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2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D卷_第1页
沈阳市202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D卷_第2页
沈阳市202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D卷_第3页
沈阳市202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D卷_第4页
沈阳市202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市202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此时,热气和炊烟,就再也无法分得清楚了。黄昏,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唯一的炊烟。当锅中的饭已经煮熟时,河水因晒了一天太阳而开始飘起炊烟一样的热气。它们在晚风中向水面飘去,然后又帖着水面,慢慢飘去。ABCD2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小思养的宠物狗能帮小思开门,小思和他的宠物狗心有灵犀。B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脸就要展开似的。C他听了励志者的教诲顿时气冲斗牛,决心大干一番。D华为的员工在世界各国间飞来飞去做生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3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具有广阔前景。B“中华文化湖南行”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伟人故里锦绣湖南”为主题,举办了文化讲坛、书画精品联展等。C“十三五”期间,根据总体工作部署,我国将对近1000万左右贫困人口实施异地扶贫搬迁。D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清净的环境,也会始终保持一份纯洁的读书情感。二、基础知识综合4 . 阅读下面段文字,按要求作答。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一只美丽的紫蜻蜓,不知从什么角落飞来,悄然甲(A.降落 B.坠落)在花苞的尖端。若有摄影机,一定要摄下这美丽的 乙 (A印象 B影像)。这意趣盎然的画面,牵惹起人的诗情,引人遐想: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1)给加点的字注音。悄然意趣盎然(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3)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把寂寞留给自己 把芬芳献给他人 以苦心孕育未来 以宽阔拥抱生活A. B.AB三、现代文阅读起来,中国!余秋雨1937年7月10日,萧伯纳的寓所。再过两个多星期,就是萧伯纳81岁的生日。这些天,预先来祝贺的人很多,他有点烦。今天的他,似乎德高望重,社会的每个角落都以打扰他为荣。他尽量推托,但有一些请求却难以拒绝,例如捐款。他并不吝啬,早已把当时诺贝尔文学奖的奖金八万英镑,全数捐给了瑞典的贫困作家。但他太不喜欢有人在捐款的事情上夹带一点儿道德要挟。对此,他想有所表态。正好有一个妇女协会来信,要他为一项活动捐款,数字很具体。萧伯纳立即回信,说自己对这项活动一无所知,也不感兴趣,因此不捐。他回信后暗想,随便她们怎么骂吧。没想到过几天收到了她们的感谢信,说她们把他的回信拍卖了,所得款项大大超过了她们当初提出的要求。“还是被她们卷进去了。”他耸了耸肩。对于直接找上门来的各种人员,仆人都理所当然地阻拦了。因此住宅里才有一份安静。但是,刚才他却听到,电铃响过,有人进门。很快仆人来报: “那个您同意接见的中国人黄先生,来了。”前来拜访的黄先生就是黄佐临,1925年到英国留学,先读商科,很快就师从萧伯纳学戏剧,创作了东西和中国茶,深受萧伯纳赞赏。黄佐临曾经返回中国,两年前又与夫人一起赴英,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莎士比亚,并在伦敦戏剧学馆学导演,今年应该三十出头了吧?这次他急着要见面,对萧伯纳来说有点突然,但他很快猜出原因了。据他的经验,这位学生不会特地赶那么多路来预祝生日。原因应该与大事有关:泰晤士报已有报道,3天前,7月7日,日本正式引发了侵华战争。萧伯纳想,中国、日本打起来了,祖国成了战场,回不去了,黄先生可能会向自己提出要求,介绍一个能在英国长期居留的工作。当然,是戏剧工作。萧伯纳边想边走进客厅。他看到,这位年轻的中国人,正在细看客厅壁炉上镌刻着一段话,他自己的语录。黄佐临听到脚步声后立即回过头来,向老师萧伯纳问好。落座后,萧伯纳立即打开话匣子:“7月7日发生的事,我知道了。”“所以,我来与您告别。”黄佐临说。“告别?去哪儿?”萧伯纳很吃惊, “回国。”黄佐临说。“回国?”萧伯纳更吃惊了。顿了顿,他说:“那儿已经是战场,仗会越打越大。你不是将军,也不是士兵,回去干什么?”黄佐临一时无法用英语解释清楚中国文化里的一个沉重概念: “赴国难。”他只是说:“我们中国人遇到这样的事情多数会回去。我不是将军,但也算是士兵。”萧伯纳看着黄佐临,好一会儿没说话。“那我能帮助你什么?”萧伯纳问,“昨天我已经对中国发生的事发表过谈话,4年前我去过那里,认识宋庆龄、林语堂,他们的英语都不错。还见了一个小个子的作家,叫鲁迅。”黄佐临点了点头,说:“我这次回去,可能回不来了。您能不能像上次那样,再给我题写几句话?”“上次?”萧伯纳显然忘记了。“上次您写的是:易卜生不是易卜生派,他是易卜生;我不是萧伯纳派,我是萧伯纳;如果黄先生想有所成就,千万不要做谁的门徒,必须独创一格。” 黄佐临背诵了几句。“想起来了!”萧伯纳呵呵大笑,“这是我的话。”说话间,黄佐临已经打开一本新买的签名册,放到了萧伯纳前面,说:“再给我留一个终身纪念吧”。萧伯纳拿起笔,抬头想了想,便低头写了起来,黄佐临走到了他的后面。萧伯纳写出的第一句话是起来,中国!东方世界的未来是你们的。写罢,他侧过头去看了看黄佐临。黄佐临感动得深深点头。在七七事变后的第三天,这句话,能让一切中国人感动。萧伯纳又写了下去如果你有毅力和勇气,那么,使未来的盛典更壮观的,将是中国戏剧。黄佐临向萧伯纳鞠了一躬,把签名册收起,然后就离开了。5 . 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6 . 文章前面部分以大量的笔墨写萧伯纳捐款的事,有何作用?7 . 文章两处写萧伯纳的吃惊,请说说他吃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1)萧伯纳很吃惊。(2)萧伯纳更吃惊了。8 . 从选文看,黄佐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9 . “起来,中国!东方世界的未来是你们的 。”“ 如果你有毅力和勇气,那么,使未来的盛典更壮观的,将是中国戏剧。”谈谈你对萧伯纳题写的这两句话的理解。阅读下文,完成小题。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穿过乌镇西栅景区往西北方向行走,经过一个民宿群,便见成片簇新的青瓦飞檐迎面而立,错落的粉墙蔓延开来,瓦檐跌宕起伏如波浪层层铺开,这便是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会展中心需要具备举办国际会议的各项功能,所以体量庞大,很容易与乌镇的整体环境相冲突,产生压迫感和突兀感。为了让这个庞然大物真正“藏”进江南小镇,设计师决定用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瓦片和披檐,替换原有的玻璃墙面,让整幢建筑恢复与人亲近的尺度和质感,在视觉上融入环境。江南的小青瓦是朴素、文雅、平民化的文化元素,外立面上采用260万片江南小青瓦,成为会展中心最先入人眼帘的景致。外围原本平直的墙面,被改成长短不一的片墙,形成一个个高矮不一、前后错落的小空间,营造出江南园林的古典景致,让眼前这座大型建筑,看起来像一个土生土长的江南民居集群,而非凭空安置于此的“外来客”。设计师又对会展中心“精dio细zhu”:在各个入口处和片墙外栽竹、植树,遍植芦苇、睡莲、芦竹等江南植物。通过打造充满野趣的田园风光,让建筑自然融入乌镇的大环境中,承接古镇文脉,展现水乡的宁静优美。乌镇邂逅互联网,最具民族特色的千年古镇,借着互联网走向了国际化和现代化;造这座代表性的建筑,同样要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找到联通世界的“入口”。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乌镇有四通八达的水道、80多座石桥,这与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理念完全吻合。这一意象,被借用到会展中心三座建筑沿南、东、北三个方向,围绕中心的池塘而建。接待中心是乌镇的客厅,也是连接世界的入口。通过接待中心连接两翼的展览中心和会议中心。会议中心是核心建筑,主会场以“乌镇”为名,可容纳3000人。另外还有18个会议室,名称也极具乌镇气质:枕水、雨读、慈云、垄行设计师认为,虽然整个建筑体量相当于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但要体现互联网的特点和精神,不该是单一的空间,而应该是像互联网那样呈高度分散的结构。所以,这里密集设计了很多小空间、小场所,每处能容纳几个人到几十人,像极了乌镇的小亭子、小围廊。如果远眺就会发现,会展中心像被一簇簇丝线笼罩着。走近看,5.1万根不锈钢索形成了垂挂帘幕,又以三层、五层重叠的方式交织成网状,这恰好成为设计师们用来寓意“互联网”的绝好载体。夜幕降临,恬静的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亮起了暖黄色的灯光,似在宣告:这是千年古镇之夜,也是互联网的时代之光!(选自浙江日报,有改动)10 .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精dio(_)细zhu(_)11 . 第段的“藏”在文中的意思是_12 . 对两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第段在介绍三座建筑时采用的是时间顺序B“3000”是以准确的数字来介绍主会场的容量C举几个会议室名称为例说明了会议中心的“乌镇气质”D与人民大会堂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建筑体量之大13 . 有人觉得第段可以删去,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四、句子默写14 . 依据提示,在横线处写出相应的古诗句。(1)三峡中侧面表现山高的句子:_(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写景句):_(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4)使至塞上中名句“_”,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句子是:长烟落日孤城闭。(5)_?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刘桢(6)馨香盈怀袖,_。庭中有奇树五、对比阅读(甲)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用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5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学学半(_)(2)不独子其子(_)(3)盗窃乱贼而不作(_)16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17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是对“数”与“学”关系的深刻体认,乙文则是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二者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B甲乙两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C甲乙两文均是文末归纳出结论。不同的是,甲文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学学半”作为道理论据进一步佐证自己的观点;乙文则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后得出结论。D甲文的观点“教学相长”讲的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乙文描述的“大同”社会,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受过它的启发。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暮秋感怀(明于谦)重阳节后北风多,景物萧条可奈何。叶带寒声风外落,雁随霜信月中过。愁来万事纷如结,老去孤忠耿不磨。偷得浮生片时暇,凭阑搔首且吟哦。注释:霜信:霜期来临的消息。孤忠:忠贞自持,不求人体察的节操。耿:正直。18 . 诗的前四句主要借助哪些意象表现环境的萧条?19 . 全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分点列出。七、名著阅读20 .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他说:在外国人看起来,我们的国势似乎还很兴隆,不过实际上我们有着两大危机。一方面,一方面极其强大的外敌时时有入侵的危险。关于第一件,你要知道七十多个月以来,帝国有两个政党互不相让,一党叫做特拉迈克三,一党叫做斯拉迈克三。因为一党的鞋跟高些,另一党的鞋跟低些。我们怕的是皇太子殿下有点倾向于高跟党;至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有一只鞋跟比另一只高些,所以他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1)语段选自名著_。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个危机_。(不超过15个字)(2)作者描述第一个危机的真正用意是什么?_八、综合性学习21 . 综合性学习。在学习生活中,老师给予学生精心的教导和细心的呵护,师生之间有知识碰撞的火花,还有真情交流的感触。请你参加以“师生之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一:讲尊师故事)尊师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有许多尊师的小故事,请你举出一个有关尊师的小故事。(活动二:谈喜欢理由)在这一年的语文课程学习中,我们从课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