传递过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还 要能使接触之后的气、液两相及时分开,互不夹带。因此,蒸馏和吸收操作可在同样 的设备中进行。根据塔内气液接触部件的结构型式,塔设备可分为板式塔与填料塔两 大类。 板式塔内沿塔高装有若干层塔板(或称塔盘),液体靠重力作用由顶部逐板流向塔底, 并在各块板面上形成流动的液层;气体则靠压强差推动,由塔底向上依次穿过各塔板 上的液层而流向塔顶。气、液两相在塔内进行逐级接触,两相的组成沿塔高呈阶梯式 变化。 填料塔内装有各种形式的固体填充物,即填料。液相由塔顶喷淋装置分布于填料 层上,靠重力作用沿填料表面流下;气相则在压强差推动下穿过填料的间隙,由塔的 一端流向另一端。气、液在填料的润湿表面上进行接触,其组成沿塔高连续地变化。 塔设备主要有三个参数作为其性能好坏的评价指标,即通量、分离效率和操作弹 性。通量是指单位塔截面的生产能力,其表征塔设备的处理能力和允许的空塔气速。 分离效率是指单位压力降的分离效果,板式塔以板效率表示,填料塔以等板高度表示。 操作弹性即塔的适应能力,表现为对处理物料的适应性和对气液负荷波动的适应性。 塔的通量大、分离效率高、操作弹性大,塔的性能就好。 2 工艺计算 2.1 物料衡算 2.1.1 塔顶产品量 按照 7200 小时/年计算, 摩尔量(C2H4): =128.74kmol/h 7200*05.28 1010*6 . 2 34 2.1.2 塔底、塔顶流量的组成 表表 2.1 进料各组分组成及性质进料各组分组成及性质 组 分 C2H4C2H6C3H6CH4 沸 点 -103.7-88.6 oC-47.7-161.5 分子量 28.0530.0742.0816.04 组成 0.889890.098430.005100.00658 假设乙烯为最少关键组分,乙烷为最多关键组分,比乙烯沸点低的甲烷是轻组分, 比乙烷沸点高的丙烯是重组分,两种关键组分的挥发度有较大差距,且两者是相邻组 分,为清晰分割情况,丙烯在塔顶不出现,甲烷在塔顶不出现。 这样塔顶馏出液由甲烷乙烯和少量乙烷组成。塔釜由丙烯乙烷和少量乙烯组成。 规定:塔顶乙烷含量,1 yi xiki* 说明此泡点温度过高。 假定温度为-10OC =1.340.00303+0.930.9474+0.280.04954=0.8991 yi xiki* 说明此进料温度过高 假设进料温度为-23 =1.010.08989+0.6820.09843+0.1790.0051+5.050.00658 yi xiki* =1.00006 所以:进料温度为-23OC 对塔的各部位温度列于下表中 表表 2.4 塔的温度列表塔的温度列表 塔底塔顶进料 -2-24-23 2.3 塔板数的计算 2.3.1 确定最小回流比 假定塔内各组分的相对挥发度恒定,且为衡分子流,由恩德无德公式视差求。 +=1-q (1) A FAAxX B FBBxX C FCCxX +=RM+1 (2) A pAAxX B PBBxX C PCCxX 式中:XFA,XFB,XFC进料中 A,B,C 组分的分子分数; XPA,XPB,XPC塔顶组分 A,B,C 组分的分子分数; q 进料热状态参数。泡点进料,q=1; 有关数据及 i 列表如下: 表表 2.5 组分分子量组分分子量 组分 C2H4C2H6C3H6CH4 XF0.8840.0984 3 0.00510.0065 8 1 XP0.9920.0009 99 00.00731 KI1.010.6820.1795.05 i1.4810.267.4 将数据带入(1)式中: 0 4 . 7 00658 . 0 *4 . 7 26 . 0 0051 . 0 *26 . 0 1 09843 . 0 *1 48 . 1 889 . 0 *48 . 1 试取 计算: =1.533 (1)式=0.07530 =1.35 (2)式=-0.0374 0 内插法得 =1。48,将 带入(2)式,求的 Rm, 1 1484 . 7 0073 . 0 *4 . 7 48 . 1 26 . 0 0*26 . 0 48 . 1 1 00099 . 0 *1 48 . 1 48 . 1 992 . 0 *48 . 1 Rm 解得: Rm=2.2664 取回流比 R=1.5Rm=3.4 2.3.2 确定最小理论板数 理论回流比可取为 1.5 R=3.26 min 2.3.3 确定理论板数 理论板层数由芬斯克方程求 N min N=31.256 min 1 lg )()lg( lh W l h D h i X X X X =0.3469 1 min R RR 查吉利兰图得=0.36 2 min N NN 解得 N=43.2 取 44 块(不包括再沸器) 所以:理论塔板数为 44 块。 2.3.4 实际塔板数 E =0.49() TL 245 . 0 塔顶,塔釜的平均温度 T=-13 查烃类 P-T-k 图,得平衡常数: KC2H4=1.455, KC2H6=0.839 相对挥发度为:=1.7432 =0。889890。07+0。098430.07+0.00510.0051+0.006580.02 l liXi =0.06999 解得 E =0.822 T 所以:实际板数 N=44/0.882=53.5 T T E N 取 55 块 2.3.4 确定进料板位置 精馏段板数 n = (1) m ilh F lk hk D hh li X X X X )lg( )()lg( 提留段板数 m = (2) m Tlh W lk hk hh li X X F X X )lg( )()lg( m+n=54 (3) (注 为轻关键组分对重关键组分相对挥发度,取塔顶、进料、塔釜三处得几 lh 何平均值) () =1.642 lh iFD * () =1.732 lh TWF * 则 n =21.87 取 22 块 m 则提留段板数为 m =54-32=32 m 2.4 塔径计算 2.4.1 精馏段塔径 a) 气液相负合及重度 精馏段以塔顶为计算基准, 表表 2.6 塔顶各组分得临界性质列塔顶各组分得临界性质列 组分%(分子) P (kg c P %( c T T % c 分子量 M M%(分 子) /cm ) 2分子) C (分子) C2H40.99250.4830.076282.9280.628.0527.8 C2H60.00099948.290.0482305.330530.070.07 CH40.007345.790.334190.91.3910.040.117 合计 150.46282.327.947 对比压力:=0.42 r p c P P 443.50 21 对比温度:=0.882 c p r T T T 242.282 27324 查得压缩系数 Z=0.75 塔顶上升蒸汽量:G=VD=(R+1)D=571kmol/h 体积流量:=416.4 立方米/小时 P ZnRT VSD 塔顶上升蒸汽重度: v =38.32kg/m3 表表 2.7 进料各组分得临界性质进料各组分得临界性质 组分%(分子) P (kg c /cm ) 2 P %(分 c 子) TCT % c (分子) 分 子量 M M% (分子) C2H4 0889893048 44.922282.9251.7528.0524.96 C2H60.0984348.294.75305.330.0530.072.96 C3H60.005145.370.23364.91.8644.090.215 CH40.0065845.790.3190.91.2616.040.11 合计 50.2284.9228.25 对比压力:=0.418 r p c P P 2075.50 21 对比温度:=0.872 c p r T T T 4995.284 27323 查得压缩系数 Z=0.691 体积流量:=0.107M3/S P ZnRT VSF 精馏段气相负合: =0.113M3/S FDS VVV* 表表 2.8 塔底各组分得临界性质塔底各组分得临界性质 组 分 %( 分子) P (kg c /cm ) 2 P % c (分子) T C T % c (分子) 分 子量 M M% (分子) C2H4 0003035048015 3 282908572805008 5 C2H6 098704856458 7 30582896309284 5 C3H6 0049564576190 8 305.3281.425530.0727.7185 CH4045.37 1909 1604 合计 1 457 9 3083 307 6 对比压力:=0.436 r p c P P 8538.46 21 对比温度:=0.879 c p r T T T 0613.295 2732 查得压缩系数 Z=0.70 上升蒸汽量:G=VD=(R+1)D=(3.26+1)124.849=571 公斤/小时 体积流量:=422.9 立方米/小时 P ZnRT VSW 查轻碳氢化合物数据手册 图 2-15、2-17 得各组分重度; 表表 2.9 塔顶各组分重度塔顶各组分重度 组分 C2H4C2H6C3H6CH4 重度04250465 0 表表 2.10 进料各组分重度进料各组分重度 组分 C2H4C2H6C3H6CH4 重度04210462054 表表 2.11 塔釜各组分重度塔釜各组分重度 组分 C2H4C2H6C3H6CH4 重度03504270555 塔顶各组分质量流量百分比: qDC2H4=0.928 qDC2H6=0.001 qDCH4=0.0042 解得 lD =0.4575 lD 1 4 4 62 6242 LDCH DCH HLDC HDC LDA HDC qqq 塔底各组分质量流量百分比: QwC2H4=0.00276 qwC2H6=0.9363 qwCH4=0.0712 解得 lWw=0.4339 则精馏段液相重度=445.5kg/m3 L LFLD *429 . 0 *427 . 0 液相负荷 = 26.95m3/h S L 动能参数=0.2236 取板间距 H =0.4m 塔板上清液层高度为=0.07m V L 2/1 v L tl h 查史密斯关联图得 C=0.05 20 查轻碳化合物图 4-1、4-2 得表面张力 表表 2.12 混合液的表面张力混合液的表面张力 甲烷乙烯乙烷丙烯 03.486.2113.6 =0.99163.6+0.0016.2=3.46 mD 由式=()得=0.0352 C C20 20 2 . 0 C 2 . 0 20 ) 20 ( C 塔顶最大空塔速度 Wmax=C=0.1136m/s 06.40 632.40428 空塔气速 W=0.7W=0.70.1142=0.0795m/s 最大 精馏段塔径 D=1.335m u Vs 4 取精馏段塔径 D=1.4m 精馏段实际空塔气 W=0.072m/s K 相应的空塔动能因数为 F =0.072=5.6 k 06.40 2.4.2 提馏段塔径 提馏段气象重度=V/Vs=43。52 v 提馏段液相重度=430。69 w LWLF 提馏段液相负荷=0。1121m3/s SFSW SVVV* 则提馏段气相负荷:Ls=RD+qF=38.12m3/h 查史密斯关联图得 C=0.045 20 查轻碳化合物图 4-1、4-2 得表面张力 c2h4=1.21 Pc2h6=3.59 Pc3h6=10.49 混合液的表面张力=3.925 m =0.0325C 2 . 0 20 ) 20 ( C 最大空塔速度: Wmax=C=0。0969 06.40 632.40428 空塔气速:W=0.7W=0。0678m/s 最大 提馏段塔径 D=1.45; 取塔径 1。4m u Vs 4 馏段实际空塔气 W=0.073m/s K 2.5 塔内物件的工艺尺寸 2.5.1 溢流程数的选择 根据塔径 1.4 米,液相负荷 3040m 3/h,查有机化合物表 9-5 可知选单流型 即可满足要求。采用工型浆液板,分块式塔盘。 2.5.2 校核溢流强度 堰长: lW=0.7D=0.71.4=0.98m。 精馏段校核:i=ls/lw=27.5m 3/h; 提馏段校核:I=ls/lw=38.9 m 3/h; 2.5.3 塔堰高的确定 Hl=hw+how hl塔板上清液层高度; hww 出口堰高度 how堰上清液层高度 精馏段: how=0.03459 提留段: how=0.037 2.5.4 降液管面积 查浮阀塔表 3-3 知=0.143 =0.0878 D Wd T f A A 塔板面积 A =0.7851.4 =1.54 T 2 4 D 2 堰宽 W =0.1431.4=0.2m d 溢流面积 A=0.878 A =0.1385 fT 2.5.5 校核液体在降液管内停留时间 精馏段 t=7.4s5s L HA Tf * 提馏段 t =5.2s5s * L HA Tf 降液管出口处的流体流速: 精馏段: Ud=Ls/Af=0.054m/s; 提馏段: Ud=ls/Af=0.77m/s 2.5.6 降液管下端距塔盘的距离 h: h= olww l L w降液管下端出口处的流速一般取 0.070.25m/s 可取 0.2m/s ol 精馏段 ho=0.0382mh =0.07m 3600*2 . 0*98 . 0 95.26 l 提馏段 ho =0.054h =0.07m 3600*2 . 0*98 . 0 12.35 l 取距离为:h=0,05m 2.5.7 浮盘数 采用 F-1 重阀, 阀孔直径为 39。 精馏段临界阀孔气速 :=1.387m/s ok u 548 . 0 ) 632.40 8 . 72 ( 提馏段临界阀孔气速: =1.326m/s ok u 548 . 0 ) 632.40 8 . 72 ( 开孔率100%=5。2% 0 u u 阀孔总面积: 精馏段: A =0。08m20 * 4 2 D 提馏段: A =0.0847m20 * 4 2 D 精馏段阀数: N=67 个 0 2 0 4 ud Vs 提馏段阀数: N =70 个 0 2 0 4 ud Vs 精馏段与提馏段取相同的阀孔数:为 68 个。 8)塔盘的布置 安定区 Wf=0.06m; 无效区 Wc=0.05m 按照等边三角形叉排列 则中心距 t=105mm. 2.6 流体力学验算 2.6.1 气体流过塔板的压降 正常操作,浮阀全开。 干板压力降:hp=hc+hl+h 全开前:hc=0.7=0.000685 米液柱 l u A G 1 175 . 0 0 0 0 全开后 hc=5.34=0.046 米水柱 l v g u 2 0 2 hl=0.4hw+how=0.40.43+0.027=0.0442 米水柱 克服表面张力压降 h 可忽略 hp=hl+ho=0.074 米水柱 2.6.2 液泛校核 逸流管内液成高度: Hd=hl+hp+hd+hv hd=0.153=0.042 米液柱 2 0 hl l w s 对 hv可忽略不计,对浮阀塔可忽略不计 又因操作压力小于 30 大气压 hv可以忽略,故溢流管内液层高度 Hd=hl+hp+hd=0.144 米 取充气因子 =0.5,(HT+hw)=0.5(0.4+0.0374)=0.2180.144 所以可以避免液泛。 2.6.3 雾沫夹夹带情况 精馏段 V=0.033 立方米/秒 负 ll v s V 632.40428 632.40 * 3600 395.367 提馏段 V=0.0346 立方米/秒负 ll v sV 75.41427 75.41 * 3600 395.378 Z=d-2Wd=1.4-20.2=1.0m Aa=AT-2Af=1.54-20.135=1.27 立方米 K 取 0.85 CF查基本有机化学工程图 9-28 可知 CF=0.107 则精馏段:F1=33.380% 136100 AKC ZLV F s 负 提馏段 F1=38.3% 15 须考虑高振型影响。 NmmMM EE 810*775 . 4 25 . 1 0000 1 I-I 截面地震弯矩: mmNhhFM k kkE 8 5 1 1 11 108 . 425 . 1 -截面地震弯矩: mmNjhFM k k kE 8 5 1 1 22 101 . 425 . 1 3.2.4 风载荷和风弯矩计算: 将塔沿高分成 6 段(如图下所示) 图图 3.2 塔各级表现塔各级表现 表表 3.3 塔段号与长度塔段号与长度 塔段号 项目 123456 塔段长度 m 0 5 5 10 10 15 15 20 20 25 25 30 2 0 /mNq 441N/m2 1 k 0.7 (B 类) 3.086 (B 类) 1 V 0. 72 0. 7f2 0. 79 0.7 9 0.8 5 0.8 5 8 . 0v zi 0. 0546 0. 275 0. 36 0.5 72 0.7 9 1 类Bfi 0.11.1.21.71.8 814515 i zii zi f v k 1 1. 15 1. 61 1. 77 2.1 2 2.2 1 2.4 6 塔段号 项目 123456 mm i l 50 00 50 00 50 00 500 0 500 0 510 0 mm 3 k 400 mm 4 k 500 mm ei D 2324 NDl fkkP eiii ii 6 021 10 33 00 57 75 72 38 950 5 135 96 158 84 0-0截面风弯矩: =1.045065109NmmmmN l l P l PM i 2 2 2 1 2 10 截面风弯矩: mmN l llP l lP l PMw 87282 . 9 2 1000 2 1000 2 1000 8 . 0 3 313 2 12 1 1 11 II-II 截面风弯距 ME=0.4P1( )+P2(L1-3000+ )+P3(L1-3000+L2+) 2 30001L 2 2L 2 3L =8.8817108Nmm 3.2.5 最大弯矩 塔底部见面 00 处: 取其中较大值 e wz ew MMM MM M 0000 00 00 max 25. 0 mmNMw 900 10045 . 1 mmNMM wE 80000 100 . 525 . 0 截面: mmNMM w 91111 max 102162 . 1 II-II 截面mmNMM w 82222 max 10882 . 8 3.3 应力校核 3.3.1 圆筒应力校核: 验算塔壳截面处操作时和压力实验时的强度和稳定性 计算截面 计算截面以上的塔操作质量 31300 计算截面的横截面积 ei DA 48380 塔壳有效厚度 e 11mm 计算截面的截面系数 ei DZ 2 785 . 0 1.692107 最大弯矩 22 max M 8.82105 许用轴向压应力取小值(k 取 t cr K KB 9 . 0 1.2) 192Mpa 许用轴向拉应力 t 2 . 1 195.6Mpa 操作压力引起轴向拉应力 e i PD 4 1 66.8MPa 重力引起轴向应力 A m 22 0 2 6.34MPa 弯矩引起的轴向应力 Z M3 . 0 22 max 3 52.5Mpa 轴向压应力 cr 326.34+52.5192 组合拉应力 t k 321 66.8- 6.34+52.5192 液柱静压力( T P MPaP P P t T 2 . 12 . 0 625 . 2 11 . 225 . 1 25 . 1 26.88Mpa 液压试验时计算截面以上的塔的质量 22 T m 2975kg 许用轴向压应力 取小值 s cr K KB 9 . 0 192 Mpa 许用轴向拉应力sK9 . 0 340.2 许用周向应力s9 . 0 283.5 Mpa 周向应力 s e eiT DP 9 . 0 2 液柱静压力 压力引起的轴向应力 e iTD P 4 1 83.5 Mpa 重力引起的轴向应力 A mT 22 2 13.8 Mpa 弯矩引起的轴向应力 w MZ 22 3 3 . 0 15.75 Mpa 轴向压应力 cr 3229.55168 组合拉应力 s K9 . 0 321 85.45176 3.3.2 裙座壳轴向应力校核: a、00 截面 裙座壳为圆筒形材料为 16DRMn 计算系数: 查得 B=160Mpa00188 . 0 094 . 0 e i R A 该塔由风弯矩控制所以不计 bA Fm bZ M s vg s 1100 max 00 v F 底部截面积: 2 61456mmDbA ssis 底部截面系数: 3 2 710*198 . 2 cos4 mm D bZ ssi s 取 195.6Mpa MPaK KB t s 6 .1951632 . 1 1921602 . 1 MPa bA mg bZ M ss 6 . 19555 00 max 取 19.56Mpa 6 . 1951632 . 119 . 0 1921602 . 1 s K KB MPa bA gm bZ M ss w 192 2 . 22 3 . 0 max 00 b、管线因出口截面处的组合应力: ,bm=450mm,lm=110mm,Dim=1398mmmmh1000mm es 75.10,14mm m kgm32650 11 0 Asm=Dim=54232mm2 es 截面系数:zsm=1.6751073 应力校核: smsm A m Z M 11 11 max0 t s k kB 即: 263My 所以:Ms=Mx=11632Nmm 基础环的厚度: 取 mm M b s b 3 . 22 148 1163266 mm b 30 3.4.2 地脚螺栓计算: 地脚螺栓承受的最大拉应力: = (最大值) b 00 0 0000 min 00 25 . 0 v b ewE bb ew Fgm Z MMM A gm Z MM 得=2。45Mpa. b 地脚螺栓螺纹小径计算: mmc n A d bt bB 5 . 32 4 21 腐蚀余粮取 3mm. 材料 Q235A. 选用螺栓 M364 则地脚螺栓 M364,共 16 个 3.4.3 肋板计算: L2=138mm; =14mm; n1=2; G 一个地脚螺栓所承受的最大拉力: N n A F bB5 1002 . 2 肋板细长比: 1 . 37 5 . 0 l lk 临界细长比: 3 . 153 6 . 0 2 G c E 故 c 肋板许用压应力: v G c c 2 4 . 01 其中:539 . 1 3 2 5 . 1 2 c v 则 MPa v G C c 4 . 88 539 . 1 140 3 . 153 1 . 37 4 . 01 4 . 01 2 2 肋板压应力: 4 . 88 3 . 52 2 ln F G G 所以: c G 3.4.4 盖板计算: 盖板为有垫板的环形盖板 2 24 2 32 3 44 3 zc Z dlll Fl 式中:; ; ; ; 138 2 14241700 2 l110 4 l110 3 l22z16 c 最大应力:MPa Z 140 2 . 91 所以: Z Z 盖板厚度 16mm,垫板厚度 22mm 裙座与塔壳对接连接焊逢校核: 6 . 0 4 0 2 max T W esitesit D gm D M 即 36.3117 焊逢验算合格。 3.5 补强计算 3.5.1 塔顶蒸汽出孔 接管的材料为 20#钢,壳体材料为 16MnDR fr强度削弱系数: 84 . 0 163 137 r t n r f (1)所削弱面积: ret fdA12 其中为开孔出计算厚度,封头为标准椭圆形封头=10.5 mm c t iiC P DKP 5 . 02 接管的有效厚度: =6-1.5=4.5mm et 开口直径:d=di+2c=209 所以:A=(100+12)11.3+211.34.5(1-0.84)=12181.92 (2)有效补强范围 a、有效宽度 B= 24522d 4182d ntn 取大值 B=418mm b、有效高度 =25.9mm nt d6112 外侧有效高度:h1=53.4 取小 h1=35.4m d 200 n 内侧有效高度:h2= 取小 h0=0mm 0 n d (3)有效补强面积 封头多余金属面积 A1=(B-d)(e-)-2et(e-) (1-fr)=103mm2 接管的计算厚度=1.85mm2 c t iC t P DP 2 A2=2h1(et-t)fr+2h2(et-c)fr=187mm2 接管区焊缝面积:A3=20.566=362 有效补强面积:Ae=A1+A2+A3=3262 另外所须补强面积:A4=A-Ae=18852 根据公称直径 Dg200,采用补强圈补强. 3.5.2 人孔的补强计算 人孔筒节的材料为 16MnDR,壳体材料为 16MnDR fr强度削弱系数: 1 163 163 r t n r f (1)所削弱面积: ret fdA12 其中为开孔出计算厚度,筒壳的厚度=9.95mm c t iC P DP 2 接管的有效厚度: =12-1=11mm; et 开口直径:d=di+2c=458 所以:A=1842 (2)有效补强范围 a、有效宽度 B= 取大值 B=916mm 49422d 9162d ntn b、有效高度 =74.1mm nt d 外侧有效高度:h1=53.4 取小 h1=53.4mm d 200 n 内侧有效高度:h2= 取小 h0=0mm 0 n d (3)有效补强面积 筒体多余金属面积: A1=(B-d)(e-)-2et(e-) (1-fr)=232mm2 接管的计算厚度=3.57mm c t iC t P DP 2 接管多余金属面积: A2=2h1(et-t)fr+2h2(et-c)fr=1296mm2 接管区焊缝面积:A3=20.566=362 有效补强面积:Ae=A1+A2+A3=22842 另外所须补强面积:A4=A-Ae=4572-2284=22882 根据公称直径 Dg450,采用补强圈补强. 3.5.3 进料管接管补强 筒节的材料为 16MnDR,壳体材料为 16MnDR fr强度削弱系数: 1 163 163 r t n r f (1)所削弱面积: ret fdA12 其中为开孔出计算厚度,筒壳的厚度=9.95mm c t iC P DP 2 接管的有效厚度: =4-1=3mm; et 开口直径:d=di+2c=184mm 所以:A=1842 (2)有效补强范围 a、有效宽度 B= 取大值 B=368mm 22522d 3682d ntn b、有效高度 =33.2mm nt d 外侧有效高度:h1=53.4 取小 h1=33.2mm d 200 n 内侧有效高度:h2= 取小 h0=0mm 0 n d (3)有效补强面积 筒体多余金属面积: A1=(B-d)(e-)-2et(e-) (1-fr)=94mm2 接管的计算厚度=1.72mm c t iC t P DP 2 接管多余金属面积: A2=2h1(et-t)fr+2h2(et-c)fr=164mm2 接管区焊缝面积:A3=20.566=362 有效补强面积:Ae=A1+A2+A3=3022 另外所须补强面积:A4=A-Ae=16352 根据公称直径 Dg450,采用补强圈补强. 4 吊柱的强度计算 4.1 设计载荷 设计载荷:W=2.2W0 式中 W0起吊载荷 N0,取 100kg; W=2200N; 吊柱材料为 20#无缝钢管,其他各件采用 Q235A, 吊柱与塔连接的衬板应与塔本体 材料相同。 4.2 曲杆部分的校核 吊柱的受力图如下: 图图 4.1 掉柱的受力图掉柱的受力图 吊柱受载荷情况如上图所示 AD 段可按受弯矩及轴向力作用的曲杆计算,其中轴向 压缩应力: =0.82Mpa A W c 弯矩发生的最大值发生在 A 点,在 A 点的内侧受压缩,压应力 =0.19MPa 2 2 1 1 1 1 d R d KAR M mC 在 A 点外侧手到拉伸应力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