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检测)_第1页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检测)_第2页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检测)_第3页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检测)_第4页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炫耀决别逢场作戏拖泥带水B荣膺诓骗人情炼达一泻千里C挖掘辐射美不胜收莫忠一是D驻足屏障恪尽职守闲情逸致2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海天一色的苏马湾,神奇浪漫的花果山,飞珠溅玉的龙潭瀑布这些美景让每一位来连云港的游客都心旷神怡,流连忘返。B北大老师的肖像留在了我的写生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蔼可亲,或于萍水相逢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C莫言小时候每次去集上听书回来,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母亲炫耀自己的记忆力,他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母亲听。D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渔政执法船依法在本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巡航,这是无可厚非的。3 . 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A这首诗是王安石在郾县任上所作。这是他出仕以来,初显才能、胸怀抱负的时期。这种踌躇满志的情怀,也充溢在这首诗的字里行间。B“飞来山上千寻塔”,活用典故,这座山是从天上飞来的,自然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山的高耸自不必说,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故云“千寻”。这里描写登临之处的高耸。为下句伏笔。C“闻说鸡鸣见日升”,不仅山高,而且时值破晓,雄鸡高唱,红日喷薄,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又为下句蓄势。D这首诗,前两句侧重写景,是为后两句作铺垫。这是将写景与抒怀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4 . 湘行散记中的记录了沈老一个充满“野味”的友人。他有着浑话器骂的说话方式,骂出稀奇古怪的字眼,根本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大辞典;他爱收藏字画,能鉴别一二;他称呼沈老“牯子老弟”,也在不经意间夸耀他“文章魁首”。文章中的朋友讲着最不中听的话,但却有着最中肯的情谊,是一个真正的朋友。这篇文章是:( )A鸭窠围的夜B桃园与沅洲C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D箱子岩5 . 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A统筹方法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三种烧水泡茶的方法的不同优点,深入浅出地说明了统筹方法的作用。B河中石兽选自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作者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纪昀。文章告诉我们遇到问题时要综合考虑,分析各种因素,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主观臆断。C宽容是一种爱选自梦之门,作者是肖复兴,文章开头用一首小诗引出了作者的观点宽容是一种爱,然后阐释了“宽容”的深层含义,并结合社会现实,肯定其意义与作用。D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儿子的家书,文中诸葛亮要求儿子要把自己培养成君子,注重“静”“俭”二字;还告诫儿子要刻苦学习,通过学习增长才干。全文既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有殷殷期盼之情。6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ning笼罩lng嫉妒j参差不齐cn cB踱步du应和h间隔jin无不伸颈jngC窥探ku惘然wng模样m飞沙走砾lD星宿s嗜好sh阔绰chu风力尚劲jng7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B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治理下,济南市PM2.5指数下降了一倍多,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C济南新东站努力为旅客们营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和周到的人性化服务。D今年“五一”前后,历下区已经有近三十家爱心驿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二、现代文阅读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后面小题。藤野先生(节选)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8 . 根据选文,说说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离开东京,独自去仙台学医。9 . 文中对藤野先生衣着的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德和性格?10 . “我”看到藤野先生为“我”添改的讲义后,感到“吃惊”“不安”“感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11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藤野先生与“我”关于解剖学的三次谈话的内容。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漆黑的夜空,像浸透了墨汁。细雨飘零的云层缝隙中,间或透出点点红色绿色的灯火。那是夜航的运输机从云层中掠过,夜航灯,就像红绿的流星,一纵即逝。“还在向台湾盗运!今晚上又飞走了五六十架”说话的人,似乎发现了什么,声音变成了低声的请求:“江姐,明天写吧!”隆隆的机声没有影响她那和往常一样平静的举动。她写完最后一行,把写好的纸条,连同竹签子笔,一一藏在铺位底下。然后,她整理着地铺上的东西。稻草清理得平平顺顺的,枕头下面的换洗衣服,也折叠得规规矩矩,整整齐齐,被捕时穿的那件蓝布旗袍和一件红绒线衣,放在最上面。李青竹静静地坐在地铺上,一床薄被裏着她那折断过的,时常肿痛的腿。她的手牵起被面的一角,细心地寻找着线头,一根根地把细丝抽出来,轻轻地搓着。“这么晚了,你还搓线?”“孩子的棉帽上,少一朵花。”江姐默默地接过了几根细丝,陪着李青竹搓线。自从和白公馆建立起联系,她们便经常向支部提出各种建议。刚才,江姐又写下了她们最近考虑到的一些事情。“八架又是八架!”声音又从门边传来,在铺上躺着的战友都被惊动了。“同志们,睡吧。”江姐轻声招呼着。正要翻身坐起的战友,又都躺下去了。(11)李青竹缓缓放下手里的线,把江姐冰凉的手拉进薄被盖着。(12)“心里的话,都写上了吗?”她深情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江姐的脸。(13)“都写了。”江姐抬起头来。“听说北平召开政协会议,我心里再也不能平静,真渴望听到更多的消息。”李青竹的目光,渐渐移向窗外的暗夜,轻声说着:“我们会听到的。”(14)江姐的声音里,透出无限的向往:“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一个崭新、富强的国家,这是多么壮丽的事业!”(15)李青竹赞同地点头:“你想得真远。不过,也该想啊!”(16)江姐又说道:“那时候,我们的担子一定不会轻的。”(17)牢门边掠过一个看守员的身影,轻轻的脚步声,引起了静卧着的孙明霞的注意,她一翻身便向门边走去。“江姐!”孙明霞轻快地跑了回来,惊喜地叫了声:“又有信来了。”(18)江姐低头亲了一下李青竹身边睡着的被大家昵称为“监狱之花”的孩子,便迎着满脸含笑的孙明霞,站了起来。(19)许多战友早挤到孙明霞身边。还有几个人,已悄悄守住了牢门和窗口。孙明霞急切地用耳语般的声音念道:“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20)惊喜的人们,低声欢呼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1)一片欢乐的低呼,像股热流,汹涌澎湃,激荡着牢房,黑暗中,闪烁着一片晶亮的眼光。(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孙明霞的声音,像使人共鸣的琴弦,“是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23) “啊,五星红旗!”(24) “江姐!我们也有一面红旗呀!”(25) “把红旗拿出来,马上做成五星红旗。” (26)火热的目光,都转向江姐。(27) “江姐!”孙明霞急切地恳求着:“我把那面珍藏的红旗拿出来。”(28) “我这里有针,有线。”李青竹也欢乐地赞同着。(29)珍藏的红旗拿出来了,在大家眼前闪着夺目的光彩。这面红旗,是那位不知名的同志“监狱之花”的母亲,留下来的。残留着弹孔,染透斑斑血迹的红旗,被她珍藏在一床日棉絮里。(30)当红旗在大家眼前出现时,几只拿着针线的手,团团围了上来。(31) “五星红旗!五颗星绣在哪里?”(32) “一颗金星绣在中央,光芒四射,象征着党。四颗小星摆在四方,祖国大地,一片光明,一齐解放!”(33) “对,就这么绣。”(34)不知是谁抢先绣上了第一针,接着,许多灵巧的手,飞快地刺绣起来。你一针,我一线织绣出闪亮的金星。(35)红旗正中,闪现了一颗星,接着,又出现了四颗。(36)江姐依偎在李青竹身边,凝望着刺绣中的五星红旗,心境和大家一样。但是她激动而又冷静。也许此刻只有李青竹才能理解她那复杂的心情。她看见了胜利,可也看见了集中营的最后斗争。(37) “江姐!”孙明霞双手捧起叠好的旗帜,走到缓缓地搓着线的江姐面前。“同志们希望你来宣布胜利的到来,也请你揭开这象征黎明和解放的战旗。”(38) “我?”江姐笑着惊问。(39) “是的,江姐!就是你。”面前激起一阵热情、严肃而又诚恳的声音。(40) “好吧。”江姐双手接过红旗,迎风一抖,五颗晶亮的金星,立刻随着红旗飞舞。她的声音充满着幸福的感情:“让五星红旗插遍祖国每一寸土地,也插进我们这座牢房。”(41)随着江姐低呼的声浪,人们严肃地站了起来,凝望着闪光的旗帜。黎明在眼前招手,人们的心正随着红旗飘扬到远方。(42) “梆梆梆”急促的梆声,突然出现了。(43) “梆梆梆!梆梆梆!”连续不绝的梆声,惊扰着魔窟中的黎明,在浓雾弥漫的深山野谷中四面回响。接着,是一阵阵急驶的汽车狂鸣。那飞快旋转的车轮,像碾在每个人心上。(44) “要提人?”黑牢中传来一声惊问。(45) “江雪琴!李青竹!收拾行李,马上转移。”特务喊道。(46)江姐一听见叫她的名字,心里全都明白了。(47)她站起来,走到墙边,拿起梳子,在微光中,对着墙上的破镜,像平时一样从容地梳理她的头发。江姐放下梳子,换上了蓝色的旗袍,又披起那件红色的绒线衣。她习惯地拍拍身上干净的衣服,再用手拉平旗袍上的一些褶痕,又弯下身去,拭擦鞋上的灰尘。女室里一个年轻的同志,抑制不住,倒在铺位上痛哭起来。“不要用泪眼告别”江姐转身扶起哭泣的战友。(48)青竹点头微笑着。她把江姐深夜写的纸条,交给身边的一个战友,在她耳边嘱咐道:这封信,送到楼七室。”(49)李青竹亲了亲酣睡的“监狱之花”。她仰起头来,拖着断腿,迎向江姐。她们并肩走向牢门。(50) “同志们,再见!” (51) “江姐!李”(52)人们红肿的眼睛,流露着深沉的悲痛,向江姐她们扑了过去。(53)再一次告别了战友,江姐转身跨出牢门。她看见,李青竹站在走廊上。特务递给了她一根手杖,她那苍白的脸上,忽然浮起一阵愤激的红晕。(54) “ 我自己能走。”她将手杖一扔,怒声呵斥着。(55)江姐上前两步,扶着倔强地移动断腿的战友。她们在走廊上迈步向前,再也没有回头节选自红岩,有删改。12 . 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情节。13 . 选文第(36)段中划横线句写江姐“激动而又冷静”,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14 . 联系上下文,简述选文(42)、(43)段划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15 . 本文段中的李青竹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段中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16 . 阅读小说红岩后,你对小说题目“红岩”是如何理解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红岩”精神还需要继承和发扬吗?请说明理由。17 . 根据小说红岩所提供的以下相关情节,下面文字划横线处所填写人名正确的一项是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 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同时,关在地窖中的 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这条通道为一部分难友顺利逃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A刘思扬华子良B郑克昌许云峰C华子良许云峰D华子良刘思扬三、对比阅读文言文比较阅读(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于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节选自荀子礼论(注释)穷,困境。分,区分,分别。屈,竭尽。18 .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盗窃乱贼而不作欲而不得B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先王恶其乱也C故人不独亲其亲其真无马邪D货恶其弃于地也 礼起于何也19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女有归(_) 以养人之欲(_)20 . 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限两处)。物 必 不 屈 于 欲 两 者 相 持 而 长 是 礼 之 所 以 起也21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22 . 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_,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_。23 . 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礼”进行阐释的?四、句子默写24 . 古诗文默写填空。(1)客路青山外,_。(王湾次北固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