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网考)A卷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网考)A卷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网考)A卷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网考)A卷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网考)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网考)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 ”这句活中加点的词依次为连词、副词、助词、形容词。B“前倨后恭”“仓皇逃窜”“行为不正”“隔膜起来”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补短语。C“秋日的艳阳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艳阳打扮”。D“如果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他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但是任何人都很难从那样的高度摔下来。”这个二重复句的第一重是假设关系。二、字词书写2 . 下面语段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请用正楷字体正确、美观地书写在横线上。要求笔画规范,结构匀称,大小协调,行款整齐。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_3 . 请将下列诗句中的错别字改正并用简化楷体书写在田字格内,加上标点。三、现代文阅读之于故乡的文字,大概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真正能体现出这四个字来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子很小,只有几十户人家。村东有一条小河蜿蜒流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沙丘),虽是沙土,但岗子上的白杨树却长得枝繁叶茂。一到夏天,这里绿树浓阴,便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的玩耍天堂。有时候玩得累了,我常常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地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那个家。起始总是眼花燎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年轻时动过手术,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尤其吃饭须有规律,而且还得是热乎饭。因此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也尽量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最先升起这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了。母亲常说:“这炊烟呀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炊烟像不像花我倒不怎么在意,我所在意的是制造炊烟的那个灶台上母亲到底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而且三餐有别。早晨的炊烟,一般是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抑或玉米糊糊,再随上几个馒头,然后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该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也很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要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够彰显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上这顿饭是家人最全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闲的时候。上学的孩子、玩耍的娃、田间劳作的父母,在城里上班的哥哥姐姐都倦鸟归林般地相继回了家。庄稼人有个小脾气,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不管是哪个成员有点啥喜事,更会杀只鸡或者大鹅,炖一锅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别看干活是急性子,但真正吃起来也蛮讲究,尤其懂得“要想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会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炊烟如此燎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这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荡桨妨人拥袖眠,篷窗细雨湿炊烟。”这是王炎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是他的;“遥望炊烟疑可憩,试从行路问村名。”是他的;“贫家灶冷炊烟晚,待得部翁卖药回。”还是他的。可见这位陆放翁对田园乡村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了陆游“雾钦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渐生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时,才终于有悟,原来这炊烟是和思念紧紧缠绕在一起的,正所谓魂牵梦绕,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那个比喻,突然觉得母亲真是好厉害!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的舒展,挥毫波墨,浓淡随意,弯直随风,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真正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的到。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4 . 选文围绕“炊烟”,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5 . 按照括号里的要求,赏析句子。(1)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会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从加点词角度)(2)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的舒展,挥毫波墨,浓淡随意,弯直随风,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真正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的到。(从修辞手法的角度)6 . 在作者眼中“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结合全文内容和你的理解,说一说你把炊烟比作什么?并简要说一说缘由。7 . “炊烟”在文中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做人须“勇改”凌焕新清代袁枚写过续诗品勇改一文,认为诗歌有弊病,就当勇于改正,“知一重非,进一重境”。其实,做人如同作文,人生亦须“勇改”。有人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白居易的诗歌脍炙人口,其遗稿“涂改甚多”“竟有终篇不留一字者”。人生在世,不可能“一气呵成”“一字不改”。追求完美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但正如哲人所言,“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正因此一个“改”字十分可贵。“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吾日三省吾“过”,有利于减少谬误,校准人生的航向。春秋时的晏子德才无双,被司马迁称为“不辱使命,雄辩四方”。晏子曾把自己喻为一根弯弯曲曲又有无数疙瘩的木头,想成为有用的器具,就必须用斧子劈、刀子削、刨子刨、锯子锯。此言,不仅说明“人非圣贤”,更道出了改过之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做人如果看不到自身的“脏、乱、差、丑”,或虽看到但不肯“劈、削、刨、锯”,显然难以成就大器,彰显卓越。老舍写文章有一个窍门,就是写完之后不断念给人听“再念再念再念”。也有知名作家介绍写作经验说,把作品当成不是自己的,从别人的角度旁观,冷静地修改。像这样借力于他人的做法,同样不失为人生改过之灵方。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请别人帮助审视自我,也许更能把自己看个通透。打磨钻石用的是另一颗钻石,人生修为一样离不开他人敲打。当年晏子决意辞退三年不给他挑毛病的幕僚,相比之下,如今有的人对帮自己指出不足的人不谢反恨、恩将仇报,实在糊涂至极。勇于改正的前提,在于坦承错误。其实,一些人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对自身问题遮遮掩掩,往往源于爱面子。对此,陈云曾提出过“论事不论脸”的原则。他告诫犯错误的同志“不充好汉”,怕丢脸就一定会丢脸,不怕丢脸反倒可能不丢脸。那些翻船落马、身败名裂者有几人不是因为文过饰非,从而一错再错,小错酿大错最终把自己逼得无路可走?共产党人没有个人的私利,更应当讲真理不讲面子,像陈云所说,“在两个人谈话中”“在小组会上”“在大一点的会上”“在千万人面前”,都可以承认错误。做人应“勇改”,但不能妄改。袁枚曾说,自己的诗“改好者固多,改坏者定复不少”。奋进人生路,也面临“改坏”的风险。做人应当谨记崇德向善,跟着蜜蜂去寻找花朵。叶圣陶讲过,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字一句都不肯随便。做人尤其应当知畏知戒、守身如玉,一言一行都“不肯随便”。如此,唯有像作文那样“改、改、改”,人生才能不断地“知一重非,进一重境”。(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8月28日)8 . 文章开头从清代袁枚写过续诗品勇改写起,有什么作用?9 .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段的论证过程。10 . 文章第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11 . “做人应勇改,但不能妄改”,请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四、对比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文,节选自三峡)乙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苏轼/文,节选自放鹤亭记)注释张君:隐者张师厚。隐居于徐州云龙山,自号云龙山人。明年:第二年。适:恰好。俯仰百变:俯视、仰视之间,气象有许多变化。陂(bi)田:水边的田地。傃(s):向,向着,沿着。12 . 下列加粗的词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 低矮的城郭 )B属引凄异( 延长 )C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早晨)D故名之曰“放鹤亭”(命名)13 .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至/晴初/霜旦B水/及其半扉C自/三峡/七百里中D故名/之/曰/“放鹤亭”14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15 . 甲、乙两段选文中所写景物的特点有共同之处,请举两例加以说明。五、句子默写16 . 用课文原句填空。(1)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晴空一鹤排云上,_。(刘禹锡秋词)(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岳阳楼记)(4)人们常常用出师表中“_,_”来形容一个人临危受命,勇挑重担。(5)在古代诗词中,诗人常常将自己的情怀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借雪地马蹄印来抒发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诗是“_,_。”六、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节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迨:等到。倍:同“背”,背诵。17 .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患记问不若人若:(_)(2)乃终身不忘也乃(_)18 .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用力多者收功远。19 . 请简要阐述你从本文中所感悟的道理。七、语言表达20 . 邻居李爷爷平时很爱看书,听说在当当网上购书很方便,也想在当当网上购书。但是看不懂“当当网网上书店购书流程图”。请你根据流程图,用简洁的语言向李爷爷介绍购书步骤。当当网网上书店购书流程图八、名著阅读21 . 名著阅读(1)下列情节叙述与原著相符的一项是A青面兽杨志潜心仕途,但先在黄河丢了生辰纲,后在黄泥冈丢失花石纲,不得不落草桃花山,并投奔梁山,最终在征方腊时病逝。B鲁滨逊到巴西成为种植园主,因缺乏人手等原因,与他人到非洲贩卖黑奴,在途中遇到风暴,被海浪冲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眠)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D虎妞嫁给祥子后,希望祥子拉车养家,但祥子却提出用虎妞的嫁妆买车出租来养家,后因祥子生病等原因耗光了所有的积蓄。(2)阅读下面名著片断,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完成题目。一个清晰而离的很近的声音突然大叫:“婚礼不能继续举行,我宣布存在着障碍。”我瞧见罗切斯特先生的双唇被一个狞笑扭曲了,他嘟囔地说:“老天作证!我很留神不让人听说有这件事,至少不让人听说有各这样称呼的她。”片断中加点的“我”是 (人名),罗切斯特所说的“这件事”指(事件)。九、综合性学习22 . 综合性学习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低碳生活”,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材料一: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材料二:关于“不同人群对低碳生活”的调查(共1000人)认识与行为低碳理念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城镇初中学生85%65%50%做工人员75%70%65%退休老人50%85%90%(1)从材料一中提取:什么叫“低碳生活”?_(2)从材料二中提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