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10讲).doc_第1页
高二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10讲).doc_第2页
高二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10讲).doc_第3页
高二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10讲).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10讲)第四单元总结本单元学习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在学习课文前,应首先阅读读本上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一文,以增加宏观知识。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故都的秋是郁达夫散文的代表作。郁达夫在日本求学期间,受欧洲感伤浪漫主义和日本私小说的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小说创作风格“自叙传”式(郁达夫语)。他在小说中多以第一人称方式来叙述,坦露真实的自我,表现普通的一般人感受到的苦痛。郁达夫虽不拘小节,时常表现出文人的狂放不羁,但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五四时期,郁达夫对封建腐朽文化的冲击不逊色于鲁迅,他主张张扬个性,大胆暴露中国社会的黑暗,充分表现了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学习故都的秋这篇散文,在体会郁达夫对故都的秋的赞美的基础上,要着重去推敲文中悲凉、伤感的情调的由来,从深层次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从而达到搞清文意的目的。 散文一向被誉为“美文”,我的空中楼阁更是一篇辞意双美的佳作。学习这篇文章,主要应领悟本文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把握“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在领略文章“物我合一”的意境美的同时,体会文章以实寄虚的写法。 散文不仅以语言美胜,以意境美胜,常常还以意蕴胜。巴金的散文灯写于中国抗战最艰苦的年代,以“灯”为象征,写灯光给人光明和温暖,希望和勇气,以及对抗战必胜的信念。学习这篇文章就要联系写作背景理解散文的主题,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用心地发掘作品的意蕴,即哲理,体会文章的含蓄美。 读完三篇名家的散文,再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能明显感觉到这篇文章虽然篇幅较长,但生动流畅,寓意明显,没有晦涩的字句和意蕴。因此,学习此篇,重点是领会作者在与残疾作斗争时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积极乐观精神,要仔细品味精警句段。高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选出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 落蕊() 椽子() 梧桐() 回溯()B、 绽开() 宁谧() 肄业() 山脊()C、 平仄() 梦寐() 溺死() 窒闷()D、 翌日() 栩栩() 堤岸() 百舸()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彩 没精打彩 震耳欲聋 振聋发聩B、显现 若隐若显 隐隐约约 小巧玲珑C、缈茫 虚无缥缈 居高临下 临空而起D、袅娜 婀娜多姿 冠冕堂皇 绚丽夺目3、加线词意义全不同的一项是:( )A、 寒气逼人 形象逼人 地方逼仄B、 鸟语盈耳 车马盈门 自负盈亏C、 施予恩泽 泽被后世 水乡泽国D、 草木凋零 百花凋谢 生活凋敝 4、为下列横线处选择一项正确的词语:(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 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 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 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 的色彩,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A、华 荡 飞 亮丽 B、点 飘 掠 灵动C、打 驶 冲 活泼 D、冲 飞 穿 动感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功能是很奇妙的。 语言的表现力又是有限的, 是语言大师也常常遇到语言表达的苦恼。中国的文学家深知“言不尽意”的道理, 特别注意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把那些微妙的意味寄诸言外,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中国文学的鉴赏,要从语言入手, 不要被语言所局限,当从言内到言外,品尝那些言外的滋味。A、而且 即使 尽管 又B、然而 又 所以 但C、然而 即使 所以 但D、而且 可 尽管 又6、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只有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才能登上理想的空中楼阁。B、 一个献出自己芳华,也要向人间启示,“春华秋实”的哲理的人,那枝头硕果就是他赠予耕耘者的甘美的记忆。C、 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蔑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于死亡,她都无所畏惧,她义无反顾跨进了门槛。D、 我将怀着敬畏的心情去观赏那光色的变幻莫测,正是在这变幻中太阳唤醒了沉睡的大地。7、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徐悲鸿的奔马,真是形神兼备,充满生机。B、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隶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而使鹅卵石臻于完美。D、 很久以前,在一个漆黑的秋天的夜晚,我泛舟在西伯利亚的一条阴森森的河上。8、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是:( )A、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B、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C、 (南国的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D、 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9、故都的秋以“清”、“静”、“悲凉”构成全文的基调,原因是:( )A、 中外文人学士颂赞秋的作品的基调概莫能外。B、 秋的美就体现在它不同于其他季节的“清”、“静”、“悲凉”之中。C、 作者认为“清”、“静”、“悲凉”的秋色最美。D、 故都的秋色笼上了作者主观感情的色彩,两者交融,集中表现了“清”、“静”、“悲凉”的特色之美。10、对秦观踏莎行,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A、 头三句,用“失”、“迷”、“无”三个否定词,接连写出三种曾经存在过或在人们的想象中存在过的原事物的消失,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调的失意者的惆怅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B、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意为:人在羁旅,居住在寂寞孤馆,感受着料峭春寒,听着杜鹃啼血,看着日暮斜阳,此情此景,作者能够忍受。C、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连用两则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写思乡怀旧之情。D、结尾两句,意蕴丰富,词人笔下的郴江之水,已经注入了作者对自己远谪的深长怨恨,词人诘问离开郴山江水“为难流下潇湘去”,可以说正是他对自己的不幸命运的一种反躬自问。二、 阅读题(一)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12、和“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句表现手法不同的一句是( )A、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B、 远处牛奶车的铃声,点缀这周遭的沉默。C、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D、 金黄的小米饭,翠绿的油菜。13、“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的意思是( )A、静处来体味北国真正的秋意。B、作者生活拮据,无固定住所。C、作者借此抒发寄人篱下的孤独感、悲凉感。D、在普通人家可以深刻地体味北国的秋味:清、静、悲凉。14、作者写景的主要意图是( )A、 说明“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能感受得到底”。B、 证明“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C、 抒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来留住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D、 抒写向往、眷恋之情,在清、静、悲凉中,流露出作者深远的忧思和孤独冷落的感情。 (二)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论“领土”,只有限的一点。在有限的土地上, ,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大道。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这个无限的“领空” ,是我开放性的院子。 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飘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15、文章 处应该填入的一组句子是( )A、 花园比房屋小,房屋比土地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B、 土地比房屋大,房屋比花园大,花园又比花园中的路大。C、 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D、 花园中的路比花园小,花园比房屋小,房屋又比土地小。16、“领土”、“领空”,分别指代什么?( ) A、土地 天空B、小屋所占的土地 在小屋内能见的天空C、房屋、花园所占地 在院子里能见的天空D、建有小屋、花园的土地 在院子里所能见的天地、青山等景物。17、对文章(1)-(4)处的“花”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全都相同 B、全都不同 C、(1)与(2)同类,(3)与(4)同类 D、(1)与(2)不同,(3)与(4)相同18、对两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主要采用比喻、对比等手法描写小屋美。B、 “这个无限大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一句和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句异曲同工,都抒发了豪迈之情。C、 两段文字集中写小屋的“领土”和“领空”,但以“有限”和“无限”的对比看,作者流露出对“领空”之美的偏爱。D、 小屋本身并不华美轩敞,但和周围环境相融合,所以作者侧重写小屋的自然环境,从而抒发了热爱自然之情。(三)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会永沉海底。19、文中加线的“它们”和“它”分别指代( ) A、一点光、一点热 心灵 B、一点光、一点热 光 C、这些光 心灵 D、这些光 光驱散心灵里的黑暗20、如果给“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这句话补出下一句,那么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还靠灯光指引着行路 B、还靠吸取其他营养活着 C、还靠崇高的精神力量支撑着 D、还靠希望激励着21、划横线句子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四)阅读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节选),完成第22-26题:住惯城市的人不易知道季候的变迁。看见叶子掉知道是秋,看见叶子绿知道是春;天冷了装炉子,天热了拆炉子;脱下棉袍,换上夹袍,脱下夹袍,穿上单袍:不过如此吧了。天上星斗的消息,地下泥土里的消息,空中风吹的消息,都不关我们的事。忙着哪,这样那样事情多着,谁耐烦管星星的移转,花草的消长,风云的变幻?同时我们抱怨我们的生活、苦痛、烦闷、拘束、枯燥,谁肯承认做人是快乐?谁不多少间咒诅人生?但不满意的生活大都是由于自取的。我是一个生命的信仰者,我信生活决不是我们大多数人仅仅从自身经验推得的那样暗惨。我们的病根是在“忘本”。人是自然的产儿,就比枝头的花与鸟是自然的产儿;但我们不幸是文明人,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远似一天。离开了泥土的花草,离开了水的鱼,能快活吗?能生存吗?从大自然,我们取得我们的生命;从大自然,我们应分取得我们继续的资养。哪一株婆娑的大木没有盘错的根柢深入在无尽藏的地里?我们是永远不能独立的。有幸福是永远不离母亲抚育的孩子,有健康是永远接近自然的人们。不必一定与鹿豕游,不必一定回“洞府”去;为医治我们当前生活的枯窘,只要“不完全遗忘自然”一张轻淡的药方我们的病象就有缓和的希望。在青草里打几个滚,到海水里洗几次浴,到高处去看几次朝霞与晚照你肩背上的负担就会轻松了去的。这是极肤浅的道理,当然。但我要没有过过康桥的日子,我就不会有这样的自信。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虽则碰巧那也是我最感受人生痛苦的时期)。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独的机会。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我能忘记那初春的睥睨吗?曾经有多少个清晨我独自冒着冷去薄霜铺地的林子里闲步为听鸟语,为盼朝阳,为寻泥土里渐次苏醒的花草,为体会最微细最神妙的春信。啊,那是新来的画眉在那边凋不尽的青枝上试它的新声!啊,这是第一朵小雪球花挣出了半冻的地面!啊,这不是新来的潮润沾上了寂寞的柳条?静极了,这朝来水溶溶的大道,只远处牛奶车的铃声,点缀这周遭的沉默。顺着这大道走去,走到尽头,再转入林子里的小径,往烟雾浓密处走去,头顶是交枝的榆荫,透露着漠楞楞的曙色;再往前走去,走尽这林子,当前是平坦的原野,望见了村舍,初青的麦田,更远三两个馒形的小山掩住了一条通道。天边是雾茫茫的,尖尖的黑影是近村的教寺。听,那晓钟和缓的清音。这一带是此邦中部的平原,地形像是海里的轻波,默沉沉的起伏;山岭是望不见的,有的是常青的草原与沃腴的田壤。登那土阜上望去,康桥只是一带茂林,拥戴着几处娉婷的尖阁。妩媚的康河也望不见踪迹,你只能循着那锦带似的林木想象那一流清浅。村舍与树林是这地盘上的棋子,有村舍处有佳荫,有佳荫处有村舍。这早起是看炊烟的时辰:朝雾渐渐的升起,揭开了这灰苍苍的天幕(最好是微霰后的光景),远近的炊烟,成丝的、成缕的、成卷的、轻快的、迟重的、浓灰的、淡青的、惨白的,在静定的朝气里渐渐的上腾,渐渐的不见,仿佛是朝来人们的祈祷,参差的翳入了天听。朝阳是难得见的,这初春的天气。但它来时是起早人莫大的愉快。顷刻间这田野添深了颜色,一层轻纱似的金粉糁上了这草,这树,这通道,这庄舍。顷刻间这周遭弥漫了清晨富丽的温柔。顷刻间你的心怀也分润了白天诞生的光荣。“春”!这胜利的晴空仿佛在你的耳边私语。“春!”你那快活的灵魂也仿佛在那里回响。22、文中志摩说:“我们的病根是在忘本”,“忘本”文中的意思是指 。23、清代画家盛大士有这样一句话:“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一分高雅。”文中意思与之最接近一句是 。24、文中“参差的翳入了天听”的意思是 。2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只远处牛奶车的铃声,点缀这周遭的沉默。 ( )康桥只是一带茂林,拥戴着几处娉婷的尖阁。 ( )你只能循着那锦带似的林木想象那一流清浅。 ( )村舍与树木是这地盘上的棋子,有村舍处有佳荫,有佳荫处有村舍。( )“春”!这胜利的晴空仿佛在你的耳边私语。 ( )26、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融合于自然,这在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发现的“康桥世界”可看成是心灵的“自然保护区”。B、 选文段写景,作者顺着“水溶溶的大道”登上土埠,与康桥拉近了距离再赏康桥。这是全文中最能体现徐志摩艺术风格的一段,溶拟人、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