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 (2018七上长春月考)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酝酿 抖擞 轻脆 呼朋引伴B . 膳食 瘫痪 烂慢 稀稀疏疏C . 吝啬 化妆 淅沥 絮絮叨叨D . 黄晕 分歧 霎时 披蓑带笠2. (2分) (2019七下普宁期末)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部书研究视野宏大而详尽,成为现代生物学的奠基之作。B . 在草花中我们虽然是微不足道。但我们的花色却算是紫色代表。C . 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 , 而且当面叫她阿长。D . 在“辉煌共和国”读书活动中我市涌现了35个先进集体和500多个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3. (2分) (2019八下荔湾期末)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两进院落以上的四合院,多分为外宅和内宅两部分。_;_;_;_。_。柱端做成莲蕾形的垂珠,垂珠的形式也有多种多样,如风摆柳和雕花的方形等,但以垂莲形为最正规。内外宅之间用一堵墙隔开,这堵墙上的门通常用垂花门。垂花门为四合院内的二进门,俗称“二门”。外宅为宾客居住,内宅为主人居住。它之所以叫做垂花门,是因为他有垂莲柱由前檐下垂不落地的短柱。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指的就是垂花门。A . B . C . D . 4. (2分) (2019七下鱼台月考) 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B . 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C . 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D . “我代表的那位英雄总不会是空虚的,”上面那石头有点不高兴,竭力想说服底下的那些石头,“看市民这样纪念他,崇拜他,一定是历史上实实在在的英雄。”5.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今天,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本着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为原则的,而不是要延续仇恨。B . 从5月26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娱乐广播纪实春秋栏目将长篇联播知名财经作家孙力科力作任正非传,为听众讲述任正非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以及催人奋进的创业故事。C . 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早上都记录并收听当天的天气预报。D . 今年我省春茶生产总量平稳增长,多产地的烘青毛茶平均单价较上年增长了大约9%18%左右。6. (2分) 选出下列选项中语言最简明的句子( ) A .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B . 我买了两瓶红墨水和蓝墨水。C . 中国人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外国人也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D . 小新和他同学的老师从学校出来。7. (2分)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同样,中性的花青素反射紫色的光波,碱性的花青素反射蓝色的光波,胡萝卜素有不同的成分,便分别反射黄色光波或橙色光波。白花不含色素,但组织里面含有空气,会把光波全部反射出来。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或水滴的折射,会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需要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酸性的花青素会把红色的长光波反射出来,送到我们的眼帘,我们便感觉到是鲜艳的红花。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短不同,红光波长,紫光波短。A . B . C . D . 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8. (19分) (2019八下衢州期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清白堂记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节选自范仲淹清白堂记)【注】芟(shn):除草。扃(jing):关锁。绠(g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饵:吃。忝(tin):玷污。(1)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B . 乃扃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 . 可为官师之规 闻之,欣然规往D . 饮之若饵白雪 皆若空游无所依(2) 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表示,限断两处) 庶 几 居 斯 堂 登 斯 亭 而 无 忝 其 名 哉。(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不可竭。(4) 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三、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2分)9. (12分) (2019广州) 古诗文默写。 (1) 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 A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B .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C . 有弟皆分散,况乃未休兵,寄书长不达,无家问死生。D .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E . 无风水面琉璃滑,绿水逶迤。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F .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材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2)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_,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卖炭得钱何所营?_。(白居易卖炭翁_,八年风味徒思渐。(秋瑾满江红)以中有足乐者,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_,农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欧阳修醉翁亭记)(3)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名句。 古代诗文中的亭台楼阁,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情思,岳阳楼承载着范仲淹对国家百姓的忧乐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黄鹤楼蕴含着崔颢黄昏时临江远眺的乡愁:“_?_”;咸阳城东楼留存着许浑对荒废的秦汉两朝宫殿的无限感慨:“_,_”(许浑成阳城东楼)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10. (6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早发(唐)韦庄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1) 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 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五、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5分)11. (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知入”与“知出”张运辅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 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第段中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