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杭州市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杭州市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杭州市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A卷_第4页
杭州市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市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划线词语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阻遏()匀称(chng) 丘壑(h) 锐不可当(dng)B箱箧(qi)荒缪(mi)蹒跚(pn)涎水(yn)C寒噤(jn) 歼灭(jin)幽咽(yn) 瓦砾(1)D糁之(sn)震悚(sng)憎恶(zng)举箸(zh)2 .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凑和取谛景致人情世故B震撼屏障妇孺鸠占鹊巢C恣睢祖藉恻隐疾如流星D竹杆端详推崇庭台楼阁二、现代文阅读大 自 然 之 歌(节选)陈世旭在整个世界,除了水,我最喜欢的就是森林。森林多么好。森林有花有草,森林有云有雾,森林有风有雨,森林有泉有湖森林有诗。花与树的缠绵,云与雾的交融,风与雨的相伴,泉与湖的交响,无处不是诗的流淌。云聚云散是诗,花谢花开是诗,草飞草长是诗,月圆月缺是诗。森林是诗的宠儿。走向森林,常常是我的梦想,我的渴望。在森林任何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都会有风吹落潮湿的种子。季节更替,在森林到处荡漾的,是人的自由意志。倾听森林的语言,你将成熟,聪明,坦荡,洞悉真理生活的困惑与感伤随风而逝。走在森林,你会发现你是快乐的,森林是无声的呼唤,充实了你原本空洞的灵魂。因为惰性和缺乏勇气,我任从自己常年被囚禁在嘈杂的城市。城市也是森林。楼群像树林,只是没有枝叶没有花朵没有果实,没有令人恋眷的狗尾巴草的清香。孩子们长大了,不会唱“采蘑菇的小姑娘”。楼群的颜色顽固,隐去了季节的界限;窗口在夜晚筛下星星,挤窄了无边际的想象;钢筋水泥傲然挺立,带来了坚硬工具的压抑。这是化工森林。在这里,躺着的心事结成青苔,站立的思想竞争阳光,人们掩起私下里表情丰富的脸庞,让善意和温情在陌生中蛰伏窥望。只有森林才会有真正的歌唱。森林的歌,嘹亮、清逸而深远。森林里最多的是树,每棵树都是歌手。走进森林,走进歌声,走进激动的曲调和流畅的节奏。带着幻变的梦境,灵感和鸟语花香,离开城市的喧嚣,演奏自己的乐章。让漫天的音乐的羽毛,化作无边的新绿与嫩黄。等待心灵的撞击,等待灵魂的再生。每次我都会力图进入森林的深处。穿过茂密的、散发着浓郁的树脂和草莓香味的松树林,心里泛起一种甜丝丝的快感。林中的湖泊像美人的镜子,波光粼粼地闪烁在无边森林的怀抱,映照着蓝天的纤尘不染和青山的雄浑与妩媚。头上树桠上,这儿那儿站着不知名的鸟。它们大大方方、满不在乎地站着。不时地懒洋洋地一跳。有时候落到离你很近的地方,然后又扑扑地飞起,它们拨起的风,直朝你脸上吹过来。柔顺的,毛茸茸的松鼠就在附近无忧无虑地跳来跳去。有时候会突然停下来,蹲在离你最近的树枝上和灌木丛中,睁大眼睛滴溜溜地打量你。所有的生灵都充分享受着作为这片树林的天然主人的特权。森林无疑有一种凝重的隐喻性质,暗示出生活最为深沉的一面。森林是生命的典范,告诉人们生命的原始法则。契诃夫是那般动情:“不可思议的大森林啊,你永远放射着光辉,美丽而又超然,你,我们把你称作母亲,你本身包括了生与死,既赋予生命,又主宰灭亡。”风拂过思绪拨动迷离的眼神。卷起的红松皮被阳光照耀,摘它一片,发现东风沉醉于此的秘密:暗香诱着彩蝶,在树木之间传递着甜蜜。绿肥红瘦都被遗忘,而你将保留森林中的这一缕暗香;等有一天终于不能呼吸的时候,就融入树下的泥土,无声地悠悠地去到森林的漩涡深处,肃穆,庄严,神秘,而心,颤栗。然后在返青的季节,同蚂蚁、蚯蚓和飞虫、同所有卑微的生命一起,用柔软的头颅叩开泥土的门,迎接春天的来临。一声鸟鸣,心便永不寂寞。(选自2010中国散文排行榜,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有删改)3 . 阅读两段,说说走向森林是“我的梦想,我的渴望”的原因。4 . 从修辞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5 . 文章主要写自然森林,第段却详细描述了化工森林,有何作用?6 . 纵观本文,作者在文中书写了什么情怀?又给你什么启示?阅读选段,回答问题。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a)着上面,两脚再向上(b);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c),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1)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7 .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蹒跚_8 . 概括本段内容_,背影是一篇_(体裁)9 . 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10 . 写出与“扑扑衣上的泥土”相照应的句子。11 . 这段文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12 . 用“”分三层。13 . 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_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_?14 . 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父亲的背影?这位父亲给你的印象和感受怎样?15 . 选文中写父亲走路“蹒跚”,这是因为父亲_16 . 在文中空白处填上相应词语(_)(_)(_)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不容易。写父亲买橘爬月台的“背影”,连用动词的作用是什么_?17 .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父亲心里轻松与写父亲艰难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18 . “我”的两次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9 . 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选文部分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2)“进去吧,里边没人。”20 .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有何作用?我的眼泪又来了。(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21 . “我赶紧拭干泪”“我赶紧去搀他”两句中的“赶紧”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22 . 文中“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和“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分别属于_描写和_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_和 _。23 . 选文“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中的“混”有什么表达效果?24 . 这段文字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得详细,后一次写得简略的原因是什么?25 . 这段话着重描写父亲哪一特征?描写这一特征的原因有哪些?三、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间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壁即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注释)札(zh)录:摘录。笥(s):竹箱。泛滥:指多而杂乱。影响:印象。枵(xio)腹:空腹,指毫无学问。约:简约,精练。26 .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录讫朗诵十余遍 即就壁间所粘录稍经时日 日三五次以为常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A弗之怠B至之市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于厅事之东北角27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乃 取 第 一 日 所 粘 者 收 笥 中28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随收随补,岁无旷日。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9 . 文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读书观,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反对什么,主张什么。四、情景默写30 . 古诗文名句默写。(1)无丝竹之乱耳,_。(刘禹锡陋室铭)(2)可怜夜半虚前席,_。(李商隐贾生)(3)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4)有约不来过夜半,_。(赵师秀约客)(5)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_,_。(6)陋室铭一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31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B诗的后两句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C诗歌中点明作者与李龟年密切关系的词语是“岐王宅里”“崔九堂前”。D诗很短,刚开头即煞尾,连一句也不多说,更让人体味到那种深沉的悲哀与感慨。32 . 诗歌第四句中“落花”的含义,一语双关,你认为有哪两层意思?六、语言表达33 . 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1)母亲这样整日地(_)着。(A.劳累 B.劳碌)(2)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力(_)一家人生活。(A.支持 B.支撑)(3)母亲(_)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A.管束 B.管教)(4)母亲(_)(A.沉重 B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_)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A.时代 B.时期)七、名著阅读34 . 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骆驼祥子,读一读,指出A、B两处的人物是谁;并填写C、D、E的有关内容。A_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B_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A_B_ C骆驼祥子的作者是_D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_E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_,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八、综合性学习35 . 知识积累书法家杨辛先生曾在“CCTV-10”百家讲坛栏目中主讲了中国书法美学与养生之道。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