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淬火与等离子淬火的比较分析_第1页
激光淬火与等离子淬火的比较分析_第2页
激光淬火与等离子淬火的比较分析_第3页
激光淬火与等离子淬火的比较分析_第4页
激光淬火与等离子淬火的比较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9卷第 2 期 2 0 0 9年 4月 应 用 激 光 APPLJ ED LASER VoI |2 9, NO 2 Apr i l 2 00 9 激光淬火 与等离子淬火 的比较分析 温 宗胤 , 李 宝灵 , 冯树 强。 ( 广西交通职业技 术学 院, 广西 南宁 5 3 0 0 2 3 ; 广西_ 学院机械工程 系, 广西 柳州 5 4 5 0 0 6 ) 提要通过激光淬火与等离子淬火 在最佳 艺参数下 的淬火效果、 淬火层状态 、 显微组织及两种淬火 方法的使用特点 和应用 范围进行比较分析 , 以便能更好的选用两种淬火方式 。 关键词激光淬火 ; 等 离子淬火 ; 比较分析 Co mp a r a t i v e An a l y s i s o f L a s e r Qu e n c h i n g a n d P l a s ma Qu e n c h i n g W e n Zo ng yi n,Li Ba ol i ng, Fe ng Shu qi a n g ( Gu a n g i C o rnmu n i a t i o n Pr o f e s s i o n a l a n d Te c h n i c a l Co l l e ge ,Na n n i n g,Gu a n g xi 5 3 0 0 2 3 ,Ch i n a; 。 De p a r t me n t o f m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o f Gu a n g xi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 I i u z h o u,Gu a n g a i 5 4 5 0 0 6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Co mpa r a t i ve a na l y s i s o f q ue n c hi ng e f f e c t ,qu e nc h i n g l a y e r s t a t us,mi e r o s t r u c t ur e u s i ng l a s e r q u e nc h i n g or pl a s ma q ue n c hi ng wi t h t h e op t i mum t e c h no l ogi c a l p a r a me t er s i s d on e Co mpa r a t ive a na l y s i s of t he a p pl i c a t i o n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r a n ge o f t wo q ue n c hi ng me t ho d i s al s o d on e S O a s t o s e l e c t be t t e r Ke y wor d s I a s e r q ue n c hi ng;pl a s ma qu e nc hi ng; c o mp a r a t i ve a na l ys i s 0 前 言 近年来 , 表 面热处 理发生 了 巨大的变 化 , 加 热源 正朝 着能量 高 、 热 量 集 中、 自动化 程 度 高 的 方 向发 展 , 激光淬火 、 等离子 淬 火 具 有这 方 面 优势 , 且 具 有 质量 高 、 无 污染 、 绿色 环保 、 高 效率 等优点 。 等离子 表面 淬火技 术 的机 理是 采用高 能量 密度 的等 离子束 为热 源 , 形 成 超 音 速 射 流 , 扫描 金 属 表 面 , 使其 以极快 的速度 达到奥 氏体 化温度 , 热源 随 即 移 开 , 热量 立 即向工件 深处 和未加热 部分传 导 , 被加 热 的工件 局部表 层迅 速 冷 却 , 该 区域 的奥 氏体 便 转 变成 马 氏体并被 强化 , 硬度大 幅度提 高 , 这 就是 集 中 热源淬火 , 也就是等离子加热淬火的原理 。由于等 离子 加热淬 火处 理时 , 加热 和冷却 速度极 快 , 因此 晶 粒 和 晶内组 织特别 细小 , 所 以在强度 、 硬度 很高 的情 况 下仍保 持着相 当高 的 韧性 和 塑性 。同时 由 于能 量 集 中 , 加热速 度快 , 所 以对 基 材 的热 影 响 区较 窄 , 强 韧性 弱化程 度较 轻 。它 属 于一 种 快 速 淬火 , 无 须 冷却 介质 , 而是 依靠 金 属本 身 的 热 传导 , 完 成 “ 自淬 火 ” 。 激光 淬火 的热循环 过程 是 当激 光束快 速扫 描金 属材 料表 面时 , 材 料 表 面极 薄 的一层 瞬 间 吸 收一 部 分光 能 , 激 光辐照 区表层 温度 以极快 的速 度升 到 奥 氏体 化温 度 以上 、 熔点 以下 , 使仍处 于冷 态的基 体与 被加 热薄 层 之 间 的温 度梯 度 高 达 1 0 。 1 0 c m。 当激 光作 用停止 后 , 由于作 为 良导体 的金 属基 体 的 热传 导作用 , 激光 作用 区温度 迅速 下降 , 进 行 自冷 淬 火 , 从而 实现工件 的表 面淬 火 。 两种 淬 火 既有 相 同处 又在 淬 火效 果 、 淬 火层 状 态 、 显微组 织及使 用特 点和应 用范 围有一 定 的差 异 , 我们 就其 试验结 果进 行分 析对 比。 1 两种淬火方法使用的设备 等离 子淬火 使 用 C GP 2 0 0型 等 离子 发生 器 , 特 制 的 L HQ3 0 0型 非转 移 弧喷 枪 , 改 装 的 C Q O 1 4 0车 床 等共 同组 成等 离 子 体淬 火 装 置 , 其原 理 和 基本 装 置结构 如 图 1 、 图 2所 示 。 激光 淬火 系统 使用 D L HL THS 0 0 0型 高 功率 横 流 C O 激光 器 、 S I ME N S数控 控 制 系统 , 其 原理 和设备 如 图 3 、 图 4所示 。 基金项 目: 广 西区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项 目编号 : 桂科 自 0 1 4 6 0 0 4 ) ;广西柳州市科技攻关项 目( 项 目编号 : 2 0 0 7 0 2 0 2 0 1 ) 收 稿 日期 : 2 0 0 8 1 O 0 6 9 6 图1等 离子淬 火原理图 等离子发生器 控 制 引弧箱 和水冷却装置 图2等离子淬火 设备 图3激 光淬火 原理 图 工件 图4激 光淬 火系统 2 两种淬火 的比较 21 影响淬火的 主要因素及 效果 对等离子淬火效果 影响较 大的因素有:喷嘴 直 径、扫描速度、工作电流、喷嘴到工件的距离、等离子 气体的气压等。随着喷嘴到工件距离 的不断增 大, 等离子淬 火层的硬度、深 度、宽度都呈 下降趋势且距 离越高,淬火效果 越不理想。我们通过正交 实验 法 (对45号钢进行淬火)获 得 较理想 的淬 火工艺参 数 为:喷嘴直径D 一 45ram,扫描速度V 一 42mmin, 喷嘴到工件距离H : := 8mm ,工作电 流j 一 125A ,工 作 气压 一 O075M pa;其 淬火 效果为:最高硬度 H V824,最大深度04 38mm,最大宽度4002mm【 “ 。 激光淬火 分有宽带(线性光斑 也称为矩形 光斑) 和窄带(圆形 光斑)两种扫描方 式,对激 光淬火效 果 影响较大 的因素激光功率P、扫描速度V 、光斑直径 D(B)。 用正交试验法(对 40Cr材料)获得最合适 的 工艺参数是: 在宽带扫描方式处理下,最佳的工艺参数是P 一 3000W,V 一 400ramrain,离焦量170mm,矩形 光斑B 一 3ramX17ra m ;其淬火效果:硬化层 厚06mm ,显微 平均硬度为HV768,表面平均硬度为 HV676。 窄带 扫 描时,最佳工艺参数:功率 P 一 2500W , 扫描速度V 一 1500ramrain,光 斑直径D 一 5ram ,离 焦 量 H 一 220mm ;在此参数下其淬火 效果:硬化层 厚04mm,显微平均硬度 为H V723,表面平 均硬度 为H V659。 22淬硬 区硬度分布 等离子淬火由表至里可分为 表面淬硬层(包 括 完全淬火区、不完全淬火区)、过渡区、基体几个区 域,如图5所示。 激光淬 火因为快速 加 热和快速冷却,基体经受 非常剧烈的变化。把淬火后的组织 ,从表面 开始依 次分为三个区:靠近表面的高硬度的完全淬火硬区 , 一 97 次表层 硬 度陡 降的过渡区 ,接近基体硬度 的 热 影 响区。 图5等 离子淬硬带沿 深 度方向硬度值 1000 8 00 囊 60: 题200 吲 0 004o81-2 表面距离h“ E三 三 三 ji: 圄 图6激光宽带扫描 硬度沿硬化层深 分 布 1000 8 ( ) o 宝600 登 。 00 挺 200 吲 0 002040608 表面距离, m m E三 三 三 面 五; j口 图7激 光 窄 带 扫 描硬度沿 硬 化 层 深 分 布 从图5 图7可看出,等 离子淬火和激光淬 火 表层都具有较高硬 度(H V 800左右),是由于加热 快,奥氏体颗 粒超 细化 ,导致转变 的马 氏体具有较高 的 硬度。同 时 由于等离子 弧和激光束都是局部加 热,产生极高的加热速度以及 光束 移 动过 后又以极 快的冷却速度冷却,因 而造成硬化层 与基体之间 硬 度值急剧下降。 23显微 组织 比较 如 图8所 示,工件表面通过等离子淬火后 沿着 等离子体扫描方 向垂直切取 试样 ,其 淬硬层的 剖面 经抛光后,采用 49 6的销 酸酒精 溶液腐蚀 得到 的显 微组织。它由三个区域组成,即表面淬硬 层 、过渡层 和基体。表面淬硬 层由于其离热源最近 ,原始组织 一 98 得 到完全的转变,因 此其显微组 织 主 要由板 状 的马 氏体组成,如 图8(a)所示;在 过 渡层 ,因为其 离试件 表层较远 ,离基体组织最 近,是 一 种急热 到 急冷的过 程,因此得到 的是马氏体和铁素体的混合组织 ,如 图 8 (b )所 示,其平均硬度可以达到H V614,基体的 硬 度则 为 HV 227。整个淬硬层深 度 为表面淬硬 层与 过 渡层 的深度之 和 。 ,r (a)淬火区中的板 粒 状马氏体500 (b)淬 硬层 的 过渡区300 图8等离子淬火区的显微组织 激 光 扫 描淬火区的显微组织如图 9所示,淬火 区的显微组织 是 由马 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淬硬 区的组织 非常 -f14,晶粒 度13级 n 。从图9(a)看 出在完全淬硬区中分布着 未 熔 球状碳 化 物 ,而未熔 碳化 物有 一 层薄膜 状 的物 质包围着 ,这 层薄膜就是 残余奥氏体;过渡区的组织与完全淬硬区的组织类 似,该区有明显的黑白相间t : tN,如图9(b)所示,淬 火后的显微组织与图 10的基体显微组织比较,激光 淬火后,组织显著细化。 ? (a)硬化层显微组织(250 ) (b )过 渡区显微组 织(100) 图9激光淬 火区的显微组织 图lO基 体显微组 织(250) 24 淬火带形状 等离子淬火带和 激光 淬硬层形 状都呈 月牙 状 。 如图1 1所示。这 是由于激 光束能 量和等 离子束能 量 光强从 光束中心向外平滑下降而使光束 能量 密度 分布不均匀,从而使被加热区瞬间温升分布不均匀 , 导致 扫描后淬硬层剖面呈月牙状 。如工件面积较大 时需叠加扫描,叠加扫描后淬硬层剖面呈波节状 ,如 图12所 示。所以要获得均匀分 布的淬硬层深 ,需要 合适的重叠尺寸(搭接率)。 图1 1月牙状的等离子淬 火带全 第二条硬化带 a cb 第 一 条硬化带 I l 飞 。舞鼗 蟹“ , 飞 罗 =, 0 回火带 ( d ) 图12激光 扫描淬硬层纵剖面形貌特征 25 两种淬火 方式的其它特点 3结 论 等 离子淬火与激光淬火相似,都是利用高能柬 为热源来 进行表面淬火 处理 ,其 淬硬 层都具有较高 的硬度,可维持在 HV 800左右。等 离子淬火 的参 数及效果与窄带激 光淬火更 相近 些 ,都是圆形光斑。 宽带处理得 到 的硬度比窄 带 处理得 到 的 硬 度高 ,硬 化层厚度也较厚些,且效率高 。 等离子体表面淬火与激 光表面淬火相似 ,均获 得 月牙状的淬火带,其淬 火显微组织和材 料性 能也 非 常相似。且都具有热处理变形小 、硬度高、无污染 的优 点。 (下转1 1 5页) ? 3 结 论 镍基 合金 熔覆 层组 织 的基 本特 征是 少量 的韧性 相和 大量 的硬 质脆 性 相 , 而 且 大 量存 在 的形 状 不 规 则多 种硬 质相 杂乱 地 分布 在少 量韧 性基 体 上 。熔覆 层 的相结 构及 其分 布 决 定 了熔 覆 层 的低 塑 性 , 熔 覆 过程 中具 有很 大 的裂 纹 倾 向 , 难 以 承受 熔 覆 产 生 的 较大 拉应 力 。 在激 光 感 应 复合 熔 覆 中 , 工 艺 参 数 对 裂纹 率 和 裂纹 形态 有较 大 的影 响 , 熔 覆 过 程 中 主要 产 生 残 余 热 应 力 , 随着感 应 能量 的增 加 , 熔 覆 层残余 拉 应力 明 显减 小 , 当感 应 能 量 密 度 达 到 3 6 J r n m。时 , 基 体 温 度约 为 6 0 0 o C, 裂 纹 完全 消除 。 在其 他 工 艺 参 数相 同 的情 况 下 , 加 入感 应 能 量 会使 熔覆 层 、 热 影 响 区和基 体硬 度 有所 降低 , 为 达到 既有 良好 的使 用性 能 , 又有 效消 除裂 纹 的 目的 , 必 须 合 理 调配 工艺 参数 。激 光感 应 复合 熔覆 中两 个热 源 都影 响加 热和 冷却 的过 程 , 其加 热 和冷 却 速 度 可 以 通过 复合 加工 工艺 在较 大 的范 围 内进行 控制 。 参 考文 献 1 宋建丽 , 邓琦林 , 陈畅源宽带激光熔覆高硬度火焰 喷涂 层组织 和 裂纹 行 为 J 机 械 工 程 学报 , 2 0 0 6 , 4 2 ( 1 2 ) : 1 69 1 7 3 2 3 S ON G Wu l i n , E c h i g o y a J , Z HU B e i d i , e t a 1 E f f e c t s o f Co on t he c r a c ki ng s u s c e p t i bi l i t y a n d t he mi c r o s t r u c t ur e o f F e C r Ni l a s e r c l a d d i n g l a y e r J S u r f a c e a n d C o a t i ngs Te c hn o l o gy, 2 001, 1 3 8: 291 2 95 3 张维平 , 刘硕 激光熔覆 Ni 基金属 陶瓷复合涂层 的裂纹 研究 J 复合材料学报 , 2 0 0 5 , 2 2 ( 3 ) : 9 8 1 0 2 4 钟敏霖 , 刘 文今 S t e l l i t e 和 Ni C r S i B合金 激光送 粉熔 覆 裂纹倾 向的比较 研 究 J 中国激 光 ,2 0 0 2 , A 2 9 ( 1 1 ) : 1 O31 1 03 6 E 5 黄永俊 , 曾晓雁 , 胡乾午 激 光感应复 合熔覆 的稀 释率分 析模型及 实 验 研 究 J 应 用 光 学 , 2 0 0 8 , 2 9( 2 ) : 2 4 8 2 52 6 田莳 金属物理性能 M 北京 : 国防T业 出版社 , 1 9 8 5 : 7 9 8 2 ( 上 接9 9 负 ) 激光 淬火 比等离子 淬 火应 用范 围更 广 。等离 子 淬火 具有 设备 操作 维护 简 单 , 价 格 相对 较低 等优 势 , 但 等 离子 淬火 存在 等 离 子 弧 不 好 控 制 , 喷 嘴 易 烧 坏 等情 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