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藤野先生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主要写了作者的经历和思想,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也出自朝花夕拾。B美丽的颜色节选自居里夫人传,体裁是传记。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真实,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传记列夫托尔斯泰正体现了这一特点。C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三峡的景物,寄情山水,表达了作者对山水景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D中国文人常常留恋于山光水影之间,或纯粹观景,透露审美情趣,如钱塘湖春行;或融情于景,表达厌弃名利、渴归山林之愿,如与朱元思书。2 . 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幸。”B一位同学在邀请老师来家中做客时说:“下个周末,我和父母一定在府上恭候您大驾。”C某报社的记者写给一位校长的便条:您来信约我莅临贵校采访,我十分乐意。D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3 . 下列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弥散(m)迁徙(x)殒石戛然而止B欺侮(w)两栖(q)踊跃销声匿迹C燎原(lio)缄默(jin)辗转草长莺飞D翘首(qio)追溯(sh)枯燥人情事故4 .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作品,正确的顺序是与朱元思书、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B送东阳马生序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本文是一篇赠序。C山坡羊潼关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两篇作品,前者是曲,后者是词,其中“山坡羊”、“水调歌头”分别是曲牌名和词牌名;“潼关怀古”、“明月几时有”是题目。D赤壁、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这三篇作品的作者分别是杜牧、刘禹锡、苏轼,他们都是唐代文学家。5 .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告诫如丝如缕寒噤怒不可遏B弥漫勇往直前迂回前呼后拥C横溢推推搡搡漩涡千军万马D刹时博大宽厚驰骋振耳欲聋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后面小题。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哒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儿,落到地面的声音。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儿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一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好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儿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花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给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真的,我举起棍子噼里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叭嗒叭嗒掉下来。一次欠,我用打老枣树的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割着母亲的心。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6 . 阅读第段,照示例用四字短概括后两次打枣的原因。示例:第一次:无理哭闹后打枣。第二次:_。第三次:_。7 . 结合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列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1)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连用三个“终于”有何作用?)(2)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8 . 本文有多条线索,请说出其中两条。9 . 下面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一段文字,与文中第段的画线句子进行比较:同样是写母亲,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注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老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10 . 所选语段所要论述的观点是什么?11 . 第自然段在语段中有什么作用?12 . 作者说“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13 . 第自然段联系个人的经历有什么作用?阅读下文,完成小题。人类灭绝了多少物种?科学研究表明,由于人类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环境的不断恶化,地球正在濒临又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而且很可能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就会发生。仅仅在过去几百年中,由于人类的活动,数以千计的动物濒临灭绝。新研究发现,现代生物灭绝速度是人类开始改变地球前物种灭绝速度的1000倍,并且是新物种创生速度的数千倍。如果没有人类的活动,地球上每1000年才失去一种鸟类。但国际鸟类联盟的数据显示,实际上,仅仅过去500年就至少有150种鸟类灭绝。根据化石记录,无脊椎动物的平均生存时间,从起源到灭亡,据估计大约是500万1000万年,哺乳动物的生命周期则快得多,通常是100万 200万年。科学家表示,“正常的物种灭绝速度”应该是一个物种存活100万年,即一年灭绝的物种为 1025个之间,而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预计是正常速度的1001000倍。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对物种灭绝速度进行了估测,认为当今地球每小时就有3种生物灭绝,也就是一天灭绝72种生物。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列出了具有权威性的濒危动物“红色名单”,同时该组织估计全球大约有 16300种动植物物种已经处在灭绝的边缘,41000 多种生物则受到生存的威胁。该组织还表示全球1/8的鸟类、1/3的两栖动物、1/5的哺乳动物、1/4的珊瑚类以及1/2的海龟类处于危险之中,70%的植物也处于不同程度的危险之中。美国杜克大学著名生物学家斯图亚特皮姆认为,如果物种以这样的速度减少下去,到2050 年,目前25%50%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更为可怕的是,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空间,但是现在到处都在人的管理下,自然环境越来越差,生物失去了自然进化的环境和条件,物种在不断地自然死亡,却很难有新的物种产生。地球生态系统远比想象得脆弱,当它受到的损害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体系崩溃。人口数量的激增不仅使环境恶化,也可能使动物提前灭绝。据报道,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科学家早在 2004年就通过观察,提出了人口增加与物种灭绝关系的预测数据。现在科学家再度以同一模组检视 114个国家人口增加与物种生存的关系,结果发现,在10年内,人口继续增加的国家,国内濒临灭绝物种消失的比例会增加约3. 3%,其中,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排第一。科学家预测,等到2050年时,物种灭绝比例将提高10. 8%。研究指出,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是最容易发生新物种灭绝的地区,受人口增加的影响,预计有20种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除人口增加因素外,气候变化也是物种灭绝的压力来源。自然杂志也表示,地球上15%37%的物种到 2050年时可能会受到气候恶化影响而灭绝。目前,全世界估计有1200万种包含动植物在内的物种,而人口超过70亿人。联合国估计,以几乎每天21万人的速度增加,到了 2100年,地球人口将增加到110亿人,这无疑会使动植物的生存面临巨大压力。(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第8期,作者:徐风)14 . 从全文看,造成大规模物种灭绝的原因有哪些?15 . 选文第段中的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6 .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自然杂志也表示,地球上15%37%的物种到 2050年时可能会受到气候恶化影响而灭绝。17 . 大规模物种濒临灭绝,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生存。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你认为自己应该做些什么?请至少列举出两条具体做法。三、句子默写18 . 根据要求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名句。(1)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2)溪云初起日沉阁,_。(许浑咸阳城东楼)(3)_,惯看秋月春风。(杨慎临江仙)(4)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_。(范仲淹岳阳楼记)(5)舟船是古诗句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意象。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通过对比表现诗人豁达乐观的胸襟。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_,_”表达诗人期望得到明主赏识的愿望。19 .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子曰:“三人行,_,_,其不善者而改之。”(2)子夏曰:“_,_,仁在其中矣。(3) 江南逢李龟年中,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的诗句是:_,_。(4)默写次北固山下的颔联:_,_。”(5)默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_,_,_。_ ,_。四、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醉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0 .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2)名之者谁名:(3)云归而岩穴暝归:(4)佳木秀而繁阴秀:21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B作亭者谁水落而石出者C山之僧智仙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D而年又最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22 . (小题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翻译成现代汉语。23 . 请在这两段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天津师范大学招聘食堂大厅保洁工1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微专题3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经典图片问题解析 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含答案)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
- 城乡供水供水区域划分方案
- 2025年花卉期末试题及答案
- 2025中国联通普洱分公司招聘21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怒江州福贡县义务教育教师专项招聘(65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互联网劳动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测量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河南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招聘治安巡防队员138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新人教高中英语必修一至选择性必修第四册课文(七个模块)
- 《发电机自动准同期装置整定计算技术导则》
- 《GMP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励志主题班会(课件)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初中内容解读
- 临床提升急诊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措施落实率品管圈
- 《全面质量管理》习题集(含答案)
- 第一单元 少年有梦 单元思考与行动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作业设计《小蝌蚪找妈妈》(含答案)
- 《乌鲁木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 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 开启初中生活1.1 奏响中学序曲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