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脚树矿矿井瓦斯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1页
山脚树矿矿井瓦斯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2页
山脚树矿矿井瓦斯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3页
山脚树矿矿井瓦斯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4页
山脚树矿矿井瓦斯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盘江煤电(集团)公司山脚树煤矿矿井瓦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了保证在发生煤尘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的开展救援工作,保护企业和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煤矿安全规程、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等相关法律、法规,编织本应急救援预案。一、山脚树煤矿的基本概况山脚树矿隶属贵州省六盘水市、属国有制企业,在职职工人数为3224人,山脚树矿井位于盘县断江镇中部。本矿井处于盘县煤田盘关向斜西翼南段,由南采区和北采区两个生产采区组成。贵昆铁路盘西铁路支线,公路(国道)320线均从此通过。矿区南邻红果约38公里,距干沟桥34公里,北距六盘水市138公里,此外,矿井交通便利,水柏铁路已与盘西铁路支线相连,盘关火车站紧靠矿区煤场。二、危险目标周围应急资源概况本矿上级机关集团公司建有盘江煤电集团公司救护大队,有一个专职直属救护中队长期在本矿驻勤,配备救护车辆两辆,专职救护队员30多人。本矿设有应急救援的专门机构,配备车辆10辆,兼职救援队员为全体职工,司机10人,器材维修5人,一旦发生事故所有人员可立即召集齐全。三、矿井瓦斯的监测根据2004年瓦斯等级鉴定,我矿为高瓦斯矿井。、矿井瓦斯的评估: 矿井瓦斯危害可分为一般瓦斯爆炸、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三种。、矿井瓦斯的监控措施: 在进行井下作业时,应结合井下作业地点场所的特点,相应的制定各种安全防护技术措施。其要求如下:、预防瓦斯爆炸技术措施 1、加强通风管理,防止瓦斯积聚,做到按实际配足风量。及时调节风量,使通风系统稳定、有效、连续不断,确保吹散、冲淡瓦斯,稀释到规程规定的浓度以下。 、健全完善通风系统,实行分区通风,每一采区都必须有独立的回风系统,布置单独回风道。使通过采、掘工作面的污风直接进入采区回风道。 、掘进工作面要使用局部通风机通风,局部通风机必须安设在进风口侧新鲜风流处,并距回风流巷道m以外,以防产生循环风,风筒吊挂要平、直、稳,不准出现“死弯”,风筒出口距迎头煤壁不允许大于5 m,保证工作面有足够风量。掘进工作面临时停工时,不准停风,否则必须撤出掘进巷道内的所有人员,切断掘进巷道内的所有电源,设置栅栏和警标,严禁人员进入。 、瓦斯超限和积聚时,要及时进行处理,排放瓦斯时,要治定专项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瓦斯浓度在以上时,由公司救护队按措施进行处理。严禁无措施排放,对无计划停电、停风要认真分析事故,找出原因,制定措施和追究责任。 5、严格执行停、开工制度,没有审批有开、停工报告,不准擅自开、停工。 6、井下放炮,严格执行“一炮三检查”和四人(瓦检员、放炮员、安检员、施工单位班队长)联锁放炮制度。 7、井下杜绝盲巷。两巷预透前m(机掘m),由地测部门下达贯通通知书。通风区接到通知书后要详细检查被贯通巷道的瓦斯浓度,并向生产技术科和生产单位送交允许或不允许贯通通知书,施工单位只有在接到允许贯通通知书后,方准由一头放炮贯通。两巷贯通期间,通风区必须保证风筒的吊挂质量,保证正常供风。 8、加强小窑老窑的预报工作。过小窑、老窑前,由施工单位制定专项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未经批准,不得强行通过小窑、老窑。 9、严格瓦斯检查制度,瓦检员不得空班漏检,并实行井下联锁箱交接和汇报制度。井下所有地点的瓦斯要做到“三无”,并按规定装备瓦斯检测报警断电仪。 10、井下电器设备都必须使用防爆型,下井的设备必须经过防爆检查合格后,方准下井,并应经常保持防爆性能良好,严禁失爆。 11、井下严禁带电作业(除本质安全型的),严格遵循停、送电制度,恢复送电时,必须严格执行谁挂牌谁摘牌送电,其它人员不得任意停、送。禁止使用非井下用仪器、仪表,特殊情况须经矿总工程师批准。 12、局部通风必须实行“三专两闭锁”。煤电钻实行综合保护,供电线路实行漏电、短路、接地三大保护。 13、煤巷、半煤巷及岩巷掘进工作面必须实行“双风机双电源”,一台运转一台备用。 14、不合格的炸药、雷管禁止在井下使用,放炮后,炮工必须注意回收残药、残管,并上交。任何人不得私自乱扔乱放。 15、凡因停电、停风造成瓦斯积聚达的掘进工作面,在救护队员未到达现场之前,瓦检员应将局部通风机三通打开并用绳索将三通前的风筒捆紧,在开口处设置栅栏,并在此守候。施工单位电工还必须检查风电联锁开关是否打到“零”位。确认无问题后,可在风机开关附近等候排放。 16、加强采、掘工作面局部冒落区、采区上隅角等的瓦斯检查和管理,以防瓦斯积聚。每个采掘工作面,必须配跟班瓦检员,随时检查瓦斯变化情况,并做到现场交接班。 17、巷道贯通时要预计风流方向,并提前准备好调整系统的通风设施。 18、上隅角切顶线以里,悬顶空间必须用锯末袋封堵严实进行隔离,其倾斜长度要大于回风巷宽度。一旦上隅角瓦斯超限时,要有严密可靠的处理措施。 19、回风巷电气设备要距采面煤壁20m以外沿上邦铺设,并加强维护和失爆检查。工作面机尾应与上隅角保持一定距离。 20、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使用的机械和电器设备以及供电网络都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并在生产中注意观察,定期检查和维修,保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润滑剂要符合技术规程要求,以防止机械摩擦产生火花引起火灾及沼气爆炸。 21、矿长、总工程师、技术员及采掘、通风的区队长、班长下井时还应佩带便携式瓦斯检定器,通风区负责对便携式瓦斯检定器的校对工作,确保误差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22、通风区要派专人巡视看护采区瓦斯抽放管路。凡巷道内从事可能危及瓦斯抽放管路的工作时,必须报专门措施,指定专人负责,并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施行。 预防煤尘爆炸技术措施 、完善矿井防尘供水系统。 、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和各运输机巷道的各转载点、装车点都必须设喷雾、洒水装置,并保证经常有水。 、健全防尘机构配齐专职测尘工、洗(刷)尘工,严格测尘制度和喷雾洒水制度,做到定期测尘及时清洗粉尘。 、炮采工作必须使用水炮泥,掘进工作面全部推广使用湿式钻眼。放炮前、后、放炮地点前后米范围内都必须洒水灭尘。炮采工作面未使用水炮泥,掘进工作面没有灭尘装置不准进行生产。 、推行煤体动压注水,年内先在机采工作面推广,待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按质量标准化要求各采区上、下山、采区进回风石门,及回采工作面上、下巷、掘进工作面等,全面安设净化水幕,逐步推广自动水幕的使用。 、完善防尘管路系统,主要运输大巷、运输石门、回风石门、上、下山必须安设有防尘管道,并按规定每隔50m设置三通阀门,掘进工作面开口前必须先安设防尘水管并按区分片落实到人。确保管路安装合理,完好齐全。 、灭尘工作(包括管路安装、维修洗尘),采用分工记录制,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制,计划处理制度等,力求分工明确,各种制度健全。 、负责灭尘的副区长、正副队长经常深入现场了解和处理实际问题制定和执行好矿、区的防灭尘管理制度。 10、相邻煤层及进回风石门和回采工作面上、下巷都必须安设隔爆水槽,并保持完好,水槽吊挂数量要符合要求。 11、机组工作面必须设置加压喷雾泵,高档普采、综掘机机组内外喷雾必须完好、齐全,无喷雾的机组或喷雾水压达不到.MPa,不准进行割煤、掘进。 12、凡有采后掘的工作面,采、掘放炮必须分开,禁止采、掘在同一时间内放炮。、预防煤与瓦斯突出技术措施 1、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举办防突学习班,进行突出预兆、突出基本知识和避灾线路的学习教育。 、生产技术科、通风区要开展瓦斯地质工作,研究煤层地质与突出的关系。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必须绘制出煤层地质构造、煤柱位置,解放范围及观察突出位置等。石门揭突出煤层时,要预先提供地质剖面图,为揭突出煤层提供资料、依据。 、采掘突出煤层时,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 、在揭穿突出煤层前,必须编制防突设计。防突设计应首先采取措施准确掌握煤层位置,并采取防治突出的技术措施(如煤层固化),经效果鉴定确定无突出危险时,要采用远距离放炮揭穿煤层,否则要采取震动放炮揭穿煤层。 、石门揭穿突出煤层,采用松动爆破时,炮眼数目个为宜,眼深米,确保超前工作面米。四、矿井瓦斯相关危险源应急预案:矿井瓦斯相关危险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瓦斯爆炸:井下发生瓦斯超限,在满足了瓦斯爆炸的各种条件后发生的瓦斯爆炸。瓦斯煤尘爆炸:井下瓦斯爆炸后,由冲击波引起巷道煤尘飞扬,引发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发生重大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的应急预案 、迅速组织撤退灾区和威胁区域人员。 、立即切断灾区电源。 、矿山救护队员要迅速接近遇难人员,全力以赴积极抢救。在抢救人员的同时,救护队员必须掌握现场情况,并及时向指挥部汇报: 、查明事故地点、巷道破坏程度。 、查明局扇、通风装置、电气设备、水管、压风管路等被坏情况。 、采取空气试样,分析有毒有害气体的成份和浓度。 、弄清爆炸生成物流动方向及其影响范围。 、在抢救遇难人员的同时,如果确认爆炸没有引起火灾,必须对巷道进行通风,尽量增加送入爆炸区的风量,如果爆炸生成的的害气体可能危及其它人员的安全时,应采取有效办法,尽快将有害气体引入回风巷,恢复盲巷通风必须有排放措施。 、在采掘工作面发生瓦斯或煤尘爆炸,如果引起残火源时(衣服和煤尘的阴燃等),必须在加强通风的条件下,扑灭全部火源,以免发生连续爆炸。 、遇到爆炸发生在井底车场、主要大巷中,应首先迅速采取局部反风措施或调整通风系统,避免灾区范围扩大。 、要迅速恢复被破坏的通风构筑物,确保矿井通风。、矿井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时的应急预案、迅速撤退灾区人员和受灾威胁区域人员,切断通向灾区电源。、以最快和最大的风量送入有煤与瓦斯突出的巷道。积极迅速地抢救遇难人员,对被窒息的遇难人员以最快速度给予机械苏醒和人工呼吸。、迅速恢复突出区域的通风系统,将高浓度瓦斯从独立回风道、总回风道排出地面,并派专人检测主扇排出的瓦斯浓度。、排出高浓度瓦斯的主扇井口50米范围内必须严格消除烟火和切断电源(主扇电源除外),并禁止人员通行。、清除突出洞穴的穿梭出煤时,必须支护好突出洞穴前后巷道及巷道帮顶,避免二次突出。五、矿井瓦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应急救援系统组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原则。为了避免和减少事故的损失,应付紧急情况,矿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系统。事故发生时,事故救援预案的实施由应急救援系统来执行完成,应急救援系统分指挥部及专业队两大部分组成;指挥部成员直接领导各下属应急专业队,并向总指挥负责,由总指挥协调各队工作的进行。1、指挥部组成指挥部总指挥: 行政矿长 刘碧雁,负责指挥全矿的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 矿总工程师 余兆星 ,负责协助总指挥进行全矿的救援工作。 指挥部副总指挥:生长副矿长 徐 杰,负责协助总指挥进行全矿的救援工作。 指挥部副总指挥:安全副矿长 杨兴专,负责协助总指挥进行全矿的救援工作。指挥部组成:成员:刘碧雁、李柄文、徐 杰、余兆星、杨兴专、王国海、沈成林、孔敢年、高守明、戴 泉、杨永祥、祖自银、朱兴华、李 海、高 见、李开泽、杨德金、高明专、云国雄、胡东臣、周实成、董代安、孙应新、于兆全、陈湘庆、鲁文礼、于 勇、白红指挥部全体成员名单及其电话具体如下:矿 长: 刘碧雁 3712888(办) 3712666(宅)矿总工程师: 余兆星 3712652(办)手机)矿党委书记: 李柄文 371996 (办) 3712696(宅)安全副矿长: 杨兴专 3712657(办) 3712401(宅)生产副矿长: 徐 杰 3712656(办) 3712607(宅)机电副矿长: 王国海 3712685(办) 3712268(宅)经营副矿长: 沈成林 3712651(办) 3712889(宅)采煤副矿长: 孔敢年 3712657(办)手机)党委副书记: 高守明 3712657(办) 3712981(宅)矿工会主席: 戴 泉 3712654(办) 3700856(宅)救护大队队长: 杨永祥 3712061(办)手机)采掘 副 总: 祖自银 3712733(办) 3712293(宅)机电 副 总: 朱兴华 3712951(办) 3712823(宅)安全 副 总: 冯光其 3712951(办)手机)经营 副 总: 王孝鑫 3712716(办) 3712908(宅)北采区区长: 祖自银 3712951(办) 3712293(宅)南采区区长: 杨德金 3712711(办) 3612290(宅)技术科科长: 高明专 3712775(办) 3712426(宅)安检科科长: 高 见 3712746(办) 3712016(宅)工资科科长: 王道勇 3712731(办) 3712807(宅)机电科科长: 云国雄 3712716(办) 3712680(宅)运输区区长: 胡东臣 3712715(办) 3712877(宅)抽放区区长: 董代安 3712372(办) 3712911(宅)机修厂厂长: 于兆全 3712713(办) 3712833(宅)办公室主任: 李开泽 3712729(办) 3712404(宅)供应科科长: 孙应新 3712726(办) 3712986(宅)调度室主任: 李 海 3712728(办) 3712991(宅)汽车队队长: 余 勇 3712723(办) 3712028(宅)医院 院 长: 白 红 3712722(办) 3712956(宅)沿塘派出所所长:鲁文礼 3712550(办) 3712091(宅)指挥部设在矿调度,电话2、专业队组组成事故一旦发生,各专业队经组织火速赶往现场,在现场第一线具体实施应急救援计划。、通讯队:确保各专业队与总调度和指挥部之间通讯和广播的畅通;人数: 12人 队长:机电科长云国雄 3712716 (办) 3712680(宅)成员:机电科通讯车间全体成员。器材配备:作业工具。、抢险队:公司救护大队在具有防范措施的前提下,搜寻、营救、保护、转移事故中的受伤的人员,防止事故扩大,降低事故损失,抑制危害范围的扩大。人数 :61 队长:杨永祥 3712061 (办) (宅)成员:公司救护大队全体人员。配备器材:救护车、救护防护服及空气呼吸器、运输队:负责急救行动中人员、器材的运输。人数:10人 队长:余 勇 3712723 (办) 3712862(宅)成员:车队全体成员。器材配备:机动车辆、抢修队:具有防范措施的前提下,及时抢修设备,防止事故扩大,降低事故损失,抑制危害范围的扩大。人数: 120 人 队长: 胡东臣 3712715 (办) 3712877(宅) 云国雄 3712716 (办) 3712680(宅)、于兆全 3712713(办) 3712833(宅)成员:运输区全体人员、机电科全体成员、机修厂全体成员。器材配备:防护用品、各种检修工具、抢修配件。、医疗救护队:负责急救行动中人员的救治。人数: 10人 队长:白 红 3712722 (办) 3712956(宅)成员:由矿医院院长负责抽调组成。器材配备:担架、救护药品、物资供应站:为救援行动提供物资保证。其中包括应急救援抢险器材、救援防护器材、抢修用配件。人数:6人 队长:孙应新 3712726 (办) 3712986(宅)成员:供应科全体成员。器材配备:各种抢险、抢修所需器材 、报警和通讯 发现险情应立即向指挥部值班室进行报告,报告时应详细说明以下几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相关设施;关于事故有关的补充: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 指挥部值班室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汇报总指挥。同时通知各专业队各司其责,火速赶往现场进行救援。指挥部成员根据事故情况迅速上报公司主管部门、公安、劳动等部门。 2、现场抢险:医疗队迅速进行紧急救护,并尽快转送受伤人员到相应医院。安全、技术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确定事故原因。 3、紧急救援预案:在现场受伤人员较多,受伤者病情不能完全确诊的情况下,应该在总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尽量多安排运输队和医疗救护队人员进入现场,同时在现场积极开展现场自救。当现场发现有死亡事故时,应做到以下几点:死亡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向公司劳动、安全监察、公安、工会等部门进行汇报。如有必要,建议治安队采取必要行动控制现场秩序。当死亡人数不能确定时,由治安队在现场负责清点人数。没有到达集合区人员的名单应及时上报给应急救援指挥部。在知道有人失踪,其他人与他联系不到时应进行搜救。一旦事故情况得到控制,应急救援指挥部可降低事故级别,指示重新进入和恢复行动。 、条件保障1.器材:井下煤尘事故应急救援中的器材准备由供应科具体进行采购,应以满足救援中的现场实际需要为标准。救援器材平时的保管、存储和保养由供应科具体负责,救护队协助并做保养中的技术指导工作。救援器材包括:通讯器材,如对讲机、救援现场广播等。救援防护器材,包括救援人员的防护衣、防毒面具、防腐手套、鞋子、抢修工具、头盔,救援人员专用服装等。救援器材,指救援现场应用到的必要一些器材和设备。2.救援经费:救援经费应由平时救援训练金费和救援行动金费组成。在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时必须确保应急救援金费的来源、额度。3.人员: 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救援队成员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的原则进行组织。领导机构人员应有一定权威并熟悉本企业系统情况,有一定灾害治理经验,以确保迅速、正确做出判断和决策。应急救援指挥部值班人员负责救灾情况的联络及指令的传达,保证领导机构同各小组之间,本企业与上级和兄弟单位之间信息的及时准确沟通,完成调度、汇报、通告、求援工作。 专业救灾队伍是处理紧急事故的快速反应突击队,负责事故中心地带的抢救和灭灾工作,应有完善的装备和严密的组织。 根据紧急事故组成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特点,应急计划中应对其人选作出具体安排。4、建立相关制度:、值班制度: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实行24小时值班。、检查制度:结合生产情况,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检查活动。定期检查应急救援工作情况。、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主题例会。由指挥部成员和救援队负责人参加,汇报上阶段的安全生产和救援工作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安全和救援工作。、总结评比制度:在每月、季度、年开展救援评比工作。在评比工作中注意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在每次应急救援工作完成后,进行工作经验总结。、培训和演练1、培训1)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内容鉴别异常情况并及时上报的能力与意识;对待各种事故如何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