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囊括大纲版和新课标版。知识归纳全面、规律小结简炼、热点冷点实用、高考题例映证、新题预测演练。一知识归纳(一)中国古代史:1大纲版:(3)北魏孝文帝改革时的农业政策:推行均田制,租调制: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荒地分给农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4)王安石变法时理财措施中的农业政策:青苗法针对大地主和高利贷高息盘剥百姓的社会现象。农田水利法针对战乱土地荒芜、水利失修的社会问题。免役法针对官僚地主享有免徭役特权的社会现象。方田均税法针对官僚和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的社会问题。(二)中国近现代史: 1大纲版:(三)世界历史 1大纲版(1)英国:为了满足制呢业对羊毛的需求,“圈地运动”出现。本质:英国资本主义农业改造运动。结果:英国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牧场和农场;产生了新贵族(农牧场主)和农业工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宗教改革以来,没收天主教会的土地,新贵族通过廉价购买或受赠获得天主教会的土地。 (2)法国:大革命前,教士和贵族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却不缴纳赋税;围绕征税问题而召开的三级会议成为大革命的导火线;君主立宪派规定废除什一税、赎回永久地租、一切公民和一切财产均应纳税;吉伦特派按户分配公有土地,废除“没有领主土地”上的封建权利;雅各宾派规定土地小块出售、分期付款,公有土地按人口分配,无条件废除一切封建权利;拿破仑法典使新建立的小农土地所有制得到法律上的保障。 (3)美国:西进运动促进了西部领土开发。宅地法规定美国公民交10美元手续费,得64公顷土地,连种5年以上,成为私有财产。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政策,要求农民减产,政府补偿损失,从而稳定农产品价格,保护农业资本家利益。 (4)日本:明治维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从法律上保障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统一征收地税。 (5)俄国:1861年改革规定农奴必须以高价赎买才能得到一块份地;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余粮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确立农业集体化方针,规定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从农业开始,实行减税提价卖机械、大量垦荒种玉米,很快以失败告终。 2新课标版 (1)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农业政策: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包税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兴修水利,推广改良农具,引种农作物新品种;(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时期的农业政策:宣布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规定土地仍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加强了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3)日本明治维新的农业政策: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4)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在农业方面,为摆脱危机,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5)苏俄和前苏联的农业政策变化在攻打冬宫的炮声中,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会议制订的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制定这一法令的目的,是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因卢布迅速贬值,农民实际上是将粮食无偿地借给国家。政府还派遣征粮队携带武器下乡征粮,连农民的部分口粮也被征走。余粮收集制在短期内取得了明显效果,缓解了城市的饥荒,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成为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一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苏联政府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到1937年,超过90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它使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也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改革的内容包括: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戈尔巴乔夫改革时,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二规律小结1在中国古代史上,土地制度可分为三个阶段:(1)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成果;(2)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实际是国王所有,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3)封建社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重形式)。 中国古代的所有制关系主要是指土地所有制,其产生、发展、衰落均与生产力发展变化密切相关。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从本质上讲,都是私有制。 2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沿革的五大趋势(演变特点):(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2)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3)赋税由实物为主到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5)税种由繁杂多项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这种趋势说明,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赋税制度的沿革取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水平状况,实质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赋税是封建国家生存的经济基础;赋税的合理与否关系到社会进步与倒退,是评价历史人物和封建统治的依据之一;赋税制度的变化主观上取决于统治者的素质,客观上取决于生产力的进步。 3中国近现代史上土地赋税制度的变化,既是阶级利益的反映,又是时代发展的折射。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变化,主要是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作出的调整。 4世界近现代史上土地赋税制度的变化,既是顺应生产力发展所作的生产关系调整,也是不同时期社会矛盾发展变化的反映,对这些土地赋税政策也要辩证地、分清主次地看待其影响。 三热点冷点1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土地赋税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影响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因为它们是文综考试的长期热点“三农问题”的必考部分。 2对某一时期土地赋税制度的历史背景和这些制度的深入理解,是历年高考的相对冷点。 3既要强调对具体土地赋税制度的准确归纳记忆,也要理清它们的阶级实质、演变规律,还应贯彻一些基本的哲学观如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主次矛盾、辩证观和普遍联系等观点来分析这些土地赋税制度的变化原因及影响。 4应突出在新材料、新视角的条件下,把对材料的的理解与课本的基本考点联系起来的方法。如2007年四川文综第7题“布票、粮票题”和2007年全国文综二卷第40题(1)、(2)、(3)小题“玉米题”。 四高考题例年代1741176217901834人口(亿)1.432.003.014.01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16(2008江苏历史9)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17(2009年辽宁宁夏文综26)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18(2009年广东历史4)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内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反映当时朝廷 明朝的“鱼鳞图册”19(2009天津文综历史2)对右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情况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23(2007广东历史30)(1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4(2008天津文综39第(3)小题)问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为3400亿斤,1961年为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为6000亿斤,1984年为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2分),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4分)。25(2009年全国卷文综37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材料一 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按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收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材料二 表4 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 时间农业实产量实征农业税农业税占实产量%合计正税附加合计其中:正税经济恢复时期3806.50494.54433.8850.6613.0011.70“一五”时期8017.80933.21847.4585.7611.6010.60“二五”时期6983.20833.32745.6687.6611.9010.701963-1965年5004.50374.02333.4240.607.506.7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摘自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3月5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8分) 高考题例答案及解析:02a 其余三项表述均有错误。03a 识记“探索时期”中国经济建设上“左”倾错误泛滥的标志。05a 中国古代与均田制相适应的赋税制度是租调制和租庸调制。06d 理解“抗战时的现实要求”是团结尽可能多的力量抗日。07d 土地革命纲领是否切实可行,是二者的最主要区别,其余三项是共同点。08d d项是“票证”起作用时的物资管理体制。09b 理由同05题。10d 项并非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11b 清朝前期中国人口激增主要是由于“地丁银”制度完全废除了人头税。13d 准确把握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变化。14a 准确把握“两减两交”土地政策的实质。16a 思考1953年中国的土地赋税制度。18a 强调农民纳税义务。19d 准确理解明初“鱼鳞图册”的历史作用。21d 理解题中“小农经济”到“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所反映的土地所有权变化。22a 其余三项分别是俄、英、日三国的土地政策。23答案要点: (1)(思考1928年苏联的农业政策及原因)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 (2)(从农、轻、重结构及影响角度思考)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3)(在中国“一五”、“二五”计划的时间范围内思考)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4)(从体制与经济结构方面思考)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农业和工业协调发展;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4答案要点:(总结数字现象,透过现象思考体制原因)状况: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体制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5答案要点: (1)(从征收标准和征收方式角度看特点;从生产资料占有、商品经济、政府政策等角度思考变化原因)特点:两税法实施以前,以自耕小农、人丁为主要征收对象,以征收实物为主;两税法实施以后,逐渐以土地为主要征收依据,以征收货币为主(8分)。原因:土地兼并趋势难以遏止,小农破产,租佃关系成为普遍现象;生产区域性特征日益显著,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政府适时调整税收政策,保证财政收入(6分)。 (2)(从表中数据看大趋势是下降趋势,但中间略有上升是因为国际形势变化、国家建设需要和国家政策调整导致的)变化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中间略有反复(2分)。主要原因: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加上抗美援朝等需要;随后,国家采取重点发展工业的政策,需要农业的支持;“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受高指标和浮夸风等因素影响,农业税比例略有上升;此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阶段,农业生产以恢复和稳定为主,农业税比例明显降低(8分)。(3)(从改革结果、经济转型和国家政策转变等角度归纳认识,言之成理即可)认识:取消农业税是党和政府长期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结构改善、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长达2600年的农业税的取消,意味着中华文明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标志着国家政策的重大转变:由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由重视积累、优先发展到关注民生、共享改革成果,由重视城市建设到强调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8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创办乡镇企业 村民自治制度 农民进城务工07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b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三年国内战争时期08下列表述最能揭示下图本质的是 da铁器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 b人口激增,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a取消了人头税,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a否定明末农民起义”均田免粮”的成果 b承认耕种明朝藩王土地的农民拥有所有权 太平天国发给农民的田凭 民报 苏维埃政府分田证明a采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因革命道路脱离中国国情而最终失利13下表为我国l9571960年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公斤),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年份粮食植物油猪肉1957年2032.45.11960163.51.851.5515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小岗村考察期间发表谈话指出:将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历史事实证明,规模经营有利于农业现代化,也有利于农业与工业等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近代史上,下列哪些国家通过农业的规模经营,促进了社会经济总体发展 b16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苏俄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aa实行粮食税 b废除农奴制a为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条件 b使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b在工业企业中实行物质利益原则 19在2008年初的抗击冰雪救灾斗争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模范实践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做出了生动的诠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有利于改善民生的经济政策?(6分) (2)在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是如何解决民生问题的(4分)?给法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3)党和政府始终心系民生。列举在19571976年,党和政府围绕民生问题做出的举措。(8分) 答案要点: (1)政策:推行“更名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6分) (2)措施: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卖给农民;农村公有土地按当地人口分配。(4分)影响: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造成农业的落后和国内市场的狭窄,阻滞了法国工业化的进程。(2分) (3)举措:1957年,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1960年冬,党开始纠正工作中的“左”倾错误;1961年初,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初,中共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经济逐渐恢复发展;“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跨平台交互设计与开发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电路与数字逻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大数据系统(Hadoop)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课程论文服务贸易》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自然资源学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乒乓球俱乐部(初级)》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教材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影视节目市场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马鞍山学院《大数据审计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公司工作交接清单表格
-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保证体系框图
- 季节性防雷防汛防台风安全检查表
- 归档文件目录
- 2022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英语试题及参考答案
- 防疫小组人员名单
- 眼部健康检测与分析课件
- 偏心块振动式土壤夯实机的结构设计说明
- 苏州市建设工程造价计价解释
- 主题班会《坚定信念--放飞理想》
- S771(一) 水力循环澄清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