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1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2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3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4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高邈(mo)热忱(chn)女娲(w)怪诞不经(dn)B缥缈(mio)怂恿(sng)确凿(zhu)拈轻怕重(nin)C干涸(h)贮蓄(zh)酝酿(ning)咄咄逼人(du)D黄晕(yn)庇护(p)攲斜(q)随声附和(h)直音法、读若法、反切法等中国古代注音方法,需要一定的识字量作为基础,不便初学者掌握。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汉语拼音方案独辟蹊径,数易其稿,甫一公布,一锤定音,体现了“当代仓颉”的工匠精神。汉语拼音并不是第一个汉字注音方案,但却是最成功的方案。而近代以来,国语罗马字、拉丁化新文字等注音尝试,或过于复杂,或不够科学,或不便于国际交往,多流于“纸上的蓝图”。今年是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走过一甲子,汉语拼音已经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语言工具。秦代以来,华夏大地山水阻隔,雅言、官话一直没能“走遍天下”,“十里不同音”虽有地域文化的特点,( )成为交流沟通的障碍。而拼音有效保证普通话在传播中不变味、不走形,为“语同音”的千年梦想打通最后一公里。新中国成立初期,拼音检字法打通了说话与认字的界限,一本新华字典为中国文盲率快速下降立下( )。今天,方块字借助国际通用键盘走进电脑和手机,拼音“拼”出( )的经贸大单、文化大餐,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也形塑着当代中国的面貌。在最新版的牛津英语词典中,“Jiaozi”(饺子)、“Renminbi”(人民币)( )在列,拼音化的汉语词汇逐渐被世界接受。2 . 上文带序号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BCD3 . 上文括号内依次应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但不世之功数不胜数竟然B却汗马功劳不计其数赫然C还赫赫之功不可胜数居然D也丰功伟绩不胜枚举果然4 . 依次填入下列词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两句是:( )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抚摸大地,_;体贴万物_。A像柳丝的飘忽像细雨的滋润B像细雨的滋润像柳丝的飘忽C像飘忽的柳丝像滋润的细雨D像滋润的细雨像飘忽的柳丝5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裸露菁纶雕塑气喘吁吁B恭顺懈怠衰竭穿流不息C磅礴黧黑蜷卧大煞风景D孺动诅咒虔诚漫不经心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读书莫忘做笔记汤欢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势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钱钟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选自人民日报)6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紧扣题目“读书莫忘做笔记”之意,开门见山,提出“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观点。B第段开头“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本段对温习笔记的重要性的论述。C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顾颉刚、钱钟书、蔡元培等人的事例,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D“钱钟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这句话放在第段或第段最合适,因为这两段也用到了钱钟书的事例。7 .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学者、作家读书时必须做笔记;对于普通人,笔记可做可不做。B时代在进步,做笔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做电子笔记也是很好的。C现代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书报杂志也越来越多,因此,读书做笔记也要越来越快。D自己做的笔记自己是最清楚的,不用温习也可以前后贯通,发现新问题。8 . 结合选文,谈谈读书做笔记有什么好处?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小题在周五的趣味语文课上,老师为同学们推荐了这篇为什么中国的很多节日都离不开吃,同学们深感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为什么中国的很多节日都离不开吃提起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似乎永远离不开吃这个话题。春节的饺子、上元的元宵、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事实上,这种节日饮食习俗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息息相关,概括来说主要有两点:一是中华民族对“食文化”的推崇;二是中华文化对“实用性”的推崇。首先谈谈中华民族对“食文化”的推崇。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在中国老百姓的眼中,吃是天大的事情。中国有很强的团圆情结。节日期间的饮食活动,是展示团圆情结的主要方式之一。聚餐时一般喜欢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营造了一种团圆、共趣的氛围。美味佳肴放在桌子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体现了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接下来要说的是中华文化对“实用性”的推崇。在节日里,精心烹饪的食物是主角。从先秦开始,中国的饭菜结构就是以谷物为主的。其中饭是主食,而菜的作用是下饭,即助饭下咽。之所以需要助饭下咽,是因为主食单调不可口,必须有一种物质来辅助它,使人们能够将它吃下去。这样的饭菜结构使得中国的烹饪的首要目标为装点饮食,使不可口的食物变得精致可口。但是,这种精心的烹饪并非是在每一天都有,一方面因为食物长久以来较匮乏,直到马铃薯、番薯在中国得到大规模种植后,人们的温饱问题才得到解决;另一方面是因为人手不够。当时生产力不高,导致需要下地劳作的人很多。因此把精心烹饪食物放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就显得非常自然,在节日里,每家每户都休养生息,准备一桌好吃的饭菜来犒劳为家庭辛勤劳作的人们。节日里的食物有特殊含义。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是与节气时令、气候变化有关。在这些节日,食物进补以及药膳进补被看成是非常有效且低成本的保健手段。比如汉朝时,人们相信在春节饮椒柏酒和屠苏酒,可以用来预防时疫;吃由葱、蒜等辛辣蔬菜组合而成的五辛盘,可以预防流感;端午节有喝雄黄酒的习俗,是因为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喝雄黄酒可以辟邪、除疫。同时,很多传统节日也是祭祀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将特色的食物作为贡品祭祀给神灵,表达虔诚的心情;而剩下的食物,则让全家人分享。由于祭品往往都是平时吃不到的,所以在这些节日里,人们往往可以大饱口福。比如月饼最初用于祭祀月亮,后来渐渐成为中秋的传统食品。一种文化的出现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最初表现。中国的节日饮食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生活方式的表现。传统节日通过杯盏碰撞出我们对团圆的向往,通过食物激活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9 . 除夕夜,妈妈望着餐桌上的饺子说:“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新年吃饺子,为什么咱们中国的节日总离不开吃呢?”请你结合选文,为妈妈解答疑惑。写作提示:思路清晰;语言得体; 不少于80字。10 . 下面是李爷爷一家在春节期间拍摄的照片,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这张照片有哪些纪念意义。三、句子默写11 . 古诗文默写填空。(1),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2)李煜相见欢中,通过萧瑟秋意表达词人孤寂之情的句子是。(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_,_。”(4),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5) 周敦颐爱莲说中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_,_。”(6)黄鹤楼中直接抒发思乡之愁的句子是_,烟波江上使人愁。四、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丙)三文,然后回答问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丙)已卯上元,余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西城,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选自苏轼书上元夜游)(注)上元:旧以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儋(dan)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民夷:指汉族和当地少数民族。屠沽:卖肉者、卖酒者,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放杖而笑,孰为得失:放下手杖笑起来,游玩和睡觉,谁得谁失?过:苏过,苏轼幼子。当时跟从苏轼贬居海南。韩退之:指韩愈。走海者:走到大海边上的人。这里苏轼隐指自己,当时他在海南岛,称得上走海者。12 .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念无与为乐者(2)把酒问青天(3)高处不胜寒(4)有老书生数人来过13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3)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14 . 按照要求回答问题。(1)(甲)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2)(乙)文中说“此事古难全”,“此事”指代什么?(3)(丙)文中作者为什么“笑”?用自己的话概括。15 . 同样写月,(甲)(乙)两文写作的角度有什么不同?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幕飞鸦集,满山荞麦花。16 . 诗歌首联写出了卢岵山居怎样的特点?17 . 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何差异?六、名著阅读阅读名著骆驼祥子选段,回答问题。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由口中进去,汗马上从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再藏储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18 . 好的封面,或传递书的整体内容,或呈现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题情感和兼而有之,请从下列三幅画中选择一幅合适的画作为小说骆驼祥子的封面,并结合小说内容阐述理由。我选择图,理由:。19 . 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原著补写两个与“他”相关的请节A(要求各用一句话概括)20 . 你是怎样阅读骆驼祥子的,说说你读整本书的方法,50字以内。七、综合性学习21 . 综合性学习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为了响应“珍惜自然资源”的主题,近日,我校“倡导低碳生活”系列活动精彩上演,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各题。(提取信息)在这次活动中,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低碳”。请从下面的两则材料中各提取一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信息一:_信息二:_材料一:目前,全世界二氧化碳日排放量高达605万吨,温室效应不断加强,每天损失可耕地3万公顷,损失雨林5700公顷,减少动植物种100200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有60正处于不断退化状态,支撑能力正在减弱。为此,人们开始关注低碳生活。低碳说穿了就是节能,低碳生活要求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量排放,比如节约每滴水、每度电、每粒粮食注意废物回收、资源的再生利用等,来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化。材料二:关于“低碳生活”关注度的调查(共120人) (活动形式)为了让更多的人践行低碳生活,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请你仿照示例,再补充一项活动。活动一:播放视频,引领低碳风尚活动二:发出倡议,激发低碳热情活动三:_(精彩宣传)“垃圾分类”是“低碳生活”的一个重要表现。学校需要在校园的显要位置张贴一条倡导实行“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请你代拟一下。_八、作文22 .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山果黄兴蓉我从北京出发到云南元谋县,进入川滇边界,车窗外目之所及都是荒山野岭。火车在沙窝站只停两分钟,窗外一群约十二三岁破衣烂衫的男孩和女孩,都背着背篓拼命朝车上挤,身上那巨大的背篓妨碍着他们。我所在的车厢里挤上来一个女孩,很瘦,背篓里是满满一篓核桃,她好不容易地把背篓放下来,然后满巴掌擦着脸上的汗水,把散乱的头发抹到后面,露出俊俏的脸蛋儿,却带着菜色。半袖的土布小褂前后都是补丁,破裤子裤脚一长一短,也满是补丁,显然是山里的一个穷苦女娃。车上人很多,女孩不好意思挤着我,一只手扶住椅背,努力支开自己的身子。我想让她坐下,但三个人的座位再挤上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我便使劲让让身子,想让她站得舒服些,帮她拉了拉背篓,以免影响人们过路。她向我表露着感激的笑容,打开背篓的盖,一把一把抓起核桃朝我的口袋里装,我使劲拒绝,可是没用,她很执拗。慢慢地小姑娘对我已不太拘束了。从她那很难懂的话里我终于听明白,小姑娘十四了,家离刚才的沙窝站还有几十里,家里的核桃树收很多核桃,但汽车进不了山,要卖就得背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妈妈病着,要钱治病,爸爸才叫她出来卖核桃。她是半夜起身一直走到天黑才赶到这里的,在一个山洞里住了一夜,天不亮就背起篓子走,才赶上了这趟车。卖完核桃赶回来还要走一天一夜才能回到家。“出这么远门你不害怕吗?”我问。“我有伴儿,一上车都挤散了,下车就见到了。”她很有信心地说。“走出这么远卖一筐核桃能赚多少钱?”“刨除来回车票钱,能剩下十五六块吧。”小姑娘微微一笑,显然这个数字给她以鼓舞。“还不够路上吃顿饭的呢!”我身边一位乘客插话说。小姑娘马上说:“我们带的有干粮。”那位乘客真有点多话,“你带的什么干粮?”“我已经吃过一次了,还有一包在核桃底下,爸爸要我卖完核桃再吃那些。”“你带的什么干粮?”那位乘客追问。“红薯面饼子。”周围的旅客闻之一时凄然。就在这时,车厢广播要晚点半小时,火车停在了半道中间。我赶忙利用这个机会,对车厢里的旅客说:“这个女孩带来的山核桃挺好吃的,希望大家都能买一点。”有人问:“多少钱一斤?”女孩说:“阿妈告诉我,十个核桃卖两角五分钱,不能再少了。”我跟着说:“真够便宜的,我们那里卖八块钱一斤呢。”旅客纷纷来买了,我帮着小姑娘数着核桃,她收钱。那种核桃是薄皮核桃,把两个攥在手里一挤就破了,生着吃也很香。一会儿,那一篓核桃就卖去了多半篓。那女孩儿仔细地把收到的零碎钱打理好,一脸的欣喜。很快到了站,姑娘要下车了,我帮她把背篓背在肩上。然后取出一套红豆色的衣裤,放进她的背篓。对她说:“这是我买来要送我侄女的衣服,送你一套,回家穿。”她高兴地侧身看那身衣服,笑容中对我表示着谢意。此时,一直在旁边玩扑克的4个农民工也急忙站起来,一人捏着五十元钱远远伸着手把钱塞给小姑娘:“小妹妹,我们因为实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