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新版_第1页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新版_第2页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新版_第3页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新版_第4页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有一种记忆,如同人类文明的火种,永远不能熄灭;有一页历史,恰似烽火连天的狼烟,永远不容忘却;有一缕忠魂,宛若 A(黯然失色/光彩夺目)的星辉,永远不会褪色。74年前的昨天,感天动地的反法西斯战争,把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中坚守捍卫和平的满腔r chn。74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纪念,不仅仅是为了让和平常驻、正义长存,更是为了缅怀先烈、告慰亡灵。明天,对于我们年轻人而言,要敬畏历史的真相,要hng yng民族的精神,要复兴中华的梦想。让我们铭记用生命品尝过战争残酷的人们的肺腑之言:为中华之ju q而读书。1 . 根据拼音在横线上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_2 . 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A处横线上。A处的成语是_。3 . 文段画线句子是病句,请提出修改意见。_4 . 学校拟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92周年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参加。(1)学校掀起一股“红色微信风”,请你以“和平”为关键词进行微信留言。_(2)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的 _,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_,还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_,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6岁的江西老表(3)假如你是一名小记者,让你采访一位老红军,你会提哪两个问题?_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一榫一卯总关情黄秀芳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考察中国传统木作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榫卯的功用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消耗作用,于是即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榫卯的功用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但越简单,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众最终如同一体。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 无从可知,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但它一旦出现,便被运用得淋漓尽致,便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有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有删改)(注)榫卯(sn m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5 . 文章除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外,还介绍了榫卯的哪两种功效?6 . 下面这则材料能否放入本文中,请简述理由。(材料)在收藏老家具的人中流传这一句老话,叫“摔断胳膊摔断腿,不能摔断榫”。7 . 文章第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请做简要分析8 . 请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1)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2)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当我在沉闷的钟声里醒来,漫不经心地推开那扇因经年的岁月而变得滞重喑哑的房门,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的迎春时,心里仿佛被什么细小的东西猛叮了一下。A、它在寒冷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淡黄的花朵,就如同是孤寂的黑夜中点燃的一盏灯火。在一种莫名的激动和颤栗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冷洌透骨的空气。我知道,春天来了,春天真正地来了。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的馨香和宁静的妩媚,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春天来了,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鸟鸣;春天来了。大地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而我知道,每一年的春天,是必得要穿过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世界,抵达生命的内心,就像我们的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B、那么,这朵尚未完全绽放的拘谨的小花,这束在清晨的寒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怎样的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的呢?记得前些天,在火炉边计算着春来的日子时,窗上还涌动着阴森的寒流。记得昨夜的梦中,还有不断的风雪将我一次次喊醒。而更远的一些时候,当我看到这些在漫天风雪中瑟瑟颤抖的纤细枝条时,还曾情不自禁地为它们那美好而脆弱的生命担心不已。然而现在,春天却如此结实地来到了。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这是怎样一种令人感动的变更啊!面对着那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起来行走时的耀眼的明灯。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样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对于我们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来说,该是多么令人欣悦、感恩的幸福啊!又想起去年夏天,在涪江边散步的情形。流经我身边的这条著名河流,其实还算不上什么壮阔,也许,只有在它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遥远的嘉陵江,并汇入长江后,才会让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但我知道,我清楚地知道,在更为遥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它的源头,那叫雪宝顶的冰峰间,它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聚敛着微弱的生命。就像我知道,这来到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在开放出令人注目的绚丽光彩前,它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那博大,那辉煌,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而那峰顶,也只有经历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9 . 阅读全文,请将作者思想感情前后变化的过程补充完整。担心不已( ) 感动( )10 . 文章第4段划线句“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中,作者为什么会说这朵鲜花“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请仔细阅读文章第6段,用原文语句回答。11 . 本文语言优美,韵味悠长,请从文中A、B两句中任选一处加以赏析。A. 它在寒冷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淡黄的花朵,就如同是孤寂的黑夜中点燃的一盏灯火。B. 那么,这朵尚未完全绽放的拘谨的小花,这束在清晨的寒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怎样的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的呢?12 .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最后一节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13 . 阅读文章后,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三、对比阅读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小题。(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礼成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乙)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候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注释)卿子冠军:人名,曾为楚国上将军。甬道:运送粮草的通道。辕门:军营大门。14 . 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1)军士吏被甲(2)居无何(3)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4)绝其甬道15 .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称善者久之绝其雨道,大破之。B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以示士卒必死C已而之细柳军无不膝行而前D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于是至则围王离16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17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均选自史记。该书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B(甲)文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突出了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乙)文通过破釜沉舟的故事表现项羽背水一战的决心。C两文均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D“(汉文帝)改容式车。使人称谢”和“(诸侯军)莫敢纵兵”均是迫于周亚夫、项羽的军威。18 .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你从周亚夫和项羽身上获得了那些人生启迪呢?四、句子默写19 . 古诗文名句默写。(1)树树皆秋色,_。(野望王绩)(2)_,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寻章摘句老雕虫,_。(南园诗三首(其六)李贺)(4)_,欸乃一声山水绿。(渔翁柳宗元)(5)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6)妻子象禽兽,_。(梁甫行曹植)(7)使至塞上中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8)郦道元的三峡中与诗人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五、诗歌鉴赏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 陈与义记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睛。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注这首词是作者在南宋时期所作,时年四十六岁。他追忆二十多年前的洛中(家乡)旧游,那时是北宋年间,天下还承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艰苦备尝,他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写下了这首词。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清逝。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堪惊:总是心惊胆战。 新晴:下雨初晴。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20 . 请选出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 )A这首词的上片回忆早年在旧游的生活,下片宕开笔墨回到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B“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回忆了作者青年时期,和当时的豪英们一起,在午桥宴饮聚会,把酒临风的场景。C“长沟流月去无声,查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作者以初春的树林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组成一幅萧瑟、凄凉的画面。D“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写二十余年如同梦境,此身劫后虽存,每想起一切,只觉得魄悸魂惊!这两句体现了二十年来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E全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21 . 请结合全诗分析“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包中包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六、名著阅读22 . 名著欣赏:简答:保尔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捕入狱的?从狱中出来后躲在谁家里?七、综合性学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智慧的海洋。读书可以形成翩然之风度,卓尔之气质。前进中学学生会拟组织开展以“传统文化漫校园”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此次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材料一:关于读书,鲁迅认为,要多读书,但不能读死书,否则真成了“自己脑里给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