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公元189(190220)-581年,近400年的时间。是我国早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两大特点,一是社会的大动荡、大分裂,二是民族的大融合。,魏晋南北朝可分为五个时期:,一、从董卓之乱(189)到西晋灭吴(280),共91年,这个时期主要是军阀割据和三国分立时期。二、从西晋灭吴(280)到永嘉之乱、洛阳倾覆(311),共31年,是一段短暂的全国统一时期。三、从永嘉之乱(311)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439)正式统一黄河流域,是128年(从304刘渊建汉算起是135年)的十六国分裂割据和与东晋、南朝宋的对峙时期。,四、从拓跋焘定北凉(439)到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528),共89年,是北魏统治北方与南朝宋、齐、梁的对峙时期。五、从河阴之变(528)到隋灭陈朝(589),共61年,是北魏后期的大乱和东魏、北齐同西魏、北周的争斗以及与南朝梁、陈对峙的时期。,第一节三国,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割据势力的形成与军阀混战改州刺史为州牧,由仅有行政权力而变为兼有领兵治民之权,不少州牧成为实力很强的军阀。号召豪强地主组织私兵,这也给了早已存在的豪强拥有私人部曲以合法权力,使之成为大军阀的社会基础。加强地方军事力量的结果,不但没有增强东汉朝廷的控制力量,反而加强了与中央对抗的力量。,189年,董卓之乱爆发,东汉名存实亡,军阀混战的序幕正式拉开。经过几年激战,逐渐形成几个较大的割据势力:袁绍占据青、冀、并三州公孙瓒占据幽州曹操占据兖、豫两州孙策占江东刘表据荆州刘璋据益州韩遂、马腾据凉州公孙度据辽东吕布据徐州,2官渡之战与曹操统一北方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为争夺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有决定意义的战争,曹操以少胜多,基本上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格局。曹操在192年出任兖州牧后,开始发展势力,南征北讨,于207年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大致用了15年的时间。,3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想乘胜统一全国,于208年南下,与孙刘大战于赤壁,由于曹有一些不利的因素和战术上的失误,曹军大败,由此形成了天下三分的初步格局。曹的不利条件:(1)远道而来,长期行军作战,疲惫不堪;(2)曹军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3)水土不服,军中瘟疫流行;(4)原荆州的降卒,心怀狐疑;(5)距后方较远,补给困难;(6)韩遂马腾盘踞关中,曹有后顾之忧。,4三国鼎立220年,曹操病死,子曹丕袭位,不久废汉献帝,自立为帝(魏文帝),国号魏,都洛阳,追尊曹操为魏武帝。221年,刘备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正式称帝,都建业(南京),国号吴,史称“孙吴”。,二、曹魏的政治和经济,1屯田制a.对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起了重要作用b.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两汉以来的流民问题c.使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发,促使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租调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3、唯才是举和九品中正制203年,曹操发布论吏士行能令,提出“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的用人原则。九品中正制,由中央选择“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吏兼任本地的中正官,对本地士人以德、才、门第评定出九等,并写出“状”,呈报吏部,作为政府选官的依据。,三、诸葛亮治蜀,1、诸葛亮以丞相兼领益州牧主持军国大事外交上,继续执行联吴抗曹的方针。政治上,注重修明法令,赏罚必信,执法公允。经济上,注重发展生产。2、平定南中3北伐曹魏,四、孙氏与江东士族,1、征服山越使孙吴政权补充兵源,充实编户。同时,山越封闭落后的状态也被打破,客观上促进了江南的民族融合和经济的开发。2、江东世家豪族势力的发展是孙吴政权的一个显著特点三国中,孙吴政权尤其注意从经济、政治制度上扶植世家大族的发展,集中表现为世袭领兵制和复客制度的推行。3江南经济的发展,第二节西晋的短期统一,一、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全国1、司马氏专权魏国2、司马炎建晋3、西晋灭吴统一全国中国自189年董卓之乱以后,即陷入分裂割据混战之中,时间长达91年,至此又归于统一。,二、西晋的政治、经济措施,1、占田制占田课田制:男子占田70亩,女子30亩,丁男课田50亩,丁女20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户调制:按户征收的实物税。丁男之户,年绢三匹、绵三斤。丁女或次丁男为户者折半交纳。品官荫客占田制官僚士族可以按官品高低(一至九品)占有50顷到10顷土地,占有15户到1户佃客,占有3人至1人衣食客,还可庇荫亲属,多者九族,少者三世。,2门阀政治(1)特征一是累世作官二是家学渊源深厚三是以庄园经济作为经济基础四是在婚、宦、乘、坐等方面保持严格的“士庶之别”。,(2)形成从制度上分析其形成原因:五等爵制的制定和九品中正制的蜕变是门阀形成的政治条件。品官荫客占田制为门阀形成提供了经济基础。教育上所享有的特权也为门阀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三、八王之乱,1、分封宗室魏晋皆有分封,但实质迥异。曹魏分封,“寄地空名,而无其实。”司马炎封同姓王二十七国,公侯伯子男五百余国。所封户数几乎占全国户口的半数。这些王侯们“徒享封土,而不治吏民”。但他们都是宗室贵族,又位尊权大,尤其是诸王常常出镇一方,先允许自治官吏,继而又允许置军,实是一方的土皇帝。这不仅极度地削弱了中央皇权,也为诸王卷入八王之乱准备了条件。,2、八王之乱(1)过程第一阶段后党之间的争斗第二阶段宗室与后党之间的争斗第三阶段宗室之间的争斗,(2)原因长达十六年(290306)之久的八王之乱,是西晋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酿成这场内乱的原因可以追溯到晋武帝时的举措:优容及其分封,使诸王既领军又执政,拥兵跋扈,形成外重内轻,尾大不掉之势。还有择嗣不当。,(3)影响不仅使黄河流域的人民蒙受空前浩劫,经济文化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各派统治力量也在内乱中消耗殆尽。中央朝廷失去了对地方特别是对内迁胡族贵族的控制能力,加以诸王在内战中与胡族贵族的勾结,这就给了胡族贵族进行割据以可乘之机。整个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终因八王之乱的影响而全面爆发。,四、西晋的灭亡,1、五胡内迁少数民族受汉经济文化影响,向往中原。政府为了加强对他们的控制,扩大军队,补充劳力,组织迁徙。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给他们迁入造成可乘之机。各族之间的互动影响世界范围内的迁徙影响气候寒冷的原因,2、各族人民的起义3、刘渊灭晋304年,刘渊建汉,定都离石。308年,刘渊称帝,迁都平阳。311年,俘晋怀帝,史称“永嘉之乱”。316年,晋愍帝出降,西晋灭亡。,第三节东晋与十六国的南北对峙,西晋统一政权崩溃后,出现了长达270多年的南北分裂,其中的前一个世纪,是南方的东晋政权与北方的十六国对峙时期。,一、五胡十六国,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成为进入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争夺统治权的战场,参与这一斗争的主要民族有匈奴、羯、氐、羌、鲜卑,史称“五胡”。建立的主要国家有一成(汉)、二赵(前后)、三秦(前后西)、四燕(前后南北)、五凉(前后南北西)、一夏,史称十六国。从316年西晋灭亡到439年北魏灭北凉统一北方的120多年中,黄河流域一直是纷纷扰扰,没有宁日。这一时期,按照各国的兴亡情况,以淝水之战为界,大致可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前期六国2.后期十国3.十六国政权的特点(1)胡汉分治是十六国时期政治史上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政策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皇帝、单于二名称同时存在。二是单于以下有一套行政机构,管理少数民族民众。胡汉两套机构同时存在。(2)汉族士人出任胡族政权这一时期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都有大批汉族士人担任各种政治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职能和权力分配上采取了胡武汉文、重胡轻汉的做法。,二、东晋,1东晋的建立永嘉南渡永嘉是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即司马师、司马昭之弟司马伷之孙,袭封琅邪王。司马睿初镇江东,江南的士族地主(又称吴姓士族)对他十分冷淡。南下的北方士族被称为侨姓士族,是构成东晋政权的主要的政治基础。,东晋建国与门阀政治316年,西晋灭亡,司马睿在南北士族的支持下于317年称晋王,318年称帝,即晋元帝,都建康,史称东晋。司马氏与门阀士族的联合执政是东晋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拥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晋书王敦传这种联合专政一直延续到东晋末年,后来有庾氏、桓氏、谢氏,都是“共天下”的格局。,2东晋的内乱东晋政权的矛盾主要有三:南北士族之间的矛盾北方士族之间的矛盾士族当权派和皇权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导致多次内乱的爆发:王敦之乱苏峻、祖约之乱桓玄之乱,3东晋的北伐祖逖北伐庾亮庾翼北伐殷浩北伐桓温北伐,东晋大族迭兴北伐,均未免于夭折,论其原因:一是南下的高门大族逐渐在江东建立新的剥削秩序,生活优裕,对光复中原渐已失去往昔的决心和热情。二是司马氏皇族与多数高门决不愿意某一大族利用北伐扩充势力,从而打破既有的权力结构的平衡。三从历次北伐的指挥者看,除祖逖、桓温等少数人较有才干之处,多系平庸之辈。,4淝水之战前秦苻坚于382年统一了北方,他急于统一全国,苻融说:“今伐晋有三难:天道不顺,一也;晋国无衅,二也;我数战兵疲,民有畏敌之心,三也。”“且臣之所忧,不止于此。陛下宠育鲜卑、羌、羯,布满畿甸。此属皆我之深仇。臣惧有不虞之变。”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六但苻坚一意孤行,终于383年,南下伐晋。东晋谢安指挥若定,在淝水大败秦军。,5侨置与土断东晋统治者为了控制侨人,更重要的是为了维护侨姓世族的利益,在侨人比较集中的地方,暂时借地重置居多数侨人的原籍州、郡、县,并仍用旧名,叫做侨州、侨郡、侨县,简称侨置或侨立。土断是东晋和南朝废除侨置郡县,将侨人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办法。这是因为侨置郡县造成版图混乱、不征收赋税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侨民多控制在士族手中。,6孙恩卢循起义这次斗争规模大,有数十万人参加,时间久,达12年(399411),转战几乎整个南方。沉重地打击了东晋政府,尤其是对士族地主的打击更是毁灭性的。门阀士族从顶峰上跌落下来,开始走向衰落。这次起义多次进行大规模水战,这是我国农民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第四节南朝政权的更替,从420589年,南方先后建立了四个政权,刘裕建宋、萧道成建齐、萧衍建梁、陈霸先建陈,四个王朝都建都建康,国君都出身寒族,合称南朝。,一、南朝政权的更替,1宋420年刘裕废东晋恭帝,自立为帝(宋武帝)。刘裕称帝前后曾进行改革:整顿吏治,重用寒族整顿赋役制度继续实行土断,清理侨人户籍,扩大政府赋役来源。刘裕第三子刘义隆,为宋文帝,年号元嘉。元嘉年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史称“元嘉之治”。司马光称刘义隆为“承平之良主”。450年的“元嘉之战”,使南北对峙局面开始向南弱北强转化。,2齐479年,萧道成称帝建齐。晋宋以来,江南人口迅速增加,国家户籍所载编户反而不见增多,严重影响财政收入。南齐初建,萧道成专设检籍官员,规定以宋元嘉(刘义隆)二十七年(450)户籍为准,严加整顿。凡查出与此不合者,一律退回本县改正,称为“却籍”。户籍破坏,人民流亡,本是经济、政治一系列原因所致,单靠检籍是无用的。在执行时,弊端百出,反而纷扰百姓,终于导致了唐寓之反检籍起义的爆发。虽然兵败被杀,却使南齐政权受到震动。永明八年(490),被迫停止检籍。,3梁502年,萧衍称帝建梁。梁武帝萧衍,在位48年,是南朝在位最久的皇帝。鼓励农耕,召抚流亡,复其田宅,贷给粮种,“务尽地利”。多次减免租调。曾进行土断,整顿户籍,搜罗人才。重用寒族,还尽可能增设官职,以满足求官者之望。提倡儒学,恢复太学,建立州郡官学。,侯景之乱东魏将领侯景以河南13州投奔萧梁,旋即被迫叛乱,纵兵焚烧抢劫,建康化为废墟。侯景之乱是南朝历史的转折点,从此,南朝力量更加衰落,南弱北强的局面正式形成。,4陈557年,陈霸先称帝建陈。陈自建立后,中央控制的地方不多,多拥兵自重,割据一方。陈朝末年,583年,后主陈叔宝为帝,大建宫室,荒淫奢侈,政治黑暗。陈后主祯明三年(589),隋军南下,攻入建康,后主被俘,陈亡,全国复归统一。,二、南朝中央集权的逐渐强化和门阀制度的渐衰,1中央集权的强化东晋政权的特点是皇权与门阀士族联合执政,使皇权受到了极大的削弱,而到南朝时,这种状况在逐渐地改变。刘宋政权的建立,是靠军权而取得的,不像司马睿那样完全靠士族的支持;加之他自己出身寒族,因此政权所依赖的支柱逐渐在发生变化。总的特点是士族与庶族之间有相互消长的趋势,最终目的在于加强皇权。,A、分散中央权力机构的权限国家的中枢权力机构已被划分为若干个,再无某一个机构能独掌大权,这对加强皇权是极为有利的。B、重用寒人皇权的扶植建立军功在中央掌管机要在地方上担任“典签”,2门阀的衰落a.皇权的限制b.社会矛盾斗争发展的结果c.自身的腐朽政治上不求振作,军事上,“不乐武位”,生活作风上,奢侈享受,矫揉造作。王徽之作桓冲的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近来)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世说新语简傲篇,三、南方经济的发展,从永嘉南渡以来,中原人民不断南下,带来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以及巨额资财。因此,东晋南朝时,长江流域得到很大开发,江南经济迅速发展,改变了过去南贫北富,南方落后北方先进的局面,为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础。,第五节北朝的兴衰和民族融合,一、拓跋部的兴起与北魏统一北方建兴三年(315),晋愍帝封猗卢为代王,建国称代。前秦于376年灭代淝水战后,前秦瓦解,拓跋珪于386年乘机复国,不久改国号为魏,初都盛乐,398年,迁都平城。太延五年(439),拓跋焘灭北凉,统一北方。北魏结束了北方自316年西晋灭亡以来120多年的分裂动荡局面,复归统一,与南朝各据半壁江山,南北对峙。因此,北魏又是北朝的开始。,二、北魏前期的统治,政治上,参照汉制立官职,定礼仪。地方政区依汉制也分为州、郡、县三级地方基层的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经济上,分土定居,发展农业。“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授田”。思想上,设立太学,大兴儒学。“天下可马上取之,不可以马上治之。为国之道,文武兼用”。,三、太和改制与迁都洛阳,1、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2、推行均田制3、实行三长制4、实行定额租调制5、迁都洛阳6、改易旧俗,四、北魏的分裂,“河阴之变”534年,孝武帝逃向关中,投靠宇文泰,导致北魏一分为二。高欢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自洛阳迁都邺,史称东魏。550年,高欢子高洋废孝静帝自立,国号齐,史称北齐,577年被北周武帝宇文邕所灭。535年,宇文泰立元宝炬为文帝,以长安为都,史称西魏。557年,宇文泰子宇文觉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史称北周。577年,北周出兵灭北齐,统一北方。北周于581年被杨坚所灭。,五、各民族的大融合,1、民族居住区域界限被打破2、社会制度的一体化3、汉、鲜卑内部社会阶层的融汇4、意识形态的融合趋势5各民族风俗习惯上的趋同,第六节魏晋南北朝的文化成就,一、哲学和宗教(1)玄学思潮的形成所谓玄,即虚无玄远,高深莫测之意。玄学取义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即是“无”,“妙”即为“始、母”,引申为“有”的意思。以“无”能不能生“有”为中心议题,讨论有无、本末、名教与自然等哲理问题,统称“玄学”。因以穷究世界的本源以及其他一些抽象的哲学理论问题相标榜,故又称“清淡”。,(2)玄学的特征玄学是糅合儒道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想体系,其特征:第一,玄学的思想资料是老子、庄子和周易,这三部书被称为三玄。第二,玄学的思想形式主要是注释经典,这种形式,既继承了儒家的传统,又融合了道家的抽象思辨的特色。第三,玄学家多力求把孔子与老子、道家的无为与封建的伦理等级关系和观念结合起来。,(3)玄学的发展早期“正始之音”何晏、王弼以无为本贵无魏晋之际嵇康、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西晋时期向秀、郭象自生,(4)反玄学的思潮魏晋之际杨泉的物理论,阐述了无生于有。西晋裴頠的崇有论,认为无不能生有。东晋时期鲍敬言的无君论,是反玄学思想中最激烈的主张。他认为天地都是自然的存在,无所谓尊卑之分。他的理想图景是无国家、无君主,“身无在公之役,家无输调之费,安土乐业,顺天分地。内足衣食之用,外无势力之争。”他的无君思想在当时只是一种空想,但对黑暗社会的揭露以及对门阀统治的抨击,有其积极意义。,2佛教的流行(1)佛教盛行的原因魏晋南北朝长期战乱玄学对经学的批判,削弱了儒学对佛教的抵制。各割据政权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随着中外交通发展,佛经以及佛教高僧大量进入中原,加速了佛教的传播。,(2)范缜的神灭论形神相即“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形质神用“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知是人的独特属性“木之质无知,人之质有知”。梁书儒林范缜,3道教的发展东汉中后期出现的原始道教,以符水治病,叩头悔过,可算是农民的宗教。魏晋以后,为了使道教获得官方承认,一部分道教领袖开始改革原始道教,阉割了原始平等色彩的部分,发展了其中为地主阶级所需要的神仙之术和金丹服食部分,使之变成地主阶级的宗教。主要代表人物南方有葛洪、陶弘景,北方有寇谦之。,谢谢,“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操作系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病区备用药品管理
- 物业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 物权法五套试题及答案
- 2025能源交易所规范交易合同
- 2025年贵州省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
- 2025国家科研经费资助合同
- 物料考核试题及答案
- 物理卓越计划试题及答案
- 2025影视制作合同书(标准版)
- 塔吊基础-专项施工方案
- 《工贸行业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课件
- 第二届中国管理培训生项目现状与发展调研报告
- 发证机关所在地区代码表
- 过去分词公开课--完整版PPT课件
- 书法的章法布局(完整版)
- GB∕T 10429-2021 单级向心涡轮液力变矩器 型式和基本参数
- 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 资产评估质量保证措施
- 蒸汽管道保温讲解
- 汽车构造底盘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