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练习)_第1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练习)_第2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练习)_第3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练习)_第4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嗥鸣(o)嗔视(chn)踌躇(ch)毛骨悚然(sng)B砭骨(bin)哽咽(y)归省(xng)锲而不舍(q)C阴霾(mi)棹着(zho)炽痛(zh)戛然而止(ji)D蝉蜕(tu)蓦然(m)告罄(qng)气冲斗牛(du)2 .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阻止大脑中炎症分子的释放,是减轻痴呆症状的关键。B通过教育,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C这部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用上写景技巧,是能否写好景物的关键。3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同学们特别喜欢上数学课,对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都积极附和。B只见老太太斜靠在沙发上,心平气和,神情安详。C条条龙舟在锣鼓声中你追我赶,河堤上坐满了呐喊助威的观众,龙胜山城人声鼎沸。D许多网友转载了用微波炉烹调食物会致癌的文章,专家指出,这种骇人听闻的传言没有科学依据。4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这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衬上红墙、黄瓦,给人民的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在公园里,在马路旁,在草坪里,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缨花。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了一团团的红雾。细碎的綠叶密密地搭了一座座的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辫。ABCD5 . 下列文化常识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A传统佳节,小明吟着“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与家人一起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B古诗词中的女子形象大多美丽婉约,女子不同的年龄段分别有一个美好的名称,从幼到长排列为:金钗之年、豆蔻之年、碧玉之年、花信之年。C小红的父亲在2019年到了知天命之年,妈妈比爸爸小2岁。小红在妈妈生日那天送了妈妈一个亲手烘培的猪形蛋糕。D小明以绝对优势成功竞选为学生会会长,他谦虚的说:“感谢各位老师以及同学的支持,我就敬谢不敏了。”6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B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课文“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C新闻是报刊上和广播电视里详细报道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课文一着惊海天是一篇新闻消息不是通讯。D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作者毛泽东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二、现代文阅读跳出地球“看”地震2018年月日,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张衡一号”以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命名,它的发射使我国在卫星地震电磁空间探测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地球的板块、断层移动引发地震,同时也会在地震前后带来包括地球电磁场变化等很多信息,“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级以上、全球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实时监测空间电磁环境状态变化,研究地球系统特别是电离层与其他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效应,初步探测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从而有效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 “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兼副总设计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总工程师申旭辉介绍 ,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的极寒地区 ,现有的地震台网并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也观测不到。目前我国对以青藏高原为主的近200万平方公里陆地缺乏地震前兆监测能力,在国境线和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地震监测能力也几乎为零。而跳出地球“看”地震,就能突破一些地震研究的限制,对我国及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 “张衡一号”不仅开辟了我国地震监测研究的新视角,成为我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里程碑。同时它也集合了多项航天技术创新成果,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卫星电磁洁净度的控制技术。 卫星本体磁性对磁场测量的“影响不确定性”需控制在0.5纳特以内,这大约相当于地球表面磁场强度的十万分之一。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卫星平台的各个单机、系统都进行了无磁化的更改。但在这一过程,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去掉了有磁的红外地球敏感器,整个飞行程序都要改变;再比如,无磁化要求太阳能帆板不能转动 ,但为了保证卫星能源供应,又必须让帆板对日。如何找到平衡点?卫星研发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最终,科研人员打造出来的“张衡一号 ”整星 ,其磁洁净度达到了0.33纳特。“张衡一号”的主要载荷 ,是用于探测卫星轨道环境空间电场的电场探测仪。这也是目前国际上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功能配置最全的空间电场探测仪器。 为了感知空间三维电场,探测仪通过伸杆向“张衡一号”本体外伸出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如同灵敏的触角一般,每个传感器都能准确感知周围等离子体环境电势,灵敏度极高,可以探测到非常微小的等离子体电势变化,相当于在数千米高的巨浪浪尖,分辨一粒小水珠。在卫星内部 ,有着探测仪的“大脑”信号处理单元。这台高灵敏电子学测量设备,能把传感器探测到的微小波动细分成十几个通道,通过进一步精细处理,变成数字量,分成频谱,再传输到地面,供科学家研究。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张衡一号”卫星的发射和投入使用,使我国首次具备全疆域和全球三维地球物理场动态监测的技术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在轨运行多载荷、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7 . “张衡一号 ”集合的航天技术创新成果有哪些 ?8 . 从说明方法角度分析第 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9 .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我国在卫星探测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标志是 “张衡一号 ”的发射 。B“张衡一号 ”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级以上、全球级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 。C帆板对日能保证太阳能帆板为 “张衡一号 ”供应能源 。D“张衡一号 ”传感器灵敏度极高 ,可以分辨巨浪浪尖的小水珠。阅读胡印斌的文章纸质书一直都很“暖”,完成后面小题北京新闻出版广电发展报告(20162017)日前公布。其中提到,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北京市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了纸质书阅读率。与此同时,有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其中纸质书为4.65本,高于电子书。数据印证了纸质书阅读的逐渐回暖。事实上,尽管数字阅读势头迅猛,但现实中,喜欢“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的人也越来越多。至于各地为推动全民阅读而举办的各种书市、读书会、朗诵活动等,更是成为常态。这表明,纸质书一直都在那里,它一直都很“暖”。从接受的层面看,纸质阅读的“仪式感”无可替代。不仅书籍本身从装帧到排版、插图等都带给人愉悦感,而且阅读活动本身与周围环境产生的内在默契,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已经与书籍一样,成为公众不可或缺的精神体验。某种程度上讲,这种体验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深深地积淀于人的意识深处。明代学者归有光深情描述自己的“项脊轩”:“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在这里,读书与“南阁子”,与小鸟、兰桂、清风、明月等,早已融为一体,共同构筑起一个读书人的精神世界。这样的世界并非归有光独有,几乎是每一个读书人的理想愿景。“闲读半日”“围炉读书”“雪夜读书”等,均是如此。而从现实的语境看,对于当下为生计匆匆奔忙的人来说,尽管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南阁子”,然而,类似的执念与追求却是不绝如缕,甚至魂牵梦绕。把心思放空,捧起书册,也是走进自己内心、物我两忘的一种方式,由此带来的满足感、舒适感,并不是数字阅读所能比拟的。在这里,书籍这种载体,也几乎成为阅读的主要部分,难以切割。当然,强调纸质阅读并非要把两种读书方式对立起来。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并非零和关系,而是一种多赢。因为数字阅读不可避免带有碎片化、浅阅读的特征,往往也会引导人去阅读纸质书籍;而纸质书籍的沉潜、蕴藉,往往也可以通过数字检索得以加深、强化。或许,这也是当下尽管数字阅读接触率连续攀升之后,而纸质阅读也开始随之回暖的深层原因。纸质书籍,固然是我们的所爱;同时,我们也不该排斥数字阅读。反之亦然。只要我们愿意在快速奔跑中稍稍慢下来体悟“月白风清”“知行合一”,那么,就大可不必担心不再有人读书。(光明日报,2017年12月。有删节)10 .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简要说说第一、二段的作用。11 . 阅读文章,依次写出“纸质书一直都很暖”的原因。12 . 为了让第五段论证更充分、更容易理解,作者想为该段补充一个论据。阅读下列材料,说说哪则材料合适,并简要阐述理由。 材料一: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之书等于废纸。华盛顿材料二:购得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后,我断断续续读了4个月。中间有一段时间准备放弃,书的后半段读得很草。书中的有些方法适用于学术研究、精读经典。就我看来,阅读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阅读哪一本、哪一类书没有任何道理可言。天大的理,抵不过自己喜欢。阅读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阅读无禁忌。借用一句话:“你好好睡,我好好读书。等你醒了,我们聊柏拉图”。其实也无需给阅读太多期望,自己感觉快乐就好。(2018年2月,豆瓣读书)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龙潭之滨石评梅细雨蒙蒙里,骑着驴儿踏上了龙潭道。雨珠也解人意,只像沙霰一般落着,湿了的是崎岖不平的青石山路。半山岭的桃花正开着,一堆一堆远望去像青空中叠浮的桃色云;又像一个翠玉的篮儿里,满盛着红白的花。烟雾迷漫中,似一幅粉纱,轻轻地笼罩了青翠的山峰和卧崖。谁都是悄悄地,只听见得得的蹄声。天边絮云一块块叠重着,雨丝被风吹着像细柳飘拂。远山翠碧如黛。如削的山峰里,涌出的乳泉,汇成我驴蹄下一池清水。我骑在驴背上,望着这如画的河山,似醉似痴。惭愧我既不会画,又不能诗,只任着秀丽的山水由我眼底逝去,像一只口衔落花的燕子,飞掠进深林。这边是悬崖,那边是深涧,狭道上满是崎岖的青石,明滑如镜,苍苔盈寸;因之驴蹄踏上去一步一滑!远远望去似乎人在峭壁上高悬着。我劝芸下来,驴交给驴夫牵着,我俩携着手一跳一窜的走着。四围望不见什么,只有笔锋般的山峰像屏风一样环峙着,涧底淙淙流水碎玉般声音,好听似月下深林,晚风吹送来的环珮声。跨过了几个山峰,渡过了几池流水,远远地就听见有一种声音,不是檐前金铃玉铎那样清悠意远,不是短笛洞箫那样凄哀情深,差堪比作云深处回绕的春雷,似近又远,似远又近的在这山峰间蕴蓄着。 抬头望见几块高岩上,已站满了人,疏疏洒洒像天上的小星般密布着。苹在高处招手叫我,她说:“快来看龙潭!”在众人欢呼声中, 一步一步走到苹站着的那块岩石上,那春雷般的声音更响亮了。我俯首一望,身上很迅速的感到一种清冷,这清冷,由皮肤直浸入我的心,包裹了我整个的灵魂。这便是龙潭,两个青碧的岩石中间,汹涌着一朵一片的絮云,它是比银还晶洁,比雪还皎白;一朵一朵的由这个山层飞下那个山层,一片一片由这个深涧飘到那个深涧。它像山灵的白袍,它像水神的银须;我意想它是翠屏上的一幅水珠帘,我意想它是裁剪下的一匹白绫。但是它都不能比拟,它似乎是一条银白色的蛟龙在深涧底回旋,它回旋中有无数的仙云拥护,有无数的天乐齐鸣!我痴立在岩石上不动,看它瞬息万变,听它钟鼓并鸣。一朵白云飞来了,只在青石上一溅,莫有了!一片雪絮飘来了,只在青石上一掠,不见了!我站在最下的一层,抬起头可以看见上三层飞涛的壮观:到了这最后一层遂汇聚成一池碧澄的潭水,是一池清可见底,光能鉴人的泉水。在这种情形下,我轻渺像晴空中一缕烟线,不知是飘浮在天上,还是人间?空洞洞的,不知我自己是谁?谁是我自己?同来的游伴,我也觉着她们都生了翅儿在云天上翱翔,那淡紫浅粉的羽衣,点缀在这般湖山画里,真不辨是神是仙了。我的眼不能再看什么了,只见白云一片一片由深涧中乱飞!我的耳不能再听什么了,只听春雷轰轰在山坳里回旋!世界什么都莫有,连我都莫有,只有涛声絮云,只有潭水涧松。芸和苹都跑在山上去照像。掉在水里的人的嬉笑声,才将我神驰的灵魂唤回来。我自己环视了一周山峰,俯视了一遍深潭,向着西方的彩云默祷!可惜我不是独游,可惜又不是月夜,假如是月夜,是一个眉月伴疏星的月夜,来到这里,一定是不能想不能写的境地。白云絮飞的瀑布,在月下看着一定更美到不能言,钟鼓齐鸣的涛声,在月下。听着一定要美到不敢听。这时候我一定能向深潭明月里,找我自己的幻影去;谁也无力再阻挠我的清兴!雨已停了,阳光揭起云幕悄悄在窥人;偶然间来到山野的我们,终于要归去。我不忍再看龙潭,遂同芸、苹走下山来,走远了,那春雷般似近似远的声音依然回绕在耳畔。(选自石评梅烟霞余影,东方出版社。)13 . 阅读全文,理清作者的游踪,补全下面横线上的内容。漫道去烟雨龙潭_狭道听流水春雷 _潭滨想奇特妙境_14 . 小明同学在揣摩本文语言时,提出下面几个问题,请你帮助解答。(1)这便是龙潭,两个青碧的岩石中间,汹涌着一朵一片的絮云,它是比银还晶洁,比雪还皎白。(句中“汹涌”和“絮云”搭配是否妥当?末两句分别表现了瀑布的什么特点?)(2)白云絮飞的瀑布,在月下看着一定更美到不能言,钟鼓齐鸣的涛声,在月下。听着一定要美到不敢听。(对于这句话,小明还发现第二种被编辑修改过的版本:“白云絮飞的瀑布,在月下看着,一定更美到不能言;钟鼓齐鸣的涛声,在月下听着,一定要美到不敢听。”你认为到底哪一种更好呢?说说你的理由。)15 . 作者是一位“情痴”。请根据全文内容,说说作者对龙潭的“痴”表现在哪些方面。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作答。(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选自鱼我所欲也)16 .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北冥(mn)有鱼B抟扶摇而上者(tun)C故患有所不辟(p)也D死亦我所恶()17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怒而飞(_)(2)其翼若垂天之云(_)(3)故不为苟得也(_)(4)蹴尔而与之(_)18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9 .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书立说,各抒己见。甲乙两篇选文都是诸子百家的作品,它们各自体现了作者的哪些思想?请简要回答。四、句子默写20 . 默写(1)衣带渐宽终不悔,_。(蝶恋花/柳永)(2)_,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陶渊明)(3)青山绿水,_。(天净沙秋/白朴)(4)_,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5)醉翁亭记中的“_”一句,如今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的意思。五、诗歌鉴赏阅读杜牧的赤壁,完成题目。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1 .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_之情。22 . 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23 . 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使人心绪无法平静。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被重写。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六、名著阅读24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以上文字是在的作品中的一段话。文中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什么?政变的结果如何?七、综合性学习2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称。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几乎是总人口数量的一半。我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7成,并逐年增加,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相较之下,美国中小学生近视率在10%左右。材料二:中国青少年近视现况图。中国青少年近视现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认真阅读材料二,写出你得到的信息。小明经常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或写作,作为同学,你将如何劝说他?26 .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学校组织“走进太白楼”活动,请参考以下资料,写一句生动的宣传语,吸引更多同学走进太白楼。太白楼乃任城古八景之一,名传于世千余载,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诗人李白曾居住在任城(今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