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和生物量(20150526).ppt_第1页
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和生物量(20150526).ppt_第2页
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和生物量(20150526).ppt_第3页
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和生物量(20150526).ppt_第4页
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和生物量(20150526).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利用光能,把CO2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6CO2+12H2O*C6H12O6+6H2O+6O2*,1、回忆光合作用的概念及总反应式,2、注意光合作用的单位,mg/cm2.h,3、区分总光合和净光合两个概念,真正光合作用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固定量或O2的产生量或干物质的合成量来表示。表观光合作用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吸收量或O2的释放量或干物质积累量来表示。,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初级生产量: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单位:g/(m2a)或J/(m2a),一、初级生产量primaryproduction,初级生产量强调的是生产这些有机物的生物是自养生物,即首次(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GP=NP+R,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呼吸量,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是被植物的呼吸作用respiration消耗掉了,剩下的才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这就是净初级生产量netprimaryproduction而把包括呼吸作用消耗在内的全部的生产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grossprimaryproduction,地球各地的净初级生产量比较,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的NP是2000g/(a),北方针叶林是800g/(a),温带草原是500g/(a),苔原是140g/(a);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珊瑚礁和藻床是2000g/(a),河口是1800g/(a),大陆架是360g/(a),开阔大洋是127g/(a),净初级生产量随温度和雨量而有很大差异,生物量: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总量或这些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植物群落中各种群的植物量很难测定,特别是地下器官的挖掘和分离工作非常艰巨。,单位:g/m2或J/m2,GP-R,NP,=,增加,减少,不变,对成长型的生态系统而言,由于每年的净初级生产量均大于零,因此植物中的生物量会增加。(由于被动物食用的植物有机物较少,一般忽略不计)当生态系统成熟后,生物量会保持稳定。,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区别和联系。生产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的有机物质生产量,是指速率。生物量是指在“某一时刻前”积存了的有机物总量。,即某一特定时刻的生物量是一种现存量,生产量则是某一时间内由活的生物体新生产出的有机物质总量。森林群落的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最好的指标。,生物量一般指活有机体的干重,不包括枯枝落叶层。,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_,判断依据是表中,造成生产力最高的环境因素是_热带雨林的土壤是贫瘠的,判断依据是表中的_,造成贫瘠的主要原因是_以上生态系统属于哪种类型:A成长型B成熟型C衰退型,次级生产量,生态系统的动物和微生物等异养生物,吃了或间接利用了植物以后,除了一部分作为粪便等残渣被排出体外,其余一小部分(一般3%以下)被动物体或微生物体所同化,这样,能量从生产者营养级流入了其他营养级。,由于这些异养生物是靠动物吃植物、吃其他动物和吃一切现成有机物质而生产出来的。这类生产在生态系统中已经是第二次的有机物质生产,所以叫做次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绿色植物,次级生产量,摄食,分解,单位:g/(m2a)或J/(m2a),注意:教科书中次级生产量一般默认为已经扣除了异养生物的呼吸消耗,属于净量。有些资料也把这个概念叫做净次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植物的呼吸消耗,净初级生产量,不可利用的、没有收获的,吃剩的,吃进嘴的,被同化的,粪便,次级生产量,异养生物的呼吸,(用于生长、繁殖),若动物的次级生产量大于零,则动物的生物量会增大,下表是人工饲养的肉用鸡生长过程中体重的变化情况,据表分析正确的是,A每周体重的测量值即为生物量B周增重可部分反映周次级生产量的变化C饲养周期内净增的有机物总量与呼吸量之和即为次级生产量D生物量一直在增加,所以尽量延长饲养时间可提高效益,1995年,某研究小组对一次用水源地实行了退耕还林措施,下图是19952010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统计图。A.在统计年份内生物群落发生着初生演替B.生物量代表调查年份之前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C.2005年开始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D.2005年之前某些种群数量可能已达到K值,为了研究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学家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叶面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少B.植被生物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有关C.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没有D.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植被生物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陆地生态系统,海洋面积虽然比陆地大一倍,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之和(55.31012kga-1)是陆地初级生产量(107.11012kga-1)的1/2。为什么?,但海洋次级生产量却相当于陆地次级生产量的三倍多。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下图表示的是一次森林火灾后次生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