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生老病死Birth,OldAge,IllnessandDeath,佛教认为这是人生所必经历的四种痛苦,也称为(果报)四相。法华经科注:“生老病死,四苦也。”百喻经治秃喻:“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为生老病死之所侵恼,欲求长生不死之处。”如仁王经无常偈:“生老病死,事与愿违。”敦煌变文集八相变:“生老病死相煎逼,积财千万总成空。”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只是在家受不得那爱欲牵缠,生老病死,世态炎凉,人情险恶。”后也指人民的生育、养老、医疗、殡葬等事。,常言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的确,“生老病死”是人生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人生由“摇篮”到“坟墓”难以避免的过程。,Subtitle,老OldAge,病Illness,3,生Birth,1,2,死Death,4,中西PK,VS,常有人发难:“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人的生命究竟从何而来?圣经的答案是:“上帝的造化”。西方文化认为,生是上帝的造化。,一、生(一)西方文化关于“生”的看法生命是源于造物的上帝;生命之繁衍是他的祝福;人获得生命是他的恩赐,但每人只获一次。所以人必须尊重、热爱、珍惜生命!圣经中的“十诫”第六条“不可杀人”,这不仅是指毁人生命的战争等等,也包括人自毁生命的“轻生自杀”!世上没有不需要上帝拯救的人;但也没有上帝不能救他的人。所以上帝的儿女没有理由“自杀”,要知道自杀之人是不得救的,因为他不信,也不要上帝的拯救!人获得生命的开始是一样的,但生命的最终结局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人生的道路和内涵不同。保罗在罗马书4章7至8节,哥林多前书l0章3l节告知:人有因为“基督而活”、“荣神益人”而生,结局是“永生”,“在天上更有公义的冠冕为他存留”,但亦有人“以自己的肚腹为神”,“以羞辱为荣”,结局乃是沉沦。人诞生的时空自己无法选择,但人生的道路可由自己决定,所以我们必要扬起信心的风帆,为构建人类和谐的社会“方舟”而努力驶向天国。,(二)中国文化关于“生”的看法我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中国人的生死观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人如果连“此生”都照顾不好,谈何照顾“来世”。孔子是要求人们务本求实,对生活负责把注意力放在对生命社会价值的追寻上,不要分心去考虑死亡及死亡之后的事。法家的荀子也说:“人之所欲,生甚矣;人之所恶,死甚矣;然而人有从生成死者,非不欲生而欲死矣,不可以生而可以死矣。”强调了生对人的重要作用,先知生,才能明白死的道理。可以说,这些看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本生命认识的主流观念。,(三)中国的生育观,中国传统的生育观,如“多子多福”、“多子多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等等,是在相对封闭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长期博弈而形成的共同知识,最终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观念。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父子相承至关重要,它是传统生育观的基础。这种生育观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并延续到现在。,据一项生育观(生育动机、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调查显示,就子女期待数而言,67.4%认为理想家庭应有两个孩子;而子女性别期待分布,倾向男孩的占66.4,女孩21,无所谓的占11.7(职业、年龄和婚姻状态对此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对于生育目的,养儿防老的占6,避免孤独的占8.8,传宗接代的占10,对社会尽责任33.2,增进家庭幸福占42。,(四)西方的生育观,西方人处于个体主义的一极。信上帝的西方人越来越多不愿生育,以为孩子对自己没什么意义,政府必须鼓励国民生育。西方人把事业放在第一位,家庭孩子放在第二位,他们觉得人活在世界上得像个“样子”。要“象样”就要全力奋斗,养孩子拖累太大(这种生育观大异于中国“多子多福”的“生育观”)。,二、老,大卫王说过:“从我年幼,你是我所倚靠我年老的时候,求你不要丢弃我。”可知老是一种尽人皆知的生理现象,是人生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所知,我国现已有60岁以上老人1.32亿人,显示“老”是客观存在。面对如此速增的“白发浪潮”,不能不引起我们应如何善待老人的思考与紧迫感。”十诫”第五条即是“要孝敬父母”,所以善待老人,首先就是要“敬重老人,孝顺父母”。古人云:“四季春为首,百善孝为先”!同时“老人”亦要善自珍摄。圣经说:“从来没有人恨恶自己的身子,总是保养顾惜。”其实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老化。我国先哲说过:“年高心莫老”,“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圣经说:“他们年老的时候仍要结果子,要满了汁浆而常发青”!,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的概念。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先生等。“老张”、“老王”、“老李”透着尊敬和亲热。“张老”、“王老”、“李老”更是尊崇有加。中国人往往以年龄大为荣。和别人谈话时,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姜还是老的辣”。在我们看来,长者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威望的象征。,然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倚老卖老而自称“老”。在他们看来,“老”是“不中用”的代名词,是和“不合潮流”、“老而无用”的含义连在一起的。英美人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更不会倚老卖老。在西方文化中,年龄的价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他们把年龄作为个人极为重要的隐私看待。尤其是女士,更忌讳别人问自己的年龄。即使愿意谈论自己的年龄,也要别人猜测其年龄,而此时,他们的真正目的是期望别人恭维他们看上去比实际的年龄小,是多么的年轻。,三、病,“疾病”在我国汉语文言里又称“违和”,意即是人体组织失调而产生心理和生理的不正常状态。在圣经中记述疾病的人与事也不少,如”有一个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约11:1);“特罗非摩病了,我就留他在米利都”(提后4:20)。可知疾病是人生难免的事,但如何看待?由于信仰素质和神学观点的差异,就有不同的认识和做法:如教会中有人认为疾病只是“撒但的攻击”,认为只要祷告赶鬼,不注意甚至拒绝吃药就医;亦有人认为病是因“罪”而生,只要“倒空罪孽”病就不冶而愈。不言而喻,对这样的认识与做法确是过于简单和片面,对圣经的真理失之偏颇。众所周知,病有不同的病因和疗法.,例如:属心理因素的:现代医学常诊为“心理障碍”,也就是中医学所述之内因“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所以要康复此类病症,重要的是使之“心理平衡”。故西方有句流行的名言:“幸福的人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圣经说:“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属“物理”因素的:创世记3章8节说:“天起了凉风”,这是紧接着始祖违命堕落后圣经一句暗示性的话,即告知人会有疾病!我国“中医学”指出病有“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外因”总称“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可知“风、凉”等不当均可为人体致病之物理因素。属“微生物”因素的:这就是现代医学所述之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如目前发生的“手足口病”,便是例子了,人感染了就会致病。这早在圣经利未记中就已告知:如要病人“独居营外隔离”,被污染之物都要在火中焚烧。,中国医疗体制的构建,经过20多年的医疗体制改革,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表现在: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这5个方面。我国卫生事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4个方面:第一,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第二,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第三,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完善;第四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等。目前,我国政府支出占医疗费用17%,相比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7%)落后10个百分点。综合以上分析得知,我国医改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后果,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西方发达国家医疗体制的构建,平心而论,医疗体制的构建与完善是个全球性的难题。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体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种是美国的市场主导型,公立和私立医疗机构都在市场上平等竞争。政府除了严格监管外,只负责为穷人、老人医疗埋单。结果是服务越来越好,但价格也越来越高。另一种是英国和加拿大的政府主导型,通过税收提供全民健康计划。有钱人需要特殊服务,可以到私立医院。结果是看病便宜,普及面广,政府投入也较少,但效率低下。两种方式各有千秋,也各有弊端,目前都面临巨大的改革压力。,另外,法国的医疗保险覆盖全体国民。法国建立医疗保险的目标十分明确,它主要是为了体现其福利国家的优越性;方便国民就医,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协助国民承担大部分的医疗费用,使他们个人医疗费用的负担降至最低的范围之内,同时又不至于过多地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从而体现出互助共济精神。法国医疗保险的组织机构十分复杂,是一个多元化的医疗保险系统。主要分成两大领域:一是基本医疗保险;二是补充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约可承担患者医疗总费用的2/3,其余1/3自理部分对于中低收入的家庭来说,仍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因此,越来越多的法国人自愿借助补充医疗保险来减轻医疗费用的负担。,四、死,(一)西方文化的死亡观西方人在思考“生”的问题时,早已将“死”与之紧密联系起来。西方文化认为“死”是人生的归宿。圣经中有许多关于死的教导和属灵的真理:“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人的一生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唯有死亡归宿是亘古不变的,西方文化更认同这一点。西方文化源自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有着深层的悲剧意识,历代哲人早已在理论上对死亡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基督教更是以死亡问题为核心构建起来的宗教,所以西方人能够直面死亡,在西方文化背景中讨论生死问题更为轻松。然而,西方人能够坦然面对死亡并不代表西方人不珍惜生命。但西方人弃生取义的意识与东方不同,他们更重视生的权利与个人发展。当然他们也更重视责任,牺牲的意义在于为责任而死,并因此获得精神的升华。其实对于死亡,无论是回避还是坦然,都表明了一种对死的无奈。而且正因为有死,才更应该珍惜今世的生。,(二)中国文化的死亡观在中国,病人到医院去看病,医生往往对病人隐瞒重大病情,只告诉病人的亲属,否则就是缺乏职业道德。这反映出中国文化回避死亡的特点。在中国人看来,“死”就意味着对“生”的彻底否定,意味着世俗生命之乐的彻底破灭。所以死亡是中国传统文化忌讳的话题。但是生与死毕竟是密不可分的,于是中国人就将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扩展到人生的最后时刻,追求生的伟大、死得光荣。,中国文化倡导“向死而生”。面对死亡,追求生命的永恒。生死固然已有定论,但人并不是一种完全被动的生命,他能主动的向死而生,即在被动地向必然的死流动时,主动地展开了自己生命,面对死亡,不惧死亡,面对生命的消失,发掘生命的永恒。中国文化认为死与生的永恒意义相联系。不可否认,人是向死亡而生存的,作为自然生命,这是确定的。但是,人不仅只是一个自然生命,作为人而言,他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性生命。所以向死的真正切入点是与生的永恒意义相联系,生命在熄灭的一刹那闪耀着不灭的光环。,(三)西方文化具有浓厚的彼岸性,而中国文化则具有鲜明的世俗性。西方人认为死后有一个生命更新的天堂,而轻视现实,向往超验的死后世界;中国人则注重生死的经验事实,缺乏对超验的美好终极归宿的构造,因而刻意于生命的留存和现实生活的经营。中西方文化中对待个体生命的态度及生死观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人是有共同属性的,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两者必然具有共同因素。例如都重视今世的价值与幸福,对待死亡的态度有所不同,但都是出于对生的热爱。两者都包含有共同的精神追求为真理而不惜牺牲,为人类普遍价值而死。,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丧葬标志着一个人生命历程的终结。围绕死者而展开的各种丧葬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诸多方面,它与人们的宗教信仰、伦理观念、民族意识、生活方式乃至社会结构等都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一、美国丧葬礼俗(1)购买墓穴。(2)购买棺材。(3)葬礼仪式。(4)慰问和悼念。二、中国的丧葬礼俗(1)报丧。(2)奔丧。(3)吊唁。(4)瞻仰遗容。(5)追悼会。(6)遗体火化及骨灰处理,三、中西丧葬文化的差异不言而喻,每一个民族身上都带有自己的文化,中西方两种自成系统的文化传统充分体现了中西方民族的文化差异。中西文化虽然经过数百年的冲突和交融,各自的界限已经不是特别明显,但无论中方还是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还是自身文化脉系的传承,还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从中美传统的丧葬礼仪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一差异。,1.宗教文化不同在丧葬中,西方国家基本上属于宗教式的丧葬礼仪。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基督教的丧礼更多的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入天堂,解脱生前痛苦。儒家确立了中国丧葬礼仪的大传统。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一直存在灵魂不死的信仰,经儒家伦理化解释,人们关心死者的灵魂,灵魂附于神灵,供奉于祖庙。后来佛教的传入,则带来了“六道轮回,转世托生”等观念。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早期道家只讲炼丹成仙,在民间并无多大影响,但在发展过程中,它逐渐吸收了儒、佛教的许多观念,终于和儒、佛成为鼎足之势。,2.伦理文化不同秦汉以后汉民族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地位的一种伦理文化。儒家伦理学中以“孝”为核心,并将其提升到最高范畴的地位。儒家著作曾子大孝中说“:夫孝,天下之大经也。因此社会各阶层中普遍形成了“重孝”的观念,而“孝”的体现之一就是丧葬活动的重殓厚葬,而简办丧事便会被视作“不孝”,会招致舆论的谴责,损害个人乃至家族名誉。丧葬礼仪中的繁多的礼节都表现了儒家的孝义。西方的伦理道德观,用著名的伦理学专家黄建中的话来说就是:远西伦理是宗教伦理、个人本位、利权平等、崇尚亲爱等。崇尚个人与自我是西方伦理价值观的一个基本取向,我们可以把西方的伦理价值观称为“重个人”的价值观。在西方的丧葬礼仪中,除重视对上帝的尊崇外,没有中国的那种浓重的“孝悌”思想,不是重殓厚葬,而是简丧薄葬,重在安葬灵魂。因此在丧葬礼仪中没有了中国的那些繁文缛节。,3.颜色文化不同颜色属于“文化限定词”,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颜色观。在不同的民族中,同一颜色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从这些差异之中,我们可以窥见异质文化的深层歧异所在。在传统的丧葬中,中西方国家采用了截然不同的颜色。西方国家采用的是黑色,而中国则采用白色。在中国,丧礼则以白色示悼念。据说,这是受了佛教的影响,由此,人们把老人的寿终正寝看做“白喜事”。西方国家白色则用于与丧葬完不同气氛的新人的婚礼上,新娘身披白色的婚纱,寓意纯情圣洁。,4.礼物文化不同赠送礼物在受传统文化影响下,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中,礼物交换与赠送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根据各民族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赠送礼物有一定的讲究,特别是在特殊情境下的(婚、葬礼等)礼物具有了社会功能。西方国家的葬礼上,亲戚朋友悼念死者,鲜花必不可少,参加葬礼的人,一般都要为死者献唐菖蒲花或白色的百合花,以表示哀悼。在中国,丧礼是没有人送鲜花的,一般要送的是白色的祭幛,用以表示哀伤。,五、生老病死在中英语言中的表达方式,“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新陈代谢现象。很多情况下人们都很忌讳令人不快、感觉不雅的生理现象,出于一种趋吉避凶的心理,对于生老病死这一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中西各民族都不愿直接提及,而是予以回避禁忌,人们常常采用代用语和委婉方式来表达,因此英汉“生老病死”方面的代用语和委婉语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英语、汉语是分属不同的语系,在历史、文化、思维模式、心理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英汉“生老病死”方面的代用语和委婉语的区别也十分突出。,(一)“生”是新生命的开始,理应是一件令人向往的美事。人们原本是不应避讳的。然而,或许是因为“生”与“性”有关,英汉两种语言都创造出了大量的相关的代用语和委婉语。1英语中“生”表达法对女性“怀孕”一般不直接说pregnant这个字。而应该绕着弯子说:Sheisexpecting.她在“待产”中。Sheisawkward.她“行动不便”。Sheisinacertain/delicate/particular/interestingcondition.她正“怀孕中”。Sheiswell-along.她“心满意足”。Sheisabouttohavea“blessedevent”.她不久会有“喜事”。Sheisabouttobe“inafamilyway”.她不久就要走向“家庭之路”。inadelicatestateofhealth有喜,有孕,2汉语中“生”表达法在汉语中也有很多关于“怀孕”的委婉表达法,下面例举几种:(1)迂回陈述,即为了避免冒犯对方,出于礼貌,采用拐弯抹角的说法表现其特征吃双份饭,赚饭。(2)省略,即把不愿启齿的某些字眼省略,起到避讳的效果有了(身孕)、怀上(胎儿)了。(3)用优雅的词语来代表“她有喜了”。,(二)“老”是生命的终结,人们比较避讳谈及此事。英汉两种语言也都创造出了大量的相关的代用语和委婉语。1英语中“老”表达法在英语国家,年龄(尤其是女性的)是个敏感的话题,是要避讳谈论的。“老”字很受忌讳。不能直接使用“老”(old)。当今美国社会就流行用“adult”来委婉地表示“老年”;ageful(上了岁数)、elderly(上了年纪)、seniorcitizens(资深公民)、themature,theadvancedinage,thelongerliving(生活经历较长的人)、seasonedman(历练的人),goldenagers(年长的人,老龄人)、elders(年长者,老人)。甚至用pasthisprime(已过盛年)来表示“老”。,2汉语中“老”表达法汉语除了有世界上代用语和委婉语一般的共性之外,还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性的一面。在中国,人们提倡并坚守“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中国的老人多以“老当益壮”、“老骥伏枥”为荣。老人不惧怕谈老,社会自然就不忌讳“老”。所以年长者被尊称为“您老”、“老人家”,“老爷子”、“老太爷”、“老大爷”、“老太太”、“老太婆”、“老奶奶”等,这些称呼都流露出浓浓的敬意与亲情。汉语中类似“年老”的委婉语也很多,如:古稀之年,高龄,高寿,桑榆,耄耄,夕阳红等。,尊敬老人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表现,然而由于文化的不同,对老年人的称呼也不同。从表达形式上看,汉语可用“老+姓氏”和“姓氏+老”的形式,前者是表示尊敬和亲切,后者是对德高望重的敬称如“郭老,许老”等,这些表达方式是汉语所特有的。可见在中国,“老”字带敬意,是资历和地位的象征。人们有时还倚老卖老,以老为荣。如什么“老板、老大、老总、老师、老师傅、老革命、老职工、老刘、刘老等,甚至连foreigner也被称为“老外”。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人已开始怕“老”了。,(三)疾病,人们普遍存在着求吉避凶、求雅避俗的心理要求,在交际时尽量使用吉祥、受听的词语以代替粗俗不雅的词语。“疾病”就属于这种情况。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人们一般不愿遭受疾病的折磨;从体谅他人的方面出发,对于患者,直言相向则会增加他们的伤感、自卑、挫败他们与病魔抗争的勇气和信心。因此,人们在言及疾病时,总喜欢运用闪烁其词的委婉语。,1英语中“疾病”表达法“疾病”(disease)是令人不愉快的,不可免要提到时,常用委婉语trouble替换,如:lungtrouble(肺病),livertrouble(肝炎),hearttrouble(心脏病),stomachtrouble(胃病)等。英语有很多关于疾病的代用说法和委婉说法:(1)某些绝症,如癌症、艾滋病、性病等与死亡有着密切的关系。把cancer称为thebigC或longillness;艾滋病AIDS为communicablesocialdisease(可传染的社会疾病);sexualdisease为secretdisease,leprosy为Hansensdisease,等等。(2)常见的疾病如呕吐、腹泻等使病人形象不佳。使用toloseameal婉指呕吐,用runningbelly婉指腹泻,constipation为irregularity。(3)有生理疾病与生理缺陷。不采用直接的说法:crippled,deaf,blind,dumb,而统称为thehandicapped,thedisabled,physicallychallenged;用defectivelyhearing代替deaf,用visuallyretarded代替blind。,(4)通过自身的构词规律形成委婉语。如用缩略词V.D代替Venerealdisease(性病),T.B.代替TUBERCULOSIS(结核病),B.O.替换bodyodor(狐臭),flu代替influenza(流行性感冒)等。(5)从文化因素看,英语中表示“精神病”的委婉语十分丰富,有notsixteenannostotheRupee,KangaroosinhistopPaddock,special,innocent,summonsquash等。还有用句子表示的,如“Heisnotatallthere”,“Sheisalittleeccentric”,等等。(6)把disease说成discomfort。“我生病”不说“Imill”,而说“Ifeelindisposed”,“Imundertheweather”,或“Imnotmyself”。,2汉语中“疾病”表达法人们总是忌讳生病,中国古代人名有“霍去病”、“辛弃疾”,现代人名有叫“张壮”、“李康”之类,就是证明。即使生了病,也尽量把病情说得轻一些。汉语中连疾病的名字都忌讳,故表示“疾病”的委婉语非常丰富。在中国的古代,由于对生病的原因不甚了解,总认为病人触犯了神灵,或者是祖先怪罪,前世造孽,仇家诅咒等原因造成的,因而对危及生命的疾病非常惧怕,甚至连疾病之名也往往忌讳。这一点在当代中国人心中也存在同样的心理因素,总想把疾病“大的化小,小的化了”。故人们常说“脚不灵便”、“耳有点背气”、“眼睛不好使”之类的委婉语。汉语中有着大量有关疾病的委婉语,比如:欠安、不适、小恙、微恙、头疼脑热、青春痘、谢顶、地包天(下牙暴突)。,此外,大部分情况下,不同的人生病时会因为其不同的阶层、地位、身份等看不同级别的医生。如果彼此逾越了一定的限度,则常会带来麻烦,甚至还会招来杀身之祸。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便可发现汉语“疾病”的委婉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是一种地位文化、身份文化、阶层文化。,(四)死亡,虽然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表示死亡的代用语和委婉语,但是因为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言,其文化、历史、认知、心理、思维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汉英死亡代用语和委婉语的差异非常明显。不管哪个民族都把死亡看得非常神秘,也非常忌讳说“死”。因此,无论在何种文化中,人们总是寻求一些不伤及感情的或中性的词汇来表达它。“死亡”也许是人们最惧怕、最忌讳、最不愿谈论的话题,因此英汉语中有着大量有关“死”的委婉语。,1英语中“死亡”表达法英美人很少使用die,而会使用代用说法或者委婉说法。据不完全统计,在英语中各种“死亡”的同义表达方式多达480余种,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语义同义场。(1)模糊表达“去世了、不存在了、逝世”Begone去世了Beamongthemissing在去世人之中Benomore再也不存在了Departthislife与世长辞Finishoff完结Gooutofthisworld离开人间Passover去世了Passaway离去,去世Meetonesfate天数尽了torestinpeace安息,(2)模糊表达“去某地了”Gotoabet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sap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网基础知识培训课程课件
- 电缆颗粒生产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三洲田道路施工方案
-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涡南片区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 电站电工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电磁炉介绍与使用
- 北师大六上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 北京地理模拟中考试卷及答案
- 3-8-Diamino-6-phenylphenanthridine-生命科学试剂-MCE
- 汽车保养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 青少年运动员 运动损伤的预防 课件
- 音乐《上学歌》课件
- 绿色校园创建资料
- 污水处理池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及警示标志
- 2022年十部经典的三级片电影
- 六三制新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动物王国》全部课件(一共5课时)
- 消防安全培训及应急演练主题教育课件PPT模板宣传PPT动态PPT
- 顶推法钢箱梁安装施工方案
- 中国诗词协会入会申请表
- 新版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简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