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基础知识综合学校即将举办“诗苑漫步”系列活动,为了动员同学们参与,广播站提供了下面的宣传稿。请完成第16题,对该稿加以完善。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现代诗歌的蓬勃兴起,三千年绵绵不绝,不断向前发展。今天,诗歌不仅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而且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诗经拉开了中国诗歌的唯幕,从此,神州大地杰出的诗人、光辉的篇章纷至沓来。从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到杜甫的“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柳宗元的江雪,到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从“三曹”到“四杰”;从王孟到高岑;从李杜到周柳;从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贺敬之的回延安;从北岛的回答到顾城的一代人这一串串光辉的名字,足以彪炳史诗,永不褪色!他们创作的一首首经典诗歌,足以吟诵千年,绝不戛然而止。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诗词王国,取得的成就足以让世人叹为观止。朗读诗歌,如同在花海中徜徉,可以感觉艺术奇葩的芳香。朗读诗歌,_,_。让我们一同漫步诗苑,感受诗歌魅力。1 . 播音员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上对生字“庇”“褪”进行了检索。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庇”部首为“广”,查五画,读音为“p”;“褪”部首为“衤”,查十画,读音为“tn”。B“庇”部首为“比”,查三画,读音为“b”;“褪”部首为“辶”,查十一画,读音为“tu”。C“庇”部首为“广”,查四画,读音为“b”;“褪”部首为“衤”,查九画,读音为“tu”。D“庇”部首为“比”,查三画,读音为“p”;“褪”部首为“辶”,查十三画,读音为“tn”。2 . 第二段有两个错别字,将它们找出来,并把正确的汉字书写在田字格里。 (1)词语_中的_改成。(2)词语_中的_改成。3 . 为提醒播音员,根据语境,下列四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纷至沓来:纷纷到来;接连不断地到来。B戛然而止:突然中止。C名副其实: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也说名符其实。D叹为观止:形容眼花缭乱,心神动荡。4 . 第一段有一个病句,请找出来,并用修改符号修改。5 .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充句子。(注意句式整齐、修辞手法一致)朗读诗歌,_,_。6 . 文稿需对部分诗人作注,下列注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B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仙”。C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二、现代文阅读阅读读书是风雅乐事,回答问题。读书是风雅乐事鲁先圣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把读书看成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做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苏格拉底对于读书另有高论。他声称,一册好书,能够引诱他走遍全世界。他是为求知而读书的,读一本书就了解了世界的一个方面。可以想象,苏格拉底不是像杨绛那样优雅地读书的,可以想象他的挑剔,他的如饥似渴,他的求知的贪婪,还有他目光的锐利。而金圣叹那句“雪夜闭户读禁书”的情景就更大相径庭了。他是一个探险家,一个猎奇者,那种神秘的氛围和意味,那种不为外人道的秘密,或许只有这位伟大的批注家才能享受的了。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读书却没有这份风雅的。读书是为了寻找黄金屋、千钟粟和颜如玉的,因而就要头悬梁、锥刺股。这里,读书是为了入仕博名的,读书的快乐当然就荡然无存了,反而让人生出几分胆怯和畏惧。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读书更是全然没有风雅境界和心境了,多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读书不过是一种装潢而已。家里大大的房子,宽阔的书架,上面像垒积木一样垒满了精装的经典书籍,但不是为了读,而是为了显示学问的。其实,这实在是对书的亵渎。书是用来读的,现在做了装潢用品,岂不是书籍的悲哀?林语堂认为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黄山谷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说的有些过头了。纯朴的乡村农夫目不识丁,并未见其面目可憎,但是说读书摆脱俗气,使人优雅,倒是确切的。读书的目的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读书会使人生充实,读书会让我们了解我们不知道的过去的世界,也能够让我们了解无法到达的遥远的地方。譬如我们都知道历史中很多的故事,熟悉几千年前的著名人物,我们还知道冰封的南极,知道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知道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这些毫无疑问都因为我们读书的缘故。因此说,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读书会使我们的认识深刻,读书还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读书是有功用的,这毫无疑问。当然如果能够达到像杨绛先生那样犹如串门访友的达观,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了。7 . 作者在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8 . 文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9 . 文章第一、二段文字有什么作用?10 . 标题“读书是风雅乐事”中的“风雅乐事”具体指什么?土炕温情我是在土炕上降生的,自然在土炕上摸爬滚打长大。暖烘烘的土炕温暖了我童年的记忆,也焐热了我的人生。我对故乡的记忆,首先从土炕开始。生活在广袤陕北的家乡父老,在那艰难困苦的年月,也一定与我一样,感受过土炕的温度。寒冷漫长的冬季,土炕给劳碌了一年的庄稼人提供了温暖的时光。父亲虽然没有上过学,可小时候曾在私塾门外听过一些课文,也识了不少字。他只要一闲下来就会坐在土炕上,摇晃着头,缓缓地给我吟诵起三字经或百家姓。牙牙学语的我,趴在父亲面前,虽然不懂“人之初,性本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些句子的含意,却懵懵懂懂地跟着父亲一句一句地吟诵着。父亲一生最引以为自豪的是他参加过的无数次战斗,这也成为他最爱讲述,且永远讲述不完的故事。在那热乎乎的土炕上,我不知聆听过多少遍他老人家惊心动魄、出生入死的战斗故事。尽管这些故事我早已背得滚瓜烂熟,可每次听到仍然是那么激动亢奋。父亲成了我人生的启蒙老师。在小小的土炕上,我萌生了像父亲一样顽强拼搏的远大志向。记得小时候,我们一家七八口人,兄弟姐妹都不到干大活、受大苦的年龄,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身有残疾的父亲和多病的母亲来操持。印象中,父母永远都是闲不住的人。他们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迟,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操持家务上。夜里,疯跑了一天的我们,吃完晚饭,早已累得倒头睡了。可整日劳作的父母,依然为我们忙碌着。如豆的油灯下,满头华发的母亲,总是盘腿坐在炕头上,眯着眼,一针一线地为我们缝补着破烂的衣服和鞋袜;要么就给我们捉衣服上的虱子。而一脸沧桑的父亲,则往往嘴里噙着旱烟锅,圪蹴在后炕头,一声不吭地捻着羊毛线;要么就挑织毛袜子,为我们过冬早做准备。父母二老为儿女们操劳的专注神情,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三垧土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土炕成为陕北人生活的中心。永远难忘的是,母亲将做好的饭,舀在黑瓷盆里,端在土炕中央。一家人围着饭盆,你一勺他一碗,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尽管饭食不好,酸白菜、糠窝头、小米粥,或者是蒸洋芋、煮南瓜可吃起来却是那样可口、香美,令人回味无穷!那时,我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大,又贪食,一盆子饭哪能招得住兄弟姐妹们放开肚皮“海吃海喝”?三下五除二就吃了个底朝天。母亲心疼我们,总是不端碗。我常常催促她老人家赶快吃,可她总说不饿。其实母亲岂能不饿?她硬是忍着饥饿,把温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子女们。每每想起这些,我的心痛得像锥扎似的。进城的这些年里,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住进了洋楼房,睡上了“席梦思”,吃的穿的那就更不必说了。可我总感到自己生活在空中楼阁里,食无味,心空虚,夜难眠。每当这时,我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土炕,想起窑洞,更想起仍然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我总觉得,睡在那充满温情的土炕上,才能与天地相互贯通,融为一体。而只有深入和贴近故乡、拥抱与融入土地,才让人过得舒心、踏实和幸福!11 . 文章围绕“土炕温情”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12 . 文章以“土炕温情”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13 . 品味语言(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6段的划线句。如豆的油灯下,满头华发的母亲,总是盘腿坐在炕头上,眯着眼,一针一线地为我们缝补着破烂的衣服和鞋袜;(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8段的划线句。每每想起这些,我的心痛得像锥扎似的14 .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15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之所以忘不了土炕,是因为作者是在土炕坑上降生的,是在土炕上摸爬滚打长大的。B小时候,作者一家七八口人,靠有残疾的父亲和多病的母亲操持养活,日子过得很艰难。C小时候,作者一家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在父母的关怀下,兄弟姐妹其乐融融,倍感家庭的温馨。D文章中的父母勤劳朴实,机智勇敢,给予了儿女无微不至的关怀。三、句子默写诗文默写。(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_相信吧,_。(2) _,弹琴复长啸。(3)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句子是_,_。(4)木兰诗中描写中边塞夜景的对偶句,体现军营苦寒生活的诗句是_,_。(5)我们要表示“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之意的时候,可以用来源于木兰诗的一个成语_来表达。(6)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些秕谷,棒上(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7)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诗句_,_。四、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洪佛子洪皓,字光弼,番易人。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宣和中,为秀州司录。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民坌集,皓恐其纷竞,乃别以青白帜,涅其手以识之,令严而惠遍。浙东纲米过城下,皓白守邀留之,守不可,皓曰:“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人感之切骨,号“洪佛子”。(节选自宋史洪皓传)注释:洪皓:宋代著名的爱国重臣。经略:规划治理。廪(ln):官仓。损直:减价。粜(tio):卖出粮食。坌(bn):聚集。涅:在手上涂墨。纲米:贡米。16 . 解释文中加点词。(1)皓恐其纷竞_。 (2)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_。17 . 对“涅其手以识之,令严而惠遍。”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在他们手上涂墨来记住他们是否已买过米,严格要求,使百姓普遍受惠。B在他们手上涂墨来记住他们是否已买过米,县令严格,使百姓普遍受惠。C在他们手上涂墨来做标记他们是否已买过米,县令严格,使百姓普遍受惠。D在他们手上涂墨来做标记他们是否已买过米,严格要求,使百姓普遍受惠。18 . 选文中,洪皓是一个_的人。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9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0 . “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六、综合性学习21 . 下面的请假条中有三处错误,阅读后请加以修改。王老师:您好!今日我因贵体欠安,故请假一天,望老师批准。此致敬礼2019年5月22日七、作文22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巴黎圣母院被烧了,有人发微博说“天道轮回”,再次引发对“圆明园焚毁”话题的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生物质能源分布式能源系统应用中的能源市场前景与优化布局报告
- 大学音乐鉴赏活动方案策划
- 数学教材模拟试题及答案
- DB65T 4361-2021 设施杏鲍菇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 药店员工专业试题及答案
- 腭裂术后应急预案(3篇)
- 暖通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语文专业考试题目及答案
- DB65T 4509-2022 核桃大蒜间作技术规程
- 电力应急项目预案(3篇)
- 2025全国科普日科普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全国医学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 食堂安全培训课件
- 【课件】角的概念+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数学级上册+
- 2025企业劳动合同范本新版
- 2025年防雷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能力认定考试题库及答案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解读
- 美发裁剪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舞蹈老师自我介绍课件
- 2025年吉林省教育系统校级后备干部选拔考试题及答案
- 社区安全知识培训资料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