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级师范四班缙云山土壤实习报告_第1页
2014级师范四班缙云山土壤实习报告_第2页
2014级师范四班缙云山土壤实习报告_第3页
2014级师范四班缙云山土壤实习报告_第4页
2014级师范四班缙云山土壤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大学2014级本科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西南大学本科野外实习报告2015 2016学年第2学期土壤地理学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目录1、区域概况311 综述31.2 地质地貌情况41.3 水文情况41.4 土壤情况51.5 植被情况51.6 气候条件51.7人类活动52、野外实习流程53、野外调查内容63.1紫色土62、黄壤74、实习总结及收获8认识土壤类型 以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土壤为例实习时间:2016年6月7日 授课教师:任伟实习地点: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摘 要】【目的】通过对缙云山选取样地的土壤进行实地观测,理论结合实际。通过动手和观察土壤剖面,进一步了解土壤形态学特征;通过分析土壤发生层的性质,深入认识典型土壤黄壤。【意义】通过直观观测更好的掌握课程的知识,学会对土壤类型的基本观测和研究方法,并更好地运用于实际。同时了解开发利用价值,体会学习和研究土壤地理学的实际用处并提出合理建议。【内容】1、在紫色土和黄壤广泛分布区选取样地,动手挖土壤剖面;2、从土壤发生层颜色、质地、结构、反应等方面划分土层,记录各层性质; 3、从土壤发生过程深入认识缙云山典型地带性土壤类型黄壤。【收获】对土壤发生层性质以及典型地带性土壤的形成有了直观映像,不只局限在理论的层面,而且能够切实体会身边的地理,获得了将地理真正的应用在生活能力。【关键词】黄壤 紫色土 地带性土壤 土壤发生 土壤剖面1、区域概况11 综述缙云山古名巴山。是七千万年前“燕山运动”造就的“背斜”山岭。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地处东经10617-10624,北纬2941-2952,海拔200-952.5米,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小三峡之温塘峡西岸,距重庆市中心35公里;为华莹山腹式背斜山脉分支的一段。1.2 地质地貌情况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造属川东褶皱带华蓥山帚状弧形构造。褶皱带由明显的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的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构造单元由西北向东南分别为牛鼻峡背斜,温汤峡背斜和观音峡中梁山背斜组成,背斜之间有宽缓的澄江向斜和北碚向斜谷地,嘉陵江由西北向东南横切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因而形成三个险峻的峡谷,即牛鼻峡、温汤峡、观音峡。缙云山属于三个背斜的中间一支温汤峡背斜的一部分,与小三峡山下相映,风景秀丽,海拔200952.2米,相对高差752.2米。缙云山的南段为箱形山脊,顶部平缓。全山西翼较缓,坡度20左右,东翼较陡,坡度6070,因此两翼植物和植被有所不同。1.3 水文情况缙云山岩层为砂、泥页岩相间组合,上层为厚砂岩,下层为泥页岩,泥页岩积水。岩层越厚,积水越多。在砂岩和泥页岩接触面,有接触水流出。采煤后的煤洞有煤洞水,岩体在这些流水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以山脊线为分水岭。在东南翼和西北翼上发育的许多平行排列的顺向河及冲沟,构成了缙云山的梳状水系。1.4 土壤情况缙云山的土壤以三迭纪须家河组厚层石英砂岩、炭质页岩和泥质砂岩为母质风化而成的酸性黄壤及水稻土。山麓地区为侏罗纪由紫色砂页岩夹层上发育的中性或微石灰性的黄壤化紫色土。1.5 植被情况缙云山森林覆盖率达96.6%。保护区内有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有多种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是一个 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综合体物种基因库。缙云山物种多样性丰富,有长江流域保存较好的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和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保存了许 多古老的分类上孤立的形态特殊的植物。1.6 气候条件保护区具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6,最热月(八月)平均气温24.3,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1。1.7人类活动研究区域在缙云山山麓到600米位置,山脚处分布有农家,同时开发较大面积果园植被。建立自然保护区后,观光旅游外来人群较多,在半山腰发展农家乐,但整体对自然植被有较好保护。同时,由于西南大学背靠缙云山的地理位置优势,每年军训组织学生在缙云山拉链以及各类课程组织实习活动。2、野外实习流程2.1 收集资料:缙云山岩石、母质等情况简介2.2 准备仪器:铲子、pH试纸、试剂、磁盘、GPS2.3 确定路线: 缙云山山脚农田果园600米处的典型黄壤地带2.4 实习小组:组别:第1组 人数:9人2.5 考察阶段:学习并观察缙云山紫色土、黄壤分布区样地土壤剖面,了解土壤形态学特征,分析土壤发生层的性质,深入认识典型土壤黄壤。第一阶段,在果园土分布区选取样地,挖土壤剖面,从土壤发生层颜色、质地、结构、反应等方面划分土层,记录各土层位置、性质,填平剖面;第二阶段,在黄壤广泛分布区选取样地,挖土壤剖面,从土壤发生层颜色、质地、结构、反应等方面划分土层,记录各土层位置、性质,填平剖面。3、野外调查内容3.1紫色土 果园土土壤类型本为紫色土,但由于受人为因素影响对紫色土改造严重,成土过程和成土属性与课本划分情况不一致,土壤层次划分不是很清晰,土层性质也表现出实际与理论的差异。 土壤剖面层次以及性质:土层A层B层深度8颜色灰色黄褐色干湿状况潮湿潮湿质地壤土壤土结构粒状粒状根系多根少根松紧度松松侵入体石块无pH55石灰反应无反应无反应石灰反应2、黄壤黄壤属于富铝土中的一类,淋溶作用较强烈,富铝铁。因成土环境湿度大,土壤经常保持潮湿,有明显的水化作用,铁的化合物以含水针铁矿为主,以亮黄棕色为特征。广泛分布亚热带山地和高原。在我国四川盆地周围以及贵州高原为多,与整个四川盆地气候四季潮湿有关。样地位置:(1)经纬度: 294955N,1062446E;(2)海拔:610m ;(3)坡向:东南153;(4)坡度:40。土壤剖面层次及性质:土层O层A层AB层B层厚度10714颜色黑色棕黄色黄色干湿状况潮湿潮湿潮湿潮湿质地壤土壤土砂土结构团粒状团粒状块状根系少根少根多根松紧度松松紧孔隙度小孔小孔小孔pH566石灰反应无无无侵入体残落物无石块石灰反应:(A层) (AB层) (B层)4、实习总结及收获(1) 这次实习考察了缙云山典型的地带性土壤黄壤。我最多的收获是直观的感受土壤剖面分层现象,通过老师对成土过程讲解以及土层性质分析对黄壤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2) 其次,体会了生活中的地理,告诉我们应该学会发现,将理论联系实际,并且深刻感受老师讲解过程中的逻辑性,启发我们在学习应具备的思维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