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案_第1页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案_第2页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案_第3页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案_第4页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案 语文公开课教案 授课内容:亲爱的爸爸妈妈 授课时间:xx.9.25 授课老师:高树艺授课班级:八年(1)班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用意。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习如何欣赏句子、词语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要和平,不要战争”的主题;记住历史教训,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 教学方法 点拨法、自读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有人知道“六一”儿童节的来历吗? 1942年6月 ,德国 _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并焚毁了这个村庄。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 _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 _战争侩子手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 _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从这段资料里,我们知道了这个令当今儿童欢欣鼓舞的一个节日,居然是二战期间,成千上万无辜儿童的被毒害这么一个悲惨的事实。 在南斯拉夫,每年的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会来到一个叫做克拉库耶伐次的地方举行这么一个悼念活动悼念半个世纪前,被德国 _在一天之内残杀的300个孩子。这个悼念活动的场面如何?那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是怎样的?我们将在文中找到答案。 2.作者简介 3.字词检查 肃穆 荒谬憧憬呵护 杀戮悼念 屹立 蜿蜒 恍惚明赫白聂华苓 (二)整体感知文章 1、参观完这个遗址,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萨特一段文字。也就是文章开头的这段引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留意下萨特着重用哪几个词表达自己的观感呢? (沉重记忆,美丽的记忆。) 两种记忆是否矛盾?今天,我们就跟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感受那沉重而美丽 的记忆。 2、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复述重点,把握文本情感。 第一个是坟地所见所闻; ? 悼念活动的气氛怎样?如何理解文中开头“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明确: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们涌向屠杀的地方。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读者的阅读速度自然放慢,读两个字,停顿一下,想像一个画面。这样的开头,让读者感受到现实中的空气,弥漫着无尽的悲哀,而一切皆源于历史。 ? 这部分写悼念活动的所见多闻,那么作者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明确:回顾历史,现实中的悼念场面,两位沟通历史与现实的老人。 第二是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 ? 在开头,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 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怎样理解这句话? (强调要记住历史,不能忘记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第三是记录作家座谈会; ? 西德和日本两位作家对 _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的历史,各自的态度如何?在文中找找他们的语言。 从他们的语言可以看出: 西德自责 日本辩解 ? 从两人不同的态度,你了解到了什么? 西德得到人们的原谅(握手) 日本忘记给别人带来痛苦的历史,自私,令人鄙视 人,要正视历史 第四是摘录遗言。 ? 作者为什么要摘录遗言,有什么作用呢?(这些遗言,你读出了什么?) 1、 孩子们是热爱生活、牵挂亲人的。这令人感动。 2、 孩子们是勇敢的 3、 谴责屠杀者的罪行 4、 屠杀、战争是残酷的,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总结 整体感知全文后,有谁能告诉我,前面我们提到的“沉重的记忆”与“美丽的记忆”是否矛盾呢?或者说,为什么屠杀给人们留下的是既沉重又美丽的记忆? (生答) 沉重:屠杀中,全是普通市民。另外,那场屠杀中有300个孩子遇难,孩子们临死前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多么撕心裂肺。 美丽:面对 _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是宁死不屈的。他们不做民族的叛徒,他们怀着对生命强烈的爱不向刽子手乞怜。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这真是个美丽的记忆。 结束语:这确实是一个沉重而美丽的记忆。我们崇敬塞尔维亚人的英勇,认同他们的历史观,让我们用良知、用正义和着作家的心声一同呼吁: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板书: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苓 四个部分记述纪念活动的四个片断: 一、来到纪念地 二、看纪念演出 三、参加座谈会 四、参观纪念馆 亲爱的爸爸妈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文中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语句的含义,理解文章的内容、主题。 2、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领会其蕴含的深义。 情感目标 感悟作品中人物对悲惨的历史悲剧的感悟与思考,认识战争到战争的残酷,激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文中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语句的含义,理解文章的内容、主题。 【教学难点】 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领会其蕴含的深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学法指导】 1、课前充分预习,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选择专题进行探究。 2、文本学习过程重视对立比较法的使用。整个学习过程以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主。 【学具准备】 文字材料、图片资料、背景音乐 PPT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想一想:亲爱的爸爸妈妈这种称呼一般是出现在哪里呢? 的确,亲爱的爸爸妈妈,这样一声亲切的呼唤一般是出现在温暖的书信中,美好的诗歌中。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声稚嫩的呼唤,也有可能是孩子们与爸爸妈妈最后的告别,是孩子们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行文字,是孩子们的一句遗言。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发生在70年前真实的历史事件。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6年10月21日,丧心病狂的德国纳粹对南斯拉夫一个温和的小城展开了毁灭性的屠杀。仅仅一天的时间,就有7000多名普通市民被活活杀死,而这其中还有300多位毫无反抗之力的孩子。而这些孩子在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刻,发出的最后一声呼唤就是亲爱的爸爸妈妈。 (板书:亲爱的爸爸妈妈) 二、引文导读,积蓄情感。 1、引导学生明白引文的作用:点明文章的主旨。 2、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引文。 3、要求学生感情投入,齐读引文。 4、思考:从这段文字中你能发现萨特着重用哪句话,哪几个词表达自己的观感呢? 【明确】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关键词:沉重;美丽 (板书:沉重 美丽) 三、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感知课文中“沉重的记忆”。 (一)学生安静地快速浏览课文,在初步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 【PPT明确问题】 1、本文中哪些是“沉重的记忆”? 2、为什么会让你感到沉重?请试着读出这种沉重。 (二)学生回答问题:说出“沉重的记忆”并体会这种沉重。 (三)学生回答的同时读出自己感受到的沉重,并且带领全班学生齐读每一处“沉重的记忆”。 【参考】 1、P35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a、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四个句号的特殊表达效果。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此段不仅是描写天气,更是在渲染气氛。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显得很重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每个字的表意功能。 b、朗读指导:句号使读者读的时候不自觉放慢语速,想象这凄苦的场面,感受“天地亦与人同哀”。 c、个别学生读;全班齐读。 2、P.35 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 ?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a、感受沉重:“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包含了作者对被杀害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 _罪行的控诉。这是杀戮的沉重。板书:杀戮 b、朗读指导:重读“全是”,读出作者的心痛。 c、个别学生读;全班齐读。 3、P37 地上的人已老,地下的仍是儿童。但在这一刻,他们又在一起了。 a、感受沉重:他们本应相聚在同学聚会上,回忆哪些青葱岁月,但却是阴阳两隔,以生者对逝者的悼念缅怀这样的方式在一起了。这是悼念缅怀的沉重。 (板书:缅怀) b、朗读指导:重读“已”、“仍是”、“又”,读出生者的悲痛。 4、P37 南斯拉夫著名女人迪桑卡的诗。 a、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在学生发表看法的基础上明确:感受这些孩子在生命的最后,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这是诗文的沉重。 (板书:诗文) b、朗读指导:读出这些天真可爱的生命对未来憧憬的美好感情,读出“任务了结时”的沉痛。 c、学生齐读。 5、P40 第四部分的遗言 请学生读最让自己感到沉重的一句。体会逝者在写下遗言时的悲壮与悲痛。 (板书:遗言) 【总结】以上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种种的沉重:杀戮的沉重,诗文的沉重,遗言的沉重,缅怀的沉重,而这种种的沉重都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所以他们共同构成了“生命的沉重”。 (板书:生命) 【过渡语】老师发现,还有很多同学有一些沉重的感情急于抒发。是啊,7000多条生命啊,如此沉重的记忆,岂是我们十分钟八分钟能说完的呢?然而,逝者已逝,生者缅怀;逝者已逝,生者如斯;逝者已逝,生者坚强!孩子们,就让我们从这种“沉重的记忆”中去探寻一些“美丽的记忆”吧! 四、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探寻“美丽的记忆”。 【PPT明确问题】 1、哪些地方体现了“美丽的记忆”? 2、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这是一种怎样的美? 3、试着读出这种“美丽”。 请小组代表发言。 【参考答案】 1、P36 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 a、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这位老师的英勇不屈,表现了塞尔维亚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一种“英勇的美”。 (板书:英勇美。) b、引导学生思考“最后一课”的含义:老师要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们上最后一节爱国主义的课! c、朗读指导:“开枪吧!”读出轻蔑;“最后一课”要重读。充分展示出老师的无所畏惧。 2、P38 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a、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没有仇恨,没有愤怒”?这是不是意味着要忘记历史?怎么理解“只有记忆,只有警告”?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仇恨、愤怒意味着要复仇,战争,更多的无辜生命惨遭杀害。他们深知战乱之苦,所以他们不仇恨,不愤怒。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忘记历史,他们记忆历史,悼 念逝者,只为警告世人:时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这是痛定思痛后的呐喊,是塞尔维亚民族为了世界人民的安宁而表现出的一种理性宽容。是一种宽容的美。 (板书:宽容美) b、朗读指导:读出对这个民族的敬仰,让“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呼喊响彻云霄,响遍山谷!学生齐读。 3、P39 西德作家明赫白的语言和动作描写部分。 a、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西德作家是真诚的忏悔,充满负罪感。这是面对自己民族所犯下的罪行真诚忏悔的良知的美。 (板书:良知美) b、朗诵指导:注意感叹号,以及动作描写“缓缓地站起来”、“说不下去了”、“掩面哭泣”,读出西德作家的认识深刻,态度诚恳。 4、P40 第四部分遗言部分 a、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这是一种亲情牵挂的美。 (板书:亲情美) b、学生齐读。 【总结】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会读书了,这篇课文在同学们的解读下,变得越来越厚重越来越深刻了。以上我们探寻到了种种的美,有英勇的美、宽容的美、良知的美、亲情的美,而这种种的美都是最美好人性光辉的显现,所以它们共同构成了什么美?人性的美。 (板书:人性美) 【过渡语】只不过这份美来得太过于沉重了!下面请听一个真实的故事。 五、拓展延伸 PPT播放图片和背景音乐天之大,教师深情述说二战故事: 叔叔,请把我埋的浅一点好吗? 六、体验情感,升华主题。 请几名学生说出此时此刻最想要发出的声音,最抑制不住的呐喊。 学生分享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老师感到很欣慰,因为同学们都已经领悟到了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真谛。那就是:(PPT展示) 孩子们,让我们发出生命的最强音,齐读: 珍爱生命,远离战争,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七、作业 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写个小,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 杀戮 沉重 诗文 生命 遗言 维护和平 远离战争 英勇美 美丽 宽容美 人性美 良知美 亲情美 .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作者:贾秀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xx年第15期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文章,这个单元都是以战争为题材的课文,本文是一篇纪实性散文,真实地反映出二战期间纳粹在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犯下的滔天罪行,这篇文章放在这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战争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同时也让学生看到善良的人们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美。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记叙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基本能够将一件事完整地概述出来,但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方向还不够明确或坚定。因此本节课以引言为抓手,寻读能诠释“沉重”语句,引导学生用心去体悟 _“沉重”,师生深入探讨“沉重”之蕴含的“美丽”,进而启发学生正确认识战争。 三、教学设想 本课由学生自读法国哲学家萨特的引言,梳理出文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