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检测)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检测)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检测)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检测)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习有三忌:一忌上课不可分心,二忌课后不能巩固,三忌不能学以致用。B通过观看世界女排联赛中国女排战胜了意大利这场比赛,使我受到很大鼓舞。C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在规范使用汉字方面更有责任做好表率。D鲁滨逊是一个既聪明机智又坚强勇敢的人。2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统筹(chu)狡黠(xi)诘难(ji)滞碍(i)B意境(jng)惆怅(chng)真挚(zh)掠影(l)C意蕴(yn)笼统(lng)寂寥(lio)谚语(yn)D契合(q)旷远(kung)海啸(xio)拘泥(n)3 .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高中化学知识容量大、体系冗杂,有着理科严谨抽象和文科隽永细腻相统一的特点。B我国政府有坚定的反腐决心,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也要将腐败分子缉拿归案,绳之以法。C一旦手中有权,就摆出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架势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D他每每讨我欢心的时候,总会说出我们要天长地久地相爱,直到海枯石烂的千篇一律的套话来。4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铭”,刻在器物上的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文辞精炼、讲究押韵。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文中的主旨句是“何陋之有?”。B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都出自他的散文诗集朝花夕拾。C新闻又称为消息,其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报道迅速及时。一则新闻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和结语这五部分。D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的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的一首。5 . 句子衔接恰当、语序正确的一项是当你将人生中每一阶段属于你的任务都出色地完成之后,就会领略人生的精彩。想要改变,你必须踏踏实实“扮演”好现在的角色,无论它多么不起眼。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大多数人的角色是微不足道的。其实,成功是从现在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开始的。许多人因为角色的微不足道而拒绝努力,结果永远失望。ABCD6 .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指“泰山”,“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秦”指“关中地区”。B“表”是古代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说”是古代抒情类文章的总称;“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C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亚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D古代的称谓是很有讲究的,“尊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卿”是古代君主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晚生”是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人面前对自己的谦称。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问题。母亲和树张亚凌(1)记得母亲最爱说的话就是,人呀,活成树就好了。(2)母亲总爱拿树说人论事,在母亲的眼里,树是那么神奇,神奇到我们都应该当神灵般供奉着。(3)我家茅坑边有棵杨树,打我记事起就很粗很高大了。它浑身似乎憋着使不完的劲儿,猛长,身上的皮儿都爆裂开了。我想,是它心里的热情太高长得太快、太快了,以至于皮儿赶不上里面的生长速度。(4)一次,母亲拍着杨树说话了。“这树呀,它肯定在寻思:把我栽到哪儿是人的事,长得好坏是我自个儿的事。人呀,都像树就好了。”见我满脸不解,母亲又说了:“你看,又不是栽在大门口,没人看没人理,还长得这么粗。这要是人,还不得憋屈死了?你不懂,大了就懂了。”(5)茅坑边的一棵臭树,也值得夸赞?我还是不解。(6)院子里有两棵树,也不知是谁在两棵树间绷了根粗铁丝,铁丝上穿满一节一节的竹筒,是用来晾晒衣服被褥的。(7)母亲也经常说到院子里这两棵树,说时满脸都是敬畏。“树就是皮实,铁丝勒得那么深,树汁流过就流过,继续长皮实到摆脱不了铁丝越来越深的伤害照样长。搁在人身上,还不得破罐子破摔了?”(8)记得看士兵突击那会儿,媒体对许三多好评如潮,说他身上有可贵的精神,那就是不放弃。母亲的评论很简单很明了,“像咱屋的树,不记疤只顾自家长”。(9)母亲常指着门口那棵歪脖子树说我,在轻轻的数落声中,我童年的斑斑劣迹就穿越岁月清晰起来。(10)小时候,我一放学,就如百米赛跑般飞到家门口,书包一扔,从台阶往上一跳攀住了树枝,而后挪离台阶,就荡起秋千。当然是和对门的胖妞比赛了,她家的树本身就没我家的高大,站在地上,一抬手,就攀住树枝,荡起来自然没气势。时间一长,被母亲发现,自然挨骂了,可我还是不放过那棵树,照旧荡,越荡越高。母亲也就无可奈何了,“这孩子!”懒得再搭理我。时间长了,先是那一枝斜下来,后来,整棵树看起来也歪了。(11)那年高考失利,我曾经一度很颓废,整天窝在家里羞于出门。母亲再次说起门口的树。(12)“树的性子多强,压弯了,就弯长了;弄断了,从旁边再长。树不知道它遇上啥,遇上啥它都要长。”(13)当时母亲还说起巷子西头那个孤老婆婆,说她凄惶的境遇,说她就是像树一样的人。儿子不到30岁死了,儿媳改嫁了,撇下不到2岁的孙子;孙子好不容易拉扯到了18岁,争气得要去上大学了,出去玩玩放松一下,下水,就再也没有上来。多少年了,邻家婆婆现在精神不也很好?她是想通了,命里注定没人陪她,就得自家好好活。这人呀,谁不知道自家会碰上啥事情,碰上了,就得熬过去,就跟树一样的。(14)母亲总爱拿树说事,慢慢地,我也学会了看着树思考。在母亲已经去世的今天,我依旧喜欢用树的方式诠释人世。(15)如果说,叶是树的子女,年年岁岁,成千上万的叶儿,一季飘落,归于尘土。岁岁年年,叶儿绿了,又枯了一世的别离,我们尚且难以忍受,树的心里,怎能不填满了伤痛?(16)母亲离去了,纵然我的心里悲伤万分,也得好好生活下去。因为举目四望,到处可见树的身影,每一棵树下,都站着我的母亲(选自时光深处的柔软)7 . 小说写了母亲三次“拿树说人论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前两次的情节。(1)_(2)_(3)高考失利后,母亲用门口那棵被我小时候荡歪了的树安慰我。8 . 第(13)段中写到“巷子西头那个孤老婆婆”的情况有什么作用?9 . 请赏析(10)段划线句。10 . 文中“如果说,叶是树的子女,年年岁岁,成千上万的叶儿,一季飘落,归于尘土。”一句有什么表达效果?11 . 怎样理解结尾处划线句子的含义。12 . 结合选文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1)段划线句子的理解。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3 . 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 我说:“走大路。”(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14 . 文中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5 . 文中划线的句子表达了怎样深刻的含义?阅读蝉的卵,完成下列题目。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这是一个昆虫的很好的家庭。它之所以产这许多卵,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这是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工具,位于身体下面近中部处,伸出来和身体成直角。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毁掉。这真是蝉家族的大灾祸。大怪物只须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我曾看见三个蚋依次呆在那里,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而蚋却很镇静,一点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这种成熟的蚋的幼虫,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代替了蝉的家族。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呆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了。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这时候,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黏土上。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里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16 . 从全文来看,蝉从产卵到成虫,其生长要经历哪些过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_、_、_、_。17 . 第段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8 . 从说明文的语言特征来分,说明文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请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色。19 . 选文最后一段说:“四年黑暗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受,这就是蝉的生活”,而前一段则说:“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既然是个“秘密”,作者又为什么说是“苦工”,这样说,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20 . 名著链接:选文出自法国昆虫学家_(作家)的昆虫记。作者根据观察获得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的一个又一个奥秘: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_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做巢穴的盖子难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把这位作家称为“_”。三、句子默写21 . 古诗文默写。(1)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2)僵卧孤村不自哀,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3)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4)杨花落尽子规啼,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6)观沧海中诗人以奇特想象表现大海博大无比的诗句是:_,_;_,_。四、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 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鸣急;狼闻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 卧,久之有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注释:牧竖:牧童。竖,童仆。去:距离跑:同“刨”用足趴地。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22 .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其一犬坐于前23 . 解释加点词语解释。一狼径去(_) 顾野有麦场(_)一狼洞其中(_) 意甚仓皇(_)24 . 翻译句子。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5 . 阅读甲文,说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6 . 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甲文中的两狼和乙文中大狼的形象有何不同?五、诗歌鉴赏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27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颈联写初春的花草,突出春草的特征,使人联想到马踏春草的景象。C全诗紧扣诗题写钱塘湖,句句写行游中的观赏,移步换景,让人应接不暇。D诗歌描绘了钱塘湖早春美景,表达作者喜爱大自然 ,排遣抑郁的复杂情感。28 .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几处”“谁家”的表达效果,全诗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六、名著阅读29 . 名著阅读。(1)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鹦鹉螺号上的人睡的是大叶藻做的床,穿的是贝壳类的足丝制成的衣服,他们还用墨鱼(乌贼)的分泌物来制成墨水写字。B在五猖会一文中,我兴奋地笑着跳着,想去东关看庙会。但出发时,父亲却让我背诵中庸,背不出来不许我去看庙会。C祥子从农村来到军阀混战的上海,省吃俭用,终于买了第三辆车,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后来娶了虎妞。D悟空看见观音菩萨手中有一顶嵌金花帽,抢过戴在头上,从此头戴金箍;取经成功后,在悟空要求下,唐僧除去了悟空头上的金箍。(2)在骆驼祥子中,祥子送曹先生去看电影,在茶馆里碰见饿晕在地的老马和他的孙儿小马。这件事给祥子带来怎样的思想转变?七、综合性学习30 . 校学生会准备于3月5日下午两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