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1页
郑州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2页
郑州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3页
郑州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4页
郑州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州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在京剧五彩的脸谱中,在书法醇美的墨香中,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A绽放闪烁跳动飘散B飘散绽放跳动闪烁C闪烁跳动绽放飘散D绽放闪烁飘散跳动2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一书,相传是孟子和他的弟子所作。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B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说明文必须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另外,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只能平实简洁。C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外号“诗佛”。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竹里馆使至塞上都是他的五言绝句。D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闰土、祥林嫂、阿Q、藤野先生这些人物形象至今仍有着顽强的艺术生命力。3 . 下列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令尊”“令堂”是对对方父母的尊称,“小弟”“鄙人”是对自己的谦称。B“铭”“说”“记”“表”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其中“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谦和。C名人传是奥地利著名的传记文学作家茨威格的作品,从中可以了解到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家米开朗琪罗、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人生中的不朽成就。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4 .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读音全对的一项( )A燕(yn)然选聘(pn)调羹(gng) 气冲斗(du)牛B殷(yn)红祈(q)祷亘(gng)古目不窥(ku)园C迭(di)起 可(k)汗狂澜(ln) 鲜(xin)为人知D校(xio)补钥匙(shi)污秽(hu)深恶(w)痛绝二、现代文阅读5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语文学习既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这里,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搭建了一种资源,一个平台。你们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1)材料中有两处标点符号错误,请指出并改正。第_句的_错误,应改为_。第_句的_错误,应改为_。(2)材料中第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第句修改意见:_第句修改意见:_阅读下面一篇新闻,完成下列小题。别了,“不列颠尼亚”新华社香港 1997 年7 月 1 日电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英国的告别仪式是 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4时 30 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是这一次不同:永远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 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港督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金花图案, 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将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 1997年 6月 30 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0时 40 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亲王和第 28 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 1997 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从1841年 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香港岛,至 1997年7 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6 . 请结合新闻内容,说说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含义。7 . 新闻讲究时效性、真实性,请分析这则新闻是如何体现的。8 . 假如你是报纸的编辑,由于版面的原因,要对这则新闻进行删减,只能保留一段,你认为应该保留哪一段?请结合新闻的特点说说你选择的原因。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艾叶香中寻玉佩郑凤岭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9 . 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_10 . 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11 . 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12 . 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B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C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D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13 . 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三、文言文阅读蒋堂初为淮南转运使,冬至日,各县致贺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索回书,左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左右曰:“皂隶如此野狠,其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方去。遂为之延誉,后卒为名臣。(注释)蒋堂:人名。淮南转运使:官职。使人:使者,即下文的“皂隶”,衙门中的听差。延誉:播扬声誉,传播好名声。14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蒋堂初为淮南转运使(_) 皆投书即还(_)须索回书(_) 后卒为名臣(_)15 . 下列各句中的“其”与例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敢慢其命令A普明日复奏其人B其船背稍夷C及其日中如探汤D益习其声16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左 右 呵 逐 亦 不 去。17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乃为一简答之,方去。18 . “皂隶如此野狠”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四、句子默写19 . 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1)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2),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3)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4)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5)后值倾覆,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6),志在千里。(龟虽寿)(7)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写诗人登高望远,自觉天地万物都可尽收眼底,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是:,。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0 . 颔联诗人以“_”、“_”自喻,表达了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抑郁和孤独思乡的感情。21 . 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属国”是古代官名典属国的简称,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的使者身份。B颔联写途中所见,既是叙事,也是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孤独惆怅的内心情感。C颈联描写边疆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画面感强。D尾联萧关为人名,都护为官名,暗含因都护勒守燕然山,萧关未能遇上都护之意。六、作文22 . 生活就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俱全。人生的成功与否,就看你如何使用生活这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