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建筑史,中国近代建筑史,第一节建筑发展概况,当中国建筑处于近代发展时期时,世界史已经进到近代后期和现代前期,中国社会已经进入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度转型期。这个转型进程的主轴是工业化的进程,也交织着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代化的进程。处在这种转型初期的中国近代的建筑,呈现整体性变革和全方位类型。,近代中国建筑发展,自然深深地受制于这种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导致发展部平衡性,其最主要、最突出体现就是近代中国建筑没有取得全方位的转型,明显呈现出新旧两大建筑体系并存局面。,新建筑体系是近代化、城市化相联系的建筑体系,是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建筑体系。它的形成有两个途径:一是从早现代化国家输入和引进的;二是从中国原有建筑改造、转型的。,一整套近代所需要的新建筑类型,很大程度上都是直接从资本主义各国同类型建筑便捷地输入与引进的。新建筑体系在建筑类型上已大体形成较为齐全的近代公共建筑、近代居住建筑和近代工业建筑的常规品类。新建筑运用了近代的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掌握了近代施工技术和设备安装,形成了一套新技术体系和相应施工队伍。通过出国留学和国内开办建筑学科成长了第一代、第二代建筑师。,中国建筑突破长期封建社会中与西方建筑隔膜的状态,纳入了世界建筑潮流的影响圈,形成中西建筑文化大幅度交汇。新建筑体系是中国近代建筑发展新事物,是近代中国建筑史研究的主要内涵。处在现代转型初期的近代建筑,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第二节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近代中国建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二、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末;三、20世界30年代末到40年代。,第一阶段随着封建王朝的崩溃,结束了帝王宫殿、苑囿的建筑历史。颐和园的重建和河北最后几座皇陵的修建,成为了封建皇家建造的最后一批工程。中国古代的木构架建筑体系,在官工系统终止了活动,而在民间建筑中仍然在不间断的延续,形成了民族间、地狱间的本土建筑交流。,通商口岸新城区出现了早期的外国领事馆、工部局、洋行、银行、商店、工厂、仓库、教堂、饭店、俱乐部和洋房住宅。这些殖民输入建筑以及散步于城乡各地的教会建筑是本时期新建筑活动的主要构成。它们大体是一二层楼的砖木混合结构,外观多为殖民式或欧洲古典式的风貌。出现于本时期的这批外来势力输入的西方建筑和中国洋务工业、私营工业主主动引进的西式厂房,就成了中国本土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外来近代建筑。,总的说来,本时期是中国近代建筑活动的早期阶段,新建筑无论在类型上、数量上、规模上都十分有限,但酝酿了近代中国新建筑体系的形成。,第二阶段:租界和殖民地的建筑活动大为频繁;为资本输出服务的建筑类型增多;建筑规模逐渐扩大;洋行打样间的匠商设计逐步为西方专业建筑师所取代,新建筑设计水平明显提高。,引进西方近代建筑,成为中国工商企业、宪政变革和城市活动的普遍需求,显著推进了各类型建筑的转型速度。早期欧美和日本学习建筑的留学生,相继于20年代初回国,并开设了最早几家中国人的建筑事务所,诞生了中国建筑师队伍。,中国近代建筑的类型丰富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的主要类型已大体齐备,水泥、玻璃、机制瓦等新建筑材料的生产能力有了明显发展,近代建筑工人队伍壮大了,施工技术和工程结构也有较大提高,相继采用了砖石钢骨混合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到20世纪20年代,近代中国的新建筑体系已经形成。,1927年到1937年,近代建筑达到了繁盛器局面主要体现在:1、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结束了军阀混战局面,取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10年。2、军阀、买办、地主等在租界投资商业活动,经营房地产,修建私人住宅,建筑活动在租界区急速发展。3、世界经济危机给中国国内建筑市场带来机遇,掀起了一股在中国大城市建造高层建筑浪潮。,4、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了首都计划和上海中心区域规划,展开了一批行政办公、文化体育和居住建筑等活动。促使中国建筑师集中地进行了一批传统复兴式的建筑设计探索。5、东北沦陷后,日战区内进行了城市规划,建筑活动频繁。6、建筑留学生回国,建筑事务所增多,形成了建筑创作、建筑教育、建筑学术活动等活跃局面。7、欧洲新建筑运动已对近代中国建筑发生过影响。,第三阶段:近代建筑活动开始扩展到这些内地偏僻县镇。但建筑规模不大,除少数建筑外,一般多是临时性工程。1942年,圣约翰大学实施包豪斯教学体系;1947年,清华大学梁思成实施体形环境设计教学体系,为中国现代建筑教育播撒种子。,建筑类型与建筑技术,第一节居住建筑,近代中国的居住建筑,可粗分为三大类别:一是传统住宅的延续发展,在广大的农村、集镇、偏僻县城,少数民族聚居的城乡和一部分大中城市的旧城区中,仍然继续这旧的传统民居的建筑方式;二是从西方国家传入和引进的新住宅类型,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生活需要,有独户、联户型住宅、多层公寓、高层公寓等;三是由传统住宅适应近代城市生活需要,接受外来建筑影响而糅合、演进的新住宅类型,如里弄、竹筒屋等,外来移植的住宅,外来移植的住宅主要是通过外国移民输入和建筑师引进的国外各类住宅形式,早期多为独户型和联户型。独户型住宅有高标准和普通标准两类。,高标准独院式住宅统称花园洋房。这类住宅一般位于城市良好地段,总平面宽敞,讲究庭院绿化和小建筑处理,建筑面积很大,多为一二层楼,采用砖石承重墙,采用各国大住宅、府邸形式。这是当时这些国家流行的高标准住宅在中国的复制。,20世纪30年代,一些大城市中盛行近代住宅的另一类型供出租、出售的公寓住宅。以上海建造的最多,出现了一大批五六层的多层公寓和许多10层以上的高层公寓。从上海来看,高层公寓多位于公共交通方便的地段,便于居住者通往工作地区和市中心。总体布置除公寓本身外,有的设有汽车间、工友室、回车道和绿化园地。户型以二室户、三室户占多数。垂直交通靠电梯,或分散分组布置。大都设有水暖和垃圾管道,有些厨房还设有电冰箱,可以达到较高的近代化水平。,总的来说,这一套高标准的外来住宅,大部分都是外国洋行和外国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主要集中在有限的大城市。,本土演进的住宅,本土演进的住宅主要集中在开放度较高的城市和侨乡,大体上形成以下几种类型:1、里弄住宅,最先出现在上海租界,后来扩展到天津、汉口、南京等大城市。2、分布在青岛、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的居住大院。3、出现在广州一带的竹筒屋。4、散见于东南沿海城市的骑楼、铺屋。5、广东侨乡生成的庐式侨居和碉楼侨居。,第二节公共建筑,近代公共建筑的基本类型和发展特点,进入20世纪后,在大中城市较快地出现了商业、金融等公共建筑的新类型。行政、会堂建筑,早期主要是外国的领事馆、工部局、提督公署和清政府的新式衙署、谘议局及商会大厦之类建筑。这类建筑,有的是殖民地式外廊样式,有的是西方国家同类行政、会堂建筑的翻版,布局和造型大多脱胎于欧洲古典式、折衷式宫殿、府邸的通用形式。这批建筑都是高二三层的砖木结构,仿西方古典形式。有的带有中西混合特点,属于西方单体建筑和中国式总体布局,西式体量造型和中式细部装饰的双重中西结合。,20世纪20年代后,行政会堂建筑主要是国民政府机关,基本上都由中国建筑师设计,外观大多采用了中国固有形式。,近代文化、教育、医疗建筑有一部分和外国教会活动联系在一起。大学的校园规划和建筑活动最令人瞩目。这些大学大多沿用国外校园模式,有庞大的占地规模,有合理的功能分区,有优良的自然环境和绿化,有近代化水平较高的建筑群组合,有的还采用中国式建筑风貌,成为近代中国公共建筑中最具组群特色的建筑类型。,城市近代化的一大特征是人流、货流高频率的运动和密集型人际信息沟通。邮政、电讯和现代交通建筑应运而生,其中火车站建筑发展最为显著。,在近代中国庞杂的公共建筑系列中,商贸类建筑是最突出的发展类型。它的数量很多,构成近代化城市新城区主体,常常充当市中心的主要角色。银行建筑是其中的佼佼者。,商业、服务业、娱乐业建筑不仅数量多,与市民生活的关联也最为密切。它明显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城镇中下层居民为营业对象的小型商业、服务业建筑和大众化的娱乐场所;一类是以城市中上层顾客为营业对象的大型百货公司、专业商店和大型饭店、高级影剧院等。,近代公共建筑类型的形成途径,近代中国公共建筑类型的形成,基本上沿这两个途径发展起来:1、在传统旧有类型基础上沿用、改造;2、从国外同类型建筑引进、借鉴、发展。,第一种途径,一般情况下是由于:1、原来已有这类型建筑,具备一定基础;2、业主资金力量薄弱,必须利用旧建筑改造,或者虽属于新建,但必须依赖旧式匠师的技术力量和传统的技术条件;3、建筑功能要求不十分严格,有可能从改造旧有建筑类型来适应。,第二种途径一般情况下是由于:1、原来没有这种类型建筑,或原来虽有,但与新功能差距很大;2、建筑类型从外国传入,功能较复杂,对近代化要求较高;3、业主资金较雄厚,有条件由近代建筑师进行设计,有条件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信设备。,公共建筑新类型的发展是近代中国建筑转型的最主要体现。通过外国建筑师和中国建筑师的设计,传入和引进国外同类型建筑,是这种转型的最快捷途径。,第三节工业建筑,近代中国工业建筑的形成,也和近代公共建筑一样,沿着两条途径发展起来:1、直接传入和引进国外近代工业建筑;2、在传统旧建筑的基础上沿用。近代工业建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厂房空间和结构演进,分别从单层厂房和多层厂房展述。,单层厂房,单层厂房是中国近代工业普遍采用的建筑形式,最先发展的是砖木混合结构的厂房。早期除沿用旧式平房外,凡属于引进的工业建筑,绝大部分都是这种形式。民族资本的民办工业运用砖木混合结构厂房更为广泛,直到解放。,钢铁结构的单层厂房在20世纪前还很罕见。1863年上海自来水公司碳化炉房是中国近代第一座铁机构厂房建筑。1893年,武汉汉阳铁厂,除4个小分厂仍为砖木混合结构外,6个大分厂的主厂房,全部屋顶用料、圆柱、扁柱、横梁都是购自比利时的钢铁构件,是近代中国大型运用钢结构先例。进入20世纪后,钢结构厂房陆续出现于铁路机车车辆厂。,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应用于近代工业建筑迟于钢结构。1883年上海自来水厂和1892年湖北枪炮厂是国内使用水泥和混凝土的较早的两个工厂。20世纪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锯齿式屋顶首先在纺织工厂中采用。随后陆续出现了钢筋混凝土框架、半门架、拱形屋架、双铰门架与双铰拱架等新的结构形式厂房。,近代单层厂房,内部要求有较大空间的冷加工车间或热加工车间,多半用两坡式或气楼式,或单跨或数跨连续,或主跨两侧增设副跨,主跨跨度一般为15米左右,宽者达20米。锯齿屋盖常用多跨连续方式组成较大的车间面积,最大达到16000平方米以上。为保证车间采光和通风,多采用人字形气楼、M型气楼,采用锯齿直窗、斜窗和直窗斜窗组合型等天窗形式。屋顶除机平瓦顶外,常用轻质材料。个别纺织车间采取隔热措施。天窗用双层玻璃。,双层厂房,采用多层厂房主要基于生产工艺的需要,同时兼有节约用地的好处。中国近代多层以轻工业厂房占较大比重。多层厂房出现是中国近代工业建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进步。,早期多层厂房都是砖木结构建筑,外部以砖墙砖墩承重,内部以木柱承重,采用木制楼板、木屋架坡顶。一般为二、三层,高者达4层。20世纪初逐渐被淘汰。近代中国最早一座钢框架结构多层厂房是建于1913年的上海杨浦电厂一号锅炉间。1938年,该厂扩建的5号锅炉间则钢结构的最高一座多层厂房。总高50米,共10层。它的独立铁质烟筒高达110米,内衬耐火砖,是当时国内最高构筑物。,大量多层厂房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最为普遍。开始于20世纪初,到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有框架、混合结构和无梁楼盖三种主要形式,以前两种最为常见。,第四节建筑技术,中国近代建筑技术发展非常不平衡,广大中小城镇、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方式的旧技术体系。近代新建筑技术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在短短几10年间,陆续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经验,运用了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学会了新建筑的设计原理,新结构的计算方法和新材料的制作工艺,掌握了近代的施工机械和大跨、高层等复杂的施工技巧和设备安装,形成了一套新技术体系和相应施工队伍。,建筑材料发展,建筑材料是建筑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钢铁、水泥在建筑中的运用,引起了建筑业的革命。钢筋混凝土的结合,更是标志着复合材料的出现,建筑材料的性能获得了重大改善。中国近代早期新建筑材料,大都由外国输入,国产的新建筑材料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逐渐发展。,水泥革命开始的较早些,1889年开平矿务局设唐山细棉土厂,是中国生产水泥的第一家工厂。近代中国钢铁工业很不发达,所能轧制的建筑钢材很少,大型的建筑型钢多由国外进口。机制砖瓦在20世纪初期兴起,发展较迅速。玻璃工业也较普遍发展。总的看来,近代我国建筑材料工业基础薄弱。外来建材倾销,严重打击了国内建筑材料的生产。,建筑结构的发展,我国近代建筑的主体结构,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砖木混合结构;2、砖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3、钢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砖木混合结构出现较早,19世纪中期以后,我国就有了较大的发展。最初传入我国的外廊样式和外国古典式建筑,多采用这种结构。主要特点是:砖石承重墙、木架楼板、人字木屋架,并大量使用砖券。这种结构较之传统的木构架体系,具有很多优越性。,砖石钢骨混凝土混合结构,大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中国使用。这种结构的墙体用很厚的砖石承重墙,费钢量很大,主要用于外国人建造的重要工程。框架结构的应用和多层、高层建筑的发展分不开。结构科学的发展是近代建筑技术发展的重大成就。几门力学、结构学由西方传入和引进中国,对近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解析版)
- 海洋量子科技应用可能
- 2025年四川九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IT等岗位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宁夏中卫市属国有企业财务总监(总会计师)选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巴戟天行业深度调查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车辆抵押担保合同书模板
- 采砂船运输与海洋环境保护责任书
- 财税返还合同原件
- 车辆挂靠汽车维修与保险理赔服务合同
- 地保巡查方案
- 0号柴油安全技术说明书SDS
- 易制毒企业岗位职责(共19篇)
- 2022泉州实验中学初一新生入学考试语文卷
- 高原切花玫瑰编制说明(农标委报批)
- 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PPT课件【爱生命防溺水】
- 矿山开采承包合同参考
- GA∕T 743-2016 闪光警告信号灯
-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
- 《体操—队形队列》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
- 绍兴市基准地价
- 土方回填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