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考历史试题分析与备考策略PPT精选文档_第1页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考历史试题分析与备考策略PPT精选文档_第2页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考历史试题分析与备考策略PPT精选文档_第3页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考历史试题分析与备考策略PPT精选文档_第4页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考历史试题分析与备考策略PPT精选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高考出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考历史试题分析与备考策略,2,提纲,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明确高考的考查方向,2018年高考复习备考策略,试题基本结构与特点把握高考的命题趋势,3,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教育部考试中心刘芃考试文集,4,高考为何考考什么:命题原则、指导思想,考核目标及要求高考考过什么:历年高考真题(近三年)高考钟情什么:高频考点(说明:没有出现过考点不一定不考,不能放松)高考怎么考:命题的角度、考查的深度与广度(导向性:“说明”之“题型示例”。真实性:高考真题),ToAttention,5,(一)潜心研究明确高考的考查方向,6,1,7,顶层设计国家意志,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考要紧紧抓住“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指导思想:,8,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高考命题的着眼点:“一点四面”一点: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强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育人导向。四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指引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依法治国理念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创新能力的考查,提升高考对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促进作用。,中国高等教育杂志,9,考试大纲,10,(1)命题不拘泥于教材;(2)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3)考查三大维度(4)古今贯通、中外关联;(5)突出历史发展基本脉络;,依托教材高于教材脱离教材拓展教材,命题原则:,体现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11,2,12,对历史进行认识,唯物史观使历史成为一门科学,是正确认识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要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是基本观念和思维品质,要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是关键能力和基本方法,所有历史叙述都是一种基于对过去事情的理解而进行的解释,是基本能力和主要指标,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历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建构正确的历史认识,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13,看得懂,想得到,写得清,说得透,考核目标与要求:,14,(二)深入研究高考试题把握高考命题趋势,15,必修1,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贫富不均B莠民作乱C民性懦弱D吏治败坏,16,必修1,8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A人民的迫切愿望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C知识分子的共识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10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A.参加万隆会议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出席日内瓦会议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4.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1:3。这一选举法()A.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B.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C.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D.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17,必修1,16.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17.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18,必修1,22.(12分)民国年间,许多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思考国家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地球的面皮有限,而列强的欲望无穷。在这个情势下,亚洲人民只有三条道路可走。其一,是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代表是日本,以武力自救,“卖灵魂以得邦国”,不是值得我们赞美的;其二,是因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代表是印度;其三,是凭着自己的天才,另去创造一条新道路。彷徨于这两条歧路之间,而又未能另自创出一条新道路者,则有我们的中国。帝国主义在我国所发生的不幸结果,我们都已知道。远者如鸦片战争及它的结果,近者如英国强占威海卫,俄国强占大连湾,德国强占胶州湾。在这丑恶的两条道路外,我们能另想出一条自尊而又能自救的新道路吗?这条新道路是可以找到的,但却不是容易找到的。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1924年)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说明日本和印度所走的是什么道路,指出二者走上不同道路的共同背景。(3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中国“道路”问题写一篇小论文。(9分),19,必修2,87.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由此推断()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11.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13.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20,必修2,1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表中数据表明()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19.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21,必修2,21.(14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7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3分),22,必修3,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9.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依据下图(局部)可以推断:影响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政治B.文化传统C.人口密度D.地理环境15.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20.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右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A.拾穗者B.格尔尼卡C.日出印象D.自由引导人民,23,必修3,23.(14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材料二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7分)(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4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3分),24,近三年江苏卷分值分布情况,25,近三年历史知识结构考查点及分值分布情况,26,近三年高考考查主要知识点分布,27,28,29,30,近年来高考试卷常考考点统计1、中国政治制度2、中国经济3、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4、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6、欧美代议制的形成和发展7、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8、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9、近代思想解放潮流10、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1、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2、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31,重视基础知识考查时空观念的考查,10.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A项,国民党“围剿”红军是在土地革命时期,第三次“围剿”是在1931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呼吁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并积极开展敌后抗日活动,形式之一就是游击战。故B项正确。C项,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D项,台儿庄战役发生于1938年,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但这并不是红军开展的游击战。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32,重视基础知识考查时空观念的考查,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A.参加万隆会议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出席日内瓦会议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解析】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知识。A项,万隆会议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目的宗旨与题意不符,而且万隆会议参加国众多,与题干中的“两国”不符。故A项错误。B项,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在中印、中缅两国总理会谈的联合声明中一致同意,并共同倡导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符合题干含义。故B项正确。C项,日内瓦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与材料含义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和苏联外长安德烈维辛斯基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署,不符合材料中的“两国总理”。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33,重视基础知识考查时空观念的考查,12.15.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的相关知识。A项,根据材料中的“17世纪”“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可知该科学家为牛顿,牛顿将数学原理运用到科学研究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故A项正确。B项,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他是二十世纪的科学家,时间上不符合。故B项错误。C项,日心说是哥白尼提出的,哥白尼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时间上不符合。故C项错误。D项,阐明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是现代物理学的成果,时间上不符。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34,重视基础知识考查,21.(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7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3分),22.(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中国“道路”问题写一篇小论文。(9分)23.(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3分)24.(A)(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4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3分)24.(B)(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说明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所起的作用。(7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华盛顿的良好品质,说明华盛顿的政治活动对美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贡献。(3分),35,重视阶段特征的考查,21.(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7分)22.(1)据材料说明日本和印度所走的是什么道路,指出二者走上不同道路的共同背景(3分)23.(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7分),36,注重能力考查,高考对能力的考查比较稳定,即我们常说的“知识抽样,能力覆盖”。记忆、理解、观察、分析、解读、概括、归纳、说明、比较、分析、论证、评述、探讨等,都是高考考查的能力。,21.(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7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3分),22.(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中国“道路”问题写一篇小论文。(9分)23.(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7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3分),37,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20道客观题,都是材料型选择题,都引入多种体裁和形式的新鲜素材,如简短原始材料的引用、白话文叙述的历史事件、满清大员(耆英)的真实反省、依据万国公报发表文章主题所统计的的图表、外交声明等等,都以自由灵活的表达方式设置了耳目一新的历史情境,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如第1题从商周青铜器由实用演变为权力的象征;第2题汉武帝指定钱币国家专铸体现中央集权的表现;第3题唐朝三省宰相的变化表明君权的调整;第4题孔子与朱熹对“克己”的理解差异无疑起到让学生注意对比和课本表述的细节差异;要求学生充分阅读、理解试题提供的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然后结合所学对备选项进行仔细甄别,作出正确的判断。,38,关注现实注重热点,必修部分21题由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材料导入,引发学生深思课本上未提及的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自然引发考生联想和对比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由于白银大量外流引发清王朝政治、经济、军事的危机。该题前瞻性强,契合了我国现代“一带一路”国际战略;22题以民国年间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思考国家发展道路为主题,对比同为亚洲近邻的日本和印度走上不同道路的共同背景,然后就陈衡哲1924年发表的西洋史提及的西方列强瓜分中国事实,试图找到“一条自尊而又能自救的新道路”,写一篇要求较高的280字左右小论文。这完全弘扬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也符合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也达到了要求考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拘泥于人教或者人民版课本的表述差异,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3题则是通过两段材料对比西方近代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两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差异,概括和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该题人文色彩浓厚,注重对学生思想文化的感悟和提升。,39,思想解放民主、法治、法制环境问题科教兴国城市化改革开放民生问题海权丝绸之路监察制度反腐倡廉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中日中美等大国关系全球化、区域化等,热点问题,高考历史长效热点,40,引入学术成果反映学术前沿,从内容上看:“学术研究新成果”是指超出现行中学历史课程内容要求的、中学师生感到陌生的学术研究成果。这里的“新”主要不是指时间的新,而是指中学师生在思想上的新。从宗旨上看:过去的命题是一种“六经注我”的命题思路即运用各种史料来印证教科书的观点。而现在是一种“我注六经”的命题思路即运用所学知识来印证、反驳或批判各种新的学术观点。,41,黄牧航历史科高考命题中运用学术研究新成果初探,2014.1历史教学,引入学术成果反映学术前沿,42,引入学术成果反映学术前沿,43,引入学术成果反映学术前沿,44,高考试题的学术成果进入高考试题的途径分析,第一种类型:内容与课本有关,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新颖,重在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再适当结合所学知识。,第二种类型:内容与课本无关,甚至观点与课本迥然不同,主要通过材料得出符合题意的结论与答案。,45,2017年全国高考课标卷历史知识点分布,46,立足考纲,突出主干知识,不回避高频考点。,选择题中,中国古代史中分封制、中央集权的加强、封建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近代史中洋务运动、民主革命、抗日战争,经济体制改革,世界史的人文主义、工业革命、苏联工业化、当代世界格局演变,都选择了历史教学中重点知识模块,同时也是历来高考备考中的高频考点。非选择题中42题考查的1417世纪中外历史,从主题上看依然是历史学科的重点知识。,47,体现能力立意,突出学生综合能力考查。,史论结合能力这类试题的典型特征,一般是在题干的关键词中,有“反映”“体现”“表明”等字样。今年的试题,则又增加了“据此可知”“可看出”的说法。此外,有的试题在题干的最后是一个不完整的句子,下接的应是选项的价值判断,如28题的“这一举措”、30题的“这一精神的贯彻”。今年,史论结合类选择题有9道,占总数的四分之三。,48,体现能力立意,突出学生综合能力考查。,突出概括能力概括能力,包含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等多方面能力,是要求较高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多年来,全国卷一直非常重视概括能力的考查,概括类试题所占比重较大,例如2015年卷占60分,2016年卷占64分,今年卷占60分。,49,体现能力立意,突出学生综合能力考查。,突出比较能力高考试卷中比较类试题的类型,主要是异同比较、纵横比较两类。多年来,全国卷中比较类试题一直也占40%左右的比重,今年则占47分。,50,文综41题,2014年:命题者提供一则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要求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2015年:命题者提供某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所引用的公式,要求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公式进行探讨。2016年:命题者从卢梭社会契约论中选择一段材料,要求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2017年:命题者提供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要求从表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予以阐述。,51,考的都没讲讲的都没考,考的都没学学的都没考,白忙一年,51,52,(三)精耕细作,科学备考2018年高考复习建议,53,备考策略,1.构建时空坐标,明确阶段特征。,2.夯实基础知识,深化主干知识。,3.强化唯物史观,培养问题意识。,4.拓展通史视野,聚焦社会转型。,5.深化主题意识,培养思维能力。,54,如何科学备考?,在材料性、情景性、拓展性意识指导下,引导学生精编断代时间大事年表,并由此把握历史时间轴和阶段年代特征;同时注意以专题专线和重要国家为单元整理大事年表,把握某一方面历史演进的阶段特征。,1.构建时空坐标,明确阶段特征。,55,56,【三维坐标】,57,中外关联、对比先秦诸子思想与古希腊人文思想比较;东周列国与古希腊城邦比较;明清时期的传统科技与近代西方自然科学比较;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与西方近代早期的资本主义比较;英美法德代议制比较并与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比较;苏维埃政治构建与西方代议制和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比较;早期启蒙思想与欧洲启蒙运动与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比较欧美工业革命与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与苏联工业化与中国一五计划比较等,58,2.注重夯实基础,深化主干知识,如何科学备考?,相对于全国卷来说,江苏卷对教材的依托性较强,虽强调不拘泥于教材命题,也强调新材料和新情景,但所提供的新材料、创设的新情景、制定的答案等,都离不开对教科书的依托。如选修模块考查的内容绝少是课标规定之外的知识。一些情况下,是“材料在教材外,答案在教材中”的。继续注重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复习,重点关注与人类和社会发展相关的主干知识,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尤其是对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发展阶段的阶段特征要重点关注,另外需要注意时间和空间概念的把握,做到准确而迅速的反映出来才可以。,59,注重运用信息“培养能力”多年来,高考卷一直非常重视概括能力的考查,概括类试题所占比重较大,以致于出现“得概括能力者得二卷”的说法。如何提高概括能力?从具体技术上,笔者有三招:先做小学数学题,再做小学语文题,后做初中代数题。第一句是指以句号、分号和删节号为标志,先数一下解析的材料有几句话,一般每句话都有独立的信息。第二句是指提炼每句话的关键词、每段材料的段落大意、整段材料的中心思想。第三句是指一段材料中可能有几句话的内容相近,这就需要合并同类项。,60,3.强化唯物史观指导,培养问题意识。,如何科学备考?,2016年考纲: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17年考纲: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1,唯物史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一些基本的理论包括:(1)人类的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纵向发展)(2)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横向发展)(3)科学揭示了社会结构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个层次的因素组成,阐明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5)阶级分析方法。(6)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62,明确提出高考历史学科的命题、考试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强调唯物史观在指导历史认识方面的作用。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和复习。近代史的复习要努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