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资料大全:颐和园.doc_第1页
【经典】资料大全:颐和园.doc_第2页
【经典】资料大全:颐和园.doc_第3页
【经典】资料大全:颐和园.doc_第4页
【经典】资料大全:颐和园.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改变命运 勤奋塑造成功整理人落叶时间 2011-4-15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3)、 标画出自然段,给课文做批注。二、 教学课题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三、 教材分析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8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颐和园风光图或录象片,在百度中搜索颐和园课件,并对其进行选择、整理,制作成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颐和园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下载一个游览颐和园的视频课件,课堂放给同学们看,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直观感受。让同学们对颐和园产生切身体验。还下载了几个PPT课件重新设计制作适用的课件。使之更为适合课堂使用。四、 教学方法本课课文的语言优美。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赛读等等。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我在本课教学中还创设了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做“小导游”,从而使学习气氛活跃,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五、 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1、 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课题2、 请同学们注意“颐”字左边的笔顺。大家齐读课题颐和园。3、 颐和园从前是皇家园林,如今已成为中外游览的风景区。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又有梦幻般神奇的建筑。你们想去看看吗?4、 现在我就带着同学们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出示课件)【百度视频】颐和园教学朗读http:/6.cn/watch/9567993.html5、 看完这段录像,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美 大)二、 新课(一) 解决字词1、 课前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看看这些生词你会读了吗?(出示课件)【百度搜索】颐和园课件/edu/softdown.asp?softid=66328、/dts/resource/resource!show.action?id=1374202&trainingid=119中的词语部分。2、 读得很好,那么这些词语你有不理解的吗?提出来,让我们共同解决。(二) 初读课文,理清顺序。1、 把这些词语放在课文中你还会读吗?谁愿意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跟我一起听他读,看他们字音读得准不准?边听边想边画:1)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作者按怎样的顺序介绍了哪些景点?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2、学生汇报,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课件出示课文第2、3、4、5自然段的开头一句。【百度搜索】颐和园课件/dts/resource/resource!show.action?id=1374202&trainingid=119过渡:请同学们看这几句话,它们分别是课文第2、3、4、5自然段的开头一句。不仅告诉我们作者的游览顺序,而且把这些景点有机的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更清楚,上下文联系紧密,以前我们也学过这样的句子,它们是生答:过渡句。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应恰当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三) 细读课文,感受特点。 1、精讲第二自然段(描写长廊部分)过渡:现在我们就赶快随作者去长廊游玩一番吧!(1)出示课件,指一生随着屏幕字幕读,其他同学边看大屏幕边思考:长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百度搜索】颐和园课件/Article/rjb/yw/sinjs/QASXDE/200808/20080818161153_9110.html# (2)生汇报,板书(长、美) (3)请同学们默读这一段,画一画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这些特点的 (4)生汇报,师随机引导理解数字说明的方法和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小结:长廊真是太长太美了,正因为如此,1990 年,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过渡:刚才老师带着大家共同学习了长廊这一部分,我们既总结出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又找出描写长廊特点的词句进行分析,然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了这部分,同学们表现都非常积极,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景点,好不好? (5)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 1)、读你喜欢景点的相关段落,看看景物有什么特点? 2)、你是从哪些词语句子体会到这些特点的? 3)、朗读感悟或扮演小导游讲解。 2、学生合作学习第35自然段,然后汇报,师适时点拨引导,学习作者用比喻、夸张的写作方法描写昆明湖的绿和静,并出示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等相关图片感受特点。同时板书(佛香阁、排云殿、静、绿、十七孔桥、形态不一)【百度图片】万寿山/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D%F2%CA%D9%C9%BD&in=10845&cl=2&cm=1&sc=0&lm=-1&pn=10&rn=1&di=919805952&ln=2000&fr=&ic=0&s=0 昆明湖图片/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0%A5%C3%F7%25%20BA%FE%CD%BC%C6%AC&in=9238&cl=2&cm=1&sc=0&lm=-1&pn=0&rn=1&di=9234295312&ln=%202000&fr=&ic=0&s=0 十七孔桥/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A%AE%C6%DF%BF%D7%C7%C5%CD%BC%C6%AC&in=10764&cl=2&cm=1&sc=0&lm=-1&pn=1&rn=1&di=6126732768&ln=2000&fr=&ic=0&s=0 过渡:颐和园的美景只有这几处吗?你怎么知道的? 3、学习第1和第6自然段(1) 课件出示颐和园大戏台、镇水铜牛、苏州街、石舫,请同学欣赏。【百度图片】颐和园大戏台/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2%C3%BA%CD%D4%B0%B4%F3%CF%B7%CC%A8&in=20848&cl=2&cm=1&sc=0&lm=-1&pn=17&rn=1&di=8241227712&ln=791&fr=&ic=0&s=0 镇水铜牛/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5%F2%CB%AE%CD%AD%C5%A3&in=26974&cl=2&cm=1&sc=0&lm=-1&pn=0&rn=1&di=10916817024&ln=2000&fr=&ic=0&s=0 苏州街/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B%D5%D6%DD%BD%D6&in=24752&cl=2&cm=1&sc=0&lm=-1&pn=4&rn=1&di=3189407777&ln=2000&fr=&ic=0&s=0#pn0 石舫/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2%C3%BA%CD%D4%B0%C0%A5%C3%F7%BA%FE%C8%AB%BE%B0&in=8819&cl=2&cm=1&sc=0&lm=-1&pn=32&rn=1&di=7300646608&ln=1145&fr=&ic=0&s=0 过渡:是呀,颐和园处处有美景,让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2) 男生读第1自然段,女生读第6自然段提问:作者在这里采用了哪种写作方法呢?(3) 小结:使用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严谨,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用到这种写法。三、 总结拓展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颐和园,欣赏了世界上最长的画廊,攀登了雄伟高耸的万寿山,畅游了水平如镜、翠色如玉的昆明湖,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正是作者按游览顺序并抓住了这些景点的特点,才能把这个美丽的大公园如此生动准确的展现出来,让我们产生美的享受,课后,同学们也学习这种方法介绍一处景点。附板书设计:18、颐和园(美、大) 长廊:长 美 万寿山:佛香阁 排云殿 昆明湖:绿 静 十七孔桥:形态不一六、 教学反思颐和园这篇课文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移步换景,写得很有特色,教学后,有以下几点感受: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主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始终让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教师则更多地成了引导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整个教学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始终是平等对话的过程。2、创建了和谐的对话情境教师角色的转换,使我从课堂的“独白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激活者”,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地导入新课时,展示了颐和园课件,好几次播放颐和园的实景图片,录像,三番四次把学生带入“情境场”,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视美、爱美的情感,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欣赏,达到了和谐对话。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语文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一篇篇课文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其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即我们所说的“授之以渔”,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扶着学生走一程,通过文中的过渡句,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再由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长廊的长和美,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然后再学习万寿山、昆明湖这部分时,我再放一放手,让学生根据小组合作提示,进行合作学习。这种由开始扶着走到后来学生学着走,充分体现了教学重在授人以渔。4、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讲课时,我根据本文的特点,设计了让学生当小导游这一情境。但由于时间原因,没有使学生融入到导游这个角色中,没有真正走到文本中去。5、写作方法指导比较到位本文利用过渡句连接上下文,提示游览顺序,写长廊的长用数字说明的方法写昆明湖特点用比喻、夸张的写法。全文按游览顺序抓景物特点写的方法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所以在教学教程中都做了必要的指导。可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