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优秀教师教学设计汇编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植树问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植树问题中一条线段两端都植树的特征,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2)通过猜测操作,验证,交流的方式探究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3)从封闭曲线(方阵)中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教学重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同学们,学校旁边有一条长100米的小路,老师要在栽几棵树苗,想请你们当回小小设计师帮忙设计行吗?(行)今天我们来研究研究植树问题中的奥秘。二、探究规律。(一)1出示题目这条小路长100米,每5米栽一棵小树苗(两端要栽),一共可以栽多少棵?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会马上列出算式:1005=20(棵)理解题意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指名说一说,然后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小棒的两端?说明:两端要栽就是小路的两头要种。学生动手操作。拿出小棒,同桌间互相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a、指名说一说: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上黑板上来摆给大家看一看。b、数一数你们刚才摆的小棒,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一共摆了几根小棒?c、间隔与种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师说明:开始大家算出的1005=20,这个20并不是表示可以栽20棵树,而是指共有20个间隔。2改变题目条件变为: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可用线段图表示)1.学生试解答2.用小棒检验3.说一说你的想法间隔数与栽树的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试说后,教师小结。4. 基本练习:同学们做操,某竖行从第一人到最后一人 的距离是24米,每两人之间相距2米,这一行 有多少人?5. 提高练习: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栽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二)出示例2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两馆间的小路”指的是哪一段?“小路两旁”指的是要栽几边?2、学生互相合作,用小棒摆一摆师提示:我们现在可以假设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18米,其它条件不变,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要求完成:你一共摆了几根小棒?每一边的小棒根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3、全班交流4、教师小结这种情况属于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即植树棵数间隔个数1。(三)用摆小棒的方法教学例3教师小结:两端封闭的情况下 植树棵数间隔个数三、练习应用1.一要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2. 在教学楼前植树,每4米栽一棵,20米内可以在多少棵树?四、课堂总结板书设计:课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一端栽树:棵数=间隔数封闭:棵数=间隔数8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75页例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索中,让学生经历8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2、在应用过程中,寻找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能熟练运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索等活动,让学生经历8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类推方法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态度。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教学难点:编制8的乘法口诀并记忆。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练习。 47 72 36 56 64 33 52 73 747 575 666 353 744 636 444 566 二、自主探究8的乘法口诀 1、出示例2的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军乐队在训练;站成了8排,每排有8人) 师:提一个数学问题?如何解决? 如:1排有几人? 1个8是8 18=8 81=8 2排有几人? 2个8相加 28=16 82=16 (板书) 2、引导学生完成数轴图,填出数轴上所缺少的数。(填书上) 8 16 ( )( ) ( ) ( )( ) ( ) 3、自己想办法,尝试编口诀 师:根据乘法算式编出8的乘法口诀。(学生回答,是补充板书) 如;1个8相加 18=8 一八得八 81=8 2个8相加 28=16 二八十六 82=16 4、寻找乘法口诀的规律 (1) 齐读口诀。 (2)师:怎样很快地记住8的乘法口诀呢?它们有规律吗?你有什么窍门?(学生交流并记一记) (3)师:你觉得哪句口诀难记?谁有办法帮助他? (4)口答:7个8比6个8多( ),比8个8少( )。5、引导学生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在书上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并和同桌交流。 二八( ) 三八( ) 四八( ) 五八( ) 六八( ) 七八( )八八() 6、随意抽一句口诀,指名学生说说表示什么意思。 7、指导学生齐读的乘法口诀并背诵。 8、组织学生用对口令背8的口诀。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完成75页做一做第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完成75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背诵的乘法口诀。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五、拓展性学习: 、请你试一试,填出适当的数。 ( )( ) ( )( ) ( )( )( ) ( )( )( ) 六、板书:8的乘法口诀 8 16 24 32 40 48 二八( ) 三八( ) 四八( ) 五八( ) 六八( ) 七八( )八八()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散文,也是本学期学生读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体会一些词句的表达效果;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略读课文,初步掌握学习方法。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教学难点:认识略读课文,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教学过程:一、回忆旧课,激发学习兴趣我们连续学习了几篇有关课余生活的课文,体会到了课余生活有许多乐趣,请你说说从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芭的草地、爬天都峰三课分别体会到了什么乐趣?”(学生回忆交流)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初步感悟1.简介课型A.同学们,仔细观察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B.我们现在学习的课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精读课文,如第1、2、3课;一种是略读课文,如第4课。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它们在编排上有什么不同?C.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仔细阅读导读提示很重要2.导读提示。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指名读提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1)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3)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3.自主读悟自读。对照略读提示,轻声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请你多读几遍。边读边用笔画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地方作个记号。4.交流收获集体交流。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谈谈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让学生知道课文主要描写了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引导学生体会到孩子们所得到的劳动的快乐。)三、赏读课文,感悟理解1.细读品悟。再读读课文并仔细想想,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2.学生发表见解,全班交流。A.生:槐乡的孩子真懂事!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生说)据生答出示句子: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指读齐读)B.生:槐乡的孩子真快乐!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生说,余生适时补充)(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也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感觉,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据生答相应出示句子:a.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指读-赛读齐读)b.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指读齐读)C.还有体会“槐乡的孩子真辛苦!”、“槐乡的孩子真勤劳!”、“槐乡的孩子真可爱!”3.抒发感受。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如:“劳动最光荣!”、“幸福的生活靠双手去创造!”(同桌互说指说)4.赏读品味。A.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关注比喻句、排比句、描写形象生动的句子,学会鉴赏等)B.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热爱劳动,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四、课外延伸,拓展能力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可以是参加公益劳动的,也可以是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板书设计:懂事 槐乡的孩子采摘槐米快乐 劳动是快乐的 勤劳 辛苦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理论和实验相结合:通过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学会组织材料;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学会与人合作。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加深对水的认识,学习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1、上课前我们先来猜个谜语,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请听好了:什么东西越洗越脏?2、 表扬答对了的学生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与水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水。二、学习探究(一)我们身边的水1、师:关于水,我们了解哪些?我们身边有哪些水?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内容进行简单记录。2、汇报交流,师有目的地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概括、梳理。3、(1)师生交流总结: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有哪些?除了液体和水蒸气,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的,一到冬天北方就有的那些冰,是水的形态吗?(2)水有哪些作用?(3)你能说说水的特点吗?(二)我们都是小侦探1、石头、木块、树叶、水、醋、可乐、空气这七个小朋友很调皮,它们各自躲进了一个袋子中,老师想把水找出来,现在你们都是小侦探,你们帮老师找找水在哪个袋子里,看看谁是最棒的小侦探。2、提出要求:不能打开袋子看。1、请学生上讲台实践,教师在旁指导,并了解学生的想法。2、说说你猜测的依据。3、你能给这些物体分类吗?你为什么这样分?(教师指导提示学生回答)4、师生共同总结。(三)水的用途1、师:水我们每天都见,每天都用,谁给我们具体说说水的用途?2、我们离不开水,水那么宝贵,我们该如何保护它?三、课堂小结1、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板书设计水 特点:无色,无味,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存在形态水珍惜水教学反思:这节课我运用了猜谜语的形式导入,很快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用比赛谁是最棒的小侦探的游戏来让学生相互比赛相互学习,这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但在学习探究的第二部分内容“我们都是小侦探”的学习中,排除了固体和液体之后,有学生问到能否闭上眼睛去尝袋子里的液体的味道,从而区分出哪袋是水。当时我是允许了,课后才惊觉应该要教育学生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不能尝,闻的时候也要小心。这里我没有注意到很严重安全问题,要把安全教育贯穿到里面才对。这提醒了我以后在备课的时候要尽可能多的想学生会说什么,问什么,会做什么,思考好该怎么回答那些可能出现的情况。雨点儿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1、小朋友,在上新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猜个谜语好吗?“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都不见”(板书雨)2、天上有很多漂亮的白云,白云是一位很温柔的妈妈,它生下了一大群活泼可爱的小宝宝,它们就是雨点(板书雨点),雨点儿可爱极了,所以我们加上一个“儿”字,(板书儿)读起来既亲切又可爱,这就叫做儿化音。请大家跟我读,“雨点儿”。 (借助手势:点读轻点,读完之后舌头往上一卷就行了。)雨点儿特别爱和小朋友交朋友,让我们甜甜的叫一叫它们的名字!(男女生分读)(如果我们把“点”“和“儿”读的快一些,舌头卷起来,就更好听了,再来试试吧!3、过渡:这么可爱的雨点儿,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想知道吗?快打开书翻到这一课吧!提出自学要求:(1)自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4、集体交流,指名说本课有几个自然段(课件出示)表扬标对的同学过渡句:老师昨天已经布置同学们自己圈出生字,并且试着认一认,那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生字宝宝好吗?好。二、认识生字(1) 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同桌合作认读(2) 指名认读,其余学生跟读,指导观察拼音,说说你认为哪个拼音需要注意(相机强调点dian,落luo,飘piao 三拼音节,问wen前鼻韵母,清qing 空kong后鼻韵母(3) 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5去掉拼音,同学们还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吗?(1) 指名认,说说这些字当中有没有你认识的部分或偏旁,你还知道带有这些偏旁的那些字?。相机指导认识“灬”“ 攵” (2) 女生领着男生认(3) 组词认,看谁组得多,相机指导造句。6同学们对这些词语掌握的真好,可见昨天晚上同学们是认真的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相机表扬)那么在课文当中这些生字宝宝组成了那些词语呢?(课件出示词语)男生领着女生读,小老师领读。三、学习课文1师:那这几个词语在课文中的第几个自然段呢?小朋友们能找出来吗?生:在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自然段的文字)2师:我们小朋友的眼睛真亮,一下子就找到了,好,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3、这些数不清的雨点从哪里飘落下来?(指导云彩发音)师:课文中说雨点儿数不清,那小朋友能不能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数不清的呢?生1:头发数不清。生2:树叶数不清。生3:雪花数不清。生4:星星数不清。师:那么“飘落”是什么样子的呢,一本书和一根羽毛掉落在地上,那个可以用飘落?(羽毛)所以飘落就是(生:飘落是轻轻地落下来)。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样落下来叫做飘落。)像这样轻轻的东西能随风慢慢落下的就叫飘落。(课件出示)还有什么东西会从什么地方飘落下来?(句子训练:_从_飘落下来。)4、雨点儿可爱吗?再来读一读。(朗读指导:飘落这个词要读得轻轻的。)四、学习对话(2-4自然段)1、课件展示下雨的场景:你看!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半空中,雨点儿还聊起天儿来了,你听!2、这是谁和谁在说话?(课件:动态出现大小雨点儿的特写)师:那他们之间究竟问了些什么问题,你们想不想知道?听老师读课文2-4自然段这次你可要认真听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分别用“”和“”画出大雨点儿与小雨点儿说的话),先找好的小朋友再多读几次,要读到能够非常正确、通顺。3、集体交流,展示你的读书收获。4、校对:这三句话分别是谁说的,我们来看看提示语。课件出示师:小雨点回答:“我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去。(板书“有花有草”)但是这个“你呢?”是小雨点的回答吗?(生:不是)体会“你呢?”是谁问谁,问什么?(是小雨点儿在问大雨点儿,小雨点儿也想知道大雨点儿要去哪里,所以它简单地说,你呢。让学生将问句补充完整师再举一例帮助学生理解。5过渡句:小雨点说他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去,他又问了大雨点“你呢?”那么大雨点是怎么回答的呢?大雨点说他要去哪里呢?生:大雨点儿说:“我要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去。(板书)”师:这里啊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一下,“地方”的“方”在这里读成轻声,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轻声。(出示词语“地方”) 那么我们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我们和同桌分角色朗读一下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一位小朋友扮演大雨点,另一位小朋友就是小雨点。好,现在开始读吧。(生分角色朗读)师:好,我们请两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这段话,其他小朋友听听他们读得怎么样!(出示第二和三两个自然段)(请一对小朋友读)师:那老师来做大雨点,小朋友们做小雨点来读一读,看大家读得怎么样。(师生合作朗读) 师读提示语,小组分角色读;男女分读,到台前表演读,学生评价。过渡:多么善良、可爱的雨点儿呀,他们带着美好的愿望,在天空中飘呀飘,可开心了。”6、师:说着说着,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都去了它们各自想去的地方。雨点儿们到了的这些地方,都发生了怎样奇妙的变化?雨点儿让我不要告诉大家,让边听歌曲,边做动作,边想。会唱的同学请一起跟唱好吗?(课件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四、练习写字(方,)师:好听的歌曲听完了,我看到小朋友们就像喝饱了雨水的小苗,又有精神了,我们一起来写生字好吗?我们来写这个“方”字,大家开动小脑筋,想想我们应该怎样来记住它。(出示“方”字)生:我是这样来记这个字的,“万”字多了一点。生:我是这样来记这个字的,它是长方形的“方”。师:小朋友的方法都很好,我们可以通过这么多方法记住它,那么会不会写呢?老师在黑板上写,小朋友们告诉老师应该怎么写,好吗?(老师示范写,然后让学生写,指导组词)生:练习写字。练习本上各写两个五、课后实践师:今天和小朋友们学习了一篇美丽的童话雨点儿,老师感到很高兴,所以老师就给小朋友想了一个很有趣的活动,那就是回去以后,每个小朋友都为小花,小草浇浇水,看看小花、小草会发生什么变化,把你看到的告诉老师,好吗?好。好,那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板书设计雨点儿小雨点儿 大雨点儿有花有草 无花无草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51页8和9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建立8、9的数感;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与序数含义。过程与方法: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主题图的教学,激发学生爱劳动、爱护花草树木的热情。教学重点:比较09各数的大小,写好数字8和9。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区分8和9的基数和序数。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学具盒、尺子、彩笔。2主题图、点子图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数学王国里的故事。今天,数字王国里非常热闹,数字娃娃们在做游戏呢!数字娃娃0觉得自己太胖了,他想减肥,于是在腰间系了一根腰带,结果,它变成了几? 数字娃娃6看见了直笑,于是对它说:你怎么变成8了呀?要减肥得多做运动,我来做个倒立给你看(将数字6倒过来),数字娃娃0一看也笑了:你也变了!你也变了!小朋友,你们看看6变成了几? 那我们今天就来和8、9交朋友。(板书课题:8和9的认识) 二、教学8、9的基数含义1教学主题图(出示)师:你在校园里看到了什么?请你数一数,悄悄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同桌交流自己数数的结果) 师:你从这幅校园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字信息?主题图为师生提供的了数量为8,9的物体有:a.校园两旁有8棵树。b.花坛里有8朵花。c.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d.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e.有8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f.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师小结:8棵小树,8朵花,8个小朋友,黑板上的8个字,他们的个数都是8,我们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师:而蝴蝶的只数,人的个数,花盆数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2寻找身边的数师:在校园里,我们探索了8和9所表示的物体数量。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数一数,说一说身边数量是8或9的物体。师: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8和9来表示学生可能的回答有:教室里有9盏日光灯,有8块窗帘,8扇窗户3.动手摆一摆(1)拿出8根小棒,同桌互相数一数(2)师:如果要拿出9根,还要拿出几根小棒就是9?(1根)生再拿一根(3)用9根小棒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三、教学8,9的顺序及大小18,9的顺序出示直尺图( ) 1 2 ( ) 4 5 ( ) 7 ( ) 9师:这是一幅直尺图,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把这幅直尺图填完整。先填写,再顺读,倒读。师:看着直尺上的数,回答问题8排在谁的前面?9排在谁的后面?7的后面是谁?7和9的中间是多少?师小结。2做一做(52页)师:出示点子图。 ( )( )( )师:怎样很快数出点子数?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选择两个数,用以前学过的,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78 89 79 8 7 98 9 7师:比较上下两个,你发现了什么?四、教学8、9的序数含义出示动物图,先请学生读题目,再按要求涂上颜色。提醒学生注意基数与序数的区别。(通过让学生涂色练习,让学生掌握区分8、9的序数和基数,正确区分左、右。)五教学8,9的写法1指导观察师:已经认识了8和9,你觉得8和9像什么?(8像葫芦,9像气球)2师展示8,9的书写笔顺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学生观察学习。学生边观察师边讲解:8字是一笔写成。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方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字处连接,一笔写成。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注意要圆滑,不能有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左下方写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3完成课本P51页8、9书写练习。六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为这节课哪些同学表现得最好?你应该向他学习什么?“9加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889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过程与方法: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教学关键: 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游戏用品。学具:小棒、圆片各20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1对口令。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210加几的加法。101102103104105106107lO8109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指名回答)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赛跑的有6人,跳绳的有3人,踢毽的有9人,跳远的有7人。2试着说说想法。师:同学们为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知道共有几盒饮料吗?怎样列式?(板书算式:“10313”)师: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1)1、2、312、13依次数。 (2)从9数到13。(3)9和4合起来是13。 (4)13可以分成9和4。(5)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3得出最佳方法。师: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加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师:几种方法都很好,不过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4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先看纸箱本来可以装几盒,先要把它变成10盒再来想,10加几比较简单。(演示凑过程)为什么要拿1个放进纸箱里呢?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10313”。(板书: )我们的想法在思维图上一目了然。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师:小朋友往运动场上看一看,你能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呢?先问问同桌,比一比谁提得多,老师有奖品。(指名提问题,并发给奖品)师:刚才小朋友提的问题真棒,我们来共同解决它。(单独出示踢毽组和赛跑组)问:踢毽组和赛跑组共多少人?(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 6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展示踢毽组和跳绳组)问: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多少人?(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 3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展示踢毽组和跳远组)问: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多少人?(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算式9716 )5归纳算法特点。问:观察以上算式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加数是几?我们叫它9加几。师: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都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的。边画边说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算得数。学生齐说后同桌拍手说顺口溜。6动手操作。(1)摆小棒,“左边摆9根红色的,右边摆3根黄色的,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根小棒?”(实物展示台出示)(指名列式)师:说说怎样想的?(学生说后,展示移小棒,圈小棒)(2)摆图片, “左边摆9个红色的圆片,右边摆7个黄的圆片,怎样算一共有几个圆片?”(指名列式)“说说怎样想的?”师:把你想的过程在书上填思维图。(指名报答案)三、巩固新知,寻找规律游戏:摘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特点:(先小声说给同桌听)911092119312 941395149615 971698179918小结:(1)结果都得十几。(2)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问:这个“1”哪儿去了?掌握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准又快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了。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师: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请小朋友帮助解决。1数菠萝:(大屏展示9个再添5个)问: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个菠萝?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2数苹果:(大屏展示15个苹果)问:一共有几个苹果?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3数鸡蛋:(大屏展示鸡蛋图)指导观察:一个鸡蛋箱可以装几个鸡蛋?现在已装有几个了?问: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又快又准地算?(展示移入一个鸡蛋的过程)4数蛋糕:(大屏展示蛋糕图)师:一个箱可以装几个蛋糕?箱子里有几个蛋糕?外面呢?怎样算?(指名列式)(演示凑十过程)五、全课小结,完善新知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解答这些题比较简便的方法该怎样想? (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师:对于这些题目,先想到9110,再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10, 10再加剩下的数,这种方法叫“凑十法”。“凑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板书设计:21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读准“皇”、“剔”、“瑰”的读音,指导“剔”、“统”的书写。(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2过程与方法: 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教学难点:1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教学过程一、直奔课题,设疑激趣1、师板书:圆明园2谁能跟大家介绍“圆明园”(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3师板书:毁灭4齐读课题。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通课文,画出字词。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相机指导难读、难写、难理解的字词)3指名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1默读课文,感受深的地方简单批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2小组合作,汇报个人学习所得,提出疑难,共同探讨。3汇报小组内已解决及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四、了解“过去”,感受“辉煌”,激发豪情1昔日的圆明园是何等壮观美丽,请你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边读边感受。2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1)引导抓6个“有”:有也有有也有不仅有还有(2)引导抓住评价圆明园的语句: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3看课件,欣赏圆明园的美景。4穿插资料:法国文学家雨果谈圆明园。5配乐朗读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圆明园的“美”。五、知道“现在”,感受“废墟”,激发痛惜1投影“被烧毁后的圆明园”图片,配上音乐。2谁能用文字描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圆明园是怎样的?3穿插资料片断“谒圆明园”,学生齐读。六、课外拓展,总结深化1(再次投影“被烧毁后的圆明园”,配上音乐。)面对着已成废墟的圆明园,你想说些什么?2总结深化:圆明园的毁灭又一次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应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悲剧不再上演。板书设计:过去 圆明园的毁灭 现在(辉煌) (粗暴)(废墟)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不可估量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不可估量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让“母爱”在阅读中升华学会看病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说“母爱”1欣赏懂你。同学们,你们知道满文军的这首歌要献给谁的吗?(献给母亲的歌)2叙说“母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3导入新课。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二、阅读课文,懂“母爱”1一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自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朗读、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2)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2二读课文。(1)按要求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2)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3)深入理解感悟:(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负责任的爱是真爱)3三读课文。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变化是关键)三、联系实际,赞“母爱”1教师引导。“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是各不一样的,能不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可以写首诗,可以唱支歌,可以说几句话,也可以制作一份小礼物2独自准备。3交流共享。四、拓展延伸,谢“母爱”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走进了作者的心灵,她告诉我们母亲如何给予儿女“爱”;同时我们也走近了母亲的世界,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被爱是同样的沉重。“学会看病”不仅是我们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也是对“母爱”的最好报答。母亲对儿女的爱的表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同样我们对“母爱”的报答也不要千篇一律。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它!板书设计:学会看病“冷漠”处理独自看病母亲 儿子尽责的“爱”“路线图”Module 7 unit1 we are going to go to Hainan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外研社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Module 7 Unit1 We are going to go to Hainan.活动一的内容,课文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一家人准备去海南旅行。课文学习be going to句型。学情分析: 学生学过的主要语言知识有be going to 句型、there be 结构、一般过去时及有关问路、乘机的功能语言等。通过本综合复习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在旅行中的不同场景运用be going to 句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中国的民族文化。学生学习的方式有:个体探究。在完成较简单的任务时以个体探究为主,鼓励学生有独立自主的思维意识。协作学习。当面对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时鼓励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这是因为“协作学习”更方便英语的交流和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时信息差异也更能激燃起学生的创新火花。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用be going to讲述自己的计划和即将发生的事情。 (2)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词汇:children, tomorrow, from ,China, swim, sea, by plane .2、技能目标:能听懂、会说、会读句型: Were going to Im from3、情感态度:带领学生了解一些关于旅游的知识。培养学生主动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参与,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从小就要有计划地做事情,合理的安排时间。教学重点:词汇: tomorrow, by plane ,swim, sea, from . 句型:Were going to go to Hainan tomorrow.教学难点:plane, swim, sea .教学过程:Step: 1 Revision教师活动: 1.Greeting2.T:Lets say and do the actions 。(老师出示单词卡片。)预设学生行为:让学生看着卡片的短语边说边做出相应的动做Swim, swim, swim in the sea.Boat, boat, row a boat.Basketball, basketball, play basketDumplings, dumplings, make dumplings.Chess, chess, play chess.Pictures, pictures, take pictures.设计意图:课前热身,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做了一个铺垫。Step2 Presentation教师活动:1. New ConceptI like traveling very much. D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编制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装修介绍合作合同协议
- 西安市装饰合同协议
- 西藏幕墙设计合同协议
- 融资协议书合同
- 装饰公司门窗合同协议
- 航次租船合同协议格式
- 草木灰买卖协议合同模板
- 草料设备合作合同协议
- 河南生物试题及答案高三
- 某制药公司IT业务持续性计划(BCP)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参考课件
- 《第1课 身边的数据》参考课件2
- 2024年山东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生物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创业投资管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武汉科技大学
- 《陆上风力发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
- 工程伦理案例与分析
- (高清版)WST 227-2024 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程序编写要求
- 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常州外国语学校中考一模英语试题(无答案)
- T-CACM 1218-2019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股骨粗隆间骨折
- 可口可乐灌装封口线机器人工作站控制系统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