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1第6-9单元检测王晓婷.doc_第1页
历史选修1第6-9单元检测王晓婷.doc_第2页
历史选修1第6-9单元检测王晓婷.doc_第3页
历史选修1第6-9单元检测王晓婷.doc_第4页
历史选修1第6-9单元检测王晓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选修1第6-9单元测试 1下列有关埃及包税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奥斯曼素丹在埃及征税的形式 B包税制下的农民负担各种赋税C拿破仑统治时期废除了包税制 D包税制下的包税人在包税区内几乎没有权力2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外国资本主义与埃及民族的矛盾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农民阶级与封建统治集团的矛盾3穆罕默德阿里建立政权后主要的外在威胁是奥斯曼土耳其 英国等欧洲列强 希腊 马木鲁克4阿里政权建立前,埃及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有A反对外来侵略 B反对本国封建统治 C反对资产阶级统治 D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5下列关于阿里 方面的改革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B 首先发展军事工业 C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D 采取官办方式6阿里改革重点发展军事工业的重要原因是 A 武装军队,抵御外来侵略,巩固统治 B 加强中央集权C 为发展经济奠定基础 D 打击马木路克势力7下列不属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土地制度的措施是 A 取消纳税人的免税地 B 没收违规宗教地产C 兴修水利,扩大耕地面积 D 确立土地私有制制度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措施中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措施是A 在中央设立咨议会 B 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农业C 改革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 D 大力发展军事工业9阿里改革失败的外部原因是A 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封建专制与残暴 B 阿里的一系列扩张战争加剧了国内形势的恶化C 英国等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和干涉 D 穆罕默德阿里的个人因素10下列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近代非洲历史上一次较为成功的改革 B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埃及当时的国情 C改革推动了埃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1.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人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A.军备落后B.制度腐朽C.经济凋弊D.吏治腐败12.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的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矛盾的焦点集中于A.调整经济结构 B.改造军事工业C.存废农奴制度 D.思想文化建设13.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区别于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点是A.改变了俄国社会性质 B.维护了贵族地主利益C.加强了俄国军事力量 D.提供了对外扩张条件14.亚历山大二世被称为“解放者”,但他终被暗杀。这表明改革充满艰难,不会一帆风顺该沙皇是农奴的真正“解放者”农奴制改革触动了地主的利益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A.B.C.D.15.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16.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17.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宫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反映了天皇决心A.带动文明开化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革除封建礼仪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18.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19.19世纪中期,一些主要欧美国家殊途同归,发展了资本主义。其中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A.俄国B.美国C.德国D.法国20.通过推行改革使国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是A.亚历山大二世 B.明治天皇C.俾斯麦 D.甘地21.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气”,“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了封建领着土地所有制B.整顿财政金融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22. 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开展工业革命 废除封建制度实施“大陆政策” 推行“文明开化”A. B.C.D.23.关于1861年俄国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两国改革A.都改变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都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封建残余C.都是在农民起义基础上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D.都使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国24.清朝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都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都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都取得成效,获得成功A.B.C.D.25.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轮船。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殖产兴业政策彰显 B.体现了富国强兵C.追求西化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成效明显26.甲午战争后,列强竞相对清政府贷款,是为了攫取高额回扣和利息 长期把持中国海关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扩大在华政治优势A.B. C. D.27.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B.强学会的成立C.中外纪闻的创办 D.“公车上书”28.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D.义和团29.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民间疾苦,悉达天听。”反应的变法内容是A.命各省保荐人才 B.提倡官民上书言事C.裁汰冗员澄清吏治 D.设邮政局裁撤驿站30.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阿里发展工业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因此工厂的产品大多用于对外战争,没有带来任何利润,从而使工厂得不到扩大再生产资金。而厂长大多是一些现役或退役军官,对组织生产一窍不通,对贪污和剥削工人却颇为在行。此外,外国商人利用埃及人不懂技术的弱点,将一些老式的、使用过的,或完全报废的机器高价卖给埃及政府,这一切造成工厂产量下降,亏损巨大,难以维持下去。 岳麓版历史选修1 材料二 在我第二次(1833-1835)访问埃及时,农村中体格健全的人已经少见,不是缺一两颗门牙(这样就无法咬住了子弹)或断一节手指,就是少一只眼睛或双目失明,这样可以不被征召入伍。 英国旅行家兰恩回答:据上述材料指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存在哪些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后果。 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四、破旧采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五条誓文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侧重点)的不同之处。 (2)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 (3)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33阅读下列材料:下面是反映19世纪历史上重大改革的三幅图表:图一 图二 图三请回答:(1)请写出三幅图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2)上述三个改革产生的共同背景是什么?(3)在维护民族独立方面,这三个改革的结果有何不同?对此你有何认识?高中历史选修1第6、7、8、9单元测试 (参 考 答 案) 12345678910DCBDAACCCD11121314151617181920BCACCCABAB21222324252627282930DCBADCDCBD31. 问题:答案:工业生产资金匮乏;管理不善,腐败盛行;外国商人挟技居奇;广大农民不满对外战争,采取种种手段逃避兵役。 原因: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没有变革封建生产关系,这是封建管理体制的必然产物。 后果:生产效率低下,阶级矛盾激化,改革难以继续下去。32.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侧重点)的不同之处。 俄国侧重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度。日本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中国则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2)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是这次改革的领导者,他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奴;日本,明治天皇是改革的主导者,他拥有实权,积极推进明治维新的开展;中国,光绪帝同情变法,作出改革举动,但由于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导致变法失败。(3)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结合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