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学业适应性考试( 二) 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学业适应性考试( 二) 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学业适应性考试( 二) 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学业适应性考试( 二) 语文试题(I)卷_第4页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学业适应性考试( 二) 语文试题(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学业适应性考试( 二) 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天净沙秋思是元代马致远写的一首词,天净沙是词牌名,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B“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这句话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C论语是道家经典著作,共20篇,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D“你能够听明白我的意思吗?”这句话中的“能够”是动词。2 .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B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二、字词书写3 .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一箪食(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三、现代文阅读文明旅游材料一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2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8 300万人次,2013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9 000多万人次。随着中国人出境游的不断增多,一些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闹、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游客的专属“标签”。每逢假期过后,出境游归来的人首先不是描述那个地方有多么好,而是抒发一句感慨:人真多。紧跟着十有八九会说:中国人真多。假日一到,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至于旅游地的风光好在哪儿,有什么文化底蕴和特色,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被无意识地忽略掉了。更让世界瞠目的,是中国游客的疯狂购物能力。不知从哪个黄金周开始,总会看到中国游客将某品牌店抢购一空的新闻,当地人一边看着中国游客排队抢购名牌包,一边不住咂舌“中国人真是挺有钱的”,视中国人为“暴发户”。(选自城市快报)材料二泰国官员2月28日证实,位于泰国清莱的白庙因中国游客的不文明如厕行为,近日决定增建一处洗手间,供除中国游客外的泰国居民及其他国家游客使用。去年,到泰国旅游的所有外国游客中,中国人最多。部分中国游客在泰国的不雅行为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之前报道中,就曾有中国游客脚踢泰国景区古钟的丑闻。目前,泰国官员针对此类事件已制作中文礼仪手册,写明在泰国旅游中提倡的礼仪规范。(选自2014.2.28腾讯新闻)材料三近日,某网站进行了一项“文明出境游”调查,盘点出国民心目中“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不文明行为乱丢垃圾不尊重风俗习惯对景区规定不以为然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插队随地吐痰投票结果72%31%13%46%8%65%材料四观点一:20世纪80年代,日本游客曾被视为“暴发户”,出境旅游疯狂购物、大声喧哗。被贴有“暴发户”标签的还有俄罗斯人,他们几乎能吃光所有的自助餐食物,甚至掏出小塑料袋将食物偷偷带走,对酒店工作人员大呼小叫。此外,法国游客缺乏礼貌、态度傲慢、爱挑剔等行为同样招致非议,而美国游客也贴有“粗鲁”、说话声音大的标签。总而言之,外国人也有这样那样的不文明行为,在卢浮宫前泡脚的也不仅仅是中国人,实在不必专门针对中国游客横加指责。(选自新华网)观点二:一个真正的文明的民族,总要不断地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不管是穷是富。贫富不是文明的标准我们希望明天的中国能够无愧地成为未来人类文明的脊梁,那就不要忘记去不断清洗历史留下的那些惰性,不时站在自省的镜子里检点自己,宽容和直面一切批评,并从中清醒地建立起真正而坚实的自信来。(选自冯骥才中国人丑陋吗)观点三:拥有财富未必受人敬,修养与财富相匹配,才值得尊敬。财富上涨而素质更低下,这是文明的耻辱,而个体的文明素质往往勾连着国家形象、软实力。中国是文明之邦,理应坚守并传递文明礼仪,尤其是走出国门时,更应该有操守。弘扬文明,这才是大国公民应有的气质与气场。(选自网友评论)4 . 你认为“中国式旅游”有哪些特点?请分别归纳。5 . 根据本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被称为“暴发户”的有中国人、俄罗斯人、日本人。B2012年中国居民出境8300万人次,2013年中国居民出境共9000多万人次。C出国旅游的人都在感慨中国人真多,因为一到假日,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都是中国人了。D对于中国人来说,旅游就是到此一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照片。6 . 根据“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中的数据,概括其主要信息。7 . 怎样改变中国游客被贴“标签”的这种现象?夏日里那一片阴凉乡村人家的房前屋后总是长满了树,把村子遮掩在浓密的树荫里,像村子的衣裳。炎炎夏日,浓密的树荫洒下一片片阴凉,乡村的夏天便有了一种天然的凉爽。乡村的日子里填满了辛苦,农事劳作几乎不避风雨烈日。夏收便是最典型的烈日下的劳作。空阔的麦田里,金色的麦浪涌动着丰收的喜乐,也散发着令人生畏的火辣和酷热。但是,麦熟不等人,头顶的太阳如大火球般洒下利刃一样刺目耀眼的光茫,人们依然要下地割麦。上中学时夏天就跟着大人们夏收劳动,每当割麦割得腰酸臂软、满头是汗时就想,麦地边要是有一颗树多好。困乏了到树下小憩片刻,享受一下树荫的清凉,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事实上,有时候也会不堪酷热劳累,不顾大人的责怪,放下手里的镰刀,跑到离麦地稍远的河边或土崖下有树的地方去歇息。坐在树荫里,沐浴着在汗水中渴盼而来的阴凉,那种浑身的凉爽和快意,真是舒坦得无法形容,也加深了我对树下阴凉的留恋和期待,我甚至为人们不在地头栽树而深感不解。一次农闲时,和母亲一起清理地边的杂草刺棘,看见草丛里有一棵自然生长出来的幼小的椿树,我欣喜地告诉了母亲,并提议把椿树留下,不要和杂草一块清理掉。这种树在故乡野生的很多,长得也快,所以,我算计着不几年地边这棵小椿树就能长大,长出繁枝,在夏日里给在地里劳动的我们撑起一片可以休憩的阴凉。母亲却说,不行的,地边上不能有树,不然树荫遮住阳光,会影响庄稼生长。那棵让我期待阴凉的小树最终还是被母亲连同杂草一起清理了。这也使我深深感到,夏日的阴凉固然是好,但是,和所有美好的东西一样,要拥有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麦子收回来晾晒时就不一样了。人们把新打的麦子在地上撒开摊薄,让太阳一览无余地暴晒着,人坐在麦场边上那棵柿树的阴凉里。那是一棵很大的柿子树,仅暴露在地面上错综盘缠的树根就有一片席子那么大,浓密的树冠足够有一栋房子那么高大,洒下的阴凉就可想而知了。偌大的麦场空空旷旷,就场边这么一颗大树。这个时候,麦子都收完了,大家刚从紧张劳累的夏收中解脱出来,晒麦就可以悠闲一点了。头顶着厚厚的树阴,或拉闲话,或在地上画几个方格,拿几根柴棍,盘起腿来做游戏,或铺个装麦子的袋子席地而睡,有的还端一壶茶水,边说话边品茶,只是隔一会儿起身去用木耙翻搅一下麦子。妇女们则边说话边纳鞋底,孩子们更不知困乏,也围拢在大人身边,追逐撵打,玩闹嬉戏。有时候,大人也会让玩耍的孩子去搅一下麦子。满场的麦子,搅起来要有章法,不能东一耙子西一耙子,而是从一个边角处开始,一耙一耙挨着搅。我就是那时候学会搅麦晒麦的。一场麦搅下来,就被火一样的太阳晒的满头是水,扔下耙子就往树阴底下跑,也更加感到树下阴凉的美好。老家的屋舍都是瓦房,而且前后开门。夏天里前后门都开着,风从屋子里穿过,清爽而又凉快,但是人们似乎更喜欢树阴下的凉爽。正午时分即便不下地干活,左邻右舍,也喜欢坐在村边的树阴下天南海北地扯闲话、说笑话。女人们也喜欢把针线活儿拿来坐在树底下做。记忆中,母亲就常常把过冬的棉衣棉被拆洗了,放在院子里的树荫下去做。午后的太阳把门口重重叠叠的树影拉得长长的,洒下满院子的阴凉。母亲就在这大片的阴凉里,铺一张竹席,把棉衣棉被铺在上面,一针一线地缝啊纳啊。有时是一个人做,有时还约了邻家的女人一起做,有时是母亲纳棉衣,邻居的女人拿着鞋袜之类的小件,和母亲一块坐在席子上,一边说着闲话,一边飞针走线。农家的日子大多都是琐碎而单调的,甚至有些苦涩和无奈。但是,在那一片片树下的阴凉里,在乡亲们那轻松地言笑里,在母亲那轻轻地针线里,我觉得,一切的单调、琐碎和苦涩,甚至劳累和烦恼,都被那大片大片的阴凉吸收了、融化了、遮盖了,留下的都是轻松和美好。夏天的乡村,除了房舍里,过了正午那一时半刻,麦垛旁、屋檐下、土崖边,到处都是阴凉,但是,在我的印象里,只有长在麦场边、田野里、院门口这些地方的大树给人的阴凉最是凉爽。在这些地方,没有麦垛里积蓄的闷热气息的影响,没有屋墙和崖壁的遮拦,树阴洒下的阴凉不但更纯粹,而且空气通畅,时有轻风拂过,更加为那一片阴凉锦上添花。这样的凉爽是自然的、淳朴的,所以,在夏日里,坐在空调房里,看见外面浓浓的树阴和树阴下那厚厚的清凉,我总会想起在故乡树阴下乘凉的情景,想起在田间劳动时渴盼着有一片树阴让我小憩的心情。甚至想着像古诗写的那样“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或者像一个放牛童子那样,“童子柳荫正眠着,一牛吃过柳荫西。”然而,时过境迁,不要说在树下的阴凉里美美地睡一觉,连轻松地在树阴下乘凉的机会也极少。夏日里那一片树下的阴凉只能永远地洒在我的记忆里,洒在我心里了。8 . 请仿照已概括的段落大意的句子结构形式,围绕“阴凉”,补充概括第段的内容。乡村树荫洒下一片“阴凉”;_ ;麦场边晒麦间隙人们享受;“阴凉”;_ ;夏日里我总时常回想起故乡的“阴凉” 。9 .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段“夏日的阴凉固然是好,但是,和所有美好的东西一样,要拥有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句的理解。10 . 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链接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梁衡夏)(1)文章第段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都写了太阳和天气炎热,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_。(2)两段文字都写“太阳”,作用有什么不同?_。四、文言文阅读喜雨亭记(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选文有删改)(注)志:记录。 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苏轼此时任凤翔县判官。忭(bin)欢乐荐饥:连年饥荒二三子:你们优游:悠闲自得。襦:本意短衣,此处代表所有的衣服。伊:语助词,无意。11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亭以雨名名:名字B是岁之春是:这,这个C商家相与歌于市 市:集市D皆雨之赐也皆:都12 .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2)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13 . 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情景默写14 . 读下面橙联,根据要求默写合适的古诗文名句。楹联题目高山仰止疑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云南昆明龙门达天阁)上联化用了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1)_,柳暗花明又一村”;下联化用了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诗句“曲径通幽处,(2)_”_,_,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江苏扬州平山堂)这是一副集句联,其中上联集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中的句子。横线处应填的句子是岳阳楼记中的(3)_,_。(连续的上下句)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梅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江西九江陶渊明纪念馆)由下联“梅中酒,篱下诗”可以联想到饮酒(其五)中的诗句(连续的上下句):(4)_,_,表现陶渊明恬静闲适的隐居生活。歌咏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河南巩义杜甫故居)这副对联赞扬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由此可以联想到春望中借花鸟抒发苦闷沉痛之情的句子:(5)_,_。(连续的上下句)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冲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山东济南辛稼轩纪念馆)上联讲辛弃疾有抗金复国的强烈愿望,却壮志未酬。由此可以联想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渴望建功立业,实现凌云壮志的句子:(6)_,_。(连续的上下句)六、语言表达15 . 前不久,媒体报道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将为感谢公安部门而送的锦旗上的“捍”错写成了“撼”,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代表故宫博物院向社会致歉。_(2)说说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谈一谈你的看法。_七、名著阅读16 . (题文)名著阅读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1)这首小诗出自著名作家_(填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