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附答案)_第1页
课外文言文(附答案)_第2页
课外文言文(附答案)_第3页
课外文言文(附答案)_第4页
课外文言文(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寇准读书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 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严供帐:隆重设宴。具:准办酒食。霍光传:载于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译文】 当初,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做了丞相,就对自己的僚属说:“寇准是少见的人材,只可惜他处世方法不足。”等到寇准出任陕的职位时,恰好张咏从成都被罢官回来,寇准隆重设宴,款待张咏。张咏要走的时候,寇准送他一直送到郊外,寇准问他:“您有什么话要教导我的呢?”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能不看啊。”寇准没有明白他的意思,回去以后拿出霍光传来看,看到里面有“不学无术”这句话的时候,(才明白过来)。笑着说:“这是张公在说我啊!” 1解释 (1)闻 (2)谓 (3)适 (4)谕 2翻译 (1)何以教准? (2)此张公谓我矣。 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品质? 【参考答案】1(1)听说,听到 (2)对说 (3)恰好 (4)明白2. (1) (您)有什么话要教导我的呢?(2)这是张公在说我啊!3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有自知之明。2.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 【注释】 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京师:京城。果蔬:泛指菜肴。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脔(lun):切成块的肉。【译文】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没准备。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 (2)意为公必盛馔 (3)又久之,方命坐 (4)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2、翻译句子 (1)觉饥甚而不敢去 (2)其人已心怪之 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 4、这篇文言文中可以看出王安石什么品质? 【参考答案】1、(1)第二天 (2)食物 (3)才 (4) 吃 2、(1)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2)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3、胡饼的四傍。 4、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作风简朴,不铺张浪费。3. 王安国直言王安国性亮直,嫉恶太甚。王荆公初为参知政事,闲日因阅读晏元献公小词而笑曰:“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平甫曰:“彼亦偶然自喜而为尔,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时吕惠卿为馆职,亦在坐,遽曰:“为政必先放郑声,况自为之乎?”平甫正色曰:“放郑声,不若远佞人也。”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注释】1.亮:耿直 2.嫉:憎恨 3.王安国:宋朝人,字平甫 4.参知政事:官职名称,相当于副宰相 5.晏元献:晏殊,字元献 6.小词:指描写爱情的词 7.馆职:官职名称,负责书籍编校 8放郑声:排斥郑声。【译文】王安国性格正直,嫉恶如仇。王荆公一开始职务为副宰相,闲暇的时候因为阅读晏元献公描写爱情的词而笑着说:“做宰相的怎能作这种小(志气)的词?” 平甫回答:“晏元献公也只是偶尔因为得意之事而这样做罢了,难道他的事业仅仅停留在这种层次上面吗!”当时吕惠卿作为馆职也坐在一旁,立刻说到:“为政的人一定要先排斥郑国的音乐,何况自己干这种事呢?”平甫表情严肃地说:“排斥郑国的音乐,还不如远离小人。” 吕惠卿认为在批评他自己,从此尤其与平甫不和睦。 1、解释:尔 遽 正色 2、翻译:不若远佞人也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参考答案】1同“耳”,罢了立刻表情严肃2.还不如远离花言巧语的人吕惠卿认为在批评他自己,从此尤其与平甫不和睦。4. 古 镜(宋)沈 括甲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注释】 鉴:镜子。原:推究。差:略微。【译文】 甲古人铸造镜子,镜子大镜面就平,镜子小镜面就凸。凡是镜面洼就显得人脸大,镜面凸就显得人脸小。镜面小的镜子不能全部照出来人的脸,所以让它稍微凸起,那么镜面虽小依然能全部照出来人的脸。(古人)继续根据镜面的大小,调整镜面的凸洼程度,常常使人脸和镜面大小差不多。这些工匠们的精巧和才智,后人造不出来了。乙世上有透光镜,镜背面有铭文,共二十字,字体极其深奥,没人能读懂。用这个镜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纹和二十个字就会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认为是由于铸造时薄处先冷,唯独有花纹和字的地方比较厚,冷得慢,以致铜收缩得多。铭文和花纹虽然在背面,但是镜面上隐隐约约有痕迹,所以在光中显现出来。我观察了这面镜子,认为道理确实如此。可是我家有三面镜子,又见到了别人家所收藏的镜子,都是一个式样,图案铭文没有丝毫差异,形制很古老。只有这种镜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镜子虽然也有很薄的,却都不能透光。想来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1.下列画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收人而今小 令初下,群臣进谏 B.予观之 同予者何人 C.又见他家所藏 才美不外见 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 渔人甚异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3.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个词语概括)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1. B2.)花纹(文字)虽在背面,但镜面上有隐隐约约的痕迹,所以在日光下就显现出来了。3.(1)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精湛(高超)(2)别的形制相同的镜子都不能透光,只有这面透光5. 牧童指瑕苏轼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斗牛图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据苏东坡文集改写)【注释】宝:珍藏。戴嵩:唐朝著名画家 轴:装裱好的画轴。拊掌:拍手。搐(ch):收缩,此指“夹”。掉(尾):摆动尾巴。【译文】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几百件。有一幅戴嵩画的牛,他尤其喜爱,用美玉做轴,用锦布做囊把它卷起来带在身边。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的是斗牛。牛在斗角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应该夹在两条后腿中间,如今却画成牛摇摆着尾巴斗角,真是荒谬啊!”杜处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种庄稼的农民,纺织的事应该去问纺纱织布的婢女。”1、解释:(1)曝: ;(2)乃: ;(3)谬: 。2、 翻译:(1)牛斗力在角,尾夹入两股间: (2)杜某笑而然之: 3.读此文后,你有何收获? 【参考答案】1、 解释:(1)晒; (2)竟然; (3)错误,荒谬。 2、 翻译:(1)牛在斗角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应该夹在两条后腿中间。(2)杜某笑了笑,认为牧童说得对。3.从杜某角度的收获:要乐于接受正确意见;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认真仔细,依据事实;从牧童角度的收获:了解一样事物,必须多相处,多观察。从众人角度:实践出真识6.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 改之乎?不然,迨 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注释】还:同“旋”,掉转身。故:特意。厌:满足 盍:何不 迨:等到 【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没有掌握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因此而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过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就是没有超过自己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虚度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1解释; (1)信 (2)说 (3)逾 (4)虽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3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应该如何做一个善学者。【参考答案】 1(1)真实,实情 (2)劝说 (3)超过 (4)即使 2.C 3要点提示: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7. 司马光勤学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译文】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能力不如别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就能终身不忘。” 等到他长大了,就读遍了古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1解释: (1)若: ; (2)既: ; (3)俟: ; (4)已: ; 2翻译: (1)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2)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 3司马光学习的特点是:(用自己的话回答)【参考答案】1解释: (1)若:如;(2)既: 已经; (3)俟: 等到 (4)已: 停止; 2翻译: (1)(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2)等到他长大了,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 3司马光学习的特点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发奋苦读勤学,咏其文,思其义,于是所得多矣。8. 宋太祖怒责宋白太祖时,宋白知举,多受金银,取舍不公。恐榜出,群议沸腾,乃先具姓名以白上,欲托上旨以自重。上怒曰:“吾委汝知举,取舍汝当自决,何为白我?我安能知其可否?若榜出,别致人言,当斫汝头以谢众!”白大惧,而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注释】 知举:主持考试 取舍:录取或落选 白:下对上告诉 斫:砍 【译文】宋太祖时,宋白主持科举考试,收受他人的贿赂,在评选时偏袒他人。他怕红榜贴出后,别人会有争议,于是先列出中举人的名单报告给皇上,想假脱是皇上的旨意来为自己开脱。皇上愤怒地对他说:“我让你去主持科举考试,中举的名单应当是你自己决定,为什么要向我报告?我怎么知道这些人适不适合呢?如果红榜贴出后遭到别人的非议,我将你斩首向天下人谢罪!”宋白极其恐慌,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