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期收款销售商品财税差异与协调处理2011-11-4 10:51读者上传【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企业在销售商品时,有时会采取分期收款结算方式,即商品已经交付,货款分期收回。通常认为,这种结算方式是销售方向购货方提供免息信贷,具有融资性质。由于财务会计与税收对分期收款结算方式政策与处理规定的不同,造成许多企业在处理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业务时感到十分棘手,对如何协调财税二者之间的关系感觉茫然。本文在剖析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会计和税收处理差异基础上,试图为合理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一、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财税处理差异 (一)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会计处理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财会20063号,以下简称收入准则)第五条的规定,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通知(财会200618号)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收入指南)的规定,企业销售商品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时,应当按照已收或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通常为公允价值。某些情况下,合同或协议明确规定销售商品需要延期收取价款,如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现值确定其公允价值。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按照应收款项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摊销金额,冲减财务费用。其中,实际利率是指具有类似信用等级的企业发行类似工具的现实利率,或者将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折现为商品现销价格时的折现率等。在实务中,基于重要性要求,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按照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进行摊销与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数额相差不大的,也可以采取直线法进行摊销。 (二)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税收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以下简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的规定,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从税法角度来看,在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情况下,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分期收回货款,只是强调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无论是增值税处理还是所得税处理,确认营业收入的时间通常是一致的。即在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企业应当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营业收入,并以不含税的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确认为营业收入。 (三)分期收款销售商品财税处理差异 根据上述规定,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处理,会计上依从于权责发生制原则,税收上则更多考虑税收实现的可能性,因此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确认收入的时间不同。会计准则要求只要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即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应在商品发出日作销售处理,核算销售收入。税法规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合同约定的分期应收款日。二是确认销售收入的金额不同。会计准则确认的金额为商品销售时的公允价值,一般情况下为会计确认收入当期商品的市场价。合同约定价与市场价之间的差额在合同期间分期冲减财务费用。税法规定纳税义务发生时确认收入的金额为合同约定的本期应收款金额(不论款项是否收妥),销售商品的全部收入为各期应收款金额之和。二、分期收款销售商品财税差异协调 由于企业会计收入准则、收入指南与税法在收入时间和计量金额方面均存在差异,如何协调解决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产生的差异是值得关注的一个实际问题。下面结合事例,分析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会计与纳税申报差异的协调处理。 例:2011年1月1日,甲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乙公司销售一台大型现代化机械制造设备,合同约定的销售价为10000万元,分5次于每年12月31日等额收取设备价款。该批大型设备成本为7500万元。在现销方式下,该大型设备的销售价格为8000万元。假定甲公司销售商品时,其有关的增值税纳税义务尚未发生,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发生有关的增值税纳税义务。 按照问题提供资料,甲公司应当确认的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为8000万元。 根据下列公式: 未来五年收款额的现值现销方式下应收款项金额 可以得出: 2000(P/A,r,5)8000 可在多次测试的基础上,用插值法计算折现率。 当r7%时,(P/A,r,5)为4.1002,此时20004.10028200.48000 当r8%时,(P/A,r,5)为3.9927,此时20003.99277985.48000 因此,7%r8%.用内插法计算如下: 现值 利率 8200.4 7% 8000 r 7985.4 8% 8200.480007%r 8200.47985.47%8% 通过计算,可以求得:r7.93 每期计算的财务费用金额如下表所示:(一)甲公司各期的会计处理 根据上表计算结果甲公司各期会计分录如下: 1.2011年1月1日销售实现时: 借:长期应收款乙公司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00 未实现融资收益 2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7500 贷:库存商品 7500 2.2011年12月31日收取货款和增值税时: 借:银行存款 2340 贷:长期应收款乙公司 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0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634.4 贷:财务费用 634.4 2012-2015年每年末,会计处理相同,未实现融资收益与财务费用科目分录数据依次为:526.1、409.2、283.1与147.2万元。 (二)甲公司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处理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甲公司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书面合同约定了收款日期,因此,其纳税义务时间就是收款日期的当天,企业可按期申报缴纳增值税,不需做纳税调整。 相对而言,企业所得税计算就没有这么简单。问题的复杂之处在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处理不仅涉及到纳税申报年度之间汇算清缴数据的调整,还涉及到涉税当年纳税差异的调整,以及未实现融资收益的税前确认问题等。 1.2011年度汇算清缴申报 (1)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收入、成本的纳税申报处理。填报附表一收入明细表第4行“销售货物”主营业务收入8000万元;填报附表二成本费用明细表第3行“销售货物成本”主营业务成本7500万元。该数据自动带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第1行“营业收入”及第2行“营业成本”。 合同约定2011年-2015年,每年12月31日收取2000万元(10000万元的1/5)款项。按照税法规定,在企业的汇算清缴申报中,每年应确认收入2000万元。因此,2011年度申报企业所得税时,需要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对已在财务上确认的8000万元收入,在附表三纳税调整明细表中进行纳税调整。 此项收入调整填报附表三纳税调整明细表第5行“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收入”:第1列“账载金额”8000万元、第2列“税收金额”2000万元、第3列“调增金额”0万元、第4列“调减金额”6000万元。该数据自动带入主表第15行“纳税调整减少额”。 (2)未实现融资收益的纳税申报处理。在“未实现融资收益”中冲减的当期“财务费用”应填报附表二成本费用明细表第32行“财务费用”-634.4万元,该数据自动带入主表第6行“财务费用”并用负数调增了利润。由于此项费用不并入应纳税所得额,因此同时填报附表三纳税调整明细表第36行“与未实现融资收益相关在当期确认的财务费用”的第4列“调减金额”634.4万元,该数据自动带入主表第15行“纳税调整减少额”。 2.2012年-2015年汇算清缴申报 (1)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收入、成本的纳税申报处理。由于企业在财务处理时,已将销售收入8000万元全额计入了2011年度,因此,企业在进行2012年-2015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应直接调增收入2000万元,不需做调减处理。 2012年度申报时填报附表三纳税调整明细表第5行“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收入”:第1列“账载金额”0、第2列“税收金额”2000万元、第3列“调增金额”2000万元、第4列“调减金额”0.该数据自动带入主表第14行“纳税调整增加额”中。2013年-2015年纳税申报中同类事项作相同处理。 (2)未实现融资收益的纳税申报处理。2012年度申报纳税时,在“未实现融资收益”中冲减的当期“财务费用”应填报附表二成本费用明细表第32行“财务费用”-526.1万元,该数据自动带入主表第6行“财务费用”并用负数调增了利润。由于此项费用不并入应纳税所得额,因此,同时填报附表三纳税调整明细表第36行“与未实现融资收益相关在当期确认的财务费用”的第4列“调减金额”526.1万元,该数据自动带入主表第15行“纳税调整减少额”。2013年-2015年纳税申报中同类事项作相同处理,数据依次为:409.2、283.1与147.2万元。 经过上述协调处理后,从会计角度看,甲公司2011-2015年会计应确认的利润总额为:80007500634.4526.1409.2283.1147.22500(万元);从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钢板销售合同范本及注意事项
- 寻找课文中的主旨情感:鲁迅阿Q正传语文教学教案
- 市场营销策略分析多维度数据集模板
- 物理实验课教案:《力学实验操作指导》
- 招聘流程标准化操作手册面试流程及评估版
- 成本控制预算编制与管理工具包
- 网络运营守秘职责保证承诺书8篇
- 小狐狸的童话之旅作文(5篇)
- 企业合同管理范本及风险提示
- 印刷制作合同标准文本及注意事项
- 教学第七章-无机材料的介电性能课件
- 应急值班值守管理制度
- 外国文学史-总课件
-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补充说明
- 房屋租赁信息登记表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丨苏教版 (共15张PPT)
- 食品科学技术词汇
- 质量总监.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表
- 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题库
- 第一框 关爱他人
- 渗透检测培训教材(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