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数学必修5不等式全章教案集[整理]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1/5ec6819c-3418-4ee6-a40c-4d468062de9e/5ec6819c-3418-4ee6-a40c-4d468062de9e1.gif)
![人教高中数学必修5不等式全章教案集[整理]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0-6/1/5ec6819c-3418-4ee6-a40c-4d468062de9e/5ec6819c-3418-4ee6-a40c-4d468062de9e2.gif)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数学必修5不等式全章教案集课题: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第1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掌握图象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培养数形结合的能力,培养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和通过函数图象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获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3情态与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勇于创新精神,同时体会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教学重点】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难点】理解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关系。【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教材P84互联网的收费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到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1)2.讲授新课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象这样,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二次不等式2)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怎样求不等式(1)的解集呢?探究:(1)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的零点的关系容易知道:二次方程的有两个实数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于是,我们得到: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二次函数的零点。(2)观察图象,获得解集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当 x5时,函数图象位于x轴上方,此时,y0,即;当0x5时,函数图象位于x轴下方,此时,y0与 0)与 x轴的相关位置,分为三种情况,这可以由一元二次方程 =0的判别式三种取值情况( 0,=0,0)来确定.因此,要分二种情况讨论(2)a0分O,=0,0与0(或0) 计算判别式,分析不等式的解的情况:.0时,求根,.=0时,求根,.0,所以这辆汽车刹车前的车速至少为79.94km/h.例4、一个汽车制造厂引进了一条摩托车整车装配流水线,这条流水线生产的摩托车数量x(辆)与创造的价值y(元)之间有如下的关系:若这家工厂希望在一个星期内利用这条流水线创收6000元以上,那么它在一个星期内大约应该生产多少辆摩托车?解:设在一个星期内大约应该生产x辆摩托车,根据题意,我们得到移项整理,得因为,所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得不等式的解为:50x60因为x只能取正整数,所以,当这条摩托车整车装配流水线在一周内生产的摩托车数量在5159辆之间时,这家工厂能够获得6000元以上的收益。3随堂练习1课本第89页练习2补充例题 应用一(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例:设不等式的解集为,求? 应用二(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例:设,且,求的取值范围.改:设对于一切都成立,求的范围.改:若方程有两个实根,且,求的范围.随堂练习21、已知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求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2、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空集,求的取值范围.改1:解集非空改2:解集为一切实数4.课时小结进一步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一元二次函数的关系5.评价设计课本第89页的习题3.2A组第3、5题【板书设计】【授后记】 第 周第 课时 授课时间:20 年 月 日(星期 )课题: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第1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过程,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3情态与价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教学难点】【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数学模型课本第91页的“银行信贷资金分配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经历建立线性规划模型的过程。在获得探究体验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形成共识:2.讲授新课1建立二元一次不等式模型把实际问题 数学问题:设用于企业贷款的资金为x元,用于个人贷款的资金为y元。(把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资金总数为25 000 000元) (1)(预计企业贷款创收12%,个人贷款创收10%,共创收30 000元以上) 即 (2)(用于企业和个人贷款的资金数额都不能是负值) (3)将(1)(2)(3)合在一起,得到分配资金应满足的条件:2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1)二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二元一次不等式。(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有几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x和y的取值构成有序实数对(x,y),所有这样的有序实数对(x,y)构成的集合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4)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之间的关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是有序实数对,而点的坐标也是有序实数对,因此,有序实数对就可以看成是平面内点的坐标,进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就可以看成是直角坐标系内的点构成的集合。3.探究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表示的图形(1)回忆、思考回忆:初中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所表示的图形数轴上的区间思考:在直角坐标系内,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表示什么图形?(2)探究从特殊到一般:先研究具体的二元一次不等式x-y6的解集所表示的图形。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x-y=6表示一条直线。平面内所有的点被直线分成三类:第一类:在直线x-y=6上的点;第二类:在直线x-y=6左上方的区域内的点;第三类:在直线x-y=6右下方的区域内的点。设点是直线x-y=6上的点,选取点,使它的坐标满足不等式x-y6,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93页的表格,横坐标x-3-2-10123点P的纵坐标点A的纵坐标并思考:当点A与点P有相同的横坐标时,它们的纵坐标有什么关系?根据此说说,直线x-y=6左上方的坐标与不等式x-y6有什么关系?直线x-y=6右下方点的坐标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二元一次不等式x-y6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x-y=6的左上方;反过来,直线x-y=6左上方的点的坐标都满足不等式x-y6。因此,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等式x-y6表示直线x-y=6右下方的区域;如图。直线叫做这两个区域的边界由特殊例子推广到一般情况:(3)结论: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Ax+By+C=0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虚线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直线)4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哪个平面区域的判断方法由于对在直线Ax+By+C=0同一侧的所有点(),把它的坐标()代入Ax+By+C,所得到实数的符号都相同,所以只需在此直线的某一侧取一特殊点(x0,y0),从Ax0+By0+C的正负即可判断Ax+By+C0表示直线哪一侧的平面区域.(特殊地,当C0时,常把原点作为此特殊点)【应用举例】例1 画出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解:先画直线(画成虚线).取原点(0,0),代入+4y-4,0+40-4=-40,原点在表示的平面区域内,不等式表示的区域如图:归纳:画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常采用“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的方法。特殊地,当时,常把原点作为此特殊点。变式1、画出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变式2、画出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例2 用平面区域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分析: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点集的交集,因而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解:不等式表示直线右下方的区域,表示直线右上方的区域,取两区域重叠的部分,如图的阴影部分就表示原不等式组的解集。归纳: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点集的交集,因而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变式1、画出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变式2、由直线,和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包括边界)用不等式可表示为 。3.随堂练习1、课本第97页的练习1、2、34.课时小结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2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哪个平面区域的判断方法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5.评价设计课本第105页习题3.3A组的第1题【板书设计】【授后记】 第 周第 课时 授课时间:20 年 月 日(星期 )课题: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第2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二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约束条件;2过程与方法: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集合、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情态与价值: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激励学生创新。【教学重点】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并能把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画出来;【教学难点】把实际问题抽象化,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复习引入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Ax+By+C=0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虚线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直线)判断方法:由于对在直线Ax+By+C=0同一侧的所有点(x,y),把它的坐标(x,y)代入Ax+By+C,所得到实数的符号都相同,所以只需在此直线的某一侧取一特殊点(x0,y0),从Ax0+By0+C的正负即可判断Ax+By+C0表示直线哪一侧的平面区域.(特殊地,当C0时,常把原点作为此特殊点)。随堂练习11、画出不等式2+y-60表示的平面区域.2、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2.讲授新课【应用举例】例3 某人准备投资 1 200万兴办一所完全中学,对教育市场进行调查后,他得到了下面的数据表格(以班级为单位):学段班级学生人数配备教师数硬件建设/万元教师年薪/万元初中45226/班2/人高中40354/班2/人分别用数学关系式和图形表示上述的限制条件。解:设开设初中班x个,开设高中班y个,根据题意,总共招生班数应限制在20-30之间,所以有考虑到所投资金的限制,得到即 另外,开设的班数不能为负,则把上面的四个不等式合在一起,得到:用图形表示这个限制条件,得到如图的平面区域(阴影部分)例4 一个化肥厂生产甲、乙两种混合肥料,生产1车皮甲种肥料的主要原料是磷酸盐18t;生产1车皮乙种肥料需要的主要原料是磷酸盐1t,硝酸盐15t,现库存磷酸盐10t、硝酸盐66t,在此基础上生产两种混合肥料。列出满足生产条件的数学关系式,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区域。解:设x,y分别为计划生产甲乙两种混合肥料的车皮数,于是满足以下条件:在直角坐标系中可表示成如图的平面区域(阴影部分)。补充例题例1、画出下列不等式表示的区域(1) ; (2) 分析:(1)转化为等价的不等式组; (2)注意到不等式的传递性,由,得,又用代,不等式仍成立,区域关于轴对称。解:(1)或矛盾无解,故点在一带形区域内(含边界)。(2) 由,得;当时,有点在一条形区域内(边界);当,由对称性得出。指出:把非规范形式等价转化为规范不等式组形式便于求解例2、利用区域求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分析:不等式组的实数解集为三条直线,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部(不含边界)。设,求得区域内点横坐标范围,取出的所有整数值,再代回原不等式组转化为的一元不等式组得出相应的的整数值。解:设,。于是看出区域内点的横坐标在内,取1,2,3,当1时,代入原不等式组有,得2,区域内有整点(1,-2)。同理可求得另外三个整点(2,0),(2,-1),(3,-1)。指出:求不等式的整数解即求区域内的整点是教学中的难点,它为线性规划中求最优整数解作铺垫。常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通过打出网络求整点;另一种是本题解答中所采用的,先确定区域内点的横坐标的范围,确定的所有整数值,再代回原不等式组,得出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再确定的所有整数值,即先固定,再用制约。3.随堂练习21(1); (2); (3)2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3课本第97页的练习44.课时小结进一步熟悉用不等式(组)的解集表示的平面区域。5.评价设计1、课本第105页习题3.3B组的第1、2题【板书设计】【授后记】 第 周第 课时 授课时间:20 年 月 日(星期 )课题: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第3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以及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过程,提高数学建模能力;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观察、联想以及作图的能力,渗透集合、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学难点】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复习提问1、二元一次不等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什么图形?2、怎样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应注意哪些事项?3、熟记“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方法的内涵。2.讲授新课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资源利用、人力调配、生产安排等问题。1、下面我们就来看有关与生产安排的一个问题:引例:某工厂有A、B两种配件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一件甲产品使用4个A配件耗时1h,每生产一件乙产品使用4个B配件耗时2h,该厂每天最多可从配件厂获得16个A配件和12个B配件,按每天8h计算,该厂所有可能的日生产安排是什么?(1)用不等式组表示问题中的限制条件:设甲、乙两种产品分别生产x、y件,又已知条件可得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1)(2)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图中的阴影部分的整点(坐标为整数的点)就代表所有可能的日生产安排。(3)提出新问题:进一步,若生产一件甲产品获利2万元,生产一件乙产品获利3万元,采用哪种生产安排利润最大?(4)尝试解答:设生产甲产品x件,乙产品y件时,工厂获得的利润为z,则z=2x+3y.这样,上述问题就转化为:当x,y满足不等式(1)并且为非负整数时,z的最大值是多少?把z=2x+3y变形为,这是斜率为,在y轴上的截距为的直线。当z变化时,可以得到一族互相平行的直线,如图,由于这些直线的斜率是确定的,因此只要给定一个点,(例如(1,2),就能确定一条直线(),这说明,截距可以由平面内的一个点的坐标唯一确定。可以看到,直线与不等式组(1)的区域的交点满足不等式组(1),而且当截距最大时,z取得最大值。因此,问题可以转化为当直线与不等式组(1)确定的平面区域有公共点时,在区域内找一个点P,使直线经过点P时截距最大。(5)获得结果:由上图可以看出,当实现金国直线x=4与直线x+2y-8=0的交点M(4,2)时,截距的值最大,最大值为,这时2x+3y=14.所以,每天生产甲产品4件,乙产品2件时,工厂可获得最大利润14万元。2、线性规划的有关概念:线性约束条件:在上述问题中,不等式组是一组变量x、y的约束条件,这组约束条件都是关于x、y的一次不等式,故又称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关于x、y的一次式z=2x+y是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x、y的解析式,叫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划问题:一般地,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问题可行解、可行域和最优解: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y)叫可行解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或最小值的可行解叫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3、 变换条件,加深理解探究:课本第100页的探究活动(1) 在上述问题中,如果生产一件甲产品获利3万元,每生产一件乙产品获利2万元,有应当如何安排生产才能获得最大利润?在换几组数据试试。(2) 有上述过程,你能得出最优解与可行域之间的关系吗?3.随堂练习1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103练习1来掌握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1)求z=2x+y的最大值,使式中的x、y 满足约束条件解: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当x=0,y=0时,z=2x+y=0点(0,0)在直线:2x+y=0上.作一组与直线平行的直线:2x+y=t,tR. 可知,在经过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公共区域内的点且平行于的直线中,以经过点A(2,-1)的直线所对应的t最大.所以zmax=22-1=3.(2)求z=3x+5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使式中的x、y满足约束条件解: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从图示可知,直线3x+5y=t在经过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公共区域内的点时,以经过点(-2,-1)的直线所对应的t最小,以经过点()的直线所对应的t最大.所以zmin=3(-2)+(-1)=-11.zmax=3+5=144.课时小结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步骤:(1)寻找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2)由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做出可行域;(3)在可行域内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5.评价设计课本第105页习题A组的第2题.【板书设计】【授后记】 课题: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第4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过程,提高数学建模能力;3情态与价值: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教学重点】利用图解法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教学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解决难点的关键是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利用图解法求得最优解。【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复习引入: 1、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Ax+By+C=0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虚线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直线)2、目标函数, 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划问题,可行解,可行域, 最优解:2.讲授新课线性规划在实际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在两类问题中得到应用,一是在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使用它们来完成最多的任务;二是给定一项任务,如何合理安排和规划,能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来完成该项任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线性规划在实际中的一些应用:范例讲解例5 营养学家指出,成人良好的日常饮食应该至少提供0.075kg的碳水化合物,0.06kg的蛋白质,0.06kg的脂肪,1kg食物A含有0.105kg碳水化合物,0.07kg蛋白质,0.14kg脂肪,花费28元;而1kg食物B含有0.105kg碳水化合物,0.14kg蛋白质,0.07kg脂肪,花费21元。为了满足营养专家指出的日常饮食要求,同时使花费最低,需要同时食用食物A和食物B多少kg?指出:要完成一项确定的任务,如何统筹安排,尽量做到用最少的资源去完成它,这是线性规划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例6 在上一节例3中,若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定,初中每人每年可收取学费1 600元,高中每人每年可收取学费2 700元。那么开设初中班和高中班各多少个,每年收取的学费总额最高多?指出:资源数量一定,如何安排使用它们,使得效益最好,这是线性规划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结合上述两例子总结归纳一下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就是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无论此类题目是以什么实际问题提出,其求解的格式与步骤是不变的:(1)寻找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2)由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做出可行域;(3)在可行域内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3.随堂练习课本第103页练习24.课时小结线性规划的两类重要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首先,应准确建立数学模型,即根据题意找出约束条件,确定线性目标函数。然后,用图解法求得数学模型的解,即画出可行域,在可行域内求得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值的解,最后,要根据实际意义将数学模型的解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即结合实际情况求得最优解。 5.评价设计课本第105页习题3.3A组的第3题【板书设计】【授后记】 课题: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第5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过程,提高数学建模能力;3情态与价值: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教学重点】利用图解法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教学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解决难点的关键是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利用图解法求得最优解。【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复习引入: 1、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Ax+By+C=0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虚线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直线)2、目标函数, 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划问题,可行解,可行域, 最优解:3、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步骤:2.讲授新课1线性规划在实际中的应用:例7 在上一节例4中,若生产1车皮甲种肥料,产生的利润为10 000元;生产1车皮乙种肥料,产生的利润为5 000元,那么分别生产甲、乙两种肥料各多少车皮,能够产生最大的利润?2课本第104页的“阅读与思考”错在哪里?若实数,满足 求4+2的取值范围错解:由、同向相加可求得: 024 即 048 由得 11将上式与同向相加得024 十得 04十212以上解法正确吗?为什么?(1)质疑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分析(2)辨析通过讨论,上述解法中,确定的048及024是对的,但用的最大(小)值及的最大(小)值来确定4十2的最大(小)值却是不合理的X取得最大(小)值时,y并不能同时取得最大(小)值。由于忽略了x和 y 的相互制约关系,故这种解法不正确(3)激励产生上述解法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此例有没有更好的解法?怎样求解?正解:因为 4x+2y=3(x+y)+(x-y)且由已有条件有: (5) (6)将(5)(6)两式相加得 所以 3.随堂练习11、求的最大值、最小值,使、满足条件2、设,式中变量、满足 4.课时小结结论一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一般在可行域的顶点处取得.结论二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也可能在可行域的边界上取得,即满足条件的最优解有无数多个5.评价设计课本第105页习题3.3A组的第4题【板书设计】【授后记】 课题: 3.4基本不等式第1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3情态与价值: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的证明过程;【教学难点】基本不等式等号成立条件【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背景:如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你能在这个图案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的关系去找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2.讲授新课1探究图形中的不等关系将图中的“风车”抽象成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右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这样,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2ab,正方形的面积为。由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不等式:。当直角三角形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b时,正方形EFGH缩为一个点,这时有。2得到结论:一般的,如果3思考证明: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证明:因为 当所以,即41)从几何图形的面积关系认识基本不等式特别的,如果a0,b0,我们用分别代替a、b ,可得,通常我们把上式写作: 2)从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基本不等式用分析法证明:要证 (1)只要证 a+b (2)要证(2),只要证 a+b- 0 (3)要证(3),只要证 ( - ) (4)显然,(4)是成立的。当且仅当a=b时,(4)中的等号成立。 3)理解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探究:课本第110页的“探究”在右图中,AB是圆的直径,点C是AB上的一点,AC=a,BC=b。过点C作垂直于AB的弦DE,连接AD、BD。你能利用这个图形得出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吗?易证tADtDB,那么D2AB即D.这个圆的半径为,显然,它大于或等于CD,即,其中当且仅当点C与圆心重合,即ab时,等号成立.因此:基本不等式几何意义是“半径不小于半弦”评述:1.如果把看作是正数a、b的等差中项,看作是正数a、b的等比中项,那么该定理可以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于它们的等比中项.2.在数学中,我们称为a、b的算术平均数,称为a、b的几何平均数.本节定理还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补充例题例1 已知x、y都是正数,求证:(1)2;(2)(xy)(x2y2)(x3y3)x3y3.分析:在运用定理:时,注意条件a、b均为正数,结合不等式的性质(把握好每条性质成立的条件),进行变形.解:x,y都是正数 0,0,x20,y20,x30,y30(1)2即2.(2)xy20 x2y220 x3y320(xy)(x2y2)(x3y3)222x3y3即(xy)(x2y2)(x3y3)x3y3.3.随堂练习1.已知a、b、c都是正数,求证(ab)(bc)(ca)abc分析:对于此类题目,选择定理:(a0,b0)灵活变形,可求得结果.解:a,b,c都是正数ab20bc20ca20(ab)(bc)(ca)222abc即(ab)(bc)(ca)abc.4.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重要不等式a2b22ab;两正数a、b的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及它们的关系().它们成立的条件不同,前者只要求a、b都是实数,而后者要求a、b都是正数.它们既是不等式变形的基本工具,又是求函数最值的重要工具(下一节我们将学习它们的应用).我们还可以用它们下面的等价变形来解决问题:ab,ab()2.5.评价设计课本第113页习题A组的第1题【板书设计】【授后记】 课题: 3.4基本不等式第2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基本不等式;会应用此不等式求某些函数的最值;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两个例题的研究,进一步掌握基本不等式,并会用此定理求某些函数的最大、最小值。3情态与价值: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教学重点】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教学难点】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值、最小值。【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1重要不等式:如果2基本不等式:如果a,b是正数,那么3.我们称的算术平均数,称的几何平均数.成立的条件是不同的:前者只要求a,b都是实数,而后者要求a,b都是正数。2.讲授新课例1(1)用篱笆围成一个面积为100m的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所用篱笆最短。最短的篱笆是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采购与供应商管理的标准化流程模板
- 电车摩托考试题及答案
- 导游实务考试题及答案
- 乡镇卫生院护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三次函数图象与性质:高中数学代数教案》
- 便利店食品进销存管理协议
- 与同学相处的温馨时光写人记叙文作文8篇范文
- 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综合性报告模板
- ATaleofTwoCities节选阅读赏析教案
- 行政事务处理流程标准化流程工具提升工作效率版
- 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接线规则
- 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模板)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件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最优化方法》研究生配套教学课件
- EN61238-1额定电压36kV电力电缆用压接和机械连接器 试验方法和要求
- 专利法全套ppt课件(完整版)
- 自动插件机操作指导书
- 培智三年级上册生活数学全册教案
- 高考作文卷面书写
- 船舶驾驶台资源管理bridge team management
- 心律失常介入培训教材课后练习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