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有关语法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一座巍峨的、雄伟的、庄严的纪念碑。走出大山,是许多山区人一辈子的梦想。他们穿过一片枣林,走进一座大院落。平时的上座率就很高,何况是春节期间呢?A句是复句。B句是单句。C句是承接复句。D句是递进复句。2 .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飞翔,会让你见识到你未曾见过的东西会让你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到更宽更远。A“青春”是形容词,“才”是副词,“力气单薄”是偏正短语。B“即使力气单薄,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复句。C文中处应用的标点符号是句号。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之一是:在“更宽更远”后添加“的地方”。3 .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宽恕广漠文诌诌正襟威坐B绯红诘责抑扬顿挫深恶痛疾C喧昂琐事浑浑厄厄 家徒四壁D生疏禁锢粗制烂造油光可签4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生态语文能够 人的心灵,开阔人的胸襟,提高人的修养。(2)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追求不尽相同:有的人虽年富力强,却整日有的人虽已至暮年,却依然壮心不已。(3)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A熏染碌碌无为不管也B熏陶无所事事无论都C熏染无所事事即使也D熏陶碌碌无为无论都5 . 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截然(ji)搓捻(ni)疲倦(p)小心冀冀(y)B惭槐(ku)争执(zh)绽开(zn)花团锦簇(c)C涨红(zhn)恍然(hun)喷水(pn)不求甚解(shn)D唯恐(ku)企盼(q)譬如(p)由然而生(shn)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中,“热闹场面的记录”这个短语是偏正短语。B“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一句中,“丰富”是形容词。C“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一句中,宾语为“资料”。D“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这个句子是选择关系的复句。二、现代文阅读阅读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完成下面小题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观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的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是盲从,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练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 ,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 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 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设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7 . 下列表述选文的中心论点,正确的一项是( )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D治学必须有怀疑的精神。8 . 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三个论证方法,请选择其中一个分析它的作用。9 . 请用简明、通顺的语言表述选文的论证思路。10 . 第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任意调整?为什么?阅读“这来的便是闰土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回答问题。11 . 文学作品中人物无声的语言也能揭示他们的心理活动。下面句子中的省略号含有丰富的潜台词,它们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1)“阿!闰土哥,你来了?”(2)“老爷!”12 . 选文第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中年闰土的形象的?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13 . 闰士见到二十余年前的童年好友“我”时,应该是“欢喜”的,为什么又现出“妻凉”的神情?14 . 对比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之一。选文中有两处对比,把它们找出来,并分别说说这两处对比的表达作用。阅读故乡和孔乙己选段,完成下列小题。(甲)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乙)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九一九年三月15 .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选段的内容。(甲)_(乙)_16 . (甲)文中的“厚障壁”指什么?这样的比喻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17 . (乙)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该句有什么表达作用?18 . 结合总文,回答问题。(1)“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中“欢喜”和“凄凉”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2)“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中“大约”和“的确”是否矛?为什么?19 . (甲)文中闰土和(乙)文中孔乙己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外貌、语言、动作上。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各是什么?三、句子默写20 . 补足下面句子。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_,_。(陆游卜算子咏梅)故曰: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恒过然后能改,_,_。(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以一组密集的意象来写早行的凄冷,行路的艰辛的诗句是_,_。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_,_。生命是可贵的,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活着”。在生与死之间,文天祥选择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义”与“生”之间,孟子选择了“_,_。”四、课内阅读21 . 加点字解释。未若柳絮因风起_元方入门不顾_温故而知新_人不知而不愠_五、诗歌鉴赏22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西 江 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这首词分上下阙,请选择其中一阙,它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六、名著阅读23 . 在下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1)林冲绰号“豹子头”,他因触怒了高太尉,被刺配沧州,押解途中,如果不是被相救,就差点被董超和薛霸害了性命。(2)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它叙述了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苦难的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七、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今年三月份,国务院首次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全国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学校决定开展以“尚阅读扬正气”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24 . (1)班级举行“全民阅读”主题班会,为做好发言,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材料一:近几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众多民间阅览室、图书馆建成,阅读推广公益组织成长起来了,自动借书机、流动借书车、流动图书角和24小时书店在各地出现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材料二: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的全民阅读仍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3112个,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55册,这和国际标准相比,存在显著差距。“读书无用论”等错误思潮依旧蔓延,一些书店生存艰难。探究结论:25 . 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60字左右。)某同学的帖子:读书可以养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苏轼饱读诗书,则有豪放之气。故多读则气足,气足则文华。你的帖子:八、作文26 . 作文幸福是什么?幸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芳纶纤维项目合作计划书
- 南通有趣数学试卷
- 溧阳初三数学试卷
- 宁波近3年中考数学试卷
- 医学装备使用培训课件
- 蒲城县九年级数学试卷
- 临沭2024数学试卷
- 驾驶员安全技能培训效果报告
- 冷链法规更新应对策略报告
- 陶瓷景观艺术品牌塑造分析报告
- 《初中毕业班家长会课件中学衔接》
- 鼓胀中医护理
- 2024年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带答案
- 设备整厂出售合同协议
- 2025-2030中国高k和ALD和和CVD金属前体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缝纫机器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4月12日衢州事业单位及市直遴选(选调)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油气仓储物流优化-全面剖析
- 妊娠剧吐护理查房
- 机械设备维护手册
- 广东省五校(朝汕实验、高州中学、石门、湛江一中等)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数学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