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曲折生动的话本小说 课外自读 错斩崔宁训练(含解析)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曲折生动的话本小说 课外自读 错斩崔宁训练(含解析)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曲折生动的话本小说 课外自读 错斩崔宁训练(含解析)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选读》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错斩崔宁一、基础知识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汴京(bin)伎俩(li)时乖运蹇(jin)b子嗣(s)勾当(u)明眉皓齿(ho)c赍助(j)绰起(cho)伏惟尚飨(xin)d勒掯(kn)帝辇(nin)谅行优恤(xn)解析:选c。a.“俩”应读“lin”;b.“勾”应读“u”;d.“恤”应读“x”。下列各项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寿诞赚钱渎人撺入b绰起踪迹搭膊回嗔c养瞻连累清净阴骘d厮打赃物尝命受戮解析:选b。a.“渎”应为“赎”;c.“瞻”应为“赡”;d.“尝”应为“偿”。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趁他酒醉,她轻轻的收拾了随身衣服,_的开了门出去。所以做官的切不可_断狱。那人领了刘大娘子到一所庄院前来,甚是_。a款款轻易委屈b款款率意委曲c匆匆率意委屈 d匆匆轻易委曲解析:选b。款款:慢慢地。排除c、d两项,“委曲”有弯曲、曲折之意,而“委屈”则无,排除a项,故选b。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那只活泼,可爱的猴子跳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下来。b文史知识第二期的读者作者编者栏目里发表了一篇题为也谈李商隐“嫦娥”一诗的象征意蕴的文章。c夜的黑色逐渐减淡。哪里是山?哪里是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d后院里的画眉低首唱着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一遍又一遍。我强烈的感觉到,它这样做只是自得其乐。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解析:选d。a项,“十一、二岁”去掉顿号,表约数,不加顿号;b项,第二组书名号改为引号,“栏目”不需要加书名号,“嫦娥”把引号换成单书名号;c项,将问号改为逗号,此处不存在疑问。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甲)当下众人将那崔宁与小娘子死去活来拷打一顿。那边王老员外与女儿并一干邻佑人等,口口声声咬他二人。府尹也巴不得了结这段公案。拷讯一回,可怜崔宁和小娘子受刑不过,只得屈招了,说是一时见财起意,杀死亲夫,劫了十五贯钱,同奸夫逃走是实。左邻右舍都指画了十字。将两人大枷枷了,送入死囚牢里。将这十五贯钱给还原主。也只好奉与衙门中人做使用也还不够哩!府尹迭成文案,奏过朝廷。部复申详,倒下圣旨,说:“崔宁不合奸骗人妻,谋财害命,依律处斩,陈氏不合通同奸夫杀死亲夫,大逆不道,凌迟示众。”当下读了招状,大牢内取出二人来,当厅判一个“斩”字,一个“剐”字,押赴市曹,行刑示众。两人浑身是口,也难分说。正是:哑子漫尝黄柏味,难将苦口对人言。看官听说:这段公事,果然是小娘子与那崔宁谋财害命的时节,他两人须连夜逃走他方,怎的又去邻舍人家借宿一宵?明早又走到爹娘家去,却被人捉住了?这段冤枉,仔细可以推详出来。谁想问官糊涂,只图了事,不想捶楚之下,何求不得?冥冥之中,积了阴骘,远在儿孙近在身,他两个冤魂也须放你不过。所以做官的切不可率意断狱,任情用刑,也要求个公平明允。道不得个“死者不可复生,断者不可复续”。可胜叹哉!(乙)府尹见他情词可悯,即着人去捉那静山大王到来,用刑拷讯,与大娘子口词一些不差。即时问成死罪,奏过官里。待六十日限满,倒下圣旨来:“勘得静山大王谋财害命,连累无辜,准律杀一家非死罪三人者斩加等,决不待时。原问官断狱失情,削职为民;崔宁与陈氏枉死可怜,有司访其家,谅行优恤;王氏既系强徒威逼成亲,又能伸雪夫冤,着将贼人家产一半没入官,一半给与王氏,养赡终身。”通过上面两选文的叙述,可以看出古代冤案遵循一个什么样的公式?答:答案:从崔宁的冤案可以看出,古代冤案遵循一个这样的公式:“合理”的怀疑刑讯(或者威逼利诱等其他非法取证方法)可能的错案;错案发现真凶发现错案。铸成错案的关键因素是刑讯,防止错案的最基本办法是严禁刑讯。甲文中有说话人插入的一段议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答:答案:说话人插入的一段议论,虽有点迷信思想,但是却鲜明有力地告诫为官者“做官的切不可率意断狱,任情用刑,也要求个公平明允。道不得个死者不可复生,断者不可复续”,发出了重视人命的呼声,这声音尽管还十分微弱,但这毕竟是同视人命如草芥的封建思想根本对立的新思想。作品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答:答案:揭露封建社会司法的黑暗,反映当时人民生命财产毫无保障的社会现实。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答:答案:故事离奇,却不带鬼神怪异色彩,由一系列的巧合构成。(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帝不省。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之?”奏上,报可。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矣;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帝是之。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许。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方期颐,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十六)【注】万寿节:皇帝诞辰日。元良:太子的代称。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b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c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d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解析:选c。“三十八年十一月”表时间;“月”前面有数字,“日”前面没有数字,所以“月”与“日”之间要断开;“正春”,人名,翁正春;“明年秋”“万寿节”都表示时间,中间可以断开。故选c。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箴,古代以告诫规劝为主的一种文体,如箴铭,是古代常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于规诫、褒赞的韵文。b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大臣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c乡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考生以举人身份参加,一般在春天举行,又叫“春闱”或“礼闱”。d驰传,指驾传车急行;传车,古代驿站专用车。文中因为翁正春曾做过皇祖讲官,皇帝“赐敕驰传”,礼遇有加。解析:选c。c项,表述误为会试内容。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通常在八月举行,又叫“秋试”。故选c。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翁正春忠诚正直,敢于诤谏。日食出现时他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万寿节上向皇上提出八点劝告,这些直言均未被采纳。b翁正春深明国体,建言得当。他认为应该诏令福建抚臣阻止已归附倭人的琉球中山王来朝入贡,这个建议得到皇帝认同。c翁正春遭人弹劾,辞官自辩。他在处理韩敬科场事件时遭人弹劾而请求去职,皇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d翁正春为人正派,不媚权贵。他因为抵触魏忠贤被朝廷降旨斥责,后又遭赵胤昌借机中伤弹劾,他就再次上疏乞请回乡。解析:选c。c项,错在“皇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对应原文“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应为“皇帝虽然安慰挽留了他,他却从此不安心自己的职位”;从后文中的“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也可知皇帝并没有“不想再让他担任官职”。故选c。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译文:(2)母方期颐,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译文:解析:第一句关键点:“分校”,分管;“私”,对徇私;“为所”,表被动;“发”,告发。第二句关键点:“方”,表时间,正逢;“期颐”,百岁;“觞”,酒杯;“寿”,献酒、奉酒祝人长寿;“艳”,羡慕;“之”,代词,她。答案:(1)进士邹之麟分管乡试,对举人童学贤徇私,被御史马孟祯等人告发。(2)母亲正逢百岁生日,他率领子孙(向母亲)举杯献酒祝寿,乡里人都羡慕她。参考译文: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1592),考中进士第一名,授予他修撰的职位,几次升任为少詹事。万历三十八年(1610)十一月出现日食,翁正春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皇帝没有答复。第二年秋天,皇帝诞辰时,翁正春提出八点劝告,说:清净君王的心绪,遵循祖制,振奋国家纲纪,信赖臣僚,珍重贤才,节俭开支,体恤百姓,重视边防。皇帝并不省悟。王贵妃去世,许久不占卜葬地事宜,翁正春因此谏言。皇帝命令宦官去选择墓地,选取到了好风水的墓地。宦官却因此事繁杂费事而责难翁正春,翁正春非常愤怒地说:“贵妃生育了太子,为什么让天下人俭慢对待她?”启奏皇帝,答复可以。琉球中山王派遣使者朝贡,翁正春说:“中山王已归附倭寇,现在的使者多是倭人,贡物大都是倭国的器物,断绝与其往来比较好;要不然,也可以下诏让福建的地方官约略留下一些土物,不要让他们到京都朝贡。”皇帝对此表示赞同。万历四十年(1612),进士邹之麟分管乡试,对举人童学贤徇私,被御史马孟祯等人告发。翁正春提议废黜童学贤,贬斥邹之麟,却不涉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于是弹劾翁正春徇私。翁正春请求辞官,皇帝不同意。不久,言官告发韩敬在科举考场上的罪行,翁正春治韩敬不恭谨的罪名,韩敬的党羽很恼恨。亓诗教再次弹劾翁正春,翁正春上奏争辩,更加恳求辞官。皇帝虽然安慰挽留了他,他却从此不安心自己的职位。不久,改派到吏部,负责詹事府,以侍养的名义回乡。天启元年(1621),出任礼部尚书,协助掌管詹事府的事务。言论忤逆了魏忠贤,被皇帝下旨责备。第二年,御史赵胤昌迎合魏忠贤而弹劾他,翁正春再度上奏请求辞官回乡。皇帝因为翁正春曾担任皇祖的讲官,特意加封他为太子少保,赐与敕令乘驿车驰归,这在当时可算例外。当时翁正春已经年过七十,母亲正逢百岁生日,他率领子孙(向母亲)举杯献酒祝寿,乡里人都羡慕她。翁正春的风度峻肃,整天没有轻慢的话,疲倦了从不东斜西靠,暑天不裸露身体,眼睛不四处张望,看见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三、语言表达由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联合组织开展的“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主题标志征集活动已圆满结束。经评选,以“龙、长城、汉字文(草书)”为基本元素的设计方案最终入选。该标志造型简洁生动,其主色红色和黄色是我国国旗的颜色,代表了勇于创新,代表了文明和吉祥。请你针对这几个基本元素,阐述这个标志的含意。答:答案:(示例)标志整体为草书“文”字,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表达了提升公民素质的含意;龙的形象体现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亲切感,也易于传播,动态的龙表明中国全民参与,积极投入到提升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中;长城的造型,代表丰富的旅游资源。表现了通过“提升公民旅游素质行动计划”的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