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小蔓陶行知与生命.ppt_第1页
1.朱小蔓陶行知与生命.ppt_第2页
1.朱小蔓陶行知与生命.ppt_第3页
1.朱小蔓陶行知与生命.ppt_第4页
1.朱小蔓陶行知与生命.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问生命教育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学习心得,朱小蔓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2013.12.8,生命教育在本世纪以来在中国内地渐渐兴起,内地教师和研究者与港澳台教育界合作,相互学习、借鉴之风渐盛。生命教育已在中国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明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品德课程也明确解读了课标中的生命教育含义,但生命教育的构念体系如若要进一步清晰、完善起来,仍需要吸纳、清理更多的知识和思想资源加以丰富。,宋庆龄宋庆龄为陶行知先生的题词,1991年,陶行知以他对中国和世界教育的卓越贡献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20世纪世界四大名人之一。,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曾留学美国,从杜威学习,回国后主要从事教育工作,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家。,1910年金陵大学时的陶行知,1917年陶行知(右)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胡适(左2)等人合影,长期以来,中国内地主要用“生活教育”来标示陶行知思想的基石和核心,而用生命教育的一套概念、话语来认识陶行知,并以此作为生命教育的理论武器、思想资源、人格榜样则远远不够。,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life”是一个含义比较广的词汇,它表示“生命”,与“死”相对;它可以特别用来指人的生命,如:“人命”,指称“生存”、“人的存活”;它又指“一生”、“寿命”、“期限”;还可以解释为“生活经历”,“某种方式的生活”(英霍恩比著,王玉章等译: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165-1166)。在陶行知那里,没有严格的“生命”、“生活”之分。但陶行知的理论暗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生命的意义需从生活里找到依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当时的中国问题情境密切相关。他的生活和求学经历使他在思想人格的深层始终关注人的命运,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他求教育改变落后的生活,也求生活改变陈旧的教育,都只为改善国人的生命质量和民族和共和国之命运;他的全部思想的起点是对生命的信仰。他一生的教育实践需用他全副的生命来诠释。,一、陶行知的生命观,1、生命本精贵1927年,陶行知在燕子矶畔的晓庄乡,创办晓庄师范学校。针对有人在此投江自尽,立劝诫碑于燕子矶:“想一想,死不得”“人生为一大事来,当做一件大事去。你年富力强,有国当救,有民当爱,岂可轻生?”“死有重于泰山,或有轻于鸿毛,与其投江而死,何如从事乡村教育为中国三万万四千万同胞努力而死!”,他疾呼:“人的生命!你在中国是耗费得太多了。中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翻身?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国才站得起来!”(中国的人命(1931年11月9日),陶行知全集第2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133-134.)在陶先生看来,只有首先重视人的生命,把人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中华民族才有出路。,2、生命求质量怎样才有质量?他主张少生、好生、贵生、厚生、共生的“五生世界”他建议成立永久的人口升降委员会;研究避妊法;提倡晚婚、晚育等。(教学做合一之教科书),他呼吁人人有权受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第一个提出“全民教育”概念他认为中国传统的教育中,老人、妇女、工人、农民、流浪儿等都不在教育之列,这样的教育是要渐渐枯萎掉的,因而是一种短命的教育。新的教育必须重视人的受教育权。他说,“男女也应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无论贫富,也应该有均等受教育的机会。无论老少,也应该受教育”(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575.),他提出生利主义概念,提倡靠劳动生利而得以生存和自立。生利有两种:一曰生有利之物,如农产谷,工制器是;二曰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有无,医生治病是。前者以物利群,后者以事利群。要有健康的身体,要有独立的思想,要有独立的职业。“做一个整个的人”是他对人的生命质量的寄望。,3、辩证的生死观他对亲人至爱情深。1929年,在文渼指导之遗志中陶行知说,“我十年来的事业,她没有一件不曾给我很大的影响和帮助。我成功,她为我欢呼;我失败,她给我安慰;我走错了路,她拉我回头;我走向生活,她勉我前进。没有她,便没有我。从此,我的生命已经残废了一部分。但是瞎子可以专精音乐,聋子可以专精图画。我只希望因为一部分的残废可以完成另一部分的使命。我愿她在我心里活着,仍旧帮我做个有益人类的人”(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462.),他对朋友忠诚,待人处事豁达。“好好坏坏随人讲,心中玉一块。恩怨有偶然,毁誉多意外”。(我的小怀抱)他对自己惜时如金,“一心只想多做些事”。称“只有今天可贵,但愿紧握在手,教它由你支配,变为你的朋友。”他写道:“今”为万世骄子,人有高贵灵魂。(见陶行知今天小诗),对他而言,活着,是过有意义的人生。意义在于创造,在于奉献,在于与患难搏斗。“我们以至诚之意,欢迎全国同胞一齐出来,加入这个运动,赞助它发展,督促它进行,一心一德的来为中国一百万个乡村创造一个新生命。叫中国一个个的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华民国的伟大的新生命”(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86-87.),他投身教育,是把教育看成可以创造新生命的,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师生显示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是真善美之活人。对于借口环境平凡、生活单调、年纪太小、太无能了、陷入绝境等五种“不能创造”的观点,他一一批驳。“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人生是患难与欢乐组成的。追求真理的人以与患难搏斗为乐”,又说,“必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正轨”。,他是大学者,也是社会活动家,但他极为重视小学、幼儿教育,认为这是养习惯、情感和态度、人格的基础,“从小看到老”,“庙小乾坤大”;他也是社会活动家,倡导社会教育办学之道在于“明大德,在亲大众,在于大众幸福”。他对生命价值的看法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人类学意义上的生命,也是社会伦理、法理意义上的生命。他个人所持的生命自我不是“小我”,而是“大我”。,他对死亡抱超然、历史之态度1946年7月在致育才学校全体师生中说,“公仆去了,昨今两天有两方面的朋友向我报告不好的消息。如果消息确实,我会很快地结束我的生命。深信我的生命的结束,不会是育才和生活教育社之结束。我提议为民主死了一个,就要加紧感召一万人来顶补,这样死了一百个就是一百万人,死了一千个就有一千万人。死了一万人就有一万万人肯为民主牺牲,而中华民族才活得下去”(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9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719.),1946年6月14日,他与柳湜有一次长谈。他说:我一生只想多做些事,现在要做的事又太多了,我不仅没有时间写一本书,就是连短文章也没有时间多写。至于对学术采取一种严肃的态度,那是更应该的。我常说,还是要多做些事,如果你不幸死得早,只要你真的有些思想,会有后人替你理出来。(柳湜:记最后一夜回忆陶行知先生,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中有儒家的仁爱入世情怀,也有老庄的超然姿态,有墨家的兼爱,也有佛教的慈悲,同时他有基督教的博爱、爱满天下。它们构成陶行知强大的生命爱力和信仰。他说,“做教育,第一要有信仰心,教育是大事业,有大快乐”。(新教育)如果不信仰生命、相信生命的力量,人便不会有动力追求美好的事物、自然与人类秩序,不会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也难以有坚韧的生命责任感。,二、陶行知的生命发展与生命教育观,。,1、“真”生命“人之生命本性有两面性,既有同情、怜悯,也可能懒惰、贪婪”,他主张去伪存真。“行出一真是一真,谢绝一伪是一伪”(伪君子篇),“宁做真白丁,不做假秀才”(1940年教育次子陶晓光)“第一流的教授具有两种要素:一、有真知灼见;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保持“真”生命可贵,故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1943年百侯中学校歌),2、“活”生命“活”生命相对于“死”的生命、死的教育,他最反对旧教育把人培养成书呆子。教育的出发点和目标都是“活人”。“我们办教育的人,总要把小孩子当作活的,莫要当作死的”(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407.),他对“学”与“生”的教育关系进行了新的解释,他认为,“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先生说什么,学生也说什么,那便如学戏,又如同留声机一般了。生字的意义,是生活或是生存。不可学是学,生是生,要学就是生,生就是学你哪一天生存不是学?你哪一天学不是生存?”(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316.)因此,“学生”不能分开解释,更不能只看到“学”,看不到“生”。,3、平衡的生命身体与学问的平衡“吾人有两种家庭:甲、身体生长之家庭,乙、学问生长之家庭”。手与脑的平衡:“用脑者因为不用手,脑也不能精细,变成一个呆脑;用手者因为不用脑,手也不能精细,变成一双粗手”(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3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261.),劳力与劳心,“在劳力的基础上劳心”完整的生命应该是手脑共同发展的,完整的生命质量应该是生物与精神双重衡量的。“用脑者因为不用手,脑也不能精细,变成一个呆脑;用手者因为不用脑,手也不能精细,变成一双粗手”(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3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261.),4、健全的生命“整个的人”,要有三要素:健康的身体、独立的思想、独立的职业。“在德育上,公德和私德,都不可欠缺的”,它们是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还要有饱满的精神:求学需具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他称之为“人格真善美”的活人。,5、“独立自主的生命”“人是自然界的生命,也是群界的生命”,“做自然界之主,也做群界之主”。做自动而不是被动的人;“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养成这种能力,再概括说起来,就是要养成自主、自立、和自动的共和国民。一是被动的,一是自动的,这就是他们的分别了”(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7.),教育应该“不教人升官发财,他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主人,即:做自己的主人,做政府的主人,做机器的主人。(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3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612.)不是做“人上人”,而应该是一个“人中人”。“人与人的关系是建筑在互助的友谊上。凡是同志,都是朋友,便当互助。倘不互助,就不是朋友,便不是同志”(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562.),三、陶行知的生命教育实践,陶行知亲自创办并担任校长的学校有:1927年南京晓庄乡村师范学校;1929年江苏淮安新安小学;1932年上海山海工学团;1939年重庆育才学校;他的全部办学实践都基于他对生命发展的认识,围绕培养一个“整个的人”这样一个生命教育的价值目标。,1、生命教育的价值目标:做“整个的人”“是叫教育从书本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宇宙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504.),2、生命教育的基本方法:“教学做合一”“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学做合一(1927年11月2日),陶行知全集第1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125.),“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它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对事来说是做,对己来说,是学,对人来说,是教”。所以他极力推行“小先生制”,宋庆龄先生高度赞赏并推展过“小先生制”。教和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真教,在做上学的是真学,没有做为中心的教和学都不是真教真学。,关于教科书,“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体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为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倘使真的拿生活为中心使文字退到了工具的地位,从死的、假的、静的、读的,一变而为活的、真的、动的、用的,那么,就称它为教科书”,他主张用三种标准判断,即:“看它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人思想的力量,看它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教学做合一重视身体的介入,特别强调个体的经验,而且把“做”分为有意义的做与无意义的做,“人家怎样做,我也怎样做,而不求其所以然,便是无意义的做”(湘湖教学做讨论会记(1929年10月10-11日),陶行知全集第2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11.)“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真正之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在劳力上劳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生命教育,是有意义的、经过自我思考的、带有自我生命温度的教育,而不是一种盲行盲动。,新安小学的修学旅行1935年10月10日,由14名小学生组成的新安旅行团从淮安出发,17年,途经22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行程5万里,课程丰富、实行“小先生制”,能者为师,互教共学;每天写日记(“日记是我们一天心灵的写真”),每周出墙报重庆育才学校的“幼儿研究生班”、“见习团”、重心灵美育的艺术活动等。,陶行知先生还通过自编儿童诗、亲自登台演出戏剧等多种形式表现生命的丰富多彩,以自己的亲身实践融教学做于一体,在生活中开展生命教育。,3、生命教育的基本形态:“活”的教育我认为,可以用“活”教育表征它是不是生命教育操作,以及可否实现生命教育的初衷。用今天的话说,即生命教育一定是生命在场的教育。“高尚的生活精神不用钱买,不靠钱振作,也不能以钱推诿。高尚的精神如同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无穷的。”我之学校观,陶行知用英文给“活的教育”下了定义:Educationoflife,Educationbylife,Educationforlife。(活的教育(1921年暑期),陶行知全集第1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411-415.)在1930年的一次演讲中,他又进一步将其“LifeEducation”中的“Life”解释为,“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生活即教育(1930年1月16日至2月7日的演讲),陶行知全集第2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489.),活的教育“一定会尽其所能,前进不已。活的教育,正像鱼到水里鸟到树林里一样。活的教育,好像在春光之下,受了滋养料似的,也就能一天进步似一天。换言之,就是一天新似一天。”“我们讲活的教育就要随时随地地拿些活的东西去教那活的学生,养成活的人材”(活的教育(1921年暑期),陶行知全集第1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404,410.),“静默如地下的种子(静能生慧,涵养向真之心);自由如空中的鸽子(民主、宽松的环境氛围);勇猛如斗虎的狮子”(开拓进取)(诗歌活教育)活的教育也是创造的教育,创造教育才是生命教育,“仿我者死,创我者生”。,这其中有及其丰富的内涵:它是有生命感的教育,包括尊重、遵循人的自然本性、人的天性;尊重生命节律、生命成长的过程等。“活”的教育是解放的教育,即:解放双手、解放双眼、解放嘴、解放头脑、解放空间、解放时间”(创造的儿童教育、创造的社会教育)它是提供生长机会,“在立脚点某平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