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这些贩黄窝点曾一度销声匿迹,待风声一过,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B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科学工作者正是以这种特有的风格和态度不断地去探索宇宙中无穷无尽的奥秘。C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D他一心想向上爬,这次被上司破格提拔,他感激涕零地流下眼泪。2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就铺在家门口。多年来,风吹雨淋(ln),人踩牛踏,终于光滑了些,但摩不平那一棵棵硬币大的小凹凼(dng)。B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yn)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li)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C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得漂亮的太太吃牡蛎。一个衣服褴(ln)褛(l)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D先生家里有人把锁(su)匙(chi)从门逢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3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聒噪(gu)加冠(gun)游弋(y)自吹自擂(li)B惭赧(nn)亵渎(xi)怯懦(qi)蹑手蹑脚(ni)C恪守(k)宽宥(yu)单薄(bo)天仑之乐(ln)D豢养(hun)瞥见(pi)模板(m)振聋发聩(ku)4 .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顿失滔滔(立刻)原驰蜡象(白色的象)忍冬(能够忍受冬寒)B略输文采(差、失) 红装素裹(白色覆盖着大地) 妖娆(娇艳美好)C断章取义(截取)百行业为先(德行)亵渎(轻慢,不敬)D披坚执锐(铁甲)恪尽职守(谨慎恭敬)骈进(骑马前进)5 . 小文同学想从十二章和诫子书中选一个积极昂扬的句子,写成书法作品挂在书房激励自己。以下最有可能被选用的一项是(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C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二、现代文阅读我上面讲的全是吃的东西。为什麽一讲到母亲就讲起吃的东西来了呢?原因并不复杂。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除了“黄的”以外,其余她都不沾边儿。我在她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後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拿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麽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对於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侯,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麽名誉,什麽地位,什麽幸福,什麽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6 . 简要概括选文回忆了母亲生前的事情:7 . 找出第二段中说明作者思想历程的语句:( )( )“逐渐理解了”( )立下誓言( )8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作者“永久的悔”和复杂的感情的一项是( )A离开家乡,离开母亲,经济不能独立,无法实现迎养母亲。B深切怀念母亲,觉得对不起母亲,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C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D母亲死后,永远失去了尽孝的机会。9 . 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中作者“难解”是因为自己年幼时不懂事,不理解母亲生活的辛酸悲苦,“易解”是指年长后终于明白了因为家境贫困,儿子远离,母亲受尽苦难,所以无从笑起。B句反映了母亲既希望孩子到远方去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但又牵挂孩子,希望他留在自己身边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对儿子深深的牵挂和思念。C句表明由于儿子始终不回家,母亲思念过度而含恨离开了人世。D句作者认为回报母亲的爱是至高无上的,表达了作者的悔恨之情以及对母亲的浓厚感情和做儿子未能尽孝的自责心情。10 . 你认为你的父母爱你吗?请列举事例谈谈你的感受,并说说学了本文后你打算怎样和父母相处呢?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来到地球第一天大象公会的文章五花八门,从体育项目的阶级分析到毒品的社会建构历史,从离婚的经济学到草原帝国的兴衰,简直无所不包。但是,杂乱无章的主题背后,却似乎隐藏着同一种生活态度:对日常世界保持永不疲倦的惊奇。“惊奇”感我们肯定都有过。比如小时候,万事万物都令我们感到惊奇长颈鹿是站着还是躺着睡觉?树叶为什么秋天会变黄而不是变黑?牛为什么不爱吃肉而狗为什么偏爱吃肉?人为什么有两个性别而不是一个或者三个?神奇的事情简直太多,幸亏这个世界上还有十万个为什么,供我们睡觉前抱着研习。又比如出国旅行时阿拉伯人为什么戴那种方格子头巾?埃及金字塔的石头到底是怎么运到顶上的?希腊的神庙是用来干什么的?同一个岛上,为什么多米尼加比海地建设得好?啊,还有印度人,都民主了为什么种姓观念还那么根深蒂固?然而,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似乎对世界-尤其是对自己所熟悉的世界-已经不再感到惊异。忙不过来呀。每天连滚带爬地早起上班,办公室里做不完的表格文书,下班后天旋地转的饭局,周末人山人海的公园机械生活日复一日,大脑里的那只“发现之眼”早已不知不觉关闭。只是那样的生活有那么一点点无趣,仿佛在一片湖光山色中坚决窝在家里门窗紧闭。大象公会里聚集的,是一批试图打开门窗的人。他们像是来到地球第一天,看到什么都新鲜,都要把头探进去大喊几声“喂喂喂”。其实要见识人世无限风光,未必需要花5000块钱买张飞机票,去巴黎去埃及去古巴去意大利。还有一种更划算也更持久的方式:观察你周遭的世界,“点击”你自己的生活而这正是大象公会的态度。为什么北方人比南方人“能喝”?河南人里真的“骗子”更多吗?中国人为什么偏爱赌博?解放军为什么要把被子叠成豆腐块?智商测试靠谱吗?长城到底是不是一个军事“花瓶”?现实中到底有没有“共产主义社会”?“龙”图腾的起源是什么?竟然还有,公章为什么是圆的!“打开门窗”不是对日常生活的逃离,恰恰是对它的智性激活,看见那些司空见惯的,听见那些充耳不闻的,挖掘那些习以为常的。真的,如果你打开那只“发现之眼”,会意识到我们目力所及,所有平淡无奇的事物之中,都埋着一朵小蘑菇,如果你像马里奥兄弟一样奋力顶顶顶,小蘑菇就会蹭蹭冒出来,再滚到你的嘴里去。某种意义上,大象公会所做的事情,是社科人文知识的“科普”。所谓“科普”,就是用理性破除迷信,用逻辑代替神秘主义,用论据代替“我觉得”。对“为什么北方人比南方人能喝”这种问题,相比“北方人就是豪爽呀”这种神秘主义的答案,大象公会的作者更愿意去追溯酒量与官本位文化之间的关联;对“二战中的上海犹太人应该感谢谁”这个历史问题,相比“中国人就是善良”这种直觉式回答,大象公会更多地是去分析日占上海时期日本人对犹太人的态度;对“为什么一个小女孩会残忍杀人”这个问题,相比我们“人性本恶”之类的感慨,大象公会的作者则去分析“镜像神经元”活跃程度与善恶的关系用思考照亮混沌,在别人想当然的地方掘地三尺,所谓“理性”,一半是能力,另一半则是谦卑而已。但大象公会所做的,又不完全是科普。自然科学的知识,有相当的确定性,所以自然科学领域的科普,就是把这些相对确定的知识搬运到公众头脑当中。但在人文社科领域,确定性的知识少之又少。今天被确定的知识,明天时过境迁之后,可能又会重新坍塌。从这个角度来说,大象公会所做的,与其说是普及知识,不如说是普及好奇心与理性意识前者用以提问,后者用以释疑。在一个知识可能会和财富一样陷入“两极分化”的世界里,如果说平等的权利需要一个伦理基础的话,这个基础就是每个人知识与理性的进取心。我们的文化传统似乎热爱“道理”远甚于热爱“知识”,所以好奇心驱动的求知是逆水行舟。而对于普遍用“感情是否受到了伤害”衡量观点对错的人群,理性主义则甚至可能激怒众生。好在大象公会作者群似乎也不介意“小众趣味”,大约是已经建立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路自信”。当然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还是希望大象公会能够吸引更多的人群。在一个公共生活萎缩的世界里,求知是保全自我的工程。希望有一天,大象公会能够成为品位的象征,而品位则成为成功的通道。(文/刘瑜,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注大象公会是一个以传播知识、见识、见闻而著称的新媒体,创立于2013年。11 . 文章第段写大多数对自己所熟悉的世界一一已经不再感到惊异”。请简要概括“不再感到惊异”的原因。12 . 联系上下文,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1)如果你像马里奥兄弟一样奋力顶顶顶,小蘑菇就会蹭蹭冒出来,再滚到你的嘴里去。(2)好在大象公会作者群似乎不介意“小众趣味”,大约是已经建立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路自信”。13 . 读段文字,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对“大象公会所做的事”有怎样的评价?14 . 结合文章最后一段,并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希望?三、对比阅读文言文阅读(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5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吾日三省吾身(2)传不习乎(3)饭疏食(4)非淡泊无以明志(5)意与日去16 . 翻译下列句子。(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17 . 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包括哪几点?18 . 两文内容上都强调了古人对治学的重视。(甲)文主要运用_的修辞手法,(乙)文主要运用_的表现手法。四、情景默写19 . 古诗文默写A_,绿水逶迤。B东风不与周郎便,_。C杜甫的春望中运用“移情于物”手法的诗句是_,_D古人作诗文喜欢用典,请写出古诗文中用典的句子:_,_五、语言表达20 . 语言应用题(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2)两小题(5分)从1995年起每年的4月23日被正式确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世界读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设立目的是鼓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调查显示,去年我国18岁以上的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为767%,较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477本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比上年增长038本。这反映了今天大家越来越注重阅读对知识储备、文化修养的重要作用。(1)这段文字在用词得体、标点使用、语言结构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3分)(2)请根据示例表达你对设立“世界读书日”这一举措的看法。要求:句式整齐,恰当运用修辞手法。(2分)示例: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敏悟;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21 . (题文)仿照下面例句的形式,在横线上再续写一个句子。例句:不是每一条江河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仿句:_, _。六、名著阅读22 . 名著阅读。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当时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1)文段选自昆虫记,其有“”之美誉,作者是法国作家。(2)鲁迅评价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说说鲁迅这么评价的原因。七、综合性学习23 . 综合性学习:“儿童分级阅读”引起许多人的关注,请参与下列综合实践活动。儿童分级阅读调查统计表非常赞同赞同保持中立不赞同18%59%12%11%(1)上表是某机构就儿童分级阅读制度对30004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请阅读调查表,从中提取出一条有用的信息。(2)你们班就儿童分级阅读开展了一次讨论会,有同学支持,有同学反对。请你写一段能表达自己观点的话参与讨论。八、作文24 . 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