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外格萨尔学知名学者】格萨尔学研究生 国内外学界对于格萨尔史诗的研究,国外比国内早,蒙文木刻本格斯尔传奇比藏文手抄本格萨尔早。 1716年,北京出版蒙文木刻本格斯尔传奇前七章,此后逐渐流传到国外,引起俄、德等国学者的关注,特别是苏联学者科津1936年将北京版译成俄文出版,并对史诗进行社会分析后,引起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藏文本的译介始于1883年,俄国包特宁(G.N.Potanin)把他从安多藏区弄到的一部藏文抄本在他的一篇文章中作了片断转述,特别是传教士弗兰克(A.H.Francke)1900年出版的西藏史诗版本,既有西藏艺人的口述版原文,还有德文和英文译文,这使学界了解到这部史诗广泛存在于西藏各个地区。 在长达200多年的历史中,格萨尔学已经成为国外藏学研究中较为深入和集中的部分,其间涌现出许多经典之作和知名学者,这里所介绍的几位,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亚历山大莉娅?大卫?尼尔(Alexandra David-Neel,1868-1969年),20世纪法国著名东方学家、汉学家、探险家、藏学家,曾先后五次到西藏及其周边地区从事科学考察,法号“智灯”,在法国乃至整个学界被誉为“女英雄”。她有关东方,特别是西藏及其毗邻地区的探险记、日记、论著和资料极丰,被译成多种文字,并多次重版。 大卫?尼尔于1868年10月24日生于巴黎郊区的圣-曼德。童年时代就喜欢冒险,向往赴远方旅行考察。为了能赴远东探险,她18岁时前往伦敦,学习了英文和梵文。此后,她从师当时法国著名的印度学、中国学家列维(A.Levy)和福科(E.D.Foucaux),接触到西藏的经典,在梵文学、神秘学诸领域中取得很大成绩。她还对吉美博物馆中收藏的佛教壁画产生了极大兴趣,并深入学习佛教。 1891年起,大卫?尼尔开始了她终生漂泊的旅行生活。她先在锡兰和印度学习佛教经典,并于1893年首次到达印度与中国西藏边境,初览西藏的山川风貌。1910年8月,她开始赴远东旅行,遍游锡兰、印度、锡金,并于1912年4月到达大吉岭,准备进入西藏。在此期间,她搜集了大量有关岭?格萨尔的资料,后来出版了岭?格萨尔超人的一生,成为西方学者最早研究格萨尔的著作之一。 大卫?尼尔的岭?格萨尔超人的一生主要是根据她在康区旅行时,从说唱艺人那里记录下来的记录本,参照她所得到的手抄本而成,包括格萨尔的诞生、与北方魔王战争、格萨尔返回岭国、霍岭大战、降岭大战、与南方王大战和与大食王大战诸部。该书1931年用法文在巴黎出版(La vie surhumaine de Guesar de Ling),1933年译成英文(The Super Human Life of Gesar of Ling)在伦敦出版,1959年再版,1978年在纽约再版。这个版本虽然是整编本,但在国外影响很大。 1945年,我国藏学家李安宅在康导月刊上曾撰文介绍她及其义子-藏族喇嘛庸登。陈宗祥先生将她的岭?格萨尔超人的一生译为超人岭?格萨尔王(1944年)。西藏社会科学院于1986年内部印刷了她的古老的西藏面对新生的中国汉译本。此后,耿先生陆续翻译出版她的诸多著述。 任乃强(1894-1989),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民族学家,我国藏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历任重庆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教授。 任乃强先生1894年出生于四川南充县一个农民家庭,1915年得张澜先生资助,考入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本科,即今北京农业大学前身,五四运动中作为 _被捕入狱,后得全国声援,获释复学。192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1928年出版近代第一部系统阐述巴蜀历史、地理沿革的专著四川史地。1929年首次赴西康考察,以一年时间遍游康定、丹巴、甘孜、瞻对等11县,搜得大量资料,相继撰成西康诡异录、西康十一县考察报告等文,在康藏研究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考察中,任先生还与藏族女子罗哲情错结婚,在她帮助下,自1932年起陆续撰成西康图经之“境域”、“地文”和“民俗”三卷,计百万字,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广泛重视,推动了全国藏学研究,被誉为“边地最良之新志”“开康藏研究之先河”。 也是在这次考察中,任先生发现,藏族僧民,以至任何使用藏文,或信奉喇嘛教之民族,脑海中都莫不有唯一超胜的英雄格萨尔在。他是西康古国名“林”国的王族,故又通称为“林格萨尔”。记载林格萨尔事迹之书,汉人叫作“藏三国”,藏语曰“格萨尔郎特”,译为格萨尔传,或译格萨尔诗史,因其全部多用诗歌叙述,“有似我国之宣卷弹词也。” 余于民国十七年入康考察时,即沃闻“藏三国”为蕃人家弦户诵之书,渴欲知其内容,是否即三国演义之译本,抑是摹拟三国故事之作? 最近入康考察,由多种因缘,获悉此书内容,乃知其与三国故事,毫无关系。顾人必呼之为“藏三国”者,亦自有故。 任先生的“藏三国”的初步介绍和关于“藏三国”两篇文章于1939-1944年间发表在当时的边政公论和康导月刊上。这是我国学者第一次向内地读者和学术界介绍藏族史诗格萨尔。同时,任乃强先生还在康导月刊上,辟出专栏,分期登载由陈宗祥先生翻译的大卫?尼尔著的超人岭?格萨尔王,并专门撰写关于“藏三国”以为介绍。虽然由于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等诸多因素,这两本刊物的读者有限,但任先生的介绍和评述却在国内首开藏族以外的学者研究格萨尔史诗之端,而且,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任先生的诸多评介仍然相当精辟,可为今天治格萨尔者奉为奎臬。 石泰安(R.A.Stein,1911-1999),20世纪法国最有权威的藏学家和汉学家,也是当时西方不太多的能熟练运用藏汉两种文字资料进行科学研究的学者之一。 石泰安1911年6月13日生于德国施韦茨,在柏林大学获汉语文凭后,为逃避德国 _对犹太人的迫害,于1933年迁居法国,师从当时法国汉学名师葛兰言,获汉语文凭,接着进入法国汉学研究所,旋被派往远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在印度 _参加抗日战争,任翻译,一度被日军俘虏。 1946-1947年间,被当时设在越南河内的法兰西远东学院派往中国,先后到昆明、成都、北京、内蒙古等地进行科学考察,后在巴黎大学北京汉学研究所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石泰安滞留北京,希望继续从事中国学研究。但由于当时中法尚未建交,尤其是 _爆发后,法国参战而使中法处于交战状态,因此他和其他几个法国人一道被我有关部门递解出境。 石泰安从此确定其终生研究方向汉学和藏学。他1951年任法国高等实验学院第四系教授,讲授中国语言和宗教;1954年和1966年两次对包括锡金在内的喜马拉雅山南麓进行科学考察。1966年后,任法兰西学院教授,主持西藏社会文明讲座。1981年10月退休后,又任该院的名誉教授。1981年6月,石泰安教授在近70岁高龄,退休前几个月再次来华访问,与我国成都、北京等地的学者,特别是格萨尔学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石泰安对于格萨尔的贡献首先在于他的译介,1956年,他根据一个三章的藏文木刻本,逐字逐句地译成法文,取名岭地喇嘛教版藏族格萨尔王译本,在巴黎出版。这是对西藏格萨尔手抄本完整翻译的第一个版本。 石泰安先生成了法国藏学界的一代宗师和学术带头人,曾大力推动法国的汉学和藏学研究。他的成名之作就是他的博士论文格萨尔史诗和说唱艺人。此书于1959年在巴黎作为汉学研究所丛书(它是反映法国研究中国的最重要著作的一套丛书,创刊于1932年)第13卷由法国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出版后,国际藏学界极为重视,视为当代格萨尔史诗研究的高度概括总结性著作,认为它代表着当代有关这一内容研究的最高权威。作者对于格萨尔史诗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状况、有关该史诗的藏汉文古文献、史诗 _与各部概貌、各种文本和绘画、格萨尔遗留下的“古迹”、各种文本和口传本的前后演变关系、其地望及流传、岭地及附近地理的沿革历史、冲木?格萨尔与岭?格萨尔的关系、史诗的组成内容、史诗的民意影响和社会背景、英雄的特征等问题都作了深刻而独具慧眼的分析。是研究格萨尔史诗必读的参考书。时至今日,研究格萨尔的著作如群星灿烂,在许多具体问题上的研究已超过这部书,但从总体上说,至今尚未出现能在广度和深度上超过此书的著作。特别是前人研究史诗,多从文学的角度,而这部著述将“史”和“诗”结合,侧重从“史”研究“史诗”。他对于格萨尔人物原形、史诗的发源地及其中主要人物原型等的研究,形成一家之说,一直被后人沿引。 石泰安有关格萨尔的著述还有西藏民间史诗(1941),格萨尔史诗的西藏壁画(1957),西藏史诗的古文献-朗氏家族史?灵犀宝卷(1962),论格萨尔(1976)和格萨尔史诗导论(1981)等。 王沂暖(1907-1998),汉族,诗人,翻译家、翻译理论家,藏学家,格萨尔学家。 王沂暖先生字春沐,笔名春冰,原名王克仁。1907年1月23日生于吉林九台县。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曾在吉林女中、一中和国立东北中山中学任国文教员。日寇占领东三省,他宁死不当亡国奴,流亡入关。1938年应邀在成都西陲文化院工作,开始自学藏文,1942年应聘到重庆汉藏教理院任讲师,从此走上藏文翻译、研究道路。二十世纪40年代,参与我国第一部藏汉大词典早期蓝本编写工作,并汉译出版西藏王统记印度佛教史米拉日巴传。 新中国成立后,应聘到兰州大学任汉文副教授。1952年调西北民族学院教学并带研究生,编著藏语语法、翻译概论、藏学历史概论、藏族文学史略等教材和教科书。还翻译出版猴鸟故事、玉树藏族民歌选、西藏短诗集、 _情歌,并受中国戏剧出版社之托,翻译出版藏戏脚本顿月顿珠、朗萨姑娘等五部。青海人民出版社还出版他的藏汉佛学词典等书。可见,王先生为宣传、研究藏族历史、宗教、文学艺术等提供了大量极为宝贵的译著、论著资料。 与此同时,从1950年起,王先生开始搜集、翻译和研究藏族史诗格萨尔。据他说很早就知道有这样一部史诗,但直到1954年,西北民族学院请一位名叫索巴的红教喇嘛到学校讲述这部史诗的片断,他才对其具体内容有了一些了解。之后不久,他就亲身参与到格萨尔事业中来。 1957年5月,青海省文联托人带给他由藏族艺人华甲收藏的一部藏文格萨尔,请他翻译。他和华甲就在这个夏天基本逐句直译完,青海文联将其印成内部征求意见的草本4本,1958年正式连续发表在青海湖杂志上,1981年甘肃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改名为贵德分章本。这部译文发表后,引起中国作协和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的高度重视,使内地文人和学界切实领略到这部在藏族地区“家弦户诵之书”的魅力所在,在中国民研会向国庆十周年献礼项目“中国歌谣丛书”“中国民间故事丛书”编选计划中,格萨尔王传作为藏族英雄故事,赫然在列。从此,揭开了新中国的格萨尔抢救工作和工程。 1982年,年逾古稀的王先生被任命为西北民族研究所格萨尔研究室主任,从讲坛上退下来,悉心从事格萨尔的翻译和研究工作。他夜以继日,伏案工作,先后汉译藏文格萨尔22部(含与他人合译之部),如格萨尔王传(贵德分章本)、降妖伏魔、世界公桑、卡切玉宗、分大食牛、门岭大战等。王先生的这些译文,既忠于藏文原文,又富于创造性;既保持史诗固有的风韵,又为其锦上添花,为许多内地学者欣赏其“奇趣殊香”提供了文本。 王先生对格萨尔研究的最大贡献,一是将史诗文本分成两种类型:即把“格萨尔王一生的几件大事,写到一个本子里,中间分几章”的“分章本”和“将分章本的情节发展扩大,一个情节,成为一部有头有尾的独立本子”的“分部本”。一部分章本就是史诗的全部,分部本藏文已达到200部之多,但需要全部合起来成为一部。这个观点在1989年11月成都首届格萨(斯)尔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提出后,逐渐为格萨尔学界乃至整个藏学界公认。 王先生对格学的另一大贡献,是他对格萨尔史诗部本与诗行的统计,确证了史诗为世界上第一长诗。为了证实这一点,他曾先后三次,把当时搜集到的不同名称的42部逐句计算,算得25.7万诗行的确切数据,论证已超过世界最长的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他还继续搜集全国各报刊报导的格萨尔不同部名还有64部,指出目前共计有106部,加上艺人演唱的不同各部本,预计为100万诗行。 降边嘉措(1938-),藏族,作家,翻译家,藏学家,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尔学博士生导师。 1938年10月,降边嘉措先生出生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一个贫苦农民家,汉族父亲给他取汉名张自康,藏族舅舅给取藏名格桑次仁,意为吉祥长寿。1945年,为给富家子弟支“学差”,入国立巴安师范学校(初师),学习汉语文,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每学期都是第一或第二名,从二年级跳到四年级,从四年级跳到六年级,4年读完小学六年的全部课程,到第五年以优异成绩考进巴塘师范学校。 小学四年级时,入当地贤达贡布吉村办的私塾学习藏文,报名时教务长蛮横地不让他叫“格桑次仁”,因为这是贡布老师的舅舅、巴安地区保安部队司令的名讳,要挟说必须改名,否则不让上学。为了上学学习藏文,这个穷孩子被迫改名“降边嘉措”,这件事给他刺激很大,终生难忘。 1950年6月, _进藏部队南路先遣支队领导机构到达巴塘,准备进行昌都战役,巴塘师范学校组织学生到郊外列队欢迎,并指定降边嘉措做学生代表向部队首长献花。这是他第一次与 _直接接触。9月,他与哥哥、二姐三姐4人同时参军,成为当时巴塘县唯一一户“军属之家”。1951年随军进藏,1954年到内地学习,1956年调入中央民委翻译局,从事翻译、出版工作,直至1980年,曾先后为 _、十世班禅、喜饶嘉措大师及民族宗教界上层人士等担任翻译,翻译毛泽东选集、 _诗词、 _诗抄等。 1980年,他的长篇小说格桑梅朵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当代藏族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从1950年夏天 _到金沙江边,准备渡江,到1951年10月26日进藏部队到达拉萨为止,真实细腻地描绘了当时藏区的经济、社会情形,刻画出藏族青年参军,藏族民众帮助、支持“金珠玛米”过江、进藏的过程,展示出在进军西藏、解放西藏这场斗争中,在西藏和四川等藏族地区的特殊环境里,藏族民众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和他们的觉悟成长过程,热情讴歌了1950-1951年 _进藏的光辉业绩。这部小说从1956年立意,1960年正式写作,风风雨雨20年才得出版,出版后得到高度评价,1981年民族出版社出版藏文版,降边嘉措成为藏族历史上第一位用双语创作的作家。 1980年,中国社科院成立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降边嘉措报考副研究员,以优异成绩被录取,由当时的院长胡乔木签发聘书。这是社科院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向社会公开招聘,光明日报、 _分别以头版头条和二条的显著位置报道了此事,报道中还特别提到所发现的优秀人才中有降边嘉措。1990年,降边嘉措被评为研究员,任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藏族文学,重点是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的研究。 1986年12月,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降边嘉措的格萨尔初探,这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格萨尔的专著,在格萨尔研究史上,结束了一个时代。书出版后,被一些民族院校作为学习史诗理论和民间文学的课本,或列为参考书目。1987年,在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图书评奖时,荣获一等奖。 1987年,降边嘉措与吴伟合作,出版3卷本格萨尔编纂本格萨尔王全传,这是一部集学术性、文学性于一体的编纂本,第一次以较为完整的形式向汉族和其他民族读者介绍了这部英雄史诗,1989年荣获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优秀图书奖。1997年,经过十年检验,该书由作家出版社修订再版。 1994年,降边嘉措的格萨尔与藏族文化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1995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优秀图书奖,并作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少数民族文学系格萨尔专业硕士和博士生必修书。 1999年,降边嘉措先生的新著格萨尔论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他多年从事格萨尔研究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和代表作。书中对史诗所描述和反映的藏族部落社会、说唱艺人对史诗的贡献的论述尤为精辟,可以说是我国学者对史诗研究的经典之论。 除个人学术著述外,降边嘉措作为我国格萨尔搜集、以及学术研究项目负责人和学科牵头人之一,对格萨尔在中国乃至世界的传播、普及,格萨尔成为我国藏学界,乃至民间文学界最活跃的学科之一,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从1983年起,格萨尔的搜集、和研究连续三次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他都是其中的骨干和中坚,自1980年末,在搜集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社科院又组织编纂40卷藏文格萨尔精选本,他作为召集人、参与者,同时也是负责人,保证了这一文化工程的顺利实施乃至最后完成。 杨恩洪(1946-),女,196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语言文学系藏语文专业,毕业后到西藏那曲地区工作十余年。1980年调到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所,从事藏族文学及史诗格萨尔研究。现为社科院藏族文学研究室主任、格萨尔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博导、研究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窗口礼仪培训课程
-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贵州省兴仁县黔龙学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上海市玉华中学化学九上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水力学专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导游资格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6届北京市人民大附属中学化学九上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Python物联网解决方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专项训练试题
- 2026届贵州省六盘水市名校化学九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移动电源的安全使用与应急处理措施
- 服装陈列课件
- 产品认证控制程序
- 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点及解题方法提炼汇总
- 2016风力发电场无功配置及电压控制技术规定
- 国家临床版20肿瘤形态学编码(M码)
- 安全员之江苏省C1证(机械安全员)复习考试资料汇编
- 国开电大组织行为学任务四调查报告
- 施工现场安全监理危险源清单一览表
- GB/T 233-2000金属材料顶锻试验方法
- 颈椎DR摄影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