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丹“丹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文化对促进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是各级党委、政府领 导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为加强文化建设,拓宽文化视野,整合文化资源,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南丹县委、县政府从本县实际出发,明确提出了发展“丹文化”的观 点,这对于推动南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我县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丹文化”的定位及精神内涵 “丹文化”是对南丹县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总体概称,它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早已形成其独特的形式和风格,并声名远播,在区内外产生良 好影响。“丹文化”的提出,令人眼睛为之一亮,有文史可依,遗址可证,有精神内涵,有文化品位,理应产生品牌效应。 “丹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南丹盛产丹砂,产生了丹砂文化。丹 砂是银锡的伴生矿,在中药中具有镇静、安神和杀菌等功效,一直以来被当作驱灾辟邪的吉祥之物。南丹开采丹砂的历史悠久。据清朝乾隆十九年版的庆远府志 记载:南丹“以盛产朱砂(丹砂),向朝廷进贡,又地处南方”,故称南丹。1638年夏季,明代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徙步到南丹考察,在其徐霞客旅 记中对大厂和芒场孟英山、挂红街开采丹砂的情况作了详细的记录。丹砂开采的历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第二,南丹流传着“炼丹”的古代神话。炼 丹术是道家的修身之术,道士们推崇清静寡欲、养神致寿之理。千百年来,道教中人大部分相信经过自身的修炼,和丹药的辅助,可以返本还原,与 “道”一体,继而长生久视,成为神仙,摆脱尘世的疾苦烦扰。丹砂在我国古代一直是炼丹的重要原料,自从唐朝以来,南丹盛产丹砂,所以从唐朝到明清时期,南 丹炼丹之风一直盛行,因而也流传有“炼丹”的古代神话。据说:明朝万历十年,南丹壮族土司官罗武杰的弟弟罗叹因看破红尘,聚集了家族的财富在今吾隘镇昌里 村的丹炉山修建了供道人炼丹、养身的“三山赤水宫”,祈求修道成仙。现丹炉山上还保存着占地七亩的炼丹和修道遗址,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 第三,南丹的地名简称可谓“丹”。“丹” 丹砂,即朱沙,赤色,是红色的一种,是红色的精华,是“国学”中“精神”的高度凝练,是中华文化思想精髓,是正直,精忠的精神象征。所以“丹”所表达的主 要意思全是褒义的,由“丹”引申出人的性格特征如“丹心碧血、一片丹心、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喻示着人一种赤胆忠心、披肝沥胆的坚强美好形象,由此也可引 伸喻示南丹人文中的一片丹心、忠于职守的精神特质。 第四,南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独特鲜明。南 丹位于桂西北,毗邻贵州独山县,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山青气爽,人杰地灵,是个美丽神奇的地方。这里聚居着壮、汉、瑶、苗、水、布衣等近多个民族,民族群众 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如白裤瑶族的打铜鼓、打陀螺、白裤瑶族服饰制作工艺等系列文化;中堡苗族的歌舞、 服饰、盘发和壮族板鞋舞、蚂拐舞、山歌,以及各种民族习俗、节庆文化活动等等。南丹享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白裤瑶之乡”、“中国千年土司之乡” 和“中国板鞋舞之乡”的美誉,文化源远流长,底蕴厚重,内容丰富,2006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 第五,“丹文化”具有狭义和广义的概念。狭 义的“丹文化”是指采丹、炼丹和用丹过程形成的文化现象。广义的“丹文化”不仅指学术理论、文化艺术,还包括经济社会、科技教育、伦理道德、精神信仰、民 俗风情、文献著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不仅指在南丹本土上存在的文化,应包括由南丹而发生,由本地包括寄籍、侨居外地的南丹人创造的辐射于外、影响于外 的文化。“丹文化”作为严格独立的、多元的、系列的整体,既有明确的地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定性,又有内容的限定性。对“丹文化”的定位,并不是指狭义的开采 丹砂和炼丹文化,而是广义的、整体的南丹地域文化的总和,包括南丹的历史文化、旅游文化、山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传统习俗和民族民间节庆活动 等,既有影响深远的土司文化,又有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化;既有闻名遐迩的地质矿源文化,也有享誉区内外的酒文化,既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还有不断创新的顽 强拼搏精神。“丹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份。 二、“丹文化”涵盖的主要内容 其一,“丹文化”是指南丹境内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 据后汉书-南蛮、粤西文载及壮族社会发展史等史书记载考定,早在殷、周时期,就有多个部落在南丹境内劳动、繁衍、生息,先秦时期被称为蛮地。 历代中央王朝为加强对南丹的统治,唐代在县境设立羁縻制度,宋、元、明、清在县境建立土司制度,1905年改土归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宜 山、柳州专区管辖,1965年至今归河池地区和河池市管辖。在上述历史形成的具有南丹地域和特点的文化。 其二,土司文化对“丹文化”的发展影响最为深远。南 丹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但是严格意义上的“丹文化”,亦即今天我们在一般典型意义上所说的南丹县域文化概念,主要还是指北宋 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壮族土酋莫洪 纳土归宋,废除羁縻明州,求建南丹州,然后朝廷赐新印“南丹州印” 钦定莫氏为世袭的土司,管辖南丹地区。从那以后土司制度在南丹持续了近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南丹历史文化是从南丹建立土司制度统治开始的,莫氏无疑是这块土 地上最原始、最古老的家族,对“丹文化”的发展历史最为影响。 其三,“丹文化”是多民族长期融合形成的地域文化。在 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聚居于南丹的汉、壮、瑶、苗、布衣、水等民族共存共荣,和睦相处,在劳动和生活中形成的各民族文化,虽各具特质,但亦互相影响,然 而却不互相干预和制约,任由各自顺其自然发展。南丹境内各民族文化长期形成、积淀和发展,孕育了具有绚丽多姿的地方特色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文化的多 元性、传承性。南丹县域文化之所以千年不衰,在于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于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信仰、礼仪节庆等都是地域民族文 化的源泉,各族群众在这种文化氛围中长期汲取着文化的营养,构成了“丹文化”独特的文化品类。尤其是白裤瑶文化,浓缩了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履迹,白裤瑶 文化中保留着他们对宇宙和人生的理解,对人类社会长期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为探索文明的起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例。 每一种精神文化的形成,总是与其地域文化息息相关的,有什么样的地域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精神文化内涵。“丹文化”赋予了南丹人重要的内在气质和品格,代表 了南丹人勤劳勇敢、追求崇高的奋斗精神;豪爽大气、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海纳百川、崇尚和谐的求同精神;丹心碧血、忠贞守义的道德精神。作为构成“丹文 化”的核心内涵和文化的基因,将继续支撑着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南丹做出新的贡献。 三、发展“丹文化”的目的和重大意义 进入新的世纪,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衡量一个地方实力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实施县委、县政府“建设新型有色金属工业基地,打造具有地方传统文化 特色的生态园林城”的重大决策中,发展“丹文化”,对于促进南丹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全县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 实意义。 (一) 创新发展县域文化 创新是文化发展繁荣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的文化是凝固的文化、僵死的文化。不创新,文化难以延续传承,更难以繁荣发展。文化要发展要繁荣,离不开文化创 新。要实现南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激发全县人民的文化创造活力,使县域文化永远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就必须推动文化创新。理论创新是文化创新的 核心和前提,县委、县政府立足南丹得天独厚、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优势和顺应文化实践的发展要求,提出“丹文化”这一新观点,这对南丹县域文化的概括更系 统、更全面,使全县人民科学、辩证地认识南丹县域文化资源,增强自豪情感,自觉传承弘扬先进文化。有理由相信“丹文化”将会得到全县各民族的广泛认同,成 为代表南丹最广泛的先进文化。 (二)整合县域文化资源 过去南丹县域文化一直处于“散装”发展状态。“散装”的东西,不管是在市场经济领域,还是在文化领域,都缺乏竞争力。要繁荣发展文化,必须从科学、合理、 优化和提升县域文化竞争力的角度,拓宽南丹文化诸如土司文化、苗族文化、矿藏文化、陨石文化、酒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路子,在此意义上,通过“丹文化”这一平 台, 对全县文化“库存”进行科学性的、价值性的、系统性的优化整合,利用整体文化资源,创建出更有影响力、更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文化品牌,更好地提升南丹 文化软实力。 (三)保护传承利用文化资源 多年来,由于对文化资源保护工作重视不够,不少文化资源濒临自生自灭的境地,例如:中堡苗族的单簧竹琴,现在除了县文物管理所保存了两支以外,苗族群众手 中极为稀少,几乎无人吹奏。称为“天外来客”的“南丹陨石”,1993年以来成为境内外别有用心的人搜寻的目标,至今“南丹陨石”在我县丢失严重,存量很 少。陨石的失落,已经破坏了可供研究铁陨石落地状态的原始数据和特征,损失无法弥补。这一沉痛的教训,唤醒了我们保护文化资源的强烈意识。目前全县通过普 查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点有173处,其中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37处,“白裤瑶服饰”、“南丹民间铜鼓艺术”、“壮族埋蚂拐”三项被列入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些文化遗产是南丹弥足珍贵,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化财富,应加强保护、传承和利用。提出“丹文化”观点,是我县应对文化资源 面临弱化、消亡严峻局面的理性思考,也是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弘扬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体现了南丹决策者的政治敏感和文化嗅觉的敏锐。 (四)打造民族文化新品牌 2000年以来,我县先后成功举办了“河池第四届铜鼓山歌艺术节”、“首届白裤瑶民俗文化节”、“红水河蚂拐节”、“首届白裤瑶民俗文化旅游节”等文化活 动,这对提升南丹文化软实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些活动对整个南丹文化资源的宣传推介和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形成有分量的品牌,而“丹 文化”包容了南丹一切地域文化之总和,迎合了广大群众的文化取向和情结,理所当然得到大家认同和接受,将会成为永久性代表南丹形象和标志性符号的文化品 牌。品牌是形象,是力量。打造以“丹文化”为标志性的民族文化新品牌,将会对树立南丹新形象,扩大南丹影响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五)培育南丹新精神 打造“丹文化”品牌,不但有利于弘扬地方先进文化,展现南丹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重塑南丹新形象,而且对培育南丹新精神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江泽民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不可能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道理,一个地方没有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地方精神,就失去发展的动力。“丹文化”不仅积淀着一代又一代南丹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创 造,而且贯穿丹心碧血、励精图治、包容博大、自强不息的南丹精神。培育南丹新精神,铸造南丹之魂,建设南丹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就是要以“丹文化”魅力和 精神去感染陶冶南丹人民,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激励全县人民树立信心,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实现富裕、文明、和谐新南丹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四、打造“丹文化”品牌的初步设想 发展“丹文化”,打造“丹文化”品牌,是南丹县委、县政府创新发展县域文化的一个重要举措。要加大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做好相关工作,努力保证打造“丹文化”品牌目标任务的实现。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发 展“丹文化”,打造“丹文化”品牌,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繁 荣发展文化的内容,以及党和国家有关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领会精神,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本县实情,增强 对发展“丹文化”的意识,形成打造“丹文化”品牌共识,齐心协力,支持帮助做好相关工作,为发展“丹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拓宽渠道,扩大影响。发 展“丹文化”,打造“丹文化”品牌是个系统工程。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发展“丹文化”,打造“丹文化”品牌献策献计,出力、给力。首先要利用新闻媒 体和刊物加强宣传,以扩大影响;其次要加大旅游和文化结合力度,让人们从本县旅游中领略“丹文化”的魅力;再次要加强对外宣传,可采取多种形式,走出去引 进来,如外出推介、演出,举办研讨会,邀请艺术家、作家和学者采风、考察,撰写专题文章,创作节目等,不断营造发展“丹文化”的良好氛围。 (三)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南 丹城乡已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设施规模,要加强管好用好,还可增加一些带有“丹文化”寓意的标志性建筑物,如雕塑、画廊、立体标牌等,突出县域“丹文化”特 征。要逐步增加投入,不断完善县城、乡镇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宣传栏、文化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使“丹文化”活动阵地得到稳定发展,发挥出更 好的作用。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活动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龙虾捕捞工具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海洋渔业健康饮食APP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康养美容美发学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光伏产业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创新模式研究报告
- 2025年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选择与成本效益对比研究报告
- 滇越铁路读书分享
- 精制制盐工职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创新与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建立统计模型进行预测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人教A版2019
- 2025年医药行业CRO模式下的临床试验数据分析与解读报告
- 青年创业者培训班心得体会
- DB32-T 5082-2025 建筑工程消防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 老年人骨折病人的护理
- GB/T 45266-2025消费品质量分级导则羽绒制品
- 第1单元 混合运算(教案)2024-2025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 课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3版):导论
- 2023年二级建造师考试《矿业工程管理与实物》真题及答案
- 消毒供应室课件
-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工程地质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企业员工音乐培训计划
- 中学七年级综合实践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