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各项对语法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句中“快乐”“苦痛”在此均是形容词。B短语“高雅气质”“美丽人生”“高兴地笑”与“精神的宁静”的结构不全相同。C“我在房间里读书。”“在”是连词。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此句运用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兰出征前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的情形。2 . (2017年中考湖北武汉卷)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一些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经验与感悟。B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代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C原始人类阅读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寂静绵延,野鹿在蜿蜒的溪流旁边悠闲漫步。D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3 .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近来,小明同学喜爱上了写作,他写了一篇著作等身的文章发表在江南晚报上。B每年络绎不绝的外国游客来这里参观购物,他们在这里的消费占牛津街全部收入的百分之二十。C朝鲜不顾世界各方的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在国际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D那是一件鲜为人知的往事,老奶奶一直默默的把它记在心里。二、字词书写4 . 根据拼音写汉字。(1)我来了,雷电不xun rn( ),风也不拥挤。(2)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xiD( )职业之神圣。(3)yDi tin jio(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4)(我)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qinuB sh(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带你认识手机彩码一文,完成答题。二维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有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以二维码标准为核心,将手机作为载体,而展开的手机二维码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大型超市、地铁、商场、机场、公交车等公共场所随处都可见二维码的身影。识读应用是二维码的重要应用之一,主要用于平面介质上。消费者可以利用手机内的读码软件,轻轻对准平面杂志或是海报上的二维码一拍,就可以将二维码图形立即转化为文字,或是连接到相关网址,更方便地实现手机上网或内容下载。然而,随着二维码所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它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二维码信息需要通过手机摄像头来读取,只有支持近摄技术的终端才能满足用户的主动识别需求,但目前大部分终端都不具备这样的功能。受技术、终端、信息容量等瓶颈限制,二维码现在主要用于被动识别,其在主动识别方面鲜有作为。于是,手机彩码应运而生,走向前台应用。手机彩码是建立在二维码基础之上,加上黑、蓝、绿、红4色矩阵构成的彩色三维图象矩阵码。有别于二维码依据黑白像素的大小来表达信息,彩码以四种相关性最大的单一颜色红、绿、蓝、黑作为信息载体。相比二维码技术,彩码采用模糊识别技术,具有较高的容错能力,对图形和色彩设计的容忍范围更大,因此彩码整体形态可以表现得十分丰富。彩码的最大优势是采用了新的信息携带方式和新的识读手段,使得彩码的识别更加高效、便捷、可靠,而且价格也更加低廉。作为解决二维码技术和应用瓶颈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条码技术,手机彩码是通过颜色和形状承载信息量,所包含的信息量是二维码的几十倍,其应用比二维码也更加广泛。一般的商品以及报纸、杂志上的广告都可以附有相应的手机彩码,用户拍摄彩码图案主动识别彩码所包含的信息,即可自动链接到相应的wap网站上,直接浏览商品、下载折扣券、用手机支付购票等,也可随时随地体验铃声、游戏、视频等主流媒体信息。在日韩等国,手机彩码的使用已经普及到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户外屏幕、广告牌、杂志、商品、电影海报、广告宣传品上随处可见各式设计新颖的手机彩码,它比以往的识别方式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和更广泛的应用空间。在我国,彩码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天津有一定的发展。天津联通创办了彩码生活网,并推出“e票通”业务。“e票通”业务采用彩码识别技术,以手机为载体,通过彩信将彩码发至用户的手机上,是一种集电子打折卡和优惠券合二为一的手机电子凭证。客户凭手机彩码到“e票通”特约商户申请,即可享受各种购票、购物等优惠消费。虽然手机彩码市场前景广阔,但是受到缺乏统一的手机彩码标准和规范以及商家和用户的认知度较低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手机彩码在我国的发展还将经历一定时期的培育和磨合,才能形成大规模的应用。手机二维码的出现,实现了二维码应用从固定到移动的飞跃,建立起了人与物之间的普遍连接,因而成为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移动通讯行业的迅猛发展及3g时代的到来,手机彩码技术必定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认知,并融入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5 . 二维码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限制是什么?请从三方面具体说明。6 . 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7 .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二维码现在主要用于被动识别,其在主动识别方面鲜有作为。8 . 根据全文内容,写出下面说法的依据。手机彩码技术必定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认知。(五)阅读的她长得像我妈一文,完成下面小题。在一溜打着赤膊的搬运工里,我见到她的时候,吃了一惊。嗯,女搬运工本来就很少见,何况她这么矮小瘦弱,我都不知道她能不能搬动一箱瓷砖。 让我吃惊的另一个原因是我昨天下午刚刚见过她,就在一家大超市门口。当时之所以多留意了她几眼,是因为她长得有点像我妈,满脸都是皱纹,看上去明显超出实际年龄。只是她看起来稍稍年轻一点,但是更瘦小,像远在千里之外老家的小一号的我妈。 今天竟然又见到她,巧得让我不由多看了她一眼。她很敏感,很快发现我注意了她一下,而且她误会了我的眼神,特意从一排搬运工里跑过来,跟我保证说她能搬动,让我放心,她不是来混搬运费的。我不过是帮朋友一点小忙,替他看着搬运工腾挪一个仓库,盯着顺利装车就成。所以我朝她息事宁人地点头,说:“你可以挑小箱搬,注意别砸着脚。” 她本来都转身走了,听我说了这句话,回头看了我一眼,显然又理解错我的意思了。第一箱她就赌气搬了个最大的,一箱足足70斤。我试过,两个人抬都有些吃力。她个头矮,不能像别人用背的方式,只好抱着瓷砖,身子后仰,下巴紧紧顶着,走起来有点摇晃,像一只笨拙的家鹅。虽然很吃力,倒也顺利搬到了仓库门口的车厢口。她停了一下,用右腿顶住,深吸一口气,“嗨”的一声将瓷砖举高了一些,由车上面的搬运工接过去。她掸了掸衣襟上的灰尘,扭头看了看我,眼神里有点小得意。 第一车装满的时候,搬运工们突然嗷嗷叫着往车上爬,争抢去卸车的机会。卸车钱一样,但是活轻松多了,所以需要的人也少,最先爬上车的四个人抢到机会。她反应明显慢了,挤到车厢边,四个胜利者已经坐在瓷砖上微笑了。 动作慢的人自觉放弃,回来喝一通水,有的吵嚷着聊天,有的聚在一起打牌。她在门口很不甘心地看着车子走了老远,才慢慢掉头往回走,脸上是几乎要哭的表情。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她,那些男搬运工带着讥笑议论她时,都叫她“那个女的”。他们说她是从四川被拐卖到这的,卖给了一个大她十八岁的老男人。最初几年被拴在屋里不让出来,后来生了三个孩子,让她走也不肯走了。显然,他们对她排斥又有些同情,觉得她不该来分他们的搬运费,也不该干这么辛苦的活。 我把一个塑料凳子给她,示意她坐下来歇歇,“搬仓库怎么也得十几车,下一趟再去。”她勉强笑了笑,没说话。这些搬运工里就她没带杯子,于是我用一次性杯子倒了水给她,她边喝水边谢了我三次。 我说:“我昨天见过你,你不是在那个超市门口管理自行车吗?怎么又来干这个?”她听我这么说,惊讶地挑了挑眉毛,笑了,“那个活儿只干半天,下午四点到晚上十一点。上午都闲着没事儿,反正多赚一点是一点嘛,是吧?”她其实很健谈,只是说到小儿子叛逆、经常逃课,还跟她顶嘴、吵架,有时还偷钱离家出走时,她的脸上罩上了乌云。说着说着,她突然毫无征兆地哭了,鼻涕眼泪混在一块,一把抹了擦在鞋帮子上。那姿势、哭腔和表情,跟我妈当年为我生气时几乎一模一样。那么一瞬间,我很是恍惚,仿佛自己又在倔强地面对着伤心的母亲 后面的几趟车,我跟司机交代了,每趟都让她跟去卸车,而且不用挤在车厢里,就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她很高兴,每次大家吼她,让她动作快一点上车,她都回头感激地朝我笑一下。她不知道,每次她一朝我笑,我就想哭。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9 . 小说情节发展中,“我”和她的心理、态度都在不断变化,按要求填写下表 情节我的心理她的心理装车前吃惊、不放心恳求、不服气休息中给“我”讲她儿子时(1)(2)坐在副驾驶的 位置上去卸车给她多挣点钱的机会10 . 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1)体会文章第段中划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_。(2)文章以“她长得像我妈”为题有何好处?_11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女搬运工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为了使女搬运工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小说综合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B小说的语言质朴生动,叙述自然,人物形象鲜活,为读者展现了小小说表现现实生活的艺术魅力。C小说注重从生活中取材,充满了真挚的情愫,给人带来心灵的感动;小说表现出的母子亲情的温馨主题让人感到温暖。D小说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加入“我”与女搬运工的情感交流与情绪互动,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和真实性,使人读罢心潮难平。E. 小说第段中男搬运工们对女搬运工身世的议论属于插叙,表现了男搬运工们对女搬运工的同情,更能打动人心。12 . 结尾说“每次她一朝我笑,我就想哭”,“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让文明之花长开李斌古人言:“风有厚薄,俗有淳浇。”社会风俗的改易、文明风尚的养成,遵守怎样的规律,又有怎样的经验可循?一种新风尚犹如一颗种子,历经岁月洗礼方能枝干遒劲、苍翠挺拔。以生态文明为例,砍树容易造林难,改变人的观念和习惯更难。但是,风尚总会在点滴积累中慢慢变化。从一棵松发展到百万亩林海的河北塞罕坝林场,60多年接力植树造林的山西右玉,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转变的内蒙古库布其,这些创造了生态建设奇迹的地方,同样创造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宝贵经验。在经年累月地增绿护绿中,干部群众养成了视林木若生命的生态文明观,建立起以绿色发展为己任的生态责任意识,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行动成为装点祖国大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的确,精神的成长、文化的发展、风气的变化,相比物质文明进步而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既需要重视方式方法,也考验定力耐力。近年来国家正全面开展创文运动,其难度最大的地方则是让习惯符合文明、让文明成为习惯。社会文明进步是一个逐渐形成、不断发展的过程,对个人而言,这种“文明”体现在对“习惯”的约束上。无论是保持环境卫生中要求大家不乱扔乱吐、推动垃圾分类,还是维持交通秩序时要求大家不乱闯乱停、车辆礼让行人,其实都是一个帮助市民转变生活习惯,让习惯符合文明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果能得到良好坚持,那么就会发生质的飞跃,让文明变成一种自觉、一种习惯。然则这个过程必定需要付出时间的代价及足够的定力与耐力。这其中,人的能动作用尤为关键。从蛮荒到开化,从落后到先进,在时间的催化过程里,人的主观能动性无疑是最具决定作用的酵素。与此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善于“两手抓”,推动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齐头并进、相得益彰。中医有一句话,叫“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弘扬新风尚,改易旧习俗,治标与治本皆不可忽视。比如作风建设,既离不开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整治行动,也离不开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耐心和韧劲,否则就可能功败垂成。古人总结得好:“物暴长者必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坏。”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滴水穿石”的韧劲,“铁杵磨成针”的功夫,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境界。文明风尚养成,快慢结合更有效。绿色出行在中国社会刮起新风潮,共享单车犹如一夜春风般,数以万计地遍布中华大地。然而当潮水褪去,堆积如山的废弃共享单车却成了新的环保问题。让我们不禁问低碳出行的生活新风尚在中国社会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蔚然成风?毋庸置疑的是绿色发展方式,正成为国际社会生活新风尚。这是应该予以肯定和赞扬的。也应看到,“变成法易,变世风难”。难就难在移风易俗最忌一曝十寒、三心二意,因此更要强调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我们全方位发力建设生态文明,提倡低碳环保、绿色消费、节约资源等理念,时时处处推广这种新风尚,就是为了让生态文明成为社会共识、绿色生活成为人人的生活方式。“风气之变必以渐也”。涵养时代风尚、建设精神文明、锻造核心价值,应固本培元,激浊扬清,与时俱进。正如马克思所说,“再没有什么比利用时间和机会更能促进我们事业的兴旺”。切准文明风尚的快慢规律,在常和长上走心入脑、润泽灵魂,定能让文明之花长开,精神之河长清。(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8月,有删改)13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神的成长、文化的发展、风气的变化有个缓慢过程,我们需要足够的定力及耐力。B文章开头段引用古人言,通过设问,点明文章论题,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C第段用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论证,具体形象地阐述风尚总会在点滴积累中慢慢变化。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先引出论题,然后分析风尚形成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结论。14 . 下列与文中“文明风尚的养成”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 )A近年来,三亚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强环境整治,营造一个洁净舒适的投资营商环境,切实把文明的种子撒向全市各个角落。B我市采取多项措施引领市民健康生活,公园广场、专业的体育场馆等,处处可见健身者的身影,市民的健康生活方式逐渐成为新时尚。C近来,小到洗车、水站,大至商会、球会等服务行业,纷纷实行“会员制”,“预付消费”在我国的商业活动中已成为热门消费方式。D顺德城区涌现了一大批环境美、居民赞的社区街巷,居住环境整洁优美,街坊邻居之间相处融洽、互帮互助,文明和谐蔚然成风。15 .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内容,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垃圾分类”成为社会新风尚。2019年7月1日,随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一场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战役在上海打响,北京、广州等超大城市迅速跟进。垃圾分类纷繁复杂,需要每个环节都下足功夫。与之匹配的,是“不分类、不收运,不分类、不处置”的监督机制,如果不按标准分垃圾,收运单位可以拒绝接收,这样就保障了全程分类效果的实现。因垃圾分类改变了百姓千百年来的生活习惯,部分人员短时间难以适应。所以,战役打响刹那,社会各界意见纷呈,支持反对之声夹杂。四、句子默写16 . 默写(1)_,病树前头万木春。(2)采菊东篱下,_。(3)陆游游山西村中流传最广、富有哲理的两句诗是:“_,_。”(4)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写出出自醉翁亭记中的两个成语:_,_。(6)_,心有灵犀一点通。(7)问君能有几多愁,_。五、课外阅读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注释)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人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悟:有悟性。就傅:跟从老师读学。贡于乡:参加乡贡考试。军:宋代行政区域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县。讲求荒政:十分重视赈济穷人。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事情结束后,朱熹上表请求按照规定的标准奖赏献粮进贡的人。引进士子:召集学生。讲论:讲学。17 .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松异之异(_)(2)值岁不雨雨(_)(3)间诣郡学诣(_)18 .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2)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19 . 结合选文,说说朱熹是一个怎样的人。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暮秋感怀(明于谦)重阳节后北风多,景物萧条可奈何。叶带寒声风外落,雁随霜信月中过。愁来万事纷如结,老去孤忠耿不磨。偷得浮生片时暇,凭阑搔首且吟哦。注释:霜信:霜期来临的消息。孤忠:忠贞自持,不求人体察的节操。耿:正直。20 . 诗的前四句主要借助哪些意象表现环境的萧条?21 . 全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分点列出。七、名著阅读22 . 下面的内容选自水浒传,读后回答问题。 两个公人道:“不敢拜问师父,在那个寺里住持?” A 笑道:“你两个撮乌,问俺住处做甚么? 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著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两个公人那里敢再开口。 吃了些酒肉,收拾了行李,还了酒钱,出离了村口。林冲问道:“师見今投那里去?” A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