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夜市好热闹啊!甬道的一侧由东向西排成了长龙阵,人来人往,川流不息。B面对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我的心仿佛也在风口浪尖上受着颠簸。C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小商品,美轮美奂的时装吸引着顾客的眼球。D第一次上讲台,他张皇失措地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一节课都在尴尬中度过。2 . 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语文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B文学创作辅导材料汗牛充栋,而真正依靠这些辅导材料步入文坛的人却寥若晨星。C仿制古画还有一种情形,就是不署姓名,以假乱真,鱼龙混杂,骗取黑钱。D这篇小说构思新颖,匠心独运,情节起伏跌宕,吸引着众多的读者。3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匀称(chng)惟妙惟肖(qio) 金銮(ln)殿嶙(ln)峋B震悚(sng)亭台轩(xun)榭煞(sh)风景伧(cn)俗C踌躇(ch)销声匿(n)迹萌(mng)发胚(b)胎D尴尬(ji)草长莺(yng)飞孕(yn)育追溯(sh)4 . 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碳循环的细节相当复杂,作为普通读者,我们只需知道这个循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_,_,_,_。地球大气温度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原因就是最近这5亿年来地球的地质活动相对稳定,使得每年通过火山喷发而释放到大气层中的碳维持在2.8亿3.6亿吨的水平上,正好和沉入地下的生物碳总量差不多。其中的一部分生物碳随着海洋生物的尸体沉入海底,再因板块运动而被埋入地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光合作用而进入生物的身体然后随着火山喷发而被重新释放到大气层中,供植物吸收利用埋入地下的碳由于地质运动而被重新翻到地表ABCD5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饮酒(其五)这首诗通过诗人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诗人鄙视官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高洁人格。B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与李白齐名,世称“小李杜”。唐代诗人。他的抒情小诗立意高远、清俊流丽;时政之作简洁明、感慨深沉。其散文以阿房宫赋名世,状物抒情,骈散兼用,自有特色。著有樊川文集。C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是叶圣陶先生晚年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作者是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著有小说集隔膜火灾,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D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6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试想,作为民间文学的神话故事讲述、戏曲音乐表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离开了人,离开了特定的表演空间,离开了特定的器具道具,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存在吗?这使得楹联这种诗性的、教谕性的可视文化有淡出日常生活之虞。比如,厨房设施基本将“灶神”挤出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比如,居住空间没有给“楹联文化”留下位置。但在城市化过程中,人们往往压缩和限制了文化的物质的生存空间。失去了灶神信仰的春节文化,多少是一种缺憾。ABCD二、现代文阅读城市不是没有秋天林清玄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辨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7 . 读两段,说说古人和现代都市人在感知季节变化方面有什么不同。8 . 读第段,回答下面问题。作者将“文化”加上引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态度?如何理解“平埔族后备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糊花了”这句话的语意?9 . 读段,在作者看来,现代都市人感受不到城市里的秋天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10 . 作者认为“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在作者看来,现代都市人怎样才能发发现“秋天”呢?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小题。用写作留住时间刘庆邦读吕振所著的随笔集书与信中的旧时光,我首先想到的是时间。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段时间。或者说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时间的容器。我们的人生历程就是不断从容器里往外掏时间的过程。时间无边无际的悠长,才显出人生的短暂。时间无与伦比的强大,才显出生命的弱小。当人们意识到时间不可超越和不可战胜时,才对时间敬畏起来,珍惜起来。同时我们也看到,绵延不绝的时间对有的人来说夜也长,昼也长。为了打发时间,他们或打牌,或搓麻将,或玩游戏,反正只要把时间分阶段打发掉了,他们就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时间嘛,当然保持着惯有的尊严,“黄鹤一去不复返”,对打发它走的人毫不留恋。其实我们的写作也是在打发时间。但有所不同的是,我们打发的时间似乎并没有走远,有时候还会回来,让我们重温旧梦。这样的觉悟我以前并没有,是最近才觉悟到的。去年,上海文艺出版社为我出了一套刘庆邦短篇小说编年,收到样书后,我重读了一遍其中的有些篇章。那些篇章多是我三四十年前写的,人物、情节和细节都记不太清了。重读之后,我们像是久别重逢,过去的一切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我心潮起伏,先是泪眼相望,继而紧紧拥抱。这表明,写作既是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留住时间的有效途径。我不由感叹,这一辈子选择了写作真是幸运!我看到了,吕振的这部书里承载的也是时间。书的内容分为“嗜书”“纪人”“读札”“清赏”四辑。在我看来,这如同四尊质地考究的容器,盛的都是满满的时间。有的时间如粮,粒粒饱满;有的时间如泉,碧波荡漾;有的时间如酒,香气四溢;有的时间如金,闪闪发光。如吕振在第一辑里所写的在地铁上读书,就传达出他惜时如金的时间意识。他每天上班坐地铁需要一个小时,他把这一个小时利用起来了,每天坚持在地铁上读书。他算了一下,这样每用能读一本书,一年最少能读五十本书。读书是写作的前提,是在为写作做积累和准备,要当一个好作者,须先当一个好读者,对于这一点,吕振有着明确的认知和自觉的行动。再比如他在第二辑里所写的访上海鲁迅故居,是在有了大量的阅读之后,怀着崇敬缅怀之情而写。他写得小心翼翼,像是生怕惊动了鲁迅先生,又写得细致入微,把三层小楼里一切陈设都写到了。在吕振的目光和笔触所及,我不仅“看”到了鲁迅的餐室、工作室、会客室、卧室,还“看”到了日历牌、闹钟、旧藤椅、窗花纸,以及先生用过的修书工具和药品等。除了实物,还以一些实物为线索,穿插写了一些鲁迅生活和工作的往事,可谓睹物思人,情景交融。第三辑更是时间的记录,其中收录的文人信札手稿,跨越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在这些文字中抽丝剥茧、考证细节、追怀往事,就如慢慢品味散发着文化气息的陈年老酒,让时间变得醇香生动起来。第四辑是吕振写的书评,持论公允,感情饱满,是认真阅读后的思想沉淀。我相信,书中这些用心之作,吕振自己也很喜欢。但喜欢归喜欢,过个十年二十年后,他对自己所写的文章也不会记得那么清楚,至少不会像刚写完那样差不多能背诵下来。这不要紧,有文章在,有书在,就有时间在。若干年启拿起书来,你的时间会重新走回来,为你呈现过去的一切。我这样翻来覆去地说时间、时间,其实说的也是情感、思想和生命。时间是虚的东西,夜深人静之时,时间虚得常常令人恐慌。我们对抗恐慌的办法,是通过劳动,把虚的东西变成实的东西。一如农民把时间变成粮食,矿工把时间变成煤炭,我们是把时间变成文字,变成文章,变成书。这样一来,我们就把虚的东西落实了,变成了一种栽体。时间之载体在留住时间本身的同时,也留住了我们的情感、思想,乃至生命。随着岁月的消磨和流逝,我们常常以为自己的感情淡薄了,思想迟钝了,曾经有过的感情和思想似乎不复存在。然而,莫道往事成烟云,“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是多么让人欣喜而美好的事情啊!我们通过写作留住时间、生命、自己,还不是最终目的。我们所写下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一面镜子,回头看以前的作品,我们像是在照镜子。通过照镜子,我们在回顾自我,检视自我,也是反思自我,并进一步修炼自我,以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选自2019年11月8日人民日报)11 .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标题“用写作留住时间”的理解。12 . 请赏析第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在我看来,这如同四尊质地考究的容器,盛的都是满满的时间。有的时间如粮,粒粒饱满;有的时间如泉,碧波荡漾;有的时间如酒,香气四溢;有的时间如金,闪闪发光。13 . 结合选文内容,你认为第段加点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他算了一下,这样每周能读一本书,一年最少能读五十本书。14 . 文章第段这样写道“一如农民把时间变成粮食,矿工把时间变成煤炭,我们是把时间变成文字,变成文章,变成书。”请结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说说你在生活中是如何留住时间,又把时间变成了什么。三、句子默写15 . 古诗文駄写。(1)少壮不努力,_。(汉乐府长歌行)(2)海日生残夜,_。(王湾次北固山下)(3)黄鹤一去不复返,_。(崔颖黄鹤楼)(4)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5)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唐果同学爱用古诗句劝解别人。梦凡抱怨身处闹市,难得清静,唐果就用“_”劝她;宁馨要转学到海南省,临行依依不舍,唐果就用“_,_”劝她。(依次用陶渊明饮酒(其五)、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填空)四、课外阅读况守时,府治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草奏,一力归罪已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节选自智囊)(注释)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者名廉官。府治:府衙。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砾:小石,碎石。亟:急速,赶快。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16 .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文卷悉烬:(2)喝使归舍:17 .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即/ 自 己 之 罪 尚 欲 /推 之 下 人B即 自 己/ 之 罪/ 尚 欲 /推 之 下 人C即 自 己 之 罪 尚 欲/ 推 之 下 人D即 自 己 之 罪/ 尚 欲 /推 之 下 人18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19 . 与周亚夫军细柳一文相比,两文均在结尾处对人物作评价,上文扣出一个“品”字,重在_而周亚夫军细柳一文则重在一个“_”字,重在军纪严明。20 . 你从上文中学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五、诗歌鉴赏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痴儿:指作者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报告
- 中学英语导学案设计及阅读教学应用报告
- 2023年制造业绩效考核报告范文
- 标准购销合同范本及法律解析
- 2023年企业数字营销策略分析报告
- 钢铁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 电子商务合同风险防范要点
- 数控钣金制造业市场分析报告
- 物业管理合同文本及风险防范措施
- 数字娱乐行业2025年跨境内容分发平台构建与商业模式创新可行性报告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产科联合多部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
-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 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中职语文 2.《宁夏闽宁镇: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 课件
- 矿井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课件
- 【MOOC】生命的教育-浙江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食品检测实验室操作规程
- 高血压个案护理案例
- 四川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23年版)
- 心肺复苏术课件2024新版
- Unit 1 Lesson1 Hello!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冀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2024年省食品生产监管能力大比武理论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