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沈心工与李叔同》教案_第1页
高中音乐鉴赏《沈心工与李叔同》教案_第2页
高中音乐鉴赏《沈心工与李叔同》教案_第3页
高中音乐鉴赏《沈心工与李叔同》教案_第4页
高中音乐鉴赏《沈心工与李叔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音乐鉴赏沈心工与李叔同教案 以下是出guo的关于高中音乐鉴赏沈心工与李叔同教案的内容,供大家浏览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沈心工与李叔同的生平及作品。 2.聆听音乐作品体操兵操祖国歌感受体验学堂乐歌的风格特征,尝试用书本中熟悉的曲调,依曲填词。 3.初步了解20世纪初“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 * 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沈心工与李叔同以及体操兵操祖国歌感受体验其风格特征、影响及意义。 难点:尝试为熟悉的学堂乐歌依曲填词,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 教具:钢琴、多媒体播放器等 教法:聆听感受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弹唱学生们熟悉的李叔同作品送别问:此曲的词曲作者?出处? 学生回答,教师做补充,并提出大家了解百年前的校园歌曲吗?引出主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作品中引出本节课题,师生共同歌唱感受学堂乐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本节课的关注。 二、新课教学 1、学生自主学习书本内容 问:(1)什么是学堂乐歌? (2)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内容、影响和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高中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书本内容了解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什么是学堂乐歌,内容、影响和意义,加深对后面学习本节作品的理解。 2、聆听沈心工体操兵操 问: (1)从歌词上分析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2)从节奏、速度上分析作品的特点。 (3)从旋律上体验调式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作品为一段体,歌词浅显易懂,意味深长,号召儿童做兵操,强身健体保家卫国,身体强壮是民众走出水深火热生活的根本,不仅要唤醒民众锻炼身体,还要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祖国强大人们才会真正幸福,曲调简洁、朗朗上口,易记,节奏紧凑,欢快的五声调式。 教师钢琴伴奏,师生合作共唱此曲。 设计意图:从音乐要素来分析此曲,加深对学堂乐歌风格特征的理解,师生共唱感受其艺术魅力。 3、聆听李叔同祖国歌 请同学们从音乐要素方面分析此曲,对比沈心工的体操兵操谈谈两首作品的异同,学生总结学堂乐歌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两部作品的对比欣赏,了解百年前学堂乐歌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学堂乐歌的风格特征的认识。 4、探究: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产生 * 和意义 5、生生合作用课堂中所熟悉的曲调,依曲填词并歌唱 设计意图:生生分组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临时做一位词作家,感受创作校园歌曲的乐趣。 三、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学堂乐歌这个特殊时期的历史产物,认识了我们学校音乐教育奠基的先人沈心工、李叔同等老一辈音乐教育家,还尝试了选曲填词的创作,但这只是开始,课后希望有更多同学积极参与创作,能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展示我们美好校园,讴歌我们美好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送别竹马祖国歌,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和历史背景。 2.初步了解“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 * ,认识其重要意义。 3.了解、认识沈心工,李叔同的生平及其他们对学堂乐歌所做的贡献。 4. 通过学习,体验怎样选曲填词,感受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了解学堂乐歌的形成、特点及 * 近代音乐产生 * 【教学难点】 学习选曲填词的创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看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断,听听里面的主题歌是哪首歌曲?(多媒体播放视频) 师:刚才大家不约而同说出影片的主题歌是你们所熟悉的歌曲送别,那我们一起来唱唱,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 (老师伴奏,师生同唱歌曲送别,并请学生说出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师:为什么大家会有忧伤、别绪的感觉呢?请再听一遍歌曲,重点关注音乐的基本要素、歌词及歌曲含义(复听歌曲,听后师生一起分析。) 二、歌曲分析(课件大屏幕显示) A.歌曲:曲调婉转流利,悠扬入妙。节奏舒缓,速度中等,分“起、分、合”三段,即A(a-b)-B(c-b)-A(a-b)的形式。b的一再重复,词曲的完美结合,使萦回与怀的离情别意呼之欲出。 B.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以写景触情,“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景物依旧,但人在离别时倍感凄凉。歌词与旋律间的回环往复配合,加深了魂牵梦饶的离情别意。 C.含义:写出离别者的一种通感。对人生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思索。 1914年问世至今仍在流行传唱,是触动心灵深处的送别歌。 三、走进学堂乐歌 1.请学生分小组讨论什么是“学堂乐歌” 教师总结: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初新学堂教唱的歌曲,是伴随着社会变革而诞生.它的出现在我国音乐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确立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作出划时代的贡献。 学堂乐歌多数是选曲填词,多采用欧美和日本学校的歌曲旋律。刚才大家唱的送别就是美国作曲家奥德威作曲,李叔同填词的。 四、李叔同和祖国歌 1、请同学们谈谈你认识的李叔同,并请同学分小组把他们所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通过课下资料的查找与展示,能全方位认识李叔同大师。) 教师总结:李叔同在我国学堂乐歌的创作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所创作的作品注重词曲的典雅和艺术性的特征。 2.欣赏歌曲祖国歌 思考问题:歌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歌曲特点是什么? 教师总结:这首歌是根据民间曲调老八板填词的。是为数不多的以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来填词的学堂乐歌之一。 五、沈心工和体操兵操 1、认识沈心工 沈心工(1870-1947),上海人,中国音乐教育家,中国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一生作有乐歌180余首。在学堂乐歌创作中,沈心工被称为“学堂乐歌之父”。他所创作的兵操、竹马、赛船等都很注重适宜儿童的特点。词曲结合自然,通俗,流畅。 2、欣赏体操兵操。(多媒体展示教材配套课件谱例)思考问题: (1)、这首最早创作的学堂乐歌有什么特点? (2)、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思想? 3、请同学谈谈学堂乐歌有什么特点?它对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初新兴学校的校园歌曲。它的内容有反映“富国强兵,抵御外辱”,有宣传科学文明,男女平权思想,及反映学生生活的。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使西方音乐及其作曲技法还有 各种艺术形式和技艺得以传播。带动了我国现代音乐创造的萌芽和发展。(屏幕显示) 六、创作体验 1.请同学们来当一回新学堂乐歌的创作者。请你们按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歌词,用现成的送别曲调进行填词创作。 填词时要考虑:音乐的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