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盐都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_第1页
盐城盐都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_第2页
盐城盐都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_第3页
盐城盐都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_第4页
盐城盐都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盐城市盐都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草案)(2017-2030)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政府二一七年十一月目 录 第一章 总则1第一节 前言1第二节 编制依据1第三节 目标任务3第四节 基本原则4第五节 规划范围5第二章 养殖水域利用评价6第六节 水域承载力分析6第七节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13第八节 养殖水域开发总体思路17第三章 养殖水域功能区划19第九节 功能区划概述19第十节 禁止养殖区20第十一节 限制养殖区21第十二节 养殖区23第四章 保障措施25第十三节 加强组织领导25第十四节 强化监督检查26第十五节 完善生态保护27第十六节 其他保障措施27第五章附则28第十七节关于规划效力28第十八节 关于规划图件29附图1:养殖水域滩涂总体现状图附图2:盐城市盐都区水产养殖功能区规划图附件3:规划编制说明II第一章 总则第一节 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推进盐都区养殖水域使用权制度建设,促进我区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实现渔业良性发展,保护淡水渔业资源,实现水域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水产增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农业部关于关于稳定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推进水域滩涂发证登记工作的意见、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要求,特编制本区域渔业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第二节 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年修订)(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1979年)(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6)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8) 农业部关于稳定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 推进水域滩涂发证登记工作的意见(农渔发201025号)(9) 农业部关于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农渔发201639号)(10) 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11) 农业部关于开展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活动的通知(农渔发201332号)(12)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2003年)(13)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环办函20131513号)(14) 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 (2012年修正本)(15) 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苏政发2013113号)(16)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13113号)(17) 省政府关于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1413号)(18) 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2008年修正)(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80号) )(19) 江苏省防洪条例(2017年修正)(20) 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04年修正)(21) 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22)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17年修正)(23) 盐城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24) 盐城市盐都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20年)(25) 盐城市城市河道管理实施办法(盐政发2004144号)(26) 盐城市盐都区圩区防洪排涝规划(27) 盐城市盐都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22年)(28) 盐城市盐都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30) 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31) 盐都区各镇(街道)总体规划(32) 盐都区水域水质检测报告(2017年)第三节 目标任务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7-2030年。【规划目标】1、统筹规划养殖水域、功能区域范围,指导养殖生产布局;2、切实保障养殖者的合法权益,依法保护养殖水域;3、控制养殖规模,推广健康生态的养殖模式,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4、建立以养殖使用证为核心的养殖业管理制度,加强行业管理。【重点任务】1、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养殖生产布局,明确养殖水域功能区范围,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2、合理控制养殖规模和密度,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和工业化生态系统养殖,保护和改善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3、完善落实水产养殖许可证、苗种生产许可证、苗种检疫、质量追溯、市场准入等水产养殖管理制度;4、推广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发展标准化健康养殖业,继续推进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养殖,实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第四节 基本原则1、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盐都区水域承载力评价结果和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需求,形成盐都区养殖水域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体思路,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制定养殖水域使用管理的具体措施,科学编制规划。2、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的原则。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开展水域利用评价,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明确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合理安排渔业发展空间,科学设定发展底线。3、坚持合理布局、转调结合的原则。稳定池塘养殖,调减湖泊水库网箱围栏养殖,发展生态养殖,支持设施养殖向工厂化循环水方向发展,发展稻田综合养殖和低洼盐碱地养殖,实现养殖水域的整体规划、合理储备、有序利用、协调发展。4、坚持总体协调、横向衔接的原则。将规划放在区域整体空间布局的框架下考虑,规划编制与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同时与盐都区城市、交通、旅游、环保等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五节 规划范围盐都行政区划内全部水域。第二章 养殖水域利用评价第六节 水域承载力分析第一条 水域资源状况【地理位置】盐都区位于北纬33073325、东经1194012013,位于江苏中部偏东,地处江淮之间,里下河腹部,新洋港上游。与亭湖区相连,东南与城南新区接壤,南与兴化市隔兴盐界河相望,西北与宝应、建湖两县毗邻。【地质地貌】盐都区地形东西宽,南北窄,呈不规则的长条形,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河流、海洋堆积程度的差异及人类开挖河道、兴修水利、改良土壤等经济活动影响程度的不同,地面呈现出一些低冈和洼地,形成局部微小的起伏。境内略呈东高西低,地面高程一般在1.5米2.2米之间。串场河沿岸是全区最高处,地面高程2.5米左右;朱沥沟、仇垛河、直挺河以东为次高地,地面高程在2米左右;西部湖荡地区是全区最低点,地面高程在1.5米左右。区境属里下河平原地貌单元。平原上还分布有残存的古沙堤,俗称“沙冈”。【类型范围】盐都区境河网纵横交错,所有河流均属淮河流域、里下河水系。客水从西南入境,向东北流出。全区现有水域为湖泊、河沟、坑塘三大类型,境内主要河流为蟒蛇河,边缘河流为串场河。蟒蛇河源于区境西南大纵湖,到九里窑与新洋港相连,干流为自然河流,支流主要有朱沥沟、东涡河、冈沟河等,流域面积约640平方公里,覆盖区境西、中部大部分区域。【面积数量】盐都区现有水域为湖泊、河沟、坑塘三大类型,共有面积396457.36亩,养殖总面积163844亩,其中河蟹养殖130850亩,鱼类养殖23362亩,虾类养殖9632亩,另复合种养55189亩。境内省管、市管及区管河道共49条,其中省管、市管河道18条,区管河道31条。盐都境内大纵湖湖面面积为13.436平方公里,主要河流为蟒蛇河、朱沥沟等。第二条 自然气候条件【水文】水温:盐都区历年平均水温较气温高1.5左右,平均表层水温16.3,每年自5月中旬至7月中旬,水温逐渐升高,旬平均水温为1928;7月下旬至9月上旬,平均水温保持在28.526.7左右;9月中旬到10月下旬水温开始慢慢下降,旬平均水温由23.6降至16左右。一天中以清晨56时为最低,14-16时为最高。夏季晴朗白天,水面水温高于底层,57时和1819时水温上下相同,20时到次日5时呈逆温分布。连续阴雨天气,水温呈同温状态。径流:境内河网稠密,所有河流均属淮河流域,里下河水系。高邮、宝应、兴化诸地客水从西南入境内大纵湖,流向东北部的蟒蛇河为主要出水河道,是盐城市主要饮用水源头,到九里窑与新洋港相连。其干流有朱沥沟、东涡河、冈沟河等自然河流,流域面积约640平方公里,覆盖全境西部大部分区域。全区的集流面积为1023平方公里,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012.8毫米,可形成地表径流量4.5亿立方米。因本区的地势低洼,一般地下水都较浅,平均都在地面以下1.00.5米之间,径流系数0.35。地下水: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6层及以上土层中,地下水径流缓慢,处于相对停滞状态。近35 年内场地最高地下水位标高为+1.20m(废黄河高程),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20m。【水质】PH:水PH值在7.08.2之间,平均7.5,呈中至弱碱性。溶解氧:溶解氧水下50厘米处为8.23-12.37毫克/升;生物需氧量1.625毫克/升,化学耗氧量1.92毫克/升。【气候】气温:盐都区位于北亚热带北缘向南暖温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丰沛、光照充足。全区历年平均气温达14.8,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平均气温27.4,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为1.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2(1953年8月24日),年极端最低气温-14.9(1969年2月6日);稳定通过12和20的持续日数分别为205天和119天,积温分别达到4360和2890。年日照时数为2300-2500小时,每年410月份平均日照时数为1473小时,总辐射量120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为210-240天。降水: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012.8毫米,其时空分布表现在年际间降水的变化较大和年内分布不均及雨热同季的特点。年最大降水量1764.9毫米(1991年),年最小降水量515.0毫米(1978年),相差两倍多。累计降水相对变率为16%;降水年内分布呈单峰形,春季平均降水量为185.3毫米,占全年的18.3%;夏季平均为519.6毫米,占全年的51%;秋季平均为228.9毫米,占全年的22.6%;冬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7.9%,仅为80.0毫米。降水量最多为7月份,平均为244.1毫米,最少的是12月份,平均23.6毫米。全区的集流面积为1023平方公里,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012.8毫米,可形成地表径流量4.5亿立方米。因本区的地势低洼,一般地下较浅,平均在地面以下1.00.5米之间。雨热同季、降水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对发展水产养殖极为有利。蒸发量:水面蒸发量831.5mm。【自然灾害】台风:影响盐都的台风主要集中于7月9月(过程雨量50毫米或风速17米/秒)。受台风影响,常伴有大风、暴雨,对渔业危害最大,造成渔船被毁,破坏养殖设施,养殖鱼虾逃逸,并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地震:根据江苏省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规定,盐都区建筑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冰冻:最大冻深为25cm。持续高温:高温主要在78月份,夏季高温日数多、持续时间长,会导致水温上升,滋生病菌,影响鱼类健康,还容易导致池塘里的水质及池塘的地质恶化;池水交换不足,还会导致鱼类在水中因缺氧而浮头,造成损失。暴雨:暴雨(日雨量大于或等于50毫米)年平均2.6天至4.1天,主要出现在67月上旬的梅雨,占年总暴雨次数26%;89月的暴雨,占年总暴雨次数60%,常引起洪涝。全区在遇超设防标准洪水时,大纵湖、北龙港、楼王、滨湖因地势低洼可能成为重灾区,其他镇(街道等)局部低洼匡可能成为重灾区。第三条 水生生物资源状况盐都区气候温和,环境质量优良,适合生物生长繁衍,水域水生生物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浮游生物】水中有各种微小硅、甲、蓝、绿、全裸藻等浮游生物,计约50余种。其中以硅藻为多,绿藻居二。有原生动物轮虫类、枝角类、挠足类等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底栖生物有水蚯蚓、摇蚊幼虫、沙蚕、河蚌外,还有螺蛳、蚬子等诸多种类。【水生植物】常见的有芦苇、蒲草、茭白、蒿草、荸荠等挺水植物18种;芡实、荷藕、菱角等浮叶植物等5种;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金鱼藻、菹草、黄丝草、聚草等沉水植物20种;浮萍、槐叶萍、水浮莲、水葫芦等漂浮植物6种;水花生、水芹菜等湿生植物9种。【游泳生物】盐都区的游泳生物种类繁多,其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鲫、鳊、鲶、乌鳢、鳜、黄鳝、等定居性鱼类;草、鲢、青、鳙、河蟹等洄游、半洄游性鱼类;龟、鳖、虾等特种水产品类。第四条 水域环境状况盐都区总体水质条件良好,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对主要水域进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水域的溶解氧、总磷、总氮、挥发酚、非离子氨、石油类、汞、铜、锌、铅、镉等水质指标全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及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的规定。集中在农村周围的池塘,由于大量生活用水流入,带入丰富的有机和无机营养盐类,使水质肥沃,有利于以鱼类为主的饵料生物的繁衍生长,促进食物链的良性循环。在养殖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主要为悬浮固体、COD、BOD5、SS、NH3-N和磷酸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残饵、鱼虾的排泄物。全区境内无化工企业,水质污染状况综合评价属一级,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第五条 水域承载力评价通过实地勘察、数据分析及盐都区水域水质检测报告(2017年),对水环境生态分承载力、水环境人口分承载力、水环境经济分承载力进行分析,专家打分确定它们的权重,以此对水域承载力进行综合计算,得出盐都区水域承载力综合值为0.8。水环境承载力的取值范围是介于0-1之间的,其大小反映了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的好坏程度,值越大说明该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越好,能够承受比较大的压力,具有很大的弹性;值越小说明该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越差,不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水环境很脆弱,甚至处于崩溃的边缘。我们将水环境承载力的取值分为四个阶段,来区分水环境承载力的好坏程度。表2-1 水环境承载力程度表取值范围0-0.20.2-0.50.5-0.80.8-1.0水环境承载力程度极差差一般好水环境状态崩溃脆弱一般弹性好根据上表,盐都区的水环境承载力值(0.8)是处于良好的阶段,其水环境的状态良好,与事实相符。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盐都区的水资源条件良好。第七节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第一条 盐都区水产养殖发展现状(一)2016年渔业发展稳步增长2016年,全区渔业养殖总面积163844亩(另有稻、藕田综合种养面积55189亩),其中河蟹养殖130850亩,鱼类养殖23362亩,虾类养殖9632亩,共有养殖户3811户。2016年实现水产品总产量10.3万吨,渔业总产值 37.8亿元,渔业增加值16.3亿元,渔民人均增收 1550元。(二)渔业服务化体系日趋完善盐都区积极构建覆盖全区的服务网络,一是设立水产技术推广站、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水生动物卫生监督所等区级公益性水产服务机构。二是聘请渔药饲料销售、水产养殖单位技术人员为渔业科技入户指导员和病害测报员。三是实施县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建成盐都区水生动物疫病防治实验室,进行水产病样检测和水生动物疫病监控。(三)积极落实渔业投入与扶持政策盐都区积极落实高效设施渔业项目、水产三新工程项目、渔业科技入户项目、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等省市级渔业项目;同时细化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意见,制定相关渔业补贴、奖励资金申报办法。(四)渔业产业化、组织化成效显著全区加快全区渔业产业化进程,现有各类渔业合作经济组织118个,入社会员达2358个,占全区养殖户的62%。全区建成家庭渔场62个,养殖面积17094.14亩。盐都区成立了盐城大纵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盐都区水产学会、盐都区泥鳅养殖业协会等社会化组织。河蟹养殖已成为盐都区重要的特色水产业,“盐城大纵湖大闸蟹”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盐都区被中国水产学会河蟹分会评为“中国河蟹之乡”。(五)科技与培训渐见成果盐都区大力推广渔业科技,包括渔业新品种、新型渔业设施和技术,生态健康先进养殖模式等推广实施,截至2016年,渔业主导技术入户率90%以上,示范户平均亩效益较辐射户提高11%以上。全区每年组织渔业技术人员参加部、省、市级各类渔业培训学习35人次以上,不断提高技术推广、指导服务水平。连续11年实施省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年培育科技示范户450个以上,同时每年开展职业渔民培训、科技入户主题培训等区级培训。(六)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升一是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并加强投入品使用管理和执法检查,明晰责任内容,做好任务分解,完善落实机制。二是积极推行养殖生产记录制度、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苗种检疫制度、养殖户质量安全生产承诺等制度,并制定落实“盐都区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三是全面推行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健康养殖水平。至2016年底,全区共有省级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39个,无公害水产品38个、绿色水产品5个、有机水产品1个、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12个。全区连续8年水产品抽检合格率100%,多次被省海洋与渔业局评为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先进县。第二条 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区位条件】盐都区地处苏北平原中部,位于国家沿海大开发的腹部黄金地段,东濒黄海,西临淮扬,北通陇海线,南跨苏通大桥而联袂苏锡常、接轨大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盐城的核心区。【经济总量】2016年,盐都区生产总值达448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4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亿元,经济运行质态稳步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348元、18998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继续提高。【产业结构】盐都区2016年国民经济一产产值为43亿元,二产产值219.1亿元,三产产值185.9亿元,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9.6%、48.9%和41.5%,产业结构继续得到优化。 【调整方向】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水产养殖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培育龙头企业,不断推进水产养殖产业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强资源环境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确保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四是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业管理制度,科学组织水产生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促进渔业、渔区经济发展和渔民增收。第三条 水产养殖前景预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对优质安全淡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发展水产健康养殖前景广阔。当前各级政府将“三农”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盐都区发展水产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30万亩稻田适宜发展稻渔生态复合种养;老旧鱼池6万多亩可升级改造后开展生态养殖和设施化养殖,河蟹已成为特色养殖品种,市场前景广阔。同时全区平均单产、亩均效益、规格质量等有很大提升空间;泥鳅、南美白对虾、中华鳖等特种水产品养殖规模较小,有待进一步发展。水产养殖业作为盐都区农业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盐都区政府高度重视渔业发展,坚持生态、安全、高效的发展理念,以渔业增产、提质、增效和农牧(渔)民增收为中心,制定科学的渔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激励政策,引导盐都区水产养殖业向高效设施渔业、健康安全渔业、规模渔业等现代渔业转型。第八节 养殖水域开发总体思路(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渔业现代化发展现代渔业的发展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养殖产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产业发展道路。因此需深入推进渔业结构调整,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养殖产业,推进渔业综合开发布局调整。通过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增强养殖业竞争力,推动养殖产业转型升级。(二)贯彻生态环保措施,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培育生产优质安全水产品和发展环境友好型渔业。因此渔业主管部门须贯彻执行渔业、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监管力度,落实苗种生产、饲料、鱼药销售许可、苗种检疫、养殖日志、市场准出准入、质量追溯等制度,推行渔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设施循环渔业、生态渔业,杜绝违禁药品使用,控制药物残留和排放水达标,为市场提供优质安全水产品,同时防止对水源环境造成影响。(三)突出重点养殖品类,打造渔业特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渔业,推动水产品加工、饲料加工、休闲垂钓、市场流通、特色餐饮等二三产业发展,突出河蟹和虾类产业和鱼类工业化生态养殖重点。全区水资源丰富,环境优良,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大纵湖为全区水源源头,水质清新无污染,为发展绿色渔业提供基础条件。全区建有规模饲料企业2家,年加工鱼虾蟹饲料能力达50万吨,可满足渔业发展需求。此外盐都区紧靠盐城市区,交通、信息、物流通畅,为发展现代渔业提供了保障。第三章 养殖水域功能区划第九节 功能区划概述根据农业部关于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将盐都区功能区分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1)禁止养殖区禁止养殖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指定范围内禁止存在任何渔业养殖(场)的水域范围。禁养区内不得新建和改扩建各类渔业规模养殖场,现有规模化渔业养殖场在一定期限内实现关、停、转、迁。禁止养殖区包括以下区域:1、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和未批准利用的无居民海岛等重点生态功能区;2、港口、航道、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等公共设施安全区域;3、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水体;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从事水产养殖的区域。(2)限制养殖区限制养殖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一定区域内限定渔业养殖数量。限养区内不得新建和改扩建各类渔业规模化养殖场,限养区内的现有各类渔业养殖场不得扩大养殖规模。在限制养殖区域内进行渔业养殖活动,应当符合当地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品种、规模、总量、环境保护等要求。限养区内限制开展网箱围栏养殖,滤食性鱼类的网箱围栏总面积不超过水域面积的1%;吃食性鱼类的网箱围栏总面积不超过水域面积的0.25%。限制养殖区包括以下区域:1、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依法确定为开展旅游活动的可利用无居民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等生态功能区;2、重点湖泊水库及近岸海域等公共自然水域。(3)养殖区养殖区是指除禁养区、限养区以外水域,均为渔业养殖区。第十节 禁止养殖区【禁养区域】盐都区禁止开展水产养殖活动的区域包括: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重要湿地一级保护区、航道、行洪区、基本农田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从事水产养殖的水域。(1)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盐都区蟒蛇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级管控区(一级保护区):取水口位于盐龙湖(E1201449,N331825),范围:盐龙湖下游700米处上海申同管道盐城公司码头至秦南镇泾口村泾口大桥处(长约1100米)盐龙湖水域;朱沥沟与蟒蛇河交汇处至东涡河与朱沥沟交汇处(长约1450米)的朱沥沟水域;盐龙湖周边500米、朱沥沟与蟒蛇河保护区水域和两岸纵深各1000米陆域范围,总面积8130亩。(2)重要湿地一级保护区大纵湖(盐都区)重要湿地一级管控区(一级保护区):大纵湖湖心东岛向北100米、向西200米范围及芦荡迷宫,总面积405亩。(3)盐都区域内航道、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等公共设施安全区域。(4)基本农田全区基本农田704464.5亩。(5)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从事水产养殖的水域。【管理措施】由相关镇(区、街道)负责禁养区内现有的养殖场及养殖专业户限期实现关、停、转、迁,依法依规妥善处理渔民生产生活。第十一节 限制养殖区【限养区域】盐都区限制开展水产养殖活动的区域包括:(1)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水域:蟒蛇河水域:秦南镇泾口村泾口大桥上游1500米的蟒蛇河水域;生态湖下游700米处上海申同管道盐城公司码头至龙冈镇凤凰桥(长741米)蟒蛇河水域;朱沥沟水域:东涡河与朱沥沟交汇处至盐徐高速朱沥沟大桥(2400米)朱沥沟水域。二级保护区陆域:二级保护区水域与相对应的两岸纵深各2000米的范围。准保护区水域:从二级保护区上游边界至大纵湖蟒蛇河水域;龙冈镇凤凰桥至冈沟河与蟒蛇河交汇处蟒蛇河水域;盐徐高速朱沥沟大桥至古殿堡朱沥沟水域。准保护区陆域:准保护区水域与相对应的两岸纵深各2000米的范围。(2)盐都区重点湖泊大纵湖(除一级保护区禁养区区域)(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限制从事水产养殖的区域。【管理措施】(1)蟒蛇河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禁止围垦河道,禁止从事围网、网箱养殖,进行水产养殖的应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2)盐都区湖泊湖荡内禁止圈圩养殖。已经圈圩的,应当按照防洪规划的要求进行治理,有计划地实施平圩还湖或者合理调整利用。(3)在限制养殖区域内进行渔业养殖活动,应当符合本地规定的品种、规模、总量、环境保护等要求。(4)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由相关镇(区、街道)负责限期搬迁或关停。(5)不得新建和改扩建各类渔业规模化养殖场。第十二节 养殖区【养殖区域】除禁养区、限养区以外水域,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池塘养殖区和其他养殖区。(1)池塘养殖区以各种不规则形状零星分布在盐都区的各镇(区、街道)。(2)其他养殖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适宜养殖的区域。【管理措施】(1)养殖区内符合规划的养殖项目,应当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和使用药物,防止造成水域的环境污染,养殖生产应符合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2)完善全民所有养殖水域使用审批,健全使用权的招、拍、挂等交易制度,推进集体所有养殖水域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工作,规范水域养殖发证登记工作。(3)新、扩、改建养殖场时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水域养殖准入审批制度。(4)加强渔政执法,查处无证养殖,对非法侵占养殖水域行为进行处理,规范养殖水域开发利用秩序,强化社会监督。第四章 保障措施第十三节 加强组织领导(一)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区政府应根据划分要求,把任务指标落实到各镇(区、街道)和有关部门进行考核,做到任务具体,责任到位。各镇(区、街道)和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尽快确定养殖区域,做到统一规划,逐个落实措施,使我区水产养殖业步入良性循环。(二)部门联动,严格执法。环保、水务、农业(渔业)、国土、规划及各镇(区、街道)等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逐步实施禁养区内养殖户退养,做好养殖废弃物治理和限养区、养殖区内养殖场的监督、整改和管理。农业部门要加强对水域养殖规划进行控制,指导现有养殖场进行污染防治;国土部门要加强养殖水域用地监管;环保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养殖水域废弃物综合治理整治监管执法。(三)规范规划修订。规划批准后,未经规定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本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因生态安全、经批准的区域规划或产业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等原因,养殖水域环境发生重大改变确需修改的,由本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修改建议。修改分为一般性修改和重大修改。一般性修改是指在局部地区进行的不涉及一级养殖水域类型调整的,可由区农委提出修改方案,报区人民政府批准后修改实施。重大修改是指涉及一级养殖水域类型调整的,应报盐城市海洋与渔业局审核同意,由农委论证,报区人民政府批准后修改实施。第十四节 强化监督检查(一)宣传法律法规,落实养殖证制度。积极宣传渔业、土地、环保等法律法规,提高渔民对养殖许可的认识,增强耕地、水源环境保护意识,为推进养殖证制度全面落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