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质量统一监测语文试题_第1页
九年级中考质量统一监测语文试题_第2页
九年级中考质量统一监测语文试题_第3页
九年级中考质量统一监测语文试题_第4页
九年级中考质量统一监测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中考质量统一监测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妥贴脂粉奁层峦叠嶂神州大地B惩诫城隍庙震耳欲聋恃才放旷C帷幕刽子手周道如砥一泄千里D戏谑墓志铭猝不及防折衷是非2 . 下面一段话的语序,恰当的一项是( )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几个手指飞快捏着,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泥人张听赛没听右手依然端杯饮酒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ABCD3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确凿(zo)菜畦(q)戛然而止(ji)B荫庇(yn)污秽(su)锲而不舍(q)C悲怆(cng)慷慨(ki)叱咤风云(ch)D亘古(gn)狩猎(shu)吹毛求疵 (b)4 .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知识帝国一书中,在对博物学家进行群体“画像”的同时,也深刻分析了科学、文化、政治、地理之间的紧密关联。B一些年轻人以前买塑料袋有顾虑是因为每次收银员总会找一些零钱,带着不方便。C很多人无法忍受将手机放在一米开外的地方,睡觉时也要把它放在床头柜上。D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5 . 选出作家、作品、国籍搭配有误的一项( )A阿长与鲁迅中国野草B伤仲永王安石北宋临川先生文集C最后一课都德法国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普希金诗集6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重庆的黑势力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B由于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强,所以在写作中,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C当我们现在在各个领域都开始超越并领先时,西方才如梦初醒。D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后,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首当其冲,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二、字词书写7 . 请将下面词语用楷书标准、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三、现代文阅读十七岁那年的单车(1)十七岁那年,刘伟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羡慕,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2)刘伟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曰的午后推回了家。刘伟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刘伟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3)那一天,刘伟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你”刘伟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4)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5)第二天,刘伟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你别管。”刘伟头也不回,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走了。(6)“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7)刘伟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刘伟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8)刘伟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刘伟的下落。(9)母亲依然每天都给刘伟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10)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11)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刘伟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啊!”(12)刘伟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13)刘伟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走了一程,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14)刘伟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15)“我不走了。”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16)“关你什么事!”(17)“我是你爹!”(18)“起来!”(19)父亲没动。(20)“不起来拉倒!”刘伟按了一把车铃,“丁零零”跑了!(21)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刘伟又把单车骑回来了。(22)“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刘伟的口气缓和了一些。(23)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这还差不多。”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坐。儿子伸手拉了他一下:“我要冲了,你抓牢。”(24)父亲犹豫了一下,伸出手环住了儿子的腰。刘伟身体一震,顿了一下,脚下一用力,单车就飞跑起来,身后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8 . 小说以“单车”为线索,情节生动。请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内容。母亲购买旧车(_) (_) 父子骑车看病9 . 第(9)段与第(7)段内容基本相同,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10 . 品析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11 . 细读第(24) 段,紧扣加点词语,说说结尾的妙处。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1)退学读私塾、父母担当读经“家教”、课余“读经班”异常火热针对少儿读“经”不断涌现,日前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特设“少儿读经利弊得失之检讨”专题论坛。(2) 读经热、诵典潮,近年来风生水起,已成时尚,这是对传统文化抱持“温情与敬意”,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这种动力无疑是积极的。(3)不过,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不能一提读经就退学读私塾,也不能陷入“读死经”的泥淖之中。如果把读经简单理解为死记硬背,却不知其意,实属本末倒置。媒体曾报道,某读经少年“花了10年时间背诵了30万字的儒家经典,结果竟然连常用字都认不全,一篇800字的作文错字连篇”,这是不折不扣的读经悲剧。还有人读经,以背诵了多少万字经典而自矜,时不时卖弄于公共场合,炫技于亲朋面前,这种小聪明反衬此人并未真正读懂经。(4)今人读经,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认为:“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现代人读经诵典,读进去才有可能读得懂,知其深邃,跳出来才能更客观地审视经典,并在审视过程中观照内心,有选择地指导自我。对待古代经典,用业内人士的话就是做到“客观、科学和礼敬”。否则,妍媸不分,全都拿来,像鲁迅所说的那样“随手拈来,大口吞下”,把“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也当成了滋补品,后果自然是“吃得胸口痒痒的,好像要呕吐”。(5)读经诵典,“怎么读”重要,“读成什么”也重要。在品味与诵读过程中,如果深切领悟到古人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品格,并能把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就意味着读出了真意,读出了滋味。(6)“有没有印度帝国没有关系,我们可不能没有莎士比亚!”曾有英国人如是感慨。但凡对本国历史稍有了解者,都会明白民族文化的分量和意义。今天,只有我们在读经诵典中领悟到传统文化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才是真的明白了读经的意义,才能谈得上传承与弘扬。材料二“读经”是学习领会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但“经”毕竟是封建社会和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其中包含许多与现代社会不适应的内容,尤其是欠缺现代科学的内容。建构现代精神家园,仅靠“读经”是不行的,还应该注重现代科学研究和教育普及。材料三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王贵财说,经典是圣贤的著作,是从人性出发的智慧结晶,所以读“经”是一种完整的人格教育,能实现开发人性的教育目的。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育教授朱杰人也表示,记诵是祖先流传下来的优秀教学方法,但除了背诵外,读“经”还应注重解疑释惑,记诵与理解并重,否则会使孩子置身于僵化的教育下,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12 . 三则材料共同关注了什么社会现象?请结合三则材料,归纳其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13 . 阅读材料一,用自己的话概括其中心论点。14 . 请结合上下文理解材料一第(2)段划线句在本文中的含义。15 . 材料一第(3)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16 . 关于三则材料,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读经诵典“读成什么”最重要,要把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才算是读出了真意。B材料一第(4)段引用鲁迅的话,意在表明读经典要加以鉴别和取舍。C读经典不能依靠死记硬背,还应注重现代科学研究和教育普及。D经典是从人性出发的智慧结晶,它能帮我们构建现代精神家园。四、对比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孔子家语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注释)“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的弟子。益:长进。损:减损。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说:谈论。视:看,比照。化:融和。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17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劳:_居:_18 . 翻译下列句子。(1)孔子云:何陋之有?(2)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19 . (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除“陋室”外也出现了两个“芝兰之室”,是哪两个?20 . (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乙)段“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友的话题。你怎样看待他们这种交友方式?五、句子默写21 . 根据课文默写。不愤不启,_。(论语八则)纤纤擢素手,_。(古诗十九首)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李煜相见欢)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_,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刘禹锡秋词中一反前人悲秋之调,表明对秋天独特感受的句子是:_,_。六、诗歌鉴赏22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明确概念)动静结合:诗歌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就是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别有意味的情趣。有以静衬动的,有以动衬静的,也有动静互相衬托的。(认知概念)(1)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动静手法的一项是( )A、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其一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学以致用)(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下面这首诗进行赏析。雨后池上(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七、综合性学习下面语段有两处语病,请按照要求进行修改。 为不断增加广大中小学生课余体育生活,12月9日至10日,海门市成功举办了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