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纵然犯罪分子神通广大,但也逃不过公安警察敏锐的眼睛。B写完作业,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机找到我最喜欢的少儿频道。C由于今年雨水严重不足,田野里的那些作物普遍长得参差不齐。D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如果刨根问底,恐怕谁也解释不清2 .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B23岁的贵州省仁怀市女飞人:杨慧珍不负众望,一骑绝尘,以52秒37的优异成绩勇夺21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女子400米短跑桂冠。C每次回想这一影像,不知为什么心莫名就平静了?D最近,“灿鸿”“莲花”“浪卡”组成的“台风三兄弟组合”接连肆虐西太平洋地区。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臧克家,诗人,于1980年2月写了说和做这篇散文,表现了闻一多作为诗人、学者、战士的形象。B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C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鲁迅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等都是其中的作品。D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杨振宁,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4 .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不去参加比赛,不仅是他的自身原因,因为更是对手的原因,对手都太弱了。B地铁公司近期在全体员工中开展安全教育,要求员工牢固树立“地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保障地铁网络运营安全。C涂家垴镇版图面积大,自然资源独特,群众创业致富愿望强烈,为精准脱贫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优势和内外部环境。D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使梧桐湖新区终于健步迈上一个飞跃发展的时间节点。5 . 下列语句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功能是很奇妙的。中国文学的鉴赏,要从语言入手,但不要被语言所局限,应当从言内到言外,品尝那些言外的滋味。中国的文学家深知“言不尽意”的道理,所以特别注重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把那些微妙的意味寄诸言外,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然而语言的表现力又是有限的,即使是语言大师也常常遇到语言表达的苦恼。A BCD6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要塞(si)国殇(shng)悄然(qio)杳无消息(yo)B仲裁(zhng )飞漱(s)颔首(hn)眼翳(y)C黝黑(yu)娴熟(xin)滞留(zh)轩邈(mio)D遁形(dn)粲然(cn)绯红(fi)炽热(ch)7 . 赵兴同学搜集到两幅关于孔子名言的书法作品,请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第一幅)(第二幅)(注:第二幅作品文字内容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请将第一幅书法作品中的名言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在下面的米字格中。(3分)(2)下面是对第二幅书法作品的赏析,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第二幅作品是行书,笔画放纵流动,如行云流水,飘逸俊秀。B第二幅作品是草书,笔画放纵流动,如行云流水,飘逸俊秀。C第二幅作品是草书,笔画奔走游突,如烟云缭绕,龙蛇飞动。D第二幅作品是行书,笔画奔走游突,如烟云缭绕,龙蛇飞动。二、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壶口,壶口莫伸在中国北方浩瀚的群山中,有无数条蜿蜒伸展的沟谷。由于地势的羁束,这些沟谷都多少显出一种挤手夹脚的尴尬和无奈。而地处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一带的秦晋大峡谷却是个例外。黄河有幸,倚身此中。此前的黄河尽管强悍凶猛,却同样不得不委屈着自己,默默无闻地在峻梁雄峁中曲意周旋,它只能忍受和服从。它像一条蓄爪待扑的巨龙,随时都在等待着机会。而现在,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它没有丝毫犹豫便腾空而起,狂奔劲舞,瞬间便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这就是壶口瀑布。壶口瀑布的壮美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离壶口瀑布足足还有几公里的距离,你便可以远远地看见峡谷里腾起一团团飘冉的云团,那是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飞雾如霞似烟,弥漫在河床上空,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屏息凝听,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好像来自天际,又似源于地底;仿佛惊雷滚地,犹如万骏疾走;声音撼天动地又包容万千。那是一种捶胸哭天的苍凉,又是一种国难共赴的悲壮;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刚烈,又是一种壮士断腕的豪雄;是一种惊天泣鬼的神勇,又是一种众志成城的顽强。在种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中,最让人难忘的当数和瀑布贴身相逢又抬头仰望的时候。相信那一刻,任何人都难以摆脱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那些在远处看吼喊奔扑的洪流,在近处看更有着一种如山倾倒的壮烈。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瀑布从高处奔涌而下,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急迫向“壶口”流泻和迸射。它们凝成一团,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又由这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齐刷刷地向下垂落。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这种冲击和对抗实在是太猛烈,碎片已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水珠或者小水滴,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肢解,直至肢解成用手无法捕抓、用舌无法舔触的水汽。一霎时,雾气漫天升腾,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我们全看呆了。或许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伟大力量,或许生活中还翻演着无数撼人心魄的壮烈冲击,但没有哪一种能像眼前这样,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空前的震撼。那是愤怒的极致,激昂的顶端,凶猛的无限,力量的空前!那是需要我们永远体味和追求的精神的全部!哦,千古黄河,伟大的河,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几乎每天都行走在你的身边,也接受着你的泽润,那些日常的行走和接触使我们对你有了一种熟视无睹的平淡和麻木,但是只有此刻,我们才顿然领悟: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8 . 为什么说“黄河有幸”倚身于秦晋大峡谷?9 . 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10 . 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11 . 请赏析文末画线句,针对其中最鲜明的语言特点加以赏析,并概括该句的深刻内涵。阅读刘绪斌的成大事当养静气一文,完成下面小题。“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以通俗之语把自然之美和童真童趣刻画得活灵活现,不著一“静”字,而境界全出。文静,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为美;心静,不单在经历,尤在觉悟透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莫不是广阔心胸的外在写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莫不是静夜游子的心灵呼唤?“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莫不是青山绿水的诗意寄情?浩如烟海的中华诗词,随手可及充满静美的细腻文字、传神之笔,因为静的心态、美的意境,早已融进中国人的心灵深处。静,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状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陷于名缰利锁,何得心灵的自如?“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背负外物重负,怎会有真实的自我?在静的世界里,开展叩问心灵的对话,青涩消褪,迷茫渐远,推开尘世间的权利情色、世故圆滑,复归生命的本原。静能涵养简约心态,美便升腾在胸间。静,一种厚积薄发的精神气度。身心之静,不同于孤独和寂寞。孤独与寂寞,是对自我处境的艰难咀嚼,如鲠在喉,如石压胸,有一种吐纳不出、吞咽不进的味道;身心之静,则是一种个体的内省和审视,若倒啖甘蔗,若曲径通幽,显示出内敛精神和进取气度。身心之静如射手屏气,若奔者躬身,时机既到,则毅然勇进气势如虹。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以龙之变化喻世间英雄:“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这种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的气魄,正是静之深藏、静之积蓄的结果。静,不单是自然之美的精致呈现,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翁同龢在一副对联中说: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有静气、守静心,为的是恢复心灵的清明。平心静气、心平气和,方能临大事而不乱,处危机而不惊,专注于探究本质、解析机理,从而抽丝剥茧寻找本质,让问题迎刃而解。所谓“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静,如此之美,如此难得。人民日报(2016年11月21日04 版)12 . 13 . 第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14 . 15 . 说说文章第段的论证思路。16 . 17 . 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人类基因学之父”弗雷德里克桑格从1940年开始读博士到1983年退休, 一直安静地守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就连被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选为名誉研究员,也没能让他离开,“因为他几乎从不去那儿”。他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被称为“改变了世界”的人。【材料二】诸葛亮在诫子书有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觉得上面的材料一、二可以作为文章的论据吗?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 、麻枲 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注)丝纩(kung):丝和丝棉。麻枲(x):麻。18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初极狭,才通人 _(2)此中人语云 _(3)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_(4)杨谢而从之 _19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忘路之远近居民之大聚落也B渔人甚异之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C便舍船,从口入杨谢而从之D未果,寻病终子果来20 . 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皆 不 私 藏 与 众 共 之 故 可 同 处21 .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2)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22 . 两段选文所描绘的社会在社会面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四、情景默写23 . 古诗文填写(1)兔从狗窦入,井上生旅葵。(2),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4)李白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强烈自信的诗句是:,。(5)木兰诗中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4 . 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地白”,是在描写庭院中的地面在皎洁月光照射下,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B第二句“冷”字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C第三句“人尽望”写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各种景物、人都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D第四句的意思是,在这八月十五之夜,不知那深深的秋思落在谁那里,表达了诗人的怀乡之情。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25 .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B“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像,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六、综合性学习26 . 某校对八年级学生最希望家长关注的一项调查见下图示,请按要求作答。(1)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描述对男生、女生的调查结果。_(2)分析男女生在最希望家长关注方面的异同。_七、作文27 . 根据要求作文。在成长的道路上,尝试是人生的必修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