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呼和浩特市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呼和浩特市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呼和浩特市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4页
呼和浩特市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和浩特市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B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戮了一个坑。C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簿的酬劳。D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菏。2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音全对的一项是( )。A伫立(zh)迸溅(bng)怆然(chung)忍俊不禁(jn)B妥贴(ti)别扭(bi)拖沓(t)诲人不倦(hu)C累赘(li)颤抖(zhn)修葺(q)香气四溢(y)D契约(q)伶仃(dng)忏悔(chn)悲天悯人(mn)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泥土,最美的平凡珍宝徐立新泥土是乡间最常见的,处处都是。由于普通至极,所以无人在意,可父亲却视它为珍宝。春天,在下籽播秧的前几日,父亲便会去塘里取泥土,塘泥在混有家禽粪便的水底沤了很久,又软又烂,肥力又大,是最好的自然肥料。放干水后,父亲将它一锹锹地铲捞起来,然后撒到秧田里,做成“秧床”,稻籽躺进去便可孕育秧苗了。那些沉浸了许久的塘泥,又黑又脏,还很臭,让人避之不及,可父亲却愿满心欢喜地与它们“亲密接触”。天晴时,他还会脱了胶鞋,赤脚踩到上面,表情舒坦地说:“多肥的塘泥,今年的苗定能长得壮!”果然,壮实的秧苗很快便争先恐后地从肥沃的秧床里冒了出来,在和煦的春风中愉快地摇头摆腰,父亲得意地注视着它们。他知道,塘泥是不会辜负他的辛苦付出的,它会送来一个丰收之车,一家人的吃饭问题解决了,多出来的还能卖钱,补贴家用。除了种稻外,父亲还要种其他作物。小麦、马铃薯、山芋都要分时节地种在地里,种的多了,地里的养分便会不够,必须得施肥。父亲不肯施入磷肥等化学合成肥料,说那样会污染土壤,种出来的东西也不健康,更不好吃,他要施自己制作出来的“土肥泥”。先将一块块草皮铲起来,翻晒至干,然后混入枯枝、松针、干牛粪、稻壳和许多黑泥,堆成沟条状,好留出一些能让空气进入其中的缝隙,接着点燃,让枯枝等在黑泥中闷烧一周左右,闷烧出来的便是乌溜溜的环保有机土肥泥。那些土肥泥,同样也不会辜负父亲,它会让父亲收获一筐又一筐的农产品,父亲一次次地将它们拿去卖掉,凑足了我十多年的上学费用。后来,他还隔三差五地将它们带给城里的我,让我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家乡的味道父亲不愿来城里住,劝说多次都无果,我怕他年岁越来越大,整日在田地里忙碌,容易意外摔倒。可他却说,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哪里的泥土,我不熟悉?哪里凹,哪里凸,我比谁都清楚,怎么可能被它绊倒呢!被劝急了,他才说出实情:“城里有泥土种田耕地吗?到处都是水泥地,我心慌!”我在镇上给他买了一套房子,可他不愿意去住,依然往在几十年前的老砖瓦房里。我记得很清楚,那老房子的墙砖,都是父亲自己用泥土烧制出来的。他将从山上挖运回来的黄泥,掺水搅拌后,反复踩揉,直至它非常有劲道,接着将它送进砖模子里,一块块脱出来后码在太阳底下晒干,然后再送进窑洞里烧制,最后出来的便是一块块红彤彤,结结实实的墙砖。此外,父亲还用黄泥制胚,烧制过家用的陶罐、碗碟。虽然做这些极其费时费力,可父亲却丝毫不在意。父亲说,每一块替他遮风挡雨的墙砖,每一个盛饭储水的碗罐都是他的老伙伴,虽然很土,却能让他无比的心安。(11)父亲还告诫我,别瞧不超泥土,在这个世上,只有垂死的人,没有垂死的泥上。再贫瘠,再不肥的泥土,只要对它费点气力,都会让它变得有用起来。“有人说烂泥扶不上墙那是他根本不了解它。将其用错了地方,烂泥的作用可大着呢!”他说,“我一辈子也离不开泥土。”(12)泥土给了乡村生命,更给了农人们无限的希望和信心。我觉得它像极了父亲,像极了如父亲一般的故乡农人。他们和泥土一样,是故乡永恒的胎记,是世间最美的平凡珍宝。令人终生仰视!思维与智慧2018年第5期3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第段,“可父亲却视它为珍宝”中“可”“却”连用强调了父亲对泥土的珍视。B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父亲这一形象的。C父亲告诉“我”烂泥的作用大,目的在于激励“我”要对生活抱有希望和信心。D对父亲不嫌弃脏臭塘泥,非常熟悉故乡泥土等的描写都体现父亲与泥土关系亲密。4 . 无人在意的泥土被父亲视为珍宝,文章写了父亲和泥土之间的几件事?请概括。5 . 按要求赏析。(1)天晴时,他还会脱了胶鞋,赤脚踩到上面,表情舒坦地说:“多肥的塘泥,今年的苗定能长得壮!”(赏析加点词)(2)壮实的秧苗很快便争先恐后地从肥沃的秧床里冒了出来,在和煦的春风中愉快地摇头摆腰。(赏析修辞手法)6 . 第段,“城里有泥土种田耕地吗?到处都是水泥地,我心慌!”一句包含了父亲怎样的情感?7 . 阅读文章,说说标题中“最美的平凡珍宝”有什么含义?现代文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凌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8 . 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9 .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的人?10 .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2)理解:“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11 . 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12 . 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甲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竞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张岱龙山雪)(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欲:同“喝”。13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绝:停止、消失)B是金陵人,客此(客:客人)C大雪深三尺许(许:左右,表示约数)D余勉强举大觥敌寒(敌:抵挡、抵抗)14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B问其姓氏/安陵君其许寡人C直至山趾,浴雪而立/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D万山载雪,明月薄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15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半夜三更”指晚上三点至五点。B甲文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借舟子的话,侧面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C甲文运用“痕”“点”“芥”“粒”等量词,将天地的广阔与人的渺小构成强烈对比,让人产生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D甲、乙两文均是情景交融的佳作,表达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16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17 . 用“/”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马 小 卿 唱 曲 李 岕 生 吹 洞 箫 和 之 声 为 寒 威 所 慑 咽 涩 不 得 出四、句子默写18 . 根据提示填空。(1)_,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2)我寄愁心与明月,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3)不知何处吹芦管,_。夜上受降城闻笛(4)_,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5)_,映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6)水何澹澹,_。观沧海(7)复习旧的知识,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新认识。论语中阐述这一道理的名句是_,_。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9 .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首回赠诗,是刘禹锡在扬州为答谢白居易所赠之诗而作。B“凄凉地”“弃置身”写出了诗人无罪而长期遭贬的痛苦经历。C诗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悲痛怅惘之情。D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现其消极悲观自暴自弃之意。20 . 诗歌尾联中的“长精神”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六、语言表达21 . 根据提供的语境,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人生如同山中的树,生于南坡,阳光充足,_,可谓顺境;生于_,_,土壤贫瘠,可谓_。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背景,但可以选择生活态度。七、名著阅读22 .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A当下和史进吃得饱了,各拿了器械,同回瓦罐寺来。到寺前,看到崔道成,邱小乙两个,兀自在桥上坐地。A大喝一声道:“你这厮们,来,来!今番和你斗个你死我活。”那和尚笑道:“你是我手里的败将,如何再来敢厮并?”A大怒,抡起铁禅杖,奔过桥来。(1)人物A是指。(2)写出两个与A有关的故事情节。八、综合性学习23 . 综合语言运用冬季学生患流行感冒病现象比较严重,清水小学准备下周三下午3点邀请关帝庙村的夏医生为全校学生做一个预防流行感冒的专题讲座,假如学校委派你前去邀请,你会如何说?九、作文24 .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作文(一)题目:我成长中的故事作文(二)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感谢那些偶尔出现并打动我们的平凡之人和微小之物,让我们的内心下一场雨,洗刷洗刷,然后继续前行。一只站在树枝上的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