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验设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 诸暨市岭北镇中.doc_第1页
创新实验设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 诸暨市岭北镇中.doc_第2页
创新实验设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 诸暨市岭北镇中.doc_第3页
创新实验设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 诸暨市岭北镇中.doc_第4页
创新实验设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 诸暨市岭北镇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岭北镇中教师姓名 蔡敏华 完成日期 2010-11-25 ii创新实验设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摘 要现行实验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矛盾日益突出,创新实验设计教学是中学理科教学的改革方向,这与新课程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相适应。目前,对创新实验设计的研究较少,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对中学理科实验教学研究的文献。更加清楚地认识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创新实验的内涵有个比较明确的概括,能够说出创新实验的特点,以及创新实验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从理论层面上对实验思想的改变,实验情境的创设,实验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阐释,基本能为创新实验设计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并从实践验证理论的有效性。关键词:实验教学;创新实验设计教学;内涵;特点;基本原则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SIGNINGABSTRACT The contradiction of present experiment with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eaching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design is the direction of teaching reform in the science teaching of secondary school . And new courses require training complex talent with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which is to adapt it.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f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design is little.,and there is no systematic theory. We can have a more clearly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ditional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through referring to the documents,which is about the research of science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secondary school at home and abroad.,as well as a relatively explicit summary about the connotation of innovative experiments.We are able to point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ve experiments, as well as the basic principles which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design should be abided by . Explaining various aspects like the change in experimental idea,the creation of an experimental situation, the content of innovation of experiments content,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evaluation theoretically .lt can basically provide theoretical duidancede for the design of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to test and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heory.KEY WORDS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sign of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notation; feature; basic principle目 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1前言11.1理科实验教学概述11.1.1理科实验教学的地位11.1.2理科实验教学的作用11.1.2.1认知作用21.1.2.2情感作用21.1.3 理科实验教学现状21.1.3.1新课程对实验教学的要求21.1.3.2现行实验教学2 1.1.3.3 理科实验教学的矛盾3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1.2.1 创新实验设计教学的必要性31.2.2创新实验设计教学的重要性42创新实验设计教学4 2.1 创新实验的内涵4 2.2创新实验的特点52.3创新实验设计的原则5 2.3.1 探究性原则5 2.3.2自主性原则62.3.3开放性原则62.3.4合作性原则62.4 创新实验设计途径的理论依据7 2.4.1 实验思想的更新7 2.4.2实验情境的创设72.4.3实验内容的创新82.4.4实验教学手段的变化82.4.5实验教学评价8 3创新实验设计教学的实践93.1单一性实验转为多样性实验9 3.2 验证性实验转为探究性实验9 3.3 封闭式实验转为开放性实验104 结论与建议10参考文献10致谢131.前言1. 1理科实验教学概述1.1.1理科实验教学的地位 在理科各科的国家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得到了普遍重视。科学探究在新课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标准从两个方面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一是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二是科学探究位于“内容标准”的首要位置。而实验教学是落实科学探究的有效途径,进行科学探究也必需一定的实验技能,所以理科实验教学的地位显而易见。实验课教学一直被认为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和延伸,它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1。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课程都是实验科学,其规律的发现和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中学理科教育中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严谨的求实的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的价值观念。实验教学是整个中学理科教育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所不可或缺的的重要途径2。1.1.2 理科实验教学的作用实验教学不但是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小学科学等学科的教学内容,更是教学手段。它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培养中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突出的是培养中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求异发散思维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忘我探究的创新精神和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科学态度和方法3。辅导学生进行实验创新,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和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变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4。实验创新活动能使学生处于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状态:主动地动脑、动口、动手,独立地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实验、归纳等,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4。1.1.2.1 认知作用在学生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中,科学知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科学知识作为载体能够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其他科学素质。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的有效途径是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经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过程,科学探究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知识再生产的过程。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的正确思维和行动方式,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有效工具。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就能更快地获取科学知识和更透明地理解科学知识。实践表明,实验探究活动虽然依赖于科学方法的指导,但它能反过来促进探究者对科学方法的掌握。在了解科学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1.1.2.2 情感作用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科学实验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资料、验证结论,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学实验中,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常作为科学探究的基本组织形式,为了完成实验,小组成员间必须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和信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1.1.3 理科实验教学现状1.1.3.1 新课程对实验教学的要求新课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指明了方向5。要求学校开展创意教学: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原理,通过有创意的设计,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或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5。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新课程要求探究材料的选择应具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所选材料应有较广的思考余地,学生从不同路径进行探究会有不同发现。1.1.3.2 现行实验教学长期以来,由于受到重理论、轻实践教育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验项目不是根据课程的需要,而是视实验条件而定,这就造成了实验内容的随意性,而且实验仅局限于验证理论教学,实验教材、实验方法及教师的引导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管理也是个薄弱环节,缺乏独立的实验体系6。教材中的有些章节,特别是纯理论的内容,显得单调乏味,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7。 传统的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开设的实验大多为理论验证性实验8。大多是“保姆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做实验有现成的实验讲义,实验步骤写的很详细,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操作一遍,记下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即可6。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而中学生物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分不利9。生物学演示实验主要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尽管演示实验有其生动、直观、形象等特点,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及独立工作的能力9。 传统的实验教学目标强调的是采用验证理论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多种实验技能;实验教学内容放在理论课内;且多安排在理论课之后,成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实验教学大多采用在规定的仪器设备、规定的实验装置和方法、步骤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且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主,很少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0。1.1.3.3 理科实验教学的矛盾实验教学不合理、内容滞后、形式单一等,这些都表明现有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不能完全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于是,迫切需要确立面向创新人才教育的实验教学目标和体系,以大力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8。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创新实验设计教学的必要性理科创新实验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的,是现实教学环境下必须采取的措施。实验教学不仅对传承知识有重要作用,而且能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从中学习探究的方法,培养精神,树立科学态度及科学的价值观。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创新教育,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11。尽管我国的教育改革步伐日益加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有必要作一些理性思考12。1.2.2 创新实验设计教学的重要性在中学理科教学中,实验是基础。新课标下更加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知识,能够编织自己的知识网,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何能够做到以上几点,而不停留在初学者的位置?进行创新实验设计教学是有效的途径,实验的过程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培养了实验者的观察、预测、控制、操作、析因和推理、总结等各方面的能力。而中学理、化、生新教材就是这样要求的,这从实验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就可以看出,与传统教材相比增加了许多探究实验、活动和趣味性实验等。 创新实验设计教学有利于推进教育民主化,能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它是课程管理民主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创新实验设计教学有利于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使学生成为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这与课程标准体现的多样化、分层次和选择性教学相适应,以保证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性和发展的机会。创新实验设计教学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对知识能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整个实验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其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新世纪所要求的具备科学素养的人才。2.创新实验设计教学2.1 创新实验的内涵创新实验概括起来有两类。第一类是具有原创性的、较高综合研究性质的科学研究实验;第二类认为创新实验是与验证性实验相对应的,具有探索性质的设计实验、应用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即探索性实验12。创新实验的教学目的更注重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18。创新实验设计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使学生成为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这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体现的多样化、分层次和选择性教学相适应,能够保证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性和发展的机会5。实验中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宗旨13。创新实验是促进每一名学生在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得到主动发展,是新课程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理科新课程价值最重要的体现,包括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获得主动、全面的发展14。2.2 创新实验的特点 创新实验具有条件的不完备性,结论的不确定性,内涵的可发展性,思维的不约束性等特点。创新实验可让学生充分挖掘其内涵和外延,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自由发挥。 创新实验教学目标应有利于全面发挥实验的认识论功能、动机功能、方法论功能、德育功能和美育功能等诸多方面,而且要具有可操作性,并能达到整体优化5。创新实验教学具有更为广泛的自主性、探索性和综合性。其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创新为基础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鼓励其张扬创新思维。创新性实验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考空间,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自觉地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12。实验类型丰富灵活并适当引入较新的实验手段。重视实验的评价活动5。创新实验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活动,主张要让学生自主地去获取知识;有望学生在科学实验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概念,学习和研究科学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形成可蹙额的价值观。2.3 创新实验设计的原则 创新实验设计遵循一般的学习活动设计原则,要做到理性与操作性的统一、施教主体与学习主体要协调,规范性与创造性要统一等。2.3.1探究性原则创新实验要改变学生被动、机械的操作方式,让学生在类似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形成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40。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亲历实验探究,在过程中去发现自己原有经验和知识不足,从而转变自己的前概念。在创新实验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性活动的情境中去了解、体验探究活动过程,成为探究创造性活动主体的学习者,以培养自己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方法,因此教学中的探究性实验应该是一种注重科学过程、重点培养探究创新能力和科学态度实验15。2.3.2自主性原则标准中明确指出:“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尤为重要。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主动学习”是建构主义理论对学习要求的具体体现,说到底是要给学生留出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空间,要给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要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16。为此,创新实验设计,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效率,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要利用探究过程中的一些事实材料,以情动人,让学生保持探究的兴趣。2.3.3开放性原则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表现在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就意味着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5。为此,创新实验设计要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要,实验探究目标要具有开放性;探究活动的内容要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世界的变化而变化;创新实验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因此创新实验的评价设计也应该是开放性的,即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途径多样化14。开放性实验具有条件的不完备性,结论的不确定性,内涵的可发展性,思维的不约束性等特点。开放性实验可让学生充分挖掘其内涵和外延,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自由发挥,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最后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15。2.3.4合作性原则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表现。在探究活动中,每个学习者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基于各自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建构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40。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有可能不同,他们对同一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水平就存在着差异,不同的人可能看到得是事物不同的方面。通过学习者群体的合作交流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个人的认识和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学合作、交流和讨论可以最有效地发挥科学探究的教育功能,使学生的到更大程度的进步15。所以,创新实验设计中,要重视学生的相互协作,提倡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2.4 创新实验设计途径的理论依据 创新实验设计除要遵循上述四个原则外,还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它不是凭空的胡编乱造,而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创新。2.4.1实验思想的更新实验思想更新是指基本保留来自生活世界的传统实验内容,在实验思想上另辟蹊径,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实验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智能素质的有效途径11。具体方法可以从发散实验目的、改变实验原理、更换实验器材等多方面入手。发散实验目的,是指充分利用传统实验,通过分析、推测等方式,让思维朝着不同的方向延伸,探究可以实现的其他实验内容13。改变实验原理,是指针对同一实验内容,根据不同的原理去实践。更换实验器材,是指为实现同一实验目的,根据相同的实验原理,而利用不同的实验器材21。2.4.2实验情境的创设 “情境”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16。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把创设情境看作是实验教学的内容之一14。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应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进行,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16。因此,教师要把情境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17。创新实验设计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实验场景。通过创设实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达到自觉参与并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不知不觉地卷入科学实验的探究活动中。2.4.3实验内容的创新实验内容的设计是要解决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它的创新完全脱离了传统实验的束缚,开拓出崭新的天地。他除了需要良好的创新智能素质作为前提外,还需要良好的创新个性心理品质作为保证,是形成创新素质更有效的途径11。在创新实验设计中主题内容可以取自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相对学生来说必须存在一定的障碍,最好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样学生可以从自己熟悉的和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不断地探究得到结论,而不是很简单地接受知识18。2.4.4实验教学手段的变化教学手段是为达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方法。根据理科课程的特点,学生知识程度、理解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有限,教师必须研究教材中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起来困难、不易口头讲解的地方,并结合教学实际,应努力开展一些直观的演示实验19。所有设计都来源于教学的需要,而所用的器材和试剂可以取自身边的物体。演示实验并不是传统的教师实验学生观察,而是学生自主参与、自主体会的实验,教师在其中只起到引导的作用。鉴于传统实验中的不足,往往是由于实验室器材、药品不完备,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很多也就流于形式20。而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完全可以弥补这些不足。网络虚拟实验的构建具备操作简单、控制灵活、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节省实验经费等特点,并不受实验器材的束缚21。2.4.5实验教学评价5 14创新实验的所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实验教学评价理念的更新、评价内容的发展以及评价方式的转变。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5。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总而言之,就是要特别注重过程评价而不是结果评价14。评价主体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特点做出合理的评价5。评价内容上,不仅要评价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也要对科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突出科学探究,不仅要重视学生在上述三方面的发展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在这三方面的发展过程及其在过程中的表现5 。逐步建立以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综合能力考核为重点的科学、公正、多元、客观的实验考评制度与考核体系14,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理论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拓展能力等方面,多方位、多角度全面考查和评价学生实验能力,可以有效检验实验教学效果。以此促进实验教学内容的的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与教学效果的提高21。3.创新实验设计教学的实践3.1单一性实验转为多样性实验传统实验多为单一性实验,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所涉及的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让他们采用相同的实验器材,相同的实验步骤,统一进行实验。创新实验就是要改革传统实验的弊端,把单一性实验转为多样性实验。下面举一例验证之:如:“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教师先设计一些探索性问题:(1)课本为何选用0.3g/ml的蔗糖溶液,高于或低于此浓度的蔗糖溶液是否可行?(2)用0.3g/ml的NaCl溶液、尿素溶液、葡萄糖溶液是否可行?(3)为何选紫色洋葱?有无其他材料?(4)有无更简单的实验来证明渗透吸水与失水?把这些问题列成表格,形成学案中的学习任务单,实验前发于学生25。每个问题都是一个探究目标,形成实验探究目的的多样性。这样,在这些问题的启示下,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引起他们的探究兴趣,思维极其活跃,经过讨论与实践可以自己产生新的知识。可见。将单一的传统实验改为多样性的实验,能为学生提供创新素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索性。3.2 验证性实验转为探究性实验 传统实验多验证性实验,这些实验大多是经典实验,仪器使用十分规范,操作步骤强调程式化,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受到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而创新实验设计就要求体现探究性,让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下面举一例验证之:如: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性实验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哪些金属制品?哪几种金属制品要适当防护?为什么要防护?防护的措施有哪些?不需要防护的金属其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产生质疑,在质疑的基础上主动预习教材、查阅资料,认识不同金属生锈的化学原理。然后由学生自主提出钢铁生锈的条件有哪些?再根据之前的观察作出假设,生锈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26。3.3 封闭式实验转为开放性实验传统实验也多为封闭式实验,学生大多是在规定时间,特定实验室按部就班地实验。实验步骤的制定和仪器设备的准备都由教师完成,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开放式实验教学则把学生推到实验的主体位置,创设一定的实验情景,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的过程。如:葫芦藓的培养探究实验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什么地方可以常见葫芦藓。在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后,教师可以把学生集中在平时常见葫芦藓的场地(如废弃的黄砖堆中、水沟边等等)。让学生自主观察,作出比较,分析葫芦藓适宜生长的条件。最后学生可以在现场自由取材,带回实验室培养葫芦藓。通过学生现场的充分体验,可以很容易得出葫芦藓的生长条件,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带黄砖回实验室培养,结果是76%的同学都顺利培养出葫芦藓。上述实验是学生在一个开放的实验系统中进行的,没有限定时间,没有限定实验室和实验器材。教师只是创设了实验情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成功培养出葫芦藓。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了创新实验设计教学的目标。4.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创新实验是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是理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理科实验教学放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整体结构中27。从构建创新实验设计的理论基础出发,探究实验教学模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知识教育为能力培养,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复合型人才。创新实验的设计要遵循探究性、自主性、开放性、合作性等原则,从实验情境的创设,实验思想、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创新。当然,创新实验设计的研究是一个比较新而且大的课题,目前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所以笔者的观点还有待于检验。参考文献1陈咏梅,等.改革创新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J.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2005,26(9):10682黄建书,中学理科实验教学发展趋势的思考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2,(1):16183李炳纯,谢铁山.加强实验教学研究提高实验教学水平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8,(2):514刘建,加强实验创新开发学生的潜能J.实验与创新思维,2003,(6):575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6黄丽南,实验教学要立足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外教育,2002,(1-2):66677何伟依,自然科学创新实验教学研究J.教研园地,2002,(2):678杜丰玉, 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2):809姚二梅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造性思维培养J.中学生物学,20O8,24(5):343510黎明,构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推进实验教学改革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2008,(8):5111张流柱,中学物理实验创新的研究J.实验教学研究,2002,(11):282912 白广梅,王小逸.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2):18318413朱朝华.新课程标准下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5,(4):363714郑长龙,等.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M.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5李远蓉,朱霞等.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16沈潘艳,建构主义视野下实验心理学的教学改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2):11111217燕艳,朱磊.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上的实验教学环境的优化研究J.实验教学研究,2007,(9):121318梁云,孟伟.创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