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1页
《长恨歌》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2页
《长恨歌》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3页
《长恨歌》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恨歌教学设计案例重庆育才中学 何生宏一、教学目标:品读诗歌,了解李、杨爱情悲剧,解析悲剧主因,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把握诗歌主旨。二、教学重难点:1.人物形象分析,品味语言;2.人物描写时抓住特点。3.主题探究。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走近诗人:简介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古往今来,世世代代,人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爱情的歌唱,爱情永远是诗词中的领衔主题。可是,有哪一首对爱情的吟咏象白居易的长恨歌回响得这样悠远,这样撩人心魄呢?长恨歌无疑是中国爱情经典长廊里的一个奇迹。它奇在爱情的主角竟然是个皇帝。这一定位便注定了这份爱情的传奇色彩,注定了这场爱情悲剧的主人公恰恰是悲剧的制造者。它的神奇还在于把政治悲剧和爱情悲剧不露一丝痕迹地交融在一起,编织成一篇哀婉动人、缠绵悱恻的人间神话。白居易用他独特的声音给我们讲述的既是一个红尘故事,又是一个仙境传说,既是对封建王朝的无情鞭挞,也是对纯真爱情的由衷赞美。唐明皇、杨贵妃早已灰飞烟灭,但白居易对爱情的咏叹却千秋万代魅力四射,绵绵无绝期。(二)粗读诗歌,整体把握:一首关于人间挚爱的倾情礼赞,一曲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绝唱。为真爱本身,可以浮云名利,可以生死相拥,更可以天长地久。正是一曲李杨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演绎出天上人间的不老传说。这首诗,荡气回肠,催人泪下,揭示了爱情的永恒内质。天地无情,长恨有歌。1.预习基础上,请学生欣赏诗歌朗诵,粗读诗歌。老师明确:这是一首故事完整的叙事诗,以“长恨”为中心,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动人的爱情故事及它的悲剧结局。叙事、写景、抒情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诗人从批判的角度写出了造成悲剧的原因,但对悲剧中的主人公又寄予同情和惋惜。诗人将爱情故事写得缠绵悱恻、婉转动人,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全诗荡气回肠、情节曲折,散发着浪漫主义的光彩,不愧为千古绝唱。诗的主题是“长恨”。2.请同学梳理全诗内容,概括情节:(分组讨论,用7字分别概括情节)老师明确:全诗可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叙写杨玉环被选入宫,受尽宠爱。第二部分写安安史之乱玄宗君臣逃奔西蜀,杨贵妃被绞死的经过。第三部分,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第四部分写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第五部分,写杨贵妃的话,极言生离死别之恨难消,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开端:君王娇宠集一身倾城美貌,宠爱备至发展:马嵬殒命肠断声突遇变故,杨妃殒命进一步发展:旧宫思忆空销魂睹物思人,触景伤情高潮:仙界魂聚情意深梦中相会,破镜重圆结局:殿中盟誓歌长恨海誓山盟,长恨无期(三)含英咀华,思考探究:(主题争鸣,分组讨论探究)1. “一篇长恨有风情”,本诗的风情表现在哪些地方?杨妃之美、景物渲染之美(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明皇情思之美、忠贞爱情之美、爱情悲剧之美。2.长恨歌是爱情诗还是讽喻诗?多元主旨:颂赞与叹惋、针砭与批判、讽喻与劝诫、颂赞与批判。总结:长恨歌,长恨是诗歌的主题,对唐明皇因美人误江山的恨,唐明皇因江山杀美人的恨,爱人间生死永隔的恨,此诗不是纯粹的讽喻诗或爱情颂歌,它是暴露和歌颂的统一,讽喻和同情的交织,既是对唐明皇误国败政的遗恨,也是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今人人丁毅、方超(长恨歌)评价管窥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文章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为此丁方二人认为,长恨歌并不是对历史的记录与评价。“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3.李、杨爱情悲剧的主因是什么?主因:重色误国(爱美人不爱江山)、用人不当、红颜祸水。【补充材料】 马嵬 (唐)李商隐【其一】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驿 (唐)温庭筠穆满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成碧草愁。香辇却归长乐殿,晓钟还下景阳楼。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是故侯。马嵬驿 (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空忆长生殿上盟,江山情重美人轻。华清池水马嵬土,洗玉埋香总一人。四、评点赏析长恨歌,写作一篇800字的周记。示例:全诗通过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准确把握人物个性,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层层展示就好比情景再现,牵动人心。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故事从这里开始,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统领着全文。而唐玄宗本人既是悲剧的承受者,又是悲剧的制造者。紧接着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反复渲染了唐玄宗的杨贵妃之后的荒淫无度。三千宠爱集于一身,姐妹弟兄都封了大邦,一家门户生光,“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用夸张的手法不无讽刺的介绍了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恃宠而骄的妃子。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诗人具体地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六军不肯前进怎么办?想救也就不了,只能掩面而泣,血与泪的交织展现了一个帝王的悲哀,不难看出诗人在这里表现了对唐明皇的同情和悲哀。此后日日夜夜的思念,魂魄未曾入梦来的哀婉,她死了,自己还活着,恨吗?心爱的人死在自己面前,可是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无能,恨谁?再恨最后也只能在寂寞的宫廷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让人禁不住潸然泪下。后面道士的出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再到仙境的出现,整个过程给人一种真实感而不是空中楼阁,情感达到了高潮,玄宗天上地下寻找爱人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动人心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把李、杨的爱情悲剧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是爱情的叹息和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捉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 诗人以“情”为中心,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先讽后赞,先华艳后凄婉,这里面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描绘的极其生动,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情节更是婉转动人、缠绵悱恻,不愧为千古绝唱。【附】板书设计:写“情”写“恨”,一篇长恨有风情开端:君王娇宠集一身倾城美貌,宠爱备至发展:马嵬殒命肠断声突遇变故,杨妃殒命高潮:旧宫思忆空销魂睹物思人,触景伤情结局:仙界魂聚情意深梦中相会,破镜重圆尾声:殿中盟誓歌长恨海誓山盟,长恨无期【推荐阅读】元白朴 著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清洪昇 著长生殿孙瑛琪 著杨贵妃传 左云霖 著绝代名姬杨玉环(又名风流天子)【教学反思】本诗歌是诗歌教学的鉴赏范例,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来解读诗歌的主旨。在教学流程中,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和学生由浅到深的认知规律。对于师生互动的文本品读欣赏比较到位,特别是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人物形象、诗歌主旨和品味语言的环节,在老师的引导之后,课堂讨论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妙语连珠,在探究与交流中加深了对诗歌主旨的多元解读。由于在问题的设置和课堂教学方式上有了较大改进,把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